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77-医学入门 >

第96章

577-医学入门-第96章

小说: 577-医学入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三时无汗加苏叶,冬月有汗加桂枝,三时有汗加防风,咽痛加桔梗,喘嗽去白术加杏仁、桑白皮,酒热加 
黄连,食积加山楂、神曲,痰伏胁下作痛加白芥子,痰盛喉中如牵锯加竹沥、姜汁,痰稠如胶加金沸草、前胡, 
胸膈痞闷加枳壳。 
大羌活(汤)主治阴阳两感, 
防风、羌活、独活、防己、黄芩、黄连、苍术、白术、甘草、细辛各三分,知母、川芎、地黄各一钱, 
水煎热服,未解再服三四剂,病愈则止。治发热恶寒无汗,或自汗头痛项强,或伤寒见风脉,伤风见寒脉,兼 
解利两感伤寒。此方治阴阳已分,阳证多者宜服。陶氏冲和汤为阴阳未分者设。 
大青龙(汤)善解风寒两伤。 
麻黄三钱,桂枝二钱,杏仁一钱半,石膏四钱,甘草一钱,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温服。方意以寒宜甘发, 
麻杏石甘枣之甘,以散荣中之寒;风宜辛散,桂枝生姜之辛,以散卫中之风;辛甘相合,乃能发散荣卫风寒。 
风伤则卫实,寒伤则荣实,荣卫俱实,太阳证具,无汗而烦躁者宜服。若脉微有汗,荣卫俱虚者,误服则厥逆 
筋惕肉 而亡。 
合病呕而不利,葛根加以半夏; 
葛根加半夏汤∶葛根三钱,麻黄二钱,桂枝一钱,半夏、芍药各一钱,甘草八分,姜三片,枣二枚,水煎 
服。治太阳阳明合病,里气逆上,但呕而不下利者,与葛根汤以散其邪,加半夏以下逆气。 
合病利而不呕,黄芩加以半姜。 
黄芩半夏生姜汤∶黄芩三钱,芍药、生姜各二钱,半夏一钱,甘草五分,姜五片,枣二枚,水煎温服。治 
太阳少阳合病,自利而呕,或肠垢协热自利,非汗下所宜,故用此和解,以下胃之逆气。 
太阳并病阳明兮,麻葛硝黄看罢未; 
太阳证未罢,无汗者,葛根汤,有汗者,去麻黄;太阳证已罢,阳明证见者,调胃承气汤。 
太阳并病少阳者,麻桂柴胡要酌量。 
无汗者,小柴胡合麻黄汤;有汗者,柴胡桂枝汤;三时与轻者,小柴胡汤为主,仍以羌活、防风代麻桂可 
也。 
春夏秋冬疫疠,升麻人黄如意; 
升麻葛根汤,方意以四气不和,郁毒为疫,故用升麻、葛根、甘草以解百毒,芍药以和中,用消疫毒更妙 
于败毒散。人中黄丸∶大黄、黄连、黄芩、人参、桔梗、苍术、防风、滑石、香附、人中黄各等分为末,神曲 
糊丸梧子大,每七十丸。气虚,四君子汤下;血虚,四物汤下;痰多,二陈汤下;热者,加童便。如无人中黄, 
用粪缸岸代之,或朱砂、雄黄为衣亦好。如意丹∶川乌八钱,槟榔、人参、柴胡、吴茱萸、川椒、白姜、白茯 
苓、黄连、紫菀、浓朴、肉桂、当 
归、桔梗、皂角、石菖蒲各五钱,巴豆二钱半,择吉日于不闻鸡犬处,静室诚心修合,各取净末,炼蜜为丸梧 
子大,朱砂为衣,每三丸,或五丸、七丸。专治温疫及一切鬼祟,伏尸,传痨,癫狂失心,山岚瘴气,枣汤或 
白汤下。风疫及宿患大风,身体顽麻,不知痛痒,眼泪不下,睡卧不安,面如虫行,日久须眉痒脱,唇烂齿焦; 
偏头痛、紫癜、疮癣、左瘫右痪、鹤膝风疼一切风疾,荆芥煎汤下。寒疫及小肠气痛,小茴煎汤,或吴萸煎汤下。 
暑疫及五淋,灯芯煎汤下。热甚,大黄煎汤下。燥疫,生地或麻子仁煎汤下,或冷水下。湿疫及水肿,车前子 
或木通煎汤下。十种水气,甘遂、大戟煎汤下。瘿蛊,甘遂煎汤下。膀胱疝气肿疼,萝卜煎汤下。五般痔,白 
矾汤下。五痫,乳香汤下。肾脏积,咬齿唾涎,腰疼,盐汤下。五疟,桃枝煎汤下。失心中邪,柳枝桃枝汤下。 
阴阳二毒,伤风咳嗽,薄荷煎汤下。五疳八痢,肠风脏毒,陈米煎汤下。诸般咳嗽,姜汤下。小儿十二惊风, 
薄荷煎汤下。丹瘤、痈疽、瘰 、疮痍、涎喘、消渴、大小肠闭,或泄或利,酒毒便红、喉痹、重腮,误吞铜 
铁、金石、药毒,不服水土,温汤下。痢疾红甚,黄连煎汤下。妇人血海久冷,带下赤白,难为生育,及诸般 
血气,艾汤下。此方通治山乡素不服药之人,存乎善用耳。 
风寒暑湿邪愆,藿香正气预防。 
不换金正气散∶浓朴、陈皮、藿香、半夏、苍术各一钱,甘草五分,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温服。治四 
时感冒伤寒,时气温疫,山岚瘴气,但觉四肢拘急,心腹满闷,饮食不化,或有吐利恶寒等证,却未发热者, 
宜此先正胃气以预防之。兼治霍乱吐泻,下痢赤白,不服水土等证。如感冒,更加头疼发热胸满者,藿香正气 
散。如前证更加身痛者,人参败毒散、九味羌活汤。藿香正气散∶藿香、紫苏、白芷、大腹皮、茯苓各六分, 
浓朴、白术、陈皮、桔梗、半夏曲各四分,甘草二分,姜枣煎服。治内伤脾胃,外感寒邪,寒热拘急,头痛呕 
逆,胸中满闷,与夫伤食、伤冷、伤湿、中暑、霍乱、山岚瘴气、不服水土、寒热如疟,并宜增损用之,非正 
伤寒之药。若病在太阳,头疼发热,骨节痛者,此方绝无相干,误服反虚正气,逆其经络。凡气虚及夹阴伤寒, 
俱不可用。 
春温通圣双解, 
防风通圣散∶防风、川芎、当归、赤芍、大黄、麻黄、薄荷、连翘、芒硝各二分半,石膏、黄芩、桔梗各 
五分,滑石一钱半,甘草一钱;荆芥、白术、山栀各一分半,姜三片,水煎温服。治春夏温热,状如伤寒, 
表里俱见者。兼治内科一切风寒燥热,及饮酒中风,或便闭,或飧泄,或风热上壅不言等证。杂科耳、目、口、鼻、 
唇、舌、咽、喉风热、风痰等证。外科痈、疽、疮、疖、发斑、打扑跌伤等证。小儿惊疳积热,诸风潮搐, 
痘出不快等证。妇人诸疾,合四物汤一料。凡属风热之疾,无所不治。如自利去硝黄,自汗去麻黄,名通圣散。 
双解散,即防风通圣散合益元散等分,姜葱豆豉煎服。欲吐则探吐,欲下则下,欲汗则汗,故名双解散。治风 
寒暑湿,饥饱劳役,内外诸邪所伤,以致气血怫郁,变成积热,发为汗病,往来寒热,痫痉惊悸等证,小儿疮 
疹尤妙。如自利去硝黄,自汗去麻黄。 
夏热益元单方。 
益元散,又名六一散。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义也。滑石六两,甘草一两,为末,每三钱入蜜少许,沸 
汤调服,热者冷水调服,孕妇惯半产者忌服。如伤寒身热不解加苍术末三钱,葱豉汤调,连进数服,汗出为度。 
又汗吐下后,余热以此解之甚妙。虚烦不卧加辰砂少许。身热、霍乱呕吐、转筋者,先挖地坑,倾新水一桶 
在内,搅匀澄清,谓之地浆水,另用井水一碗,入油一匙,浮于水面,将此药撒在油花上,其药自沉碗底, 
去清水,用前地浆水调服,名油坠散。一切风热上壅,咽喉不利,加青黛、薄荷少许,蜜丸噙化。一切寒证泻 
痢,呕吐反胃,加干姜五钱,名温六丸;中寒甚者,再加硫黄少 
许,用生姜汁浸炊饼丸,又能伐肝邪,一切暑证作渴,新汲水下;感田禾烧气作渴,用带泥稻秆煎汤下。一切 
湿热肠癖泄泻,其滑石用牡丹皮煮过,加红曲五钱,名清六丸,用陈米饭丸,每五七十丸,白汤下。如产后腹 
痛自利,用补脾补血药下,或加五灵脂一两,能行血止痢,泻甚加肉豆蔻少许。一切痰热,吐逆反胃,惊痫 
癫狂,热毒疟痢,腹痛,加黄丹少许,姜汁蒸饼为丸服。如温暑轻者,通用九味羌活汤加减,入里加大黄。 
栀子升麻(汤)合秋令之晚发, 
生地(甘寒)三钱,山栀(苦寒)、升麻(甘苦寒)、柴胡(苦寒)各一钱,石膏(甘寒)二钱,姜三片, 
水煎温服。治晚发伤寒。太阳证具,不可大汗,宜此清肌解热。兼治温热及虚烦不止。自汗加桂枝,无汗加苏 
叶、干葛,虚烦加知母、麦门冬,渴加天花粉,咳嗽加杏仁。此方润燥,深合愚意,以秋为晚发。经曰∶燥淫 
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正此方之谓也。他如张子和六神通解散,用苍术、石膏、滑石、黄芩、麻黄、甘 
草,姜葱煎服,虽以三月为晚发,亦不甚宜。或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晚发乃温病之迟者。夏伤于暑,秋必 
病疟,岂可以秋病为晚发耶?殊不知疟有一日一发,或热多寒少者其邪浅,夏伤于暑而然也;有三日一发,或 
寒多热少者其邪深,结成疟母,非隔冬寒邪郁伏,后再感暑而后发动,若本夏所感之邪,安能遂成痞块耶? 
所以秋病多于四时者此也,推之痢、疸亦然。 
白芍生地敛冬月之愆阳。 
加减调中汤∶白芍一钱半,茯苓、白术各八分,麦门冬四分,生地五分,陈皮三分,桔梗、乌梅、甘草 
各二分,水煎温服。治冬温及春月暴暖,烦躁眠食不安,或掀脱欲作伤风状者。如体盛加黄芩,有痰加贝母。 
中暑中 白虎或加参术; 
白虎加参汤∶石膏五钱,知母、人参各二钱,甘草五分,粳米一大撮,水煎温服。虚烦不止,加麦门冬 
尤妙。治动中 伤气,身热,脉洪或迟,烦渴口燥,小便已洒然毛耸,口开前板齿燥黑。兼治发斑,故又名化 
斑汤。白虎加苍汤∶石膏四钱,知母三钱,苍术二钱,甘草五分,粳米一大撮,水煎温服。自汗不止,加桂枝 
尤妙。治静中暑伤湿,恶寒脉沉,汗出身热,妄言,名湿温。兼治疫疠及秋感热。 
暴寒暴温,调中(汤)或去大黄。 
葛根、黄芩、芍药、 本、白术、桔梗、茯苓、甘草各五分,水煎温服。治夏秋暴寒疫疠折于盛热,热结 
于四肢,则壮热头疼及肚腹不和等证。如暴温肌热烦渴,加麦门冬。如暴寒伤胃,表里邪盛,或便闭,或协热 
下利血水,脉数,及年久脏毒下血不止者,俱加大黄七钱下之,移时再服,得利壮热自止。 
风温汗渴,葳蕤兼以栝蒌; 
葳蕤汤∶葳蕤二钱半,石膏三钱,葛根二钱,羌活、白薇、杏仁、青木香、川芎、甘草各一钱,麻黄一钱 
二分,水煎温服。治风温喘急,头痛身热多睡,语言謇涩,自汗,四肢不收,甚者如痫,内烦躁扰。冬温、春 
温亦宜。如汗后身犹热,加黄芩、知母、赤芍;汗多去麻黄,加桂枝、防风;气弱加人参;有痰、目睛不了者, 
加南星;渴甚加天花粉;肝火热加龙胆草。栝蒌根汤∶石膏三钱,栝蒌根、葛根各二钱,人参、防风各一钱, 
甘草五分,水煎温服。治风温渴甚,身热汗出。 
湿温汗多,茯苓和以桂术。 
茯苓白术汤∶茯苓、干姜各一钱,白术一钱半,桂枝七分,甘草五分,水煎温服。方意以湿温寒热,头 
目疼痛,胸满妄言,多汗,两胫逆冷者,皆因暑浴冷,坐石眠地,为湿气所伤,复感暑搏而为病。是以药品尽 
皆治湿,而非治暑也。所以名家亦有未详此意而不敢用,故以白虎汤加苍术、官桂,其意更明。然二方亦皆难 
用,轻者但以二香等汤去暑,除湿等汤去湿。 
风湿肿痛,胜湿表以麻杏四般; 
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各一钱, 本、防风、甘草各五分,蔓荆子、川芎各二分,水煎温 
服。治脊痛项强,腰似折,项似拔,此足太阳经气不通行;肩背痛不可回顾,此手太阳经气郁不行。如身重腰 
沉沉然者,乃经中有湿热也,加附子、黄柏、苍术。麻杏薏甘汤∶麻黄、薏苡仁各二钱,杏仁、甘草各一钱, 
水煎服取微汗。治肢体酸疼,不能转侧,额上微汗,不欲去衣或身微肿,大便难,小便利,热至日晡加剧,脉 
浮虚而涩。甚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