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185-麻疹阐注 >

第4章

185-麻疹阐注-第4章

小说: 185-麻疹阐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数十年矣。泄泻痢疾从不见有虚症。但窃意麻后日久。或有脾虚而作泻痢者。必其脉弱唇白 
。舌胎滑白。统舌不见紫红。不口渴而精神倦怠者。方可作脾虚论。或四苓散。或四君子汤 
。或补中益气汤。谨慎审择用之。张玉潞曰。麻 泻痢。属热者多。但不可令其泻久 
。泻久 
则中气下陷。或成肿满。宜枳壳理中之类。以理脾胃为主。又有下痢如直肠者。所食何物。 
即泻何物。此火盛也。次性急速。故下如直肠。用山栀二十枚。煎汤频服自愈。总之痢疾惟 
宜升散。初起可用大黄。火盛再加芩连。或犀角丸。俱可用。如积毒已除。下多亡阴者。六 
味亦可。 
四苓散 
白术(炒) 茯苓 猪苓 泽泻 
四君子汤 
人参 焦术 茯苓 炙草 
补中益气汤 
人参 黄 焦术 当归 柴胡 升麻 炙草 广皮 
理中汤(见前) 
犀角丸 准绳云。但是痢服之无不瘥者。 
犀角屑 黄连 苦参 黄柏 当归 
各捣研细末。等分和匀。空腹煮糯米饭调方寸大服之。日再服。忌油腻。生冷。 
黄连丸。 
黄连 羚羊角 黄柏 赤苓(各一两五钱) 
共为细末。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姜蜜汤下。 
六味丸 
生地 茯苓 淮药 萸肉 丹皮 泽泻 

卷二
腹痛
属性:麻疹腹痛者。由食滞凝结。毒瓦斯不得宣发于外。故不时曲腰啼叫。两眉频蹙。须以加味平胃 
散治之。滞消毒解。而痛自除矣。 
加味平胃散 
防风 升麻 枳壳 葛根 苍术 
陈皮 浓朴 山楂 麦芽 甘草 
廉按。袁某之女。年十四。出疹即没。喉痛腹胀。接余看视。面色黧黯。鼻黑。唇裂口渴。 
舌赤如朱。并无点胎喉痛难咽。心如火烧。腹胀而冷。手足亦厥。此热极反寒之象。观其前 
方。川连。黄芩。射干。元参。石膏。升麻。大黄。卜子。知母。犀角等药。已服三四剂矣 
。且重用石膏。大黄。每药下咽。则胀满愈甚。四围匍匐而走。略下清水。则口渴。喉痛。 
胸满。益甚。昼夜不安。眼不合缝。诸医无策。坐以待毙。余按其脉。脾脉独宏大坚实。腹 
中拒按更甚。此由食积于中。胃火上冲。以致喉痛诸症也。时医拘定枳壳。山楂。浓朴。酸 
涩。麦芽消疹之论。不敢用以消食。而惟用凉药以清其火。大黄以硬通之。不知愈凉则愈滞 
。大黄直走。不能消化。所以腹中冰冷。火毒聚于上焦。每服药而胀满欲死也。余用枳壳、 
浓朴。山楂。麦芽。神曲。粉葛。槟榔。七味。诸医以为人已干燥。用此燥烈之药。当无不 
死。且枳壳山楂等酸收之性。麻隐何能复发。其父谓女已垂危。死生惟命。排众议而服之。 
药方下咽。即已睡去。酣眠半日而醒。诸症顿减。舌胎极浓而黄。余复以前方饮之。酣睡一 
夜。次日原方加大黄六钱而愈。又有毒盛作痛者。余用蝉蜕二两。桔梗三钱。一剂而愈。 

卷二
衄血
属性:肺开窍于鼻毒热上冲。肺气载血妄行。则衄作矣。然衄中有发散之义。以毒从衄解。不须止 
之 
。但不可太过。过则血脱而阴亡也。如衄甚者。宜外用发灰散吹入鼻中。内服犀角地黄汤。 
其血可止。 
发灰散 以皂角水煮。洗净油气。用新阴阳瓦 成灰。放在地上。去火性。 
研末用。 
犀角地黄汤(见前) 
廉按。麻疹初起衄血。宜用黑荆芥。黑栀子。黄芩。元参。连翘。生地。丹皮。麦冬之 
类 
。甚者加犀角。茅草根。如用犀角地黄汤。宜去白芍。如口中出血惟用发散。毒清而血自止 
。没后衄血。四物汤加茅草根。麦冬等药。又无论国中后衄血。用黄酒汤温以足浸之神效。 
咳血嗽血出于肺。吐血咯血出于肾。先痰后血是积热。治宜清肺。先血后痰乃阴虚。法宜滋 
补。清肺者。二冬。芩连。川贝。紫菀。元参。百合之类。滋补者。沙参。麦冬。六味地黄 
丸之类。最佳者童便。衄血吐血俱可用。如妇人出疹适遇经行。则毒随经解。乃吉兆也。宜 
于治疹药中。加生地。丹皮。赤芍。红花之类。如孕妇出疹。竟可照常治法。总以凉表清火 
解毒为主。切勿用香砂及补胎之药。用之其胎必坠。余堂弟媳怀孕六七月而出疹。用宣毒发 
表汤。去升麻木通。加芩连石膏。上身已透。色紫。而下体绝无半点。以胎横亘于中故也。 
忽然谵妄。目直视而冥。余用白虎汤。合承气汤石膏二两。大黄一两。再加芩连灌下。片刻 
而苏。二剂。而腰腹两足。俱已出透。故孕妇出疹。以大黄为安胎之圣药。如因出疹落胎。 
当以养阴为主。然后随症用药。断断不可温补。至于麻黄。川连。羚羊。犀角。大黄等药。 
亦不可用。若石膏仅有用之者。仲景治产后。白虎汤亦所不废也。然有素向阴虚。一经落胎 
而汗出。心烦。口燥。潮热。咳嗽。气促。不眠。四肢麻木。是谓阴脱之候。当重用大剂阴 
药。如熟地。生地。丹参。沙参。麦冬。川贝。丹皮。元参。枣仁。阿胶。人参。知母。地 
骨皮之类。皆当选用。又有孕妇元气不足。一经分娩。气血两脱。手足厥冷。自汗不止。当 
以温补为主。又当看其疹色。红活者吉。如产后出疹。半月之前重产。半月之后重疹。重产 
。则以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为主。发表用荆防。前胡。桔梗。葛根之类。清凉用黄芩。 
连翘。花粉。知母之类。活血用生地。元参。丹皮。丹参之类。酌量轻重用之。若黄连。 
犀 
角。大黄。麻黄。桂附。干姜等药。亦不可用。如真阴已竭。当重用补阴之药。与小产参看 
。重疹。则于治疹药中。加养阴活血之药可也。又有水蓄之症。孙一奎赤水元珠曰。发热之 
时。恣饮冷水。恐生水蓄之症。故水入于肺。为喘。为嗽。宜用桑皮。葶苈子。以泄肺中之 
水。水入于脾。为肿。为胀。为自利。水入于胃。为呕。为利。宜用猪苓。泽泻。茯苓。以 
泻脾胃之水。水入于心。为惊。为悸。宜赤白茯苓。灯心汤以泄心胸之水。水入于肝。为胁 
痛。用芫花以泄之。水入于肾与膀胱。为小便不利。为阴囊肿。宜车前。木通以泄之。皆当 
随症而治。又妇人有经水适来适断。寒热往来。神昏语乱。此谓热入血室。宜用小柴胡汤。 
去人参半夏。加当归。红花。赤芍丹皮之类。亦有火盛而宜加犀角地黄汤者。酌量用之。小 
腹急痛。而小便自利。大便黑色。与蓄血之症。同治。亦有宜用桃仁承气汤者。又有麻后浮 
肿者。有身热不热之分。身热者。水气在表。宜用荆防。苏叶。桑皮。茯苓。米仁。广皮。 
蒺藜。大腹皮。银花之类。身不热者。宜用茵陈。栀子。滑石。猪苓。泽泻。赤苓。杏仁。 
枳壳之类。如系脾虚发肿。加人参。茯苓。扁豆。山药等药。或用金枣儿汤。蒋春圃之弟。 
麻后腹胀而硬。四肢亦浮肿。其脉沉迟。舌胎滑白。不思饮食。余用附子理中汤。加大腹皮 
。茯苓。数剂而愈。同时赵圣元之孙。亦患此病。外症皆同。其脉洪数有力。舌胎黄浓。余 
用承气汤一剂而愈。旨哉金鉴之言曰。临事权变。惟神而明之而已。 
承气汤 
大黄 枳壳 甘草 
金枣儿汤 治肿胀仙方。 
红牙大戟(四两) 红枣(十二两) 
水煮一日。去戟。取枣。晒干食之立消。 

卷二
瘙疹
属性:瘙疹者。儿在胎中。受母血热之气。所蒸已久。及生后外遇凉风以致遍身红点。如栗米之状 
。月内见者。名为烂衣疮。百日内见者。又名百日疮。未出痘疮之先见者。即名为瘙疹。调 
摄谨慎。不治自愈。 

卷二
盖痘疹
属性:盖痘疹者。谓痘方愈而疹随发也。因痘后余毒未尽。更兼恣意饮食。外感风寒。以致遍身出 
疹。色赤作痒。始如栗米。渐成云片。宜加味消毒饮疏风清热疹即愈矣。 
加味消毒散 
荆芥 防风 粘子 升麻 
甘草 赤芍 山楂 连翘 

卷二
瘾疹
属性:瘾疹者。乃心火灼于肺金。又兼外受风湿而成也。发必多痒。色则红赤。隐隐于皮肤之中。 
故名曰瘾疹。先用加味羌活散。疏风散湿。继以加味消毒饮清热解毒。表里清而疹愈矣。 
加味羌活散 
羌活 前胡 薄荷 防风 
川芎 枳壳 桔梗 蝉蜕 
连翘 甘草 赤苓 
加味消毒饮 见前盖痘疹。 


卷三
属性:(附采诸家麻后证治) 

卷三
麻后龟胸
属性:龟胸者。麻后余毒。留于肺经。阳火熏灼而致也。治宜清肺化痰降火。先用清气化毒饮。或 
凉膈散。再加苏子。枳壳。橘红。麦冬。羚羊。地骨皮。葶苈子。枇杷叶等药。以开导其气 
。继用九味平胸丸治之。 
清气化毒饮(见前) 
凉膈散(见前) 
九味平胸丸 
百合 天冬 杏仁 桑皮 石膏 
大黄 葶苈 木通 枳壳 
共为末。蜜丸如绿豆大。清汤送下。 

卷三
麻后肺痿肺痈
属性:麻后久嗽不止。时吐白沫如米糊者。名肺痿。火盛而金消也。宜养血补气保肺清火。初用加 
味二冬汤。后用门冬清肺饮。久嗽痛引胸胁。或吐脓血或吐如米粥者。此肺内生毒也。名肺 
痈。宜泻热豁痰。开提升散。解毒排脓。宁肺桔梗汤主之。痿为正虚。痈为外邪。不可误治 
。脉诀云。寸数而实。肺痈已成。寸数虚涩肺痿之形。 
加味二冬汤 
天冬 麦冬 熟地 生地 
桔梗 款冬花 贝母 米仁 
蒌仁 沙参 紫菀 甘草 
门冬清肺饮 
麦冬 天冬 知母 贝母 桔梗 
粘子 杏仁 冬花 桑皮 地骨皮 
马兜铃 甘草 加晚米百粒 
宁肺桔梗汤 
桔梗 贝母 枳壳 杏仁 栝蒌根 生 防风 桑皮 米仁 知母 地骨皮 甘草节 葶苈子 五味子 加姜引 
初起加防风。去黄 。五味子。咳甚加百合。身热加柴胡。黄芩。小水不利。加木通。灯心 
。大便不利。加制军。烦躁痰血加茅草根。胸痛甚。加人参。白芷。 
白芨末 治肺叶烂去。用白芨净末一两。分作三服。白汤送下一服止痛。 
二服全长三服完后。用猪肺一个。加花椒一两在内。煮食之。忌铁器。如痰火咳嗽。每猪肺 
一个。加白芨二两。煮食三个。自愈。 
皂荚丸 治肺痈百药无效者。括去皮弦酥炙为末。蜜丸。以枣膏和汤服三丸。 

卷三
麻后疳瘵
属性:麻后夜热。有汗即退。发枯肤痒。渐成疳瘵。此症极危。治以柴胡四物汤主之。或清骨散。 
或五疳保童丸。俱可用。气虚宜加参 。若旧有疳病。当参五疳门治之。 
柴胡四物汤(见前) 有火加黄芩。知母。胡连。麦冬。阴虚加鳖甲。地骨皮。 
丹皮。有食加山楂。麦芽。有虫加五谷虫。芦荟。川楝子。使君子。 
清骨散 
柴胡 秦艽 知母(各一钱五分) 鳖甲(童便炙三钱) 
地骨皮(二钱五分) 胡连(一钱) 青蒿子(五分) 炙草(五分) 
本方可加丹参。丹皮。麦冬。银花。 
五疳保童丸 治五疳神方。 
柴胡 青皮 芦荟 丹皮 白芍 
鳖甲 槟榔 炙草 香附 枳壳 
使君子 青蒿子(各五钱) 白术 丹参 当归 
茯苓 山楂 神曲(各一两) 胡连 芜荑 
雷丸 鹤虱 五谷虫(各三钱) 
共为细末。神曲糊为丸。空心米汤送下。 

卷三
麻后发搐
属性:麻后忽然发热而搐者。血虚生风也。忌天麻。南星。燥血之药。宜导赤散。加丹参。丹皮。 
沙参。麦冬。竹叶之类。或安神丸。牛黄镇惊丸。俱可用。 
导赤散 
生地 木通 甘草梢 淡竹叶 
安神丸 治麻后壮热搐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