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81-赵绍琴临证验桉精选上 >

第32章

681-赵绍琴临证验桉精选上-第32章

小说: 681-赵绍琴临证验桉精选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腻垢厚,属三焦蕴热,初诊即用大黄3克,而力有不逮,故二诊以后皆增至5克,得大便畅行,热毒得泄,而诸症向安。凡治尿毒症,必令其大便通畅滑日二三行为最佳,此为要决。

喘逆(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胸腔积液)
程某,女,53岁
初诊
慢性肾小球肾炎10余年,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现半年余,肌酐6。7mg/dl。尿素氮74mg/dl。血色素6。5克。经服包醛氧化淀粉,大便每日二次,诸症尚称平稳。近日困患感冒,自觉胸闷短气,渐至喘逆不能平卧。西医作肺感染用青霉素3日,未见明显好转,经×光透视,发现胸腔积液中量。建议行血液透析,患者惧之。前来就诊。面色晦暗,端坐呼吸,喘逆不止,脉象弦滑数。按之振指,舌白苔腻水滑小便量少,大便不畅。此尿毒重症,水饮射肺,勉拟泻肺行水,以救其急,若不效,宜急行透析。
桑白皮15克+地骨皮15克,苏叶梗各10克,前胡6克,杏仁10克,葶苈子20克,生地榆10克,赤芍10克,茜草10克,丹参10克,大腹皮15克,槟榔10克,炒枳壳6克,大黄3克。三付
二诊
药后大便畅行,小便增多,喘逆之势稍减,诊脉弦滑而数,舌白苔腻根厚,再以宣肃方法。
苏叶梗各10克,前胡6克,杏仁10克,浙贝母10克,桑白皮15克,地骨皮15克,葶苈子20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大腹皮10克,槟榔10克,大黄3克,冬瓜皮30克,茯苓皮30克,三付
三诊
小便明显增多,一日夜可达2500毫升,喘逆之势渐减,脉仍弦滑,舌白苔腻,再以疏调三焦方法。
苏叶梗各10克,前胡6克,杏仁10克,桑白皮15克,枇杷叶10克,葶苈于15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大腹皮10克,槟榔10克,大黄3克,七付
四诊
喘逆已平,二便畅通,纳食亦香,脉仍弦滑有力,舌白苔腻未变,仍属尿毒重症,未可掉以轻心,饮食寒暖,诸宜小心。再以凉血化瘀,疏调三焦方法。 
苏叶梗各10克,荆芥6克,防风6克,白芷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茅芦根各10克,焦三仙各10克,大腹皮10克,槟榔10克,大黄3克,七付
后以上方加减治疗3个月,治疗期间辅以饮食控制,并令其逐步增加散步式运动锻炼,精神体力日见好转,肌酐下降至4mg/dl。尿素氮稳定在40mg/dl以下。
'按':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并发胸闷憋气,喘逆不得平卧,最为危急,往往是因胸腔积液较多,压迫肺泡所致,重者可有心包积液,缺氧症状明显。其症不同于一般喘咳。治疗亦颇为棘手。赵师认为,此症乃水饮不得下输而逆射心肺,故治疗急当泻肺行水,用泻白散合葶苈大枣泻肺汤,不用大枣,加疏利三焦之品,务令大小便通畅,使水饮有泄越之途,从二便排出体外。其葶苈子宜重用,一般15~30克,药后可见小便增多,喘逆势减,便有转机。若喘逆有增无减,速当透析,以免贻误病情。

经期发热(周期性发热)
于某,女,50岁
于1989年2月11日初诊
自1988年9月开始至今,每月经行前1~2天,自觉发冷发热,体温37℃~38℃,同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去某医院检查,尿中有大量红白血球,诊断为“泌尿系感染。”曾用呋喃坦啶、抗菌素、中药等治疗,疗效不明显,随经净而发热以及泌尿系症状消失。现又临近行经,恐其又作,故请赵老医治。证见:胸胁中脘胀闷不舒,食欲不佳,心烦急躁,夜寐梦多,大便不畅,下肢轻度浮肿,舌红且暗,苔白腻,脉弦滑细数。
证属肝经郁热,气桃不畅。拟治疏调气所机、清泻肝经郁热之法。用药:柴胡6克,黄芩6克,川楝子6克,丹参10克,赤芍10克,生地榆10克,茜草10克,炒山栀6克,丹皮10克,防风6克,荆芥炭10克。服药7剂,精神愉快。
2月14日月经适来,量多有血块,略有腹痛,发热未作,余症亦减轻,仍以前法进退。方药:荆芥炭10克,防风6克,茅根10克,小蓟10克,丹参10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炒山栀6克,黄芩6克,丹皮10克,焦三仙各10克。服药3剂。月经干净,大便偏干,睡眠不实有梦,舌红且干,改用凉血清热养阴,疏调升降方法。药用;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香附10克,黄芩6克,川楝子6克,炒枳壳6克,竹茹6克,生地10克,旱莲草10克,女贞子10克。服上方7剂,大便正常,夜寐较安。又服7剂,月经至,发热以及他症均未发作。
3个月后随访,未再复发。
'按':此患者已50岁,时至绝经期,一般认为肾气渐衰,天癸将绝,应补益肾之阴阳为主。而赵老根据临床症状,辨证为肝经郁热之证。先用逍遥散加减,舒肝解郁清热,以畅气机。
郁热得清,发热则去,下移之热随之而解,改用凉血育阴之法以治其本。

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
王某,女,40岁
于1985年7月5日初诊
月经紊乱已年余,周期在20~70天不等,经期延长,量时多时步。10天前月经来潮,势如泉涌,用止血药以及云南白药、人参归脾丸治疗无效。刻下面色眦白,动则心慌气短,同时伴有心烦急躁,夜寐不安,口渴咽干,步腹作痛,下血不止,有血块,舌红起刺,苔黄且干,脉弦滑细数,血色素4,5g/dl。证属素体阳盛,伏热于里,扰动血海,迫血妄行。治拟宣畅三焦气机,清泻血分郁热。方药:荆芥炭10克小蓟10克,蝉表6克,僖蚕10克,片姜黄6克,川楝子6克,炒槐花10克,苎麻根10克,茅芦根各10克,太黄I克。服药2剂,血量明显减少,4剂血止,改用养血育阴,活血凉血方法。药用:蝉衣6克,郁金10克,香附10克,丹参10克,早莲草10克,赤芍10克,女贞于10克,炒枳壳6克,生地10克,僵蚕10克,焦三仙各10克,大黄1克。服药2周,饮食二便正常,睡眠转佳,血色素12g/dl。月经适来,量色正常。又以前法进退,观察治疗2个月,追访半年,月经一直正常。
'按':崩漏是妇科常见病,其治当有虚实主次之分。患者面色皓白,动则心慌气短,血色素只有4。5g/dl。此乃血虚之征;而又有心烦急躁、夜寐不安、口渴咽干等症,应为血分郁热之象。血虚当补,血热当清,应以何为主?老师治病非常强调详诊细参,脉、舌、色、症综合分析,并以舌与脉更为见长,常谓:“虚实之辨,馓细在舌脉”。此患者舌红起刺,脉滑弦细数,足以说明下血不止的根本原因是血分郁热,气机不畅所为。因此先用清泻血分郁热、宣畅三焦气机之法,服药2剂,血量减少,4剂血止,再改用养血育阴,凉血活血治其本而疗效满意。但值得注意的是饮食当慎,如辛辣油腻之品当忌之;另外慎用温燥走窜之品,以防耗血伤血。

闭 经
袁某,女,20岁,1993年4月5日
初诊:
11岁初潮,月经一直正常,自15岁开始月经延期,逐渐发展到1年2~3次。曾用人二周期疗法以及中药治疗,效果不佳。特转诊赵老,现症面色暗浊,体质较胖,体倦乏力,精神抑郁,两胁胀痛,月经4月未至,舌红且暗,脉沉涩。证属血分郁滞,气机不畅,冲任冲受阻。治拟调冲任、化湿滞、理气机,以行其经。
方药:柴胡6克,川楝子6克,防风6克,蝉衣6克,片姜黄6克,赤芍10克,牛膝10克,香附10克,旋复花10克(包煎),丝瓜络10克,大黄0。5克。服药3剂月经至,量多有血块,余症减轻,心情舒畅,又服5剂,月经止。更以养血为务,继续调治。第二个月35天月经来潮,3个月后月经逐渐正常,体胖亦减。
'按':闭经是妇科常见病之一。本病案,月经紊乱已4~5年,每年有时1~2次,有时2~3次,用人工周期治疗时月经即来潮,药停月经随止。曾求几位中医大夫诊治,疗效均不理想,经友人介绍,转诊赵老。赵师辨证为气血郁滞,冲任受阻,气机不畅,用调冲任,化湿滞,理气机方法,用药3剂月经至,后又调治3个月,月经正常。

头汗(更年期缘合征)
乔某某,女,47岁
初诊
形肥面红,动即汗出,头汗为甚,头发尽湿,脉象濡滑且数,舌红苔干,心烦易怒口干,神疲乏力,夜寐纷纭。肝经郁热,上迫为汗。先议清泄肝胆方法。
柴胡6克,黄芩10克,川檩子10克,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浮小麦30克,生牡蛎30克,七付
二诊
汗出渐减,心烦已止,夜寐亦安。脉仍濡数,舌红苔白。继用前法进退。
柴胡6克,黄芩10克,川楝子10克,蝉衣6克,赤白芍各10克,麦门冬15克,五味子6克,浮小麦30克,生牡蛎30克,七付
三诊
头汗已止,食眠俱安,二便如常。唯感乏力。脉象濡软,舌白苔润。仍用前法加减。
黄芪10克,麦门冬10克,五味子6克,浮小麦30克,生牡蛎30克,柴胡6克,黄芩6克,川楝子6克,茅芦根各10克,蝉衣6克。七付
药后诸证悉平。
'按':汗出头部为甚,热盛居多。以火性炎上散也。阳明热,口谒喜饮}心火盛,舌红尖刺,心烦溲赤;肝郁热,急躁易怒,夜寐梦多。本倒即属后者,故用清泄肝胆方法,用柴胡、黄芩、川楝子泄肝热,合升降散疏调肝郁,并用浮小麦、生牡蛎养心敛汗。汗为心之液,汗出过多,必伤心气,故以浮小麦、生牡蛎,养而敛之,此二味为收汗之神剂,可加入对症方中治自汗、盗汗如神。若气分不足,重用黄芪益气固表,气阴两虚,可合用生脉饮、沙参、麦冬、五味子,若汗出不止者用麻黄根。阳明蕴热,用白虎汤、生石膏、知母等。治汗之法不外如此。

少年白发
沈某,男,15岁
初诊
中考之后,前顶突生白发,为数不少。经养血滋肾治疗未能见效。白发有增无减。心中急躁,夜寐不安,皮肤刺痒。脉象弦数,舌红步苔,热在血分,清之为宜。
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竟,茜草10克,生地黄10克,首乌藤10克,大黄1克,水红花子10克,七付
二诊
药后睡眠已安,夜梦显著减少。皮肤仍觉刺痒,再以清热凉血方法。
荆芥6克,防风6克,白芷6克,白鲜皮10克,地肤子10克,紫草10克,地丁草10克,蒲公英10克,生地榆10克,焦三仙各10克,大黄2克。七付
三诊
搔痒渐止。舌红脉数,仍用凉血方法。
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小蓟10克,茅芦根各10克,紫草10克,赤芍10克,首乌藤10克,大黄1克,七付。
四诊
眠安心静,白发有减少趋势,再以前法进退。
荆芥炭10克,防风6克,白芷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赤芍10克,茅芦根各10克,大黄1克。
患者依上方续服月余,白发渐次减少而愈。
'按':少年早发白发不可以血虚论治,多数系血分伏热较重,当治以清热凉血方法。本例病发于中考之后,为备考连续熬夜,情绪高度紧张,肝热化火,灼伤血分,而致自发骤生。故治以清热凉血,肝热清则寐安,寐安则血自复。若用补血补肾方法,恐其肝热愈甚,自发愈多矣。昔贤张从正主张用刺血疗法治疗少年白发,其有高人之见。刺血放血正是泄血分郁热之捷径。今用药内服,亦不离凉血清热之意。四诊方中又用荆芥炭、防风、白芷等风药,意在升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