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77-医学入门 >

第103章

577-医学入门-第103章

小说: 577-医学入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母、麦门冬各一钱,生地一钱半,枳壳八分,甘草三分,姜三片,水煎温服。治伤寒十四日外,余热未除, 
脉息未缓,大便不快,小便黄赤,或渴或烦,不能安睡,不思饮食,此邪气未净,正气未复,当量其虚实以调 
之。如胸满腹胀便硬,去参加浓朴,倍枳壳,小便频数加茯苓、泽泻,呕加竹茹,血弱加当归,虚烦加竹叶、 
粳米,二便自利,胸腹不饱,形羸,脉弱,去枳壳,倍人参, 
不睡加炒酸枣仁、茯神,宿粪未净,腹满或疼,便硬不通,量加大黄。 
坏证久则鳖甲犀角,而参胡温胆止痰涎。 
鳖甲散∶鳖甲、犀角、前胡、生地;黄芩各一钱,枳壳八分,乌梅二个,水煎温服。治坏证,诸药不效。 
温胆汤∶半夏、枳实各一钱,陈皮一钱,茯苓五分半,甘草四分,竹茹一团,姜七片,枣一枚,水煎热服。治 
伤寒瘥后,一切虚烦不眠,气脉不和,心胆虚怯,及食复劳役,病证如初。如头眩身摇加白术,咽痛加桔梗, 
百般加减由人。参胡温胆汤∶陈皮、半夏、茯苓、枳实、人参各一钱,竹茹、香附、麦门冬、柴胡、桔梗各八 
分,甘草三分,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温服。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梦寝不安,气郁生痰,变生诸证,或短 
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烦躁不安。 
妇人,热入血室,桂红海蛤堪调和; 
桂枝红花汤∶桂枝、赤芍、甘草各一钱半,红花一钱,姜四片,枣二枚,水煎温服,汗出而解。治伤寒发 
热恶寒,四肢拘急,口燥舌干,经脉凝滞不得往来。海蛤散∶蛤粉、滑石、甘草各二两,芒硝一两,为末,每 
二钱,鸡子清调下。治伤寒血结胸,痛不可近。服此小肠利而膻中血自散矣。 
寒犯产家,黄龙增损可通用。 
黄龙汤∶柴胡、黄芩、人参各二钱,甘草一钱,水煎服。治胎前产后及经水适来适断,伤风、伤寒表证,半 
表里证,及汗后、瘥后、劳复,余热气虚,合四君子汤;血虚,合古芎归汤;表邪将欲传里,几至动胎者,加 
阿胶,倍芩术。 
产前表以前胡芎苏,入里柴壳罩胎儿; 
前胡七物汤∶前胡、黄芩、山栀、知母各一钱,石膏、大青各二钱,竹茹一弹丸,葱白煎服。治孕妇伤寒, 
头疼壮热,肢节烦疼。芎苏散∶川芎、陈皮、芍药、白术各八分,苏叶六分,干葛五分,黄芩、前胡、麦门冬各 
一钱,甘草三分,姜葱煎服。治孕妇伤寒,寒热头疼,身痛项背强,加减由人。如伤风咳嗽寒热,痰喘不卧,以 
参苏饮去参加芩、术、栝蒌、杏仁最妙。柴胡枳壳汤∶柴胡一钱半,枳壳、黄芩、山栀、知母、麦门冬、干葛 
各一钱,大青、生地、石膏各二钱,升麻八分,甘草四分,水煎温服。治孕妇伤寒,邪传于里,口渴烦热,腹 
满便闭谵语,或发斑,昼夜不安。大便闭甚,量加大黄。柴胡石膏汤∶柴胡二钱,石膏四钱,甘草一钱,姜煎 
服。治孕妇伤暑,恶寒头痛,壮热躁闷,四肢烦疼,背项拘急,口干舌燥。如气虚加人参。秦艽散∶秦艽、柴 
胡、石膏,前胡、赤茯苓、甘草、犀角、升麻、干葛、黄芩各等分,竹茹减半,姜煎,入姜汁调服。治孕妇时 
气,五六日不得汗,口渴狂言呕逆。芦根汤∶芦根二钱,麦门冬一钱半,人参、干葛、知母各一钱,竹茹一弹 
丸,葱白煎服。治孕妇热病,头疼壮热,呕吐食不下,心烦。栀子大青汤∶栀子、大青、黄芩各一钱半,升麻 
一钱,杏仁八分,葱白煎服。治孕妇伤寒,发斑变黑或尿血。苏木汤∶苏木、赤芍、陈皮、黄芩、黄连各一钱, 
甘草四分,水煎服取汗。治孕妇伤寒,或中时行疫疠,淅淅作寒栗而悸。罩胎散∶嫩卷荷叶一两,焙蛤粉五钱, 
为末,每二钱蜜水调服。治孕妇伤寒,大热闷乱,燥渴或发痘疹,恐伤胎脏。 
产后表以柴胡防归,近里旋竹破瘀壅。 
柴胡防归汤∶柴胡、人参各一钱,当归三钱,川芎一钱半,半夏、陈皮、防风各八分,甘草五分,姜、 
枣煎服。治产后发热,不因难产伤力及亡血过多,恶寒未尽,无子蒸乳四证,果系外感风寒表证,脉实,挟食 
积瘀血,量体加减。旋复花汤∶旋复花、赤芍、前胡、半夏、茯苓、麻黄、杏仁各一钱,五味子十四粒,甘草五 
分,姜煎服。治产后伤风寒暑,咳喘痰盛,坐卧不安。竹叶防风汤∶淡竹叶二十四片,防风、人参、桂枝、 
桔梗、前胡、陈皮、茯苓各一钱,姜、枣煎服。治产后伤风,发热头疼,面赤气喘。柴胡破瘀汤∶柴胡、黄芩、 
半夏、甘草、赤芍、当归、生地各等分,五灵脂、桃仁各减半,姜煎服。治蓄血证,及热入血室。如大便闭加 
大黄 
一片,然非瘀血证,不可轻用。 
汗下暂尔从权, 
孕妇伤寒,虽冬月忌用麻、桂、硝、黄。表急芎、苏、葱自疏散,浓朴、枳实消导。万不得已,暂用汗下, 
即宜古芩术汤加阿胶、人参安之,《百问》云∶妇人大病药有序,产前安胎产后补;然后用药疗伤寒,病稍退 
时药即去。又云∶气口紧盛下为宜,人迎紧盛汗乃是;左手关脉若浮紧,当救血室和荣卫;只宜发汗不宜下, 
汗则液通病去矣。但伤寒药皆不必尽剂,与杂病不同。 
和补与男相共。 
妇人伤寒,传经、直中及诸类证、杂证与男子相同,但胎前阴证,只宜理中汤加芎、归暂服,不可用乌、 
附犯胎。其余和解之剂,量病多服,以平为期。 
抑论∶辛甘需枣,气分假之以发散; 
桂枝、姜、附、甘草之类,能复阳气。凡伤寒发散药,多用枣煎者,以其能和药也,惟中满呕吐者不宜。 
酸苦忌姜,血分赖之以涌泄。 
芍药、苦酒、葶苈、青黛、苦参之类,能补阴血,敛津益荣,故不用姜。 
山栀无豉吐不宣,麻黄无葱汗不发,大黄非枳实不通,附子无姜不热。竹沥非姜汁何以行经?蜜导非皂角 
何以通结?利药不嫌生,尤便于清肌;补汤须用熟,最宜于养血。主乎病者先煎,病在下者早啜。(详见 
二卷本草。)吁!与其方多而效少,莫若方少而意深。疾各有因,通于彼者塞于此; 
即如伤寒初证,其人素有食积痰火,及素虚素实,或酒后房室后,或恼怒后,各各不同,如此岂可执一试 
效之方,而均治彼此之疾乎? 
药不可执,宜于古者泥于今。 
古人治病之方虽存,而受病之因岂能知其悉乎?况古今风气不同,人情亦异。即如男女之欲,古人二三十 
岁而后动,今才十四五而真元已漏矣。若谓无古今之异,则是三代之礼至今可尽行矣。其不可改者,表里虚实 
之法,寒热温凉之性耳。许氏谓读仲景书,须守仲景法;得仲景心,不泥仲景方者是也。陶氏所立三十六方, 
似于伤寒加一疣赘,然古法已湮,亦正欠此一番活动,故备载之。 
证自我识,方自我立。草木鸟兽资乎生, 
固有读医书而不知医者,未有不读医书而知医者。 
神明变化存乎心。 
四大家之书,既理会又能通于儒,而后可以神明变化,故曰不知《易》者不可以言医。 

外集·卷三(病机)外感
汗吐下渗和解温补总方
属性:x大汗x 
寒气入人肌肤,久则侵骨,头痛如劈,身热如火,浮热甚者,俱宜午时前发汗,午后阴分不宜。故曰∶ 
汗不太早,汗不厌早,紧急不拘晨夜。以衣被覆首裹足,向火服药,缓缓得汗,令手足澉遍为佳。如难汗, 
将渣再服;或汗后不解,又可再汗;若急汗如水淋沥,则病邪不除而真阳脱亡。丸、散亦可发汗,不如汤药 
为验。 
x麻黄汤x 治太阳证,头疼发热恶寒,脊强身痛无汗,脉浮紧而喘。又治太阳八九日不解,以此发汗, 
必衄乃解,及不得汗发衄。又治太阳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腹不满,邪在表分不可下者。又治阳明脉浮,无 
汗而喘。凡脉起浮,无余证者,皆宜服之。 
麻黄(三钱) 桂枝(二钱) 杏仁(十粒) 甘草(六分) 
姜三片,葱二茎,水煎热服取汗。凡发汗药,一服中病即止,不必尽剂。如感寒深重,服汤不得汗,宜再 
服之。半日连进二三剂而汗不出者,死。方意以寒伤荣,则荣盛而卫虚,荣脉 
中寒邪盛,则血脉滞而头项背腰强痛,是用桂、杏之辛甘以散之;卫虚则恶寒无汗,气逆而喘,宜麻黄、甘草 
之甘以大发之,充其卫分之阳。或疑无汗用桂枝者,盖荣行脉中,并卫气而犯之。经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 
佐以苦辛。又曰∶辛甘发散为阳。凡寒淫者皆此例也。 
x陶氏麻黄汤x 即前方加升麻、川芎、白芷、防风、羌活、 本、姜、葱、豆豉,煎热服。治法同上。如本经 
寒热头痛,无汗而喘,去升麻加葛根;本经寒热身痛,去杏仁加苍术、芍药;本经寒热身痒,面赤不得小汗者, 
去杏、芷、升麻加柴胡、芍药;本经寒热头痛,胸中饱闷,加枳壳、桔梗。凡陶氏方原无等分,以意酌量可也。 
《活人大全》云∶太阳证,脉浮无汗,当以急汗,麻黄汤主之。肝之表见证者,加防风、羌活;心之表见证者, 
加黄芩、石膏;脾之表见证者,加防己、白术;肺之表见证者,加桂枝、生姜;肾之表见证者,加熟附子、生 
姜。 
x追魂汤x 治卒厥暴死及客忤鬼击飞尸,奄忽气绝,口噤。麻黄三钱,杏仁二十五粒,甘草二钱,水煎,HT 
口灌服。若更不下,分病患发,左右提搦肩引之,药下渐苏。一方有桂枝二钱。服后身和汗出则愈。若入脏, 
唇青身冷即死。 
x三拗汤x 治感冒风邪寒冷,鼻塞声重,语音不出,咳嗽多痰,胸满短气喘急。麻黄、杏仁、甘草各一钱,姜 
三片,水煎温服,得汗为度。如胸紧加枳实,有痰加半夏,头痛加石膏、细茶。 
x五拗汤x 即前方加荆芥、桔梗等分。如咽痛甚者,临服入芒硝少许。一方去荆芥、桔梗,用枳实、半夏。 
x麻黄附子细辛汤x 麻黄、细辛各二钱,熟附半枚,寒甚者一枚,姜五片,枣二枚,水煎温服,取汗至 
足乃愈。如呕吐去细辛,倍生姜。方意以伤寒无热恶寒者,阴经病也。今少阴病始得之,当无热而反发热,但 
头不痛为异耳,乃邪在表也;脉虽沉以始得邪气未深,尤当温剂发汗以散之。是用附子、细辛之辛以温少阴之 
经,麻黄之甘以散少阴之寒。经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辛润之是也。凡房欲后伤寒者,多患 
此证。《活人大全》云∶少阴证脉沉欲寐,始得之发热,肢厥无汗,为表病里和,当以此汤缓以汗之。随各脏 
见证加药,同麻黄汤。若少阴外显前证,内见二便闭涩,或泻赤水,谓之有表复有里,宜本方去麻黄,名附子细 
辛汤。随各脏见证,加药同麻黄汤,但更加大黄以微利之。 
x麻黄附子甘草汤x 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发热脉沉细,邪犹在表,无吐利厥逆诸里证,宜此汤微汗以缓散 
之。即前方去细辛,加甘草二钱,煎服。凡方以麻黄为主者,皆自麻黄汤而变之也。 
x解肌x 
微汗也。风伤卫,卫强则荣弱,故以补荣。不可大汗伤血,须半空心时,密室加衣静坐,宜热服药,得粘 
汗即止。 
x桂枝汤x 治太阳伤风,卫实荣虚,自汗头痛,鼻鸣项强干呕,啬啬恶寒,洒洒恶风,翕翕发热,或热多 
寒少,面色光而不惨,烦躁身痛,手足不冷,脉浮缓,寸大尺弱者宜。如无汗溺数,手足冷,不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