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281-疡科纲要 >

第1章

281-疡科纲要-第1章

小说: 281-疡科纲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名:疡科纲要
作者:张山雷  
朝代:民国初年  
年份:公元1912…至今  

卷上第一章·外疡总论
第一节·论阴证阳证
属性:疡科辨证,首重阴阳。然阴阳二字,所包者广,不仅以热证为阳、寒证为阴,红肿 起 
为阳、平塌坚硬为阴也。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俨俨然以痈疽二字判分阴阳,谓高突红 
肿者为痈,为阳证;坚块不红者为疽,为阴证。世之治外科者多宗之。虽曰借此字面以示区 
别尚无不可,然顾其名必思其义。一字之确诂,必须切合训诂本旨,而后名正言顺,可为后 
学法守。其亦知痈疽二字之本义乎。痈者壅也,疽者沮也,阻也,皆为气血壅闭,遏止不行 
之意。本是外疡笼统之名词,无所轩轻于其间,何尝有一阴一阳之辨别。岂可自我作古,强 
为分析,而谓古人制字,当如吾意,独具见解。此土豪劣绅,武断乡曲之故智,大不可也。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不问阴阳,统称痈疽,最是通论。凡古书之外疡名词,或称某痈, 
或称某疽,皆当认为笼统之辞,断不可误信王氏之说,而执痈疽二字妄为分别。惟阴阳二证 
虽无代表之字面,而未尝无界限之可言,但取义亦非一端,必须融会贯通,悟彻至理,而 
后见微知着,直决无疑。 
有可以经络之部位分阴阳者,如头面为阳、背后为阴,股外为阳、股内为阴之类是也。 
有可以人体之向背分阴阳者,如面前及脑腹之部多阳证,脑后及腰背之部多阴证是也。古者 
圣人南面而立,向阳而治。故面前属于阳,背后属于阴,确有至理。 
有可以病因之寒热虚实分阴阳者。如热病皆阳证,寒病皆阴证;实病多阳证,虚病多阴 
证是也。有可以病势之迟速分阴阳者。其来也疾,三日五日而其形已巨者,皆阳证;其来也 
缓,旬日匝月而无甚变迁者,多阴证是也。有可以病形之浅深分阳阴者。发于肤表之间,不 
着筋骨而肢体之运动自如者,皆阳证;发于肌肉之理,推筋着骨,而身躯之动作不便者,皆 
阴证是也。有可以肿势之坚软分阴阳者。如其肿坚凝,按之如石者,多阴证;其肿虽巨,按 
之软和者,多阳证是也。有可以痛势之缓急分阴阳者。如暴戾迅速,掣痛猛烈者多阳证;顽 
木不仁,痛反和缓,或但觉酸楚牵强,意不作痛者,多阴证是也。乃或者必以 赤高肿为阳 
,漫肿不红为阴,但就表面言之,似亦未尝不确。不知疡患皮肤殷红者,其病最浅,仅在腠 
理之间,所以肤表易于变色。如暑月热疖痱疹癣疥之类,皆非外疡重要之病。或则肌肉柔软 
之部,如 内、腋下、股阴、 中诸处,乃其人之骨小肉脆,肌肤柔白者,生疡往往发红。 
发红肿者。如脑疽、背疽,病在太阳寒水之经,脉多细小,舌必白腻,均是阴证之确候,而 
外形亦或高突发红。则以此病初起,必先发见黍米一粒,头白根坚,病即在于肌肤之间,故 
能皮肤变色。此红肿不足以概阳证之确据也。若夫疡发于肌肉之里,去皮毛尚远,则内纵成 
脓,而肤表必不改色。或肩背肌肤致密之处及其人之色苍皮老者,发疡虽浅,色亦不变。又 
何得因其不红,而概谓之为阴证。要之,见证论证,分别阴阳,务必审察其人之气体虚实及 
病源浅深,而始有定论。望色辨脉,兼验舌苔,能从大处着想,则为阴为阳,属虚属实,辨 
之甚易。若仅以所患之地位为据,已非通人之论。而顾拘拘于方寸间之形色,亦只见其目光 
之短浅,究竟于病情病理,两无当也。 

卷上第一章·外疡总论
第二节·论肿
属性:外疡情势皮相者,恒以发肿之大小缓急辨别轻重而已。然其实不可以外形论也。要在视 
其病源之浅深缓急及部位之虚实险夷为主义。故有发肿甚巨,其势可畏,而治疗得宜,功成 
反掌者。亦有坚块尚小,貌若易疗,而费尽手续,始终不应者。此非医家之技术有良莠,诚 
以受病之源,万有不齐,切不可以一例观也。若但以外形论之,大率肿在皮肤之表,肌肉之 
中,虽有大疡,尚多易治。若在筋骨之间,大节之界,起病虽微,亦多难疗。凡外疡之浅者 
,肿必高突而根围收束,不甚平塌者,最是佳象。若散漫不聚,毫无畔岸者,则多棘手。而 
其深者,初发时,但酸痛不仁,甚者且微酸而不痛,然皮肉如故,无所谓肿硬坚块也。至数 
日而重按之,始觉其中有僵硬之处,然后渐以延开,其势日巨,而尚无高突形象。其皮肤之 
色泽如故,其肤表之肌肉亦如故,此附骨大疽发肿之次序,病家恒不自知为疡证者也。若以 
肿势之已发现者言之,则坚肿而四围分明者,其证顺;坚硬而畔岸散漫者,其证重。非毒势 
之不聚,即元气之不充也。若坚肿大痛,按之四围皆硬,而其中有一点独软者,则内已成脓 
矣。亦有软肿散漫,杳无边际,其人但苦其重而不作痛,则气血大衰,断非佳状。此证甚有 
成脓而始终不痛者,盖其人正不胜邪,神经之知觉不灵,邪正已不能相争,所以毫不知痛, 
最为败象。又有病起皮肤间,一粒如黍上有白头(吾吴俗语,谓之毒 子。其形如暑天痱 
之 
觉 
化,必不甚小,此脑疽、背疽、腹皮痈及疔毒等诸大疡之肿势也。若头面额颅,颐颊口唇间 
见此黍粒,而或为麻木,或为痒痛者,则尤为疔毒之重候。初起亦不肿,至其渐形肿硬,而 
大波轩然作矣。若头面漫肿,无此黍粒,其肿或坚或软,或亦作痛作痒,顷刻而起,其势甚 
速。或有寒热,或无寒热,则大头疫也。此证病家必以为外疡,而疡科或且不识,妄用刀针 
敷药,误人最多。实则风邪袭六阳之络,疏表立验。古所谓头面肿为风者,此病是也。又古 
有脚肿为湿之语,亦是确论。但辨其寒湿与湿热而已。如其红肿光亮,皆属湿火。若但肿而 
不红,则湿盛也。果属寒湿,肿必不坚,脉必迟涩,舌必白腻。古人之治香港脚,恒用温燥, 
皆专为寒湿立法。然大江以南,湿与热并,凡肿处坚硬者,其湿最易化热,非可与古书作一 
例论矣。肿疡大旨,不过如斯。 
若至溃后,则脓毒必求其爽利,自然肿处渐消,庶为顺境。脓不爽,则肿不能退。若脓 
已畅达,而肿犹坚硬,则脓水浓浓者,为毒未净,为实证;脓水清澈者,为正不足,为虚证 
。辨别治之,无余蕴也。 

卷上第一章·外疡总论
第三节·论痛
属性:外疡之患,最普通者,惟肿与痛二者而已。顾肿之情势,即各不同。而痛之源流,亦非 
一致。故泛言之,则外疡之发,无非气血之壅滞,古人所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其大要也 
。而细辨之,则种种色色,各有原由。故有先肿而后痛者,有先痛而后肿者;有但痛而不肿 
者,有但肿而不痛者;有肿渐坚巨而渐觉痛者,有肿常绵软而不甚痛者;有内欲酿脓而始作 
痛者,有内已成脓而竟不痛者;有痛发数处,同时并作者;有走痛无定,莫可指认者;有痛 
在肌肉之间者,有痛在筋骨之里者;有痛势大剧,片刻不休者;有痛势和缓,时而间甚者, 
有隐隐作痛,手掌抚摩,而自觉愉快者,有频频作痛,手指按之,而竟如刀刺者;有肿已蔓 
延甚巨,而其痛仅在一处者;有肿渐散漫广阔,而肿处无不大痛者;有形块日久,不甚高突 
,而坚硬不移,按之酸痛,尚不大痛者;有坚块既久,初不膨胀,而忽然 发,有时抽 
掣, 
缓者;有溃后脓流不畅而痛不减者;有腐肉未脱而痛不休者;有脓血太多而痛转盛者;有腐 
烂甚巨而始终不大痛者,有腐烂渐久,而先痛忽不痛者。情状固万有不齐,证势即因之大异 
。或为顺,或为逆,或则渐臻佳境,或则陷入危途。或貌视之虽属可危,而其实易疗;或观 
其状似无大害,而其实难瘳。所以有痛势大炽而应手成功者,亦有痛势和平而卒归不治者。 
盖病源有深浅,形证有险夷。或病本剧也,而治之如法,尚可转败为功;或病似轻也,而根 
蒂已深,究竟百无一效。苟非识之既确,辨之能详,所见既多,阅历有素,奚以见微知着, 
洞察源流,而先事预防,死机立断乎? 
试就肿痛之各有不同者而分析言之。要皆有理可求,有源可溯,非臆说也。凡先肿后痛 
者,其病浅。外疡之常态,而亦外疡之轻恙也。先痛而后肿者,其病深。非附骨着节之大证 
(穿骨、穿踝、骨槽,如附骨疽,环跳疽,皆是,)即流痰流注内痈之属也(痈、肚痈、肠痈 
等皆 
但 
内脓 
疡之正。肉腐成脓,理无不痛也。内已成脓,而竟不痛者,疡之变。神经已死,多难挽救也 
。痛发数处,同时并起,或先后相继,更迭递传者,时邪之流注也;痛常走窜,忽彼忽此, 
或竟无定处,莫能指认者,风胜之行痹也。痛在肌肉之间者,其病必浅,虽有大证,当无大 
变;痛在筋骨之里者,其患已深,治之不早,必多幻象。痛势大剧,片刻不休,其脓已成也 
。痛势和缓,有时间甚,脓犹未聚也。其隐隐作痛而喜抚摩者,病虽未剧,脓虽未成,然病 
发于阴,深藏不露,断非轻恙不可忽视;其频频作痛,无时或休,而不可手按者,内已成脓 
,是宜针之使溃也。凡肿势漫延而痛在一处者,脓毒有定,其形虽巨,可以冀其聚而不散; 
若肿势散漫而无处不痛者,毒邪四散,其势方张,苟非治疗得宜,鲜不毒延四窜矣。形块日 
久,不甚高突,坚硬不移,酸而不痛者,瘰 结痰痞积之流,蒂固根深,非可猝拔。若坚块 
既久,初不 发,而忽然膨胀时觉掣痛者,乳岩石疽失荣之证;郁之日深,势且迸裂矣 
。若 
吉,不痛则凶。此性命呼吸之机也。而昧者反以不痛为苟安,则谬矣。肿势既束而痛反剧者 
,毒已成熟,由深而浅,此内脓已聚之征也。而俗人或以大痛为可骇,则惑矣。溃后脓泄而 
痛随缓者,疡之常,毒已达,势已衰,浪静波平,安澜之朕兆也。溃后脓泄而痛不减者,疡 
之变,非手术不精、脓流不畅,即余毒尚炽、死灰复燃也。溃后毒未尽而痛不衰者,恶毒不 
脱,新肌不生。 
毒重者,化毒为先。正衰者,补正宜亟。溃后脓过多而痛转盛者,攻孔既巨,调复需时 
,余毒未消,则宜清理。正气若馁,端赖扶持矣。腐烂既巨而始终不甚痛者,惟湿疡为然。 
皮肤之病,湿重热轻,如 疮之类有之,则宜清燥。而脑背疽之元气式微者,亦间有之,则 
非温补托毒,鲜不败矣。腐烂渐大,而先痛后不痛者,如其调治得宜,恶腐渐净,是邪之退 
,正之充,庶几顺境。抑或腐未去,新未生,而忽然顽木痛痒不知,则为内陷,危殆近矣。 
痛,虽若相安无事,而盘踞要害,痼疾难疗。乳岩石疽 疡之属(其尤厉者),而附骨流痰之 
伦 
之不当,即手术之粗疏,或外治之药,不合机宜。此皆医师之不良,有以贻害。而自然之坏 
证,尚是无多。操司命之权者,尚其明辨笃行而弗致遗人夭殃,绝人长命,则庶几矣。 

卷上第一章·外疡总论
第四节·论痒
属性:外疡发痒,其最普通者,皮肤病为独多,如疥癣、游风、湿注、湿 、黄水疮、血风疮 
等。其最着者,而溯其原因,则不外乎风燥与湿热二者而已。风性善行。袭入肌肤,则走窜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