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77-医学入门 >

第26章

577-医学入门-第26章

小说: 577-医学入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阳弱气喘行步难; 
寸属阳,主气虚作喘,行步无力。 
虚汗泄精成痼冷,少壮得之不等闲。 
老年人得弱脉则顺,少壮人得弱脉则逆。 
虚则为虚为伤暑, 
与人迎相应∶则经络伤暑;与气口相应,则荣卫虚损。 
脚弱喘促食不消; 
虚为脚弱,为喘促,为食不消。 
恍惚惊风皆所主,虚烦多汗亦同条; 
虚主心中恍惚,小儿惊风,虚烦自汗。 
虚大劳役损元气, 
虚而大,为劳役损气。 
虚涩房劳肾水焦。 
虚而涩,为房劳损精。 
革乃虚寒相搏成,崩漏半产亡血精; 
仲景云∶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曰革。女人半产崩漏,男子亡 
血失精。 
更是中风兼感湿,为满为急异常情。 
与人迎相应,则中风暑湿;与气口相应,则半产脱精。 
动脉多见关部中, 
仲景曰∶若数脉见于关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者,名曰动脉也。 
或惊或痛来相攻; 
与人迎相应,则寒疼冷痛;与气口相应,则心惊胆寒。 
四肢拘挛多疼痛,虚劳血痢与崩中; 
动为拘挛,动主体虚劳,崩中血痢。 
阳动汗出阴发热,形冷恶寒阳不通; 
仲景曰∶阴阳相搏名曰动。言阴阳相搏则虚阳动,为阳虚,故汗出。阴动为阴虚,故发热。如不汗出发 
热,而反形冷恶寒者,阳气不通,而致身冷恶寒也。 
若见转豆如麻促,此是肺枯胃亦亡。 
散脉不聚命将崩,到此无由得再生; 
与人迎相应,则淫邪脱泄;与气口相应,则精血败耗。 
五脏气散利不禁,六腑气散四肢青。 
手足寒,上气。 
伏因邪闭成霍乱, 
与人迎相应,则寒暑湿邪固闭,而成霍乱。 
积疝溏泄贯脓窠; 
伏为宿食,为疝瘕,为溏泄,为恶脓贯肌。 
寸伏痰热尺寒积,关伏寒热两为 ; 
寸得之为痰为热,尺得之为寒为积,关中则痰热俱有,寒热不定。 
蓄水停痰气厥逆, 
为停痰蓄水,为诸气上冲,为厥逆。 
伏涩吐逆神思多。 
伏则吐逆,涩则食不得入,关格症也。与气口应者,乃凝思劳神过多,不可专责外邪也。 
短为气滞心腹痛,宿食内积三焦壅; 
与人迎相应,则邪闭经脉;与气口相应,则积遏脏气。 
阴中伏阳血不行, 
短脉属阴而又伏于阳者,何也?经云∶脉有一阳三阴者,谓脉来沉涩而短,时一浮也。在秋时则为正脉, 
在三时则为七情、宿食壅滞,气不足以导血行也。 
短急病上亦可恶。 
经曰∶短而急者病在上,寸口短者头痛。又曰∶短而数者心痛必烦,皆上体病也。短亦可恶,无胃气也。 
促脉阳盛阴不足,气血痰食壅为毒; 
阴阳之气不和,不相续也,非若结代之脉动而中止。有因气血食饮痰涎留滞不行而止,促不可概为恶脉, 
凡脏腑热盛则促急。故曰∶与人迎相应,则痰壅阳经;与气口相应,则积留胃府。 
里热瘀血发狂斑, 
风热壅盛,则瘀血凝滞,发为狂斑。 
怒气激之发厥搐; 
或因怒气,气逆发厥,上盛下虚。 
渐加即死渐退生,久病得之亦非福。 
促脉虽非恶脉,但老病及久病得之,上愈盛而下愈虚,亦非福也。 
结因阴盛主有积,结甚积甚微则微; 
与人迎相应,则阴散阳生;与气口相应,则积阻气节。阴盛则结,脾间积大,大肠秘痛,结甚则积甚,结 
微则积微。 
阳结茫茫如车盖, 
脉蔼蔼如车盖大者,名阳结。为阳气郁结于外,不与阴气和杂也。 
阴结累累与阳违。 
脉累累如循长竿强直者,名阴结,为阴气郁结于内,不与阳气和杂也。 
结浮寒邪滞经络,结沉痰饮瘀血基; 
亦有七情气郁者,脉道不通实由之。 
里寒脉缓则为结,里热脉数则为促。缓促不同,结亦当如促脉,分痰饮气血积可也。 
代脉必死脏气绝,平人见此大不祥; 
病患见之,反有可生者,平人大忌。 
惟有风家并痛极,三月妊孕却无妨; 
痛风痰湿阻碍,有孕胎气阻碍,故无 
妨也。 
又有暴伤气血者,古人立有炙甘汤。 
又有暴伤损气血者,一时元气未和,非脏绝也,宜炙甘草汤救之。 

内集·卷一诊脉
脏腑六脉诊法
属性:此即上古诊法其一也。脏腑同气,所以古人不立六腑脉诀。但既以浮取候腑,沉取候脏,数为腑病,迟为 
脏病;又以急大缓涩沉甚者为脏,微急微大微缓微涩微沉者为腑,其故何耶?盖急大缓涩沉甚者,浮沉皆然,微 
者浮取则然,而沉取则不然也。二说似异而实同,要之浮中有沉,沉中有浮,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即如上竟 
上者,胸头中事;下竟下者,小腹腰股膝胫中事。其实寸脉亦有主下病者,尺脉亦有主上病者。此诊家活妙, 
许氏所谓以意会之,非言语可传得之。 
心浮大散是本宫, 
心之本宫,平脉也。虚实贼微邪过宫脉也。余皆杂脉相兼而见。 
微大邪归小肠中。 
大即洪也,微有初暂而不久意,详总看十变脉注,各部仿此。脉有轻重,如∶左寸,先以轻手得之是小肠, 
后重手如六菽之重得之是心。左关,先以轻手得之是胆,后以重十二菽取之是肝。左尺,先以轻手得之是膀胱, 
后重手如十五菽之重取之是肾。右寸,先以轻手得之是大肠,后以重手如三菽之重得之是肺。右关,先以轻手 
得之是胃,后重手如九菽之重得之是脾。右尺,先以轻手得之是三焦,后以重手如十五菽之重取之是命门。 
浮数风热头疼痛; 
数兼弦紧而言,浮数主头疼,身热面赤,骨节烦疼,甚则心痛面赤,乃外感郁热表症。小肠为膀胱之标,故 
脉见此。 
浮迟腹冷胃虚空; 
浮而带迟,主小腹寒痛,胃弱嗳酸。 
浮虚偏头耳颊痛, 
手太阳经虚,苦偏头痛,耳颊痛。 
浮弦疝痛滑多虫; 
诀云∶急则肠中痛,不通是也。浮弦而滑,主疝痛,食虫甚多。如面生有白点者,必有血龟。 
浮紧而滑为淋闭, 
浮紧而滑,为淋,或二便闭涩。 
浮洪膈胁满难通; 
胸连胁满,痰热盛也, 
浮长风眩成癫痫, 
浮大而长,为风眩癫痫。 
浮实面赤热生风; 
浮实,面赤如 ,热则生风。诀云∶大实由来面赤风,燥痛面色与心同。 
浮濡虚损足多汗, 
浮濡,五脏虚极,而汗出于足,盖五脏丝系发之于足故也。 
浮芤积瘀吐痢红; 
血瘀胸中不散,以致气道不通,在内作声,气升则吐血,气降则便血下痢,甚则吐痢交作。 
浮溢骨痛心烦躁, 
左寸脉满过关部,主骨节疼痛,心中烦躁,面赤,乃心热之候。 
浮绝脐腹痹痞冲。 
浮绝者,无小肠脉也,苦脐冷痹,小腹中有 瘕。 
沉数狂言并舌强, 
数兼实滑而言。诀云∶实大相兼并有滑,舌强心惊语话难。 
沉迟血冷神不充∶ 
沉迟,或血虚,或上焦受寒,或心神衰少。 
独沉不睡皆因郁, 瘀侵睛崩漏红; 
沉主气郁,夜多不睡,或上攻患目,必 肉瘀血侵睛,下流则崩漏去红,甚者咯血。 
沉微虚痞惊中热, 
沉微荣弱,以致虚火上侵,胸膈痞闷,甚 
则胁亦胀痛。惊中热者,脉微主心气虚弱,易生惊惕。但心属火,惊则血散,火动惊中,有虚热也。 
沉实口疮及喉咙; 
主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沉缓专主项背强, 
沉缓主项背筋急强痛。 
沉滑痰热时相攻; 
滑与痰合本位,洪则为痰热,或呕逆,或怔忡,时作时止。若沉细而滑,全无本脉,则为水克火,不治。 
沉涩胃亏音容减, 
涩则心经气虚血少,母不能以荫子,以致胃气下陷,心神亏少,面无颜色,言语声音亦懒,甚则气血凝 
滞而为虚痛。 
沉紧真情必然凶; 
沉紧乃肾水逆上乘心,谓之贼邪,必发真心痛如刺,必死无疑。 
沉弱阳虚多惊悸, 
《权舆》云∶左寸弱兮阳气虚,心惊悸兮汗难除。 
沉伏痰郁聚胸中; 
伏主忧郁,多痰,心肺二经,积聚胸中。 
沉弦心悬或如满, 
弦乃肝邪乘心,主心悬如饥,或时拘急如饱满然,此虚邪也。 
沉绝掌热呕上冲; 
沉绝者,无心脉也。苦心下毒痛,掌中热,时时善呕,口中伤烂。 
浮沉俱虚苦洞泄, 
心与小肠俱虚者,苦洞泄,苦寒少气,四肢寒,肠 。 
浮沉俱实便难通。 
心与小肠俱实,苦便闭,心腹烦满。 
肝弦而软无些病, 
弦乃肝之正脉,带软则弦而得中,故无些病。 
微弦胆惊欲发黄。 
脉初微弦者,主胆腑受惊,潮热欲发黄胆,爪甲眼目俱黄。 
浮数风热筋抽搐, 
数包弦紧而言,主发潮热,筋脉抽搐。 
浮迟洒淅泪成行∶ 
浮迟主肝经受寒,洒淅恶寒,或时发热,冷泪时流。 
浮细振摇多盗汗, 
浮细胆气虚怯,肢体振摇,夜出盗汗。 
浮弱微散视渺茫; 
浮弱微散乃肺脉乘肝,致肝经气虚,目暗生花,视物渺茫。 
浮芤失血肢体瘫, 
芤主失血,血虚则不能运用,故四肢瘫痪。 
浮甚筋痿 在肠; 
浮甚乃火旺血虚,筋弱无力,终为瘫痪。肠 本脾胃湿热,肝风乘虚下注,轻则便血,重则痔漏。故 
痔乃筋脉病也。 
浮大滑实头目病, 
浮大滑实,乃心脉乘肝,血热生痰,以致头目不清,或肿或痛,咽喉干燥。 
浮溢眩晕筋痛伤; 
浮弦溢上寸口,主目眩头重,筋脉酸痛。 
浮涩肋满经不利, 
涩主肝血虚少,甚则吐逆不能停藏;轻则胁肋胀满,身痛。妇人血凝气滞,多月经不利。若浮涩而短, 
则为本经贼脉。 
浮绝膝痛善惊惶。 
无胆脉者,苦膝酸痛,口苦,善畏多惊。 
沉迟疝气睡不着, 
沉迟血冷,夜卧不安,疝气时攻。 
沉数郁怒苦生疮。 
沉数善郁善怒,肝火妄动,多生疥疮痈疽。 
沉弦紧实 癖病, 
沉弦紧实四脉,主肾水不能生木,以致肝虚,结成癖积,或近脐,或两肋间作痛。 
沉实转筋痛胁房; 
实主胁肋切痛。肝实者,苦肉中痛,转筋。 
沉微内障或作泄, 
沉微则肝气虚,主眼生内障,或时疏泄下痢。 
沉弱筋枯腰脉僵; 
弱主血虚,筋脉枯痿短缩,腰脉亦痛,急如张弓,产后多有此疾。 
沉缓醋心腹气结, 
肝缓则宿食熏蒸,心头酸刺,或气结在腹作痛。 
沉伏触冷脚不强; 
沉伏乃寒气触血,以致脚痛,难以伸缩。 
沉濡恍惚下体重, 
沉濡则魄衰,不能与魂相守,心中恍惚,下体腰脚沉重。 
沉绝遗弱命不长。 
无肝脉者,苦遗溺,逢庚辛金日必死。 
俱实呕逆食不化, 
肝胆俱实者,苦呕逆,食不消化。 
俱虚厥冷性无常。 
肝胆俱虚,四肢厥冷,性情不乐,喜怒不常。 
肾本沉石带滑形, 
沉实而滑者,肾之本脉也。 
微沉病自膀胱生。 
暂沉者,膀胱经病也。 
浮数劳热小便赤, 
浮数膀胱火动,主劳热,小便赤。 
浮迟带浊耳蝉鸣; 
浮迟乃伤精,患带浊,耳中蝉鸣,鸣久则聋。 
浮滑实大淋涩症, 
脉浮带滑而又实大,乃心经邪热下侵,故小便淋涩作痛。 
甚浮偏坠寒邪并; 
浮甚乃寒邪入小肠,主偏坠,小便臊。 
浮紧风炎肾窍塞, 
浮紧主肾脏有风,上攻于耳,以致耳聋。 
浮涩疝痛及遗精; 
肾涩则虚寒,主小肠疝气,胞囊肿大,或精于梦中遗漏。 
浮虚牙痛背腰倦,虚甚足膝疮痍萦; 
肾脉浮虚乃风与气搏,主牙疼出血,背腰驼倦。甚则足膝生疮,经久不愈。 
浮芤尿血女经漏, 
浮芤,肾虚也。男子尿血,女人经漏。 
浮缓伤风泻几行∶ 
浮缓乃风入太阳膀胱见之,主伤风自利。 
浮实小腹胀且痛, 
脉实主心热传于小肠,胀满作痛,小便淋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