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153-轩卫生总微论方 >

第9章

153-轩卫生总微论方-第9章

小说: 153-轩卫生总微论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热退则肝亦平矣。若更泻肝。则肾转虚矣。其大便银褐色。乳食不消。不纳津液,皆脾衰之证。故补其脾 
也。以上四脏。分主十二时。脾脏为兼见之证。此潮热发搐。治则惟泻心肝者。盖二脏俱实。为病之源故也。其 
肺脏有虚实之证。见虚则补。见实则泻。况发搐是心火旺所作。而肺金实证亦罕。惟偏搐者有之外。肾脏 
但主虚而无实。见其虚则补之。内经有云。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先补其母。后泻其子。子能令母虚。母能 
令子实。钱乙论此发搐原由。为治次第。乃谓得圣人之经旨深意也。可谓出群拔萃矣。今更以钱论三事参之。一 
者发搐逆顺。二者发搐阴阳。三者发搐真假。及各于逐项之下。以钱治法为证。后学之士。将此三事。参推五 
脏。审别形候。察其虚实。观以时刻。根据法为治。则小儿发搐之病。无以外也。 

卷四惊痫论
发搐逆顺
属性:男发左搐。或手大指屈外。或目左视无声者顺也。若发右搐。或手大指屈内。或目右视有声者逆也。女发右 
搐。或手大指屈内。或目右视无声者顺也。若发左搐。或手大指屈外。或目左视有声者逆也。顺者相胜也。左肝 
为木。右肺为金。一负一胜,故无声也。逆者战也。二脏俱实。木金相击。故有声也。顺者易治。逆者难治。 
男逆稍易。女逆极难。更当参其发时。以补泻为治。昔钱乙治李寺丞子三岁。发搐自卯至巳。目右视。大叫哭。 
乙见曰。逆也。男为阳。本发左视无声则顺。右视有声则逆。所以然者。左肝木也。右肺金也。逆则二脏相战。 
金木相击。而有声也。治乃泻强补弱。假令女发搐。目左视。是肺来 
胜肝。肝不能任。故叫哭也。当泻其肺。后治其心。续治其肝。若病在秋。(日西时同)肺兼旺位。当大泻其 
肺。若病在春。(早晨时同)此肝旺之时。尚不能胜肺。是肺强而肝大弱也。当补其肝肾。大泻其肺。若男发搐目 
右视。是肝来胜肺而叫哭。当泻其肝心。若病在春夏。(早晨日中时同)肝心旺时。当大泻其肝。若病在秋。 
(日晡时同) 
此肺旺之时。尚不能胜肝。是肝强而肺极虚也。当补其肺。大泻其肝。所以言目反视者。乃肝主目也。凡搐则是 
风热相搏于内。风属肝。故引见于目也。今此病男反女。故稍易治于女也。先泻其肺。不闷乱。以知肺病退也。 
后补其肾。续治其肝心。五日而愈。乙又治徐氏子三岁。每日西发搐。身微热。目微斜露睛。四肢冷而喘。大便 
微黄。请乙与一李医同治。乙问李曰。病搐何如。以何药治之。李对不当。乙曰。搐者心肝实也。身微热者。日 
西肺用事之时。肺主身温。今且热者。肺虚也。目微斜露睛者。肝肺相乘胜也。四肢冷者。脾虚也。肺若虚甚。 
则脾母亦弱。木气乘之。四肢即冷。治当先补脾肺。得脾虚证退。然后治其心肝。九日乃愈。此亦逆搐。肝肺相 
乘。目斜者必当右视也。今举此以明逆顺为治之法尔。 

卷四惊痫论
发搐阴阳(附天吊慢脾风)
属性:小儿发搐。为急慢惊者。古书无有。惟曰阴痫阳痫。所谓急慢惊者。乃后世名之也。以阳动而速。故阳搐 
曰急惊。阴静而缓。故阴搐曰慢惊。此阴阳惊痫发搐之别也。阳搐者。身大热。面赤引饮。口中气热。大小便赤 
黄。眼上视连札。手足搐急。牙关紧噤。项背强直。涎潮响。此因心热极则生风。风属肝。心肝子母。风火搏 
炽。动而发搐也。及其发定。则了然如故。此阳盛阴虚。治当利惊以除风热。不可与巴豆 药大下之。恐蓄虚热不消。 
小儿痰壅积热于心。因闻大声。或误惊触。则动而发搐。若热极者。虽不因闻 
声惊触。亦自发搐。小儿本实者。多此候也。 
x天吊x(阳搐) 小儿心膈壅滞。涎盛热积。不得宣通。或因母饮酒食肉无度。致烦毒之气。流入于乳。 
因以乳儿。令儿宿滞不消。热毒乘心。发为惊搐。眼目翻腾。壮热不休。甚者爪甲皆青。状若神祟。俗谓之天 
吊。此非天能吊人。以其眼吊上视。故取意名之。况小儿发搐。未有不眼上者。实亦阳搐之候也。治宜去涎热。 
昔钱乙治广亲宅七太尉弟八使者发阳搐。自寅至午。于未发前。钱乙见其目直视而腮赤。此心肝俱热。更坐石杌 
子就冷。此热甚也。又肌体素肥而本实。其脉急促。发搐自寅至午。皆 
心肝用事之时。治乃泻其心肝。而补其肾。病遂得愈。此亦泻强补弱也,阴搐者。身温面 白。手足似搐不搐。 
但时时螈 。昏昏似睡。而无精神。眼露睛微微上视。或胃痛而啼作鸦声。或不能啼 
哭。唇口白色。脉沉弱。此因大病之后。或吐泻过甚。致脾胃虚损而生风。荏苒乃成。此阴盛阳虚。治当补其 
脾胃。泻去肝风。小儿虚弱。虽不因吐泻取转。直发阴搐者亦有之。本怯者多此候也。 
x慢脾风x(阴搐) 小儿因伤风冷。或病吐泻。医以温药补之不已。复用凉药治之又不已。本谓伤于风 
冷。医乱治之。致脾虚而内不能散。外不能解。至十余日。其证昏睡露睛。大便不聚而泻。此脾虚风入。风在 
脾胃之间。故大便不聚而泻。时螈 。身体四肢口鼻中气皆冷。小儿亦有因惊所传。或诸病久变。见此证者。皆 
因脾胃虚怯。而生风所为也。故俗谓慢脾风矣。实乃阴搐之危候。治当去脾间风。风退痢止。以补脾胃。昔钱乙 
治王氏子病吐泻。他医以药下之。至虚变阴搐。其候睡露睛。手足螈 而身冷。乙见曰。此慢惊也。与药以实脾 
胃。即开目身温。王疑其子不大小便。又令他医以药利之。而复身冷。尚欲令乙利小便。乙曰。不当利。利之必 
身冷。王曰。已身冷矣。乙曰。不能食而胃中虚。若利大小便。使脾肾俱虚。当闭目身冷即死。今此儿幸胎气实 
而难衰。乙复补脾胃。则微能饮食。所以然者。谓利大小便。脾胃虚寒。当补脾而不可别攻也。后不语。他医作 
失音治。乙曰。既失音。何开目而能饮食。又牙不噤而口不紧。他医不能晓。乙曰。此因用清药利小便。致脾肾 
俱虚。今脾已实。肾尚虚故也,遂以药补肾。及根据法为治。半月能言。一月而痊。 

卷四惊痫论
发搐真假
属性:真者。儿在母胎中时。血气未全。精神未备。则动静喘息。莫不随母。母调适乖宜。喜怒失常。或闻大声。 
或有击触。母惊动于外。儿胎感于内。至生下百日以来。因有所犯。引动其疾。则身热吐 。心神不宁。睡卧昏 
腾。躁啼无时。面青腰直。手足搐搦。口撮腮缩。目瞪气冷。或眼闭胶生。或泻青黄水。是胎痫也。是五内感 
病。发为真搐。然亦发稀而难治。不过三两次必死矣。假者。儿生出母腹。百日以 
来。肌肤嫩怯。血气软弱。被外风伤之。入客于内。每遇则儿不能任。故发搐搦。口中气热。呵欠嚏喷。此风 
痫之候。重者亦不呵欠嚏喷。与胎痫相似。然发频者轻。轻则易歇故也。治当发散。昔钱乙治李司户孙。生百 
日来发搐。日三五次。请众医治。或作热天吊。或作胎惊。或作惊痫。治皆无应。后请乙治。乙曰。婴儿初生。 
肌骨嫩怯。被风伤之。儿不能任。故发搐也。然频发者轻。以客风在内。每遇不任。即搐轻则易歇。故发频 
也。搐稀者。是五内发病。不可救也。乙用微剂以散风邪。兼涂囟浴法。治之乃愈。仍不可多服。盖儿至小。易 
为虚实。多即生热。止一服而已。兼用涂。无不效。以上钱乙所用方。并本集载之。 

卷四惊痫论
惊痫杂论
属性:凡小儿急惊。虽搐甚不用忙扰。亦不足畏。慢惊虽微搐切当救。乃危候也。方搐之时。但与扶持。慎勿擒 
捉。盖风气方盛。恐流入筋脉。致手足曲戾不随。或成拘挛。 
凡小儿急惊。阎孝忠云。当其搐势减。与镇心治热药一二服。如麝香丸抱龙丸辰砂丸紫雪之类。候惊势已 
定。用药下其痰热。如麝香丸软金丹桃枝丸之类。如此则心神安宁即愈。 
凡小儿慢惊。若因吐泻。已成虚损者。阎孝忠云。当与速生胃气。以理中丸。并研金 
液丹末。煎生姜米粥调灌之。多服乃效。候胃气生。手足渐暖。四肢犹然螈 。即减金液丹一二分。增青州白 
丸子一二分同研。如上服。渐渐以意减金液丹。加白丸子。兼用异功散羌活膏钩藤饮之类调理。频频与粥。虽至 
危者。往往死中得生。 
凡小儿急慢惊。阴阳异证。切宜辨而治之。急惊合用凉药。慢惊合用温药。世人多用一药。不能分别。误小 
儿多矣。殊不知药性自有温凉。岂可泛用。初虞世谓治阴阳痫。寒温药性。当于方中用时增损。则无失矣。又阎 
孝忠言。慢惊药中宜去龙脑。纵须合用。必以温药为佐。或少少用之。惟凉故也。 
凡小儿于天阴雷发声之时。必掩塞其耳。或作杂声以乱之。恐猛闻大声而发搐。 
凡小儿发搐。时醒而身软者为痫。若发搐不时醒。身硬者为 。(又名曰痉)乃中风之候。(论在中风门) 
凡小儿惊痫泄泻等诸病。烦渴者皆津液内耗也。不问阴阳。煎钱氏白术散。使任意取足饮之。弥多弥好。 
凡小儿惊痫药中。能不用水银轻粉者尤佳。如不得已而用之。仅去其疾即止。盖小儿肠胃易损。亦伤口齿。 
今所集之方。多不用银、粉。如须用之者。当根据此酌量减损。 
凡小儿欲生疮疹。有发搐者。当从疮疹为治。余诸病有与惊痫相兼。可以一方为治者。根据法用之。若不可 
以一方为治者。则各用所主药。相兼治之。 
凡小儿惊。蜣 为治第一。世医多不学。未见有用者。若用之。须择不伤水者。伤水即不堪用。去其头翅 
足。炙令焦。乃入药。 
凡小儿吐泻后。精神困顿。多睡。不吃乳食。四肢逆冷。欲变成痫者。以神曲为末。入脑麝各少许。温水调 
服。若已成痫。哭如鸦声。面色青黄。手足螈 。咽中不利。更入朱砂同末服之。若变痫滑利者。以曲末。蜜 
丸如鸡头大。温水化下。 
又一方。曲末一两。琥珀甘草各二钱。朱砂雄黄各一分。同末。蜜丸如鸡头大。名太乙丹。治小儿百病。 

卷五惊痫方治
治惊欲发搐方
属性:x定心膏x 
治诸热。安心神。截惊痫欲发。 
生葛根(取汁半合,如无生者干葛细锉,水浸一宿,慢火熬取汁) 竹沥(半合,根据法旋取) 大麻仁(一 
分三味,同研) 绿豆粉(一两别研) 朱砂(半两,研飞) 牛黄(一钱,研) 麝香(一钱,研) 
上同和如稀粥。更入少绿豆粉。相拌得所。石臼中杵三二百下成膏。丸鸡头子大。 
每服一丸。煎人参汤化下。量大小增损。用无时。 
x琥珀丹x 
治如前。 
琥珀(一两,研) 白僵蚕(去丝嘴,炒,半两) 腊月牛胆制天南星(一两) 天麻(一两) 白附子 
(半两) 香白芷(半两,以上先为细末) 朱砂(一两,研,水飞) 龙脑(一钱,研) 
上拌匀。炼蜜丸。如鸡头子大。每服一丸。煎人参薄荷汤化下。量大小增减。用无时。 
x生葛饮子x 
治热极不已。欲发惊痫。 
生葛汁(一合) 竹沥(一合) 牛黄(如杏仁许,别研) 
上相和。每服半合。量大小与之。无时。 
x钩藤饮子x 
治发热时时戴眼。口吐涎沫。欲发痫搐。 
钩藤(半两) 蚱蝉(七枚,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