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026-神农本草经读 >

第5章

026-神农本草经读-第5章

小说: 026-神农本草经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春夏则更守禁药不敢用矣。不知古人用桂枝,取其宣通血气,为诸药向导,即肾气丸古亦 
用桂枝,其意不止于温下也。他如《金匮》论虚损十方,而七方用桂枝∶孕妊用桂枝汤安胎 
;又桂苓丸去症;产后中风面赤,桂枝、附子、竹叶并用;产后乳子烦乱、呕逆,用竹皮大 
丸内加桂枝治热烦。又附方,于建中加当归内补。然则,桂枝岂非通用之药?若肉桂则性热 
下达,非下焦虚寒者不可用,而人反以为通用,宜其用之而多误矣。余自究心《金匮》以 
后,其用桂枝取效,变幻出奇,不可方物,聊一拈出以破时人之惑。 
陈修园曰∶《金匮》谓气短有微饮,宜从小便出之,桂苓甘术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喻嘉言注∶呼气短,宜用桂苓甘术汤以化太阳之气;吸气短,宜用肾气丸以纳少阴之气;二 
方俱借桂枝之力,市医不晓也。第桂枝为上品之药,此时却蹇于遇,而善用桂枝之人,亦与 
之同病。癸亥岁,司马公之媳,孀居数载,性好静,长日闭户独坐,得咳嗽病,服生地、麦 
冬、百合之类,一年余不效。延余诊之,脉细小而弦紧,纯是阴霾四布,水气滔天之象,断 
为水饮咳嗽,此时若不急治,半月后水肿一作,卢扁莫何!言之未免过激,诊一次后,即不 
复与商。嗣肿病大作,医者用槟榔、牵牛、葶苈子、浓朴、大腹皮、萝卜子为主,加焦白术 
、熟地炭、肉桂、附子、茯苓、车前子、牛膝、当归、芍药、海金砂、泽泻、木通、赤小豆 
、商陆、猪苓、枳壳之类,出入加减。计服二个月,其肿全消,人瘦如柴,下午气陷脚肿, 
次早亦消,见食则呕,冷汗时出,子午二时烦躁不宁,咳嗽辄晕。医家以肿退为效,而病 
人时觉气散不能自支。又数日,大汗、呕逆、气喘欲绝。又延余诊之,脉如吹毛,指甲黯, 
四 
前“此直言获咎,以致今日病不可为,余实不能辞其责也。但尊 
恙一月,余进药三剂全愈, 
迄今三载,尚守服旧方,精神逾健, 
岂遂忘耶?兹两次遵命而来,未准一见,此症已束手无策,未知有何面谕?”渠少君云∶“但 
求气喘略平。”所以然者,非人力也。余不得已,以《金匮》桂苓甘术汤小剂应之(茯苓二 
钱、白术、桂枝、炙甘草各一钱。)次日又延,余知术拙不能为力,固辞之别延医治。后一 
曰殁。旋闻医辈私议,桂苓甘术汤为发表之剂,于前证不宜。夫桂苓甘术汤岂发表剂哉!只 
缘汤中之桂枝一味,由来被谤。余用桂枝,宜其招谤也。噫!桂枝之屈于不知己,将何时得 
以大申其用哉! 
桂枝性用,自唐宋以后,罕有明其旨者。叔父引张隐庵注,字字精确。又引徐忠可之论 
,透发无遗。附录近日治案,几于痛哭垂涕而道之。其活人无己之心,溢于笔墨之外。吾知 
桂枝之功用,从此大彰矣!又按∶仲景书桂枝条下,有“去皮”二字;叶天士《医林指南》 
方中,每用桂枝末,甚觉可笑。盖仲景所用之桂枝,只取梢尖嫩枝,内外如一,若有皮骨者 
去之,非去枝上之皮也。诸书多未言及,特补之。(受业侄凤腾、鸣岐注。) 

卷之二上品
菌桂
内容:气味辛、温、无毒。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通聘使。久服轻身不老 
,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 
陈修园曰∶性用同牡桂。养精神者,内能通达脏腑也。和颜色者,外能通利血脉也。为 
诸药先通聘使者,辛香能分达于经络,故主百病也。与牡桂有轻重之分,上下之别,凡阴邪 
盛与药相拒者,非此不能入。 

卷之二上品
橘皮
内容:气味苦辛、温,无毒。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通神。 
陈修园曰∶橘皮气温,禀春气而入肝;味苦入心;味辛入肺。胸中为肺之部位,唯其入 
肺,所以主胸中之瘕热逆气;疏泄为肝之专长,唯其入肝,所以能利水谷;心为君主之官, 
唯其入心,则君火明而浊阴之臭气自去。又推其所以得效之神者,皆其下气之功也。总结上 
三句,古人多误解。 
又曰∶橘皮筋膜似脉络,皮形似肌肉,宗眼似毛孔。人之伤风咳嗽,不外肺经;肺主皮 
毛,风之伤人,先于皮毛,次入经络而渐深;治以橘皮之苦以降气,辛以发散;俾从脾胃之 
大络,而外转于肌肉毛孔之外,微微从汗而解也。若削去筋膜,只留外皮,名曰橘红,意欲 
解肌止嗽,不知汗本由内而外,岂能离肌肉经络而直走于外?雷 去白留白之分,东垣因之 
,何不通之甚也!至于以橘皮制造为酱,更属无知妄作。查其制法∶橘皮用水煮三次极烂, 
嚼之无辛苦味,晒干,外用甘草、麦冬、青盐、乌梅、元明粉、硼砂,熬浓汁浸晒多次,以 
汁干为度。又以人参、贝母研末拌匀,收贮数月后用之。据云能化痰疗嗽,顺气止渴生津 
。而不知全失橘皮之功用。橘皮治嗽,妙在辛以散之,今以乌梅之酸收乱之;橘皮顺气,妙 
在苦以降之,今以麦冬、人参、甘草之甘壅乱之;橘皮妙在温燥,故能去痰宽胀,今以麦冬 
、贝母、元明、硼砂、青盐之咸寒乱之;试问橘皮之本色何在乎?余尝究俗人喜服之由,总 
由入口之时得甘酸之味,则满口生津;得咸寒之性,则坚痰暂化;一时有验,彼此相传,而 
阴被其害者不少也。法制半夏,亦用此药浸造,罨发黄衣收贮,贻害则一。 

卷之二上品
枸杞
内容:气味苦、寒,无毒。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麻风湿。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 
,耐寒暑。 
陈修园曰∶枸杞气寒,禀水气而入肾;味苦无毒,得火味而入心。五内,即五脏。五脏 
为藏阴之地,热气伤阴即为邪气,邪气伏于中则为热中,热中则津液不足,内不能滋润脏腑 
而为消渴,外不能灌溉经络而为周痹。热甚则生风,热郁则成湿,种种相因,唯枸杞之苦寒 
清热可以统主之。“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三句,则又申言其心肾交补之功,以 
肾字从坚,补之即所以坚之也。坚则身健而轻,自忘老态;况肾水足可以耐暑,心火宁可以 
耐寒,洵为饮食之上剂。然苦寒二字,《本经》概根、苗、花、子而言。若单论其子,严冬 
霜雪之中,红润可爱,是禀少阴水精之气兼少阴君火之化,为补养心肾之良药;但性缓不可 
以治大病、急病耳。 

卷之二上品
木香
内容:气味辛、温,无毒。主邪气,辟毒疫瘟鬼,强志,主淋露。久服不梦寤魇寐。 
张隐庵曰∶木香其数五,气味辛温,上彻九天,禀手足太阴天地之气化,主交感天地之 
气,上下相通。治邪气者,地气四散也。辟毒疫瘟鬼者,天气光明也。强志者,天生水,水 
生则肾志强。主淋露者,地气上腾,气腾则淋露降。天地交感,则阴阳和、开阖利,故久服 
不梦寤魇寐。梦寤者,梦中之梦;魇寐者,寐中之魇也。 

卷之二上品
杜仲
内容:气味辛、平,无毒。主腰膝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 
余沥。久服轻身耐老。 
(参张隐庵)杜仲气味辛平,得金之气味;而其皮黑色而属水,是禀阳明、少阴金水之 
精气而为用也。腰为肾府,少阴主之;膝属大筋,阳明主之;杜仲禀少阴、阳明之气,故腰 
膝之痛可治也。补中者,补阳明之中土也;益阴者,益少阴之精气也;坚筋骨者,坚阳明所 
属之筋,少阴所主之骨也;强志者,肾藏志,肾气得补而壮,气壮而志自强也。阳明燥气下 
行,故除阴下湿痒,小便余沥也。久服则水金相生,精气充足,故轻身耐老也。 

卷之二上品
桑根白皮
内容:气味甘、寒,无毒。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绝脉,补虚益气。(旧 
本列为中品,今从《崇原》。) 
叶天士曰∶桑皮气寒,禀水气而入肾;味甘无毒,得土味而入脾。中者,中州脾也。脾 
为阴气之原,热则中伤,桑皮甘寒,故主伤中。五劳者,五脏劳伤真气也。六极者,六腑之 
气虚极也。脏腑俱虚,所以肌肉削而羸瘦也。其主之者,桑皮甘以固脾气而补不足,寒以清 
内热而退火邪,邪气退而脾阴充,脾主肌肉,自然肌肉丰而劳极愈矣。崩中者,血脱也;脉 
者,血之府;血脱故脉绝不来也。脾统血而为阴气之原,甘能益脾,所以主崩中绝脉也。火 
与元气势不两立,气寒清火,味甘益气,气充火退,虚得补而气受益也。 
陈修园曰∶今人以补养之药,误认为清肺利水之品,故用多不效。且谓生用大泻肺气, 
宜涂蜜炙之。然此药忌火,不可不知。 
张隐庵曰∶桑割而复茂,生长之气最盛,故补续之功如此。 

卷之二上品
桑上寄生
内容:气味苦、平,无毒。主腰痛,小儿背强,痈肿。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 
安胎。 
张隐庵曰∶寄生感桑气而寄生枝节间,生长无时,不假土力,夺天地造化之神效,故能 
资养血脉于空虚之地,而取效倍于他药也。主治腰痛者,腰乃肾之外候,男子以藏精,女子 
以系胞;寄生得桑精之气,虚系而生,故治腰痛。小儿肾形未足,似无腰痛之证,应有背强 
痈肿之疾,寄生治腰痛,则小儿背强痈肿亦能治之。充肌肤,精气外达也;坚发齿,精气内 
足也。精气外达而充肌肤,则须眉亦长;精气内足而坚发齿,则胎亦安。盖肌肤者,皮肉之 
余;齿者,骨之余;发与须眉者,血之余;胎者,身之余;以余气寄生之物,而治余气之病 
,同类相感如此。 

卷之二上品
槐实
内容:气味苦、寒。主五内邪气热,止涎唾,补绝伤,五痔,火疮。妇人乳瘕,子藏急痛。 

卷之二上品
柏实
内容:气味甘、平。主惊悸平,(清心经之游火),安五脏,(滋润之功)。益气,(壮火 
食气火宁,则气益也)。除风湿痹,(得秋金之令,能燥湿平肝也)。久服令人润泽美色,耳 
目 
不饥不老,轻身延年。(柏之性不假灌溉而能寿也。) 
徐灵胎曰∶柏得天地坚刚之性以生,不与物变迁,经冬弥翠,故能宁心神,敛心气,而 
不为邪风游火所侵克也。人之生理谓之仁,仁藏于心。物之生机在于实,故实亦谓之仁。凡 
草木之仁,皆能养心气,以类相应也。 

卷之二上品
大枣
内容:气味甘、平,无毒。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 
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延年。 
陈修园曰∶大枣气平入肺,味甘入脾。肺主一身之气,脾主一身之血,气血调和,故有 
以上诸效。 

卷之二上品
朴硝
内容:气味苦、寒,无毒。主治百病,除寒热邪气,逐五脏六腑积聚,固结留瘕。能化 
七十种石。炼饵服之,轻身神仙。 
张隐庵曰∶雪花六出,元精石六棱,六数为阴,乃水之成数也。朴硝、硝石,面上生 
牙,如圭角,作六棱,乃感地水之气结成,而禀寒水之气化,是以形类相同。但硝石遇火能 
焰 
止禀地水之精,不得天气,故遇火不焰也,所以不同者如此。 

卷之二上品
丹砂
内容:气味甘、微寒,无毒。主身体五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杀精魅邪 
恶鬼。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