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84-医学衷中参西录 >

第33章

584-医学衷中参西录-第33章

小说: 584-医学衷中参西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宣解汤
属性:治感冒久在太阳,致热蓄膀胱,小便赤涩。或因小便秘,而大便滑泻。兼治湿温初得,憎寒壮热,舌苔 
灰色滑腻者。 
滑石(一两) 甘草(二钱) 连翘(三钱) 蝉蜕(三钱,去足土) 生杭芍(四钱) 
若滑泻者,甘草须加倍。 
一叟,年六十五,得风温证。六七日间,周身悉肿,肾囊肿大似西瓜,屡次服药无效。旬日之外,求为诊 
视。脉洪滑微浮,心中热渴,小便涩热,痰涎上泛,微兼喘息,舌苔白浓。投以此汤,加生石膏一两,周身微 
汗,小便通利,肿消其半,犹觉热渴。遂将方中生石膏加倍,服后又得微汗,肿遂尽消,诸病皆愈。x按∶x此乃 
风温之热,由太阳经入于膀胱之府,阻塞水道,而阳明胃府亦将实也。由是观之,彼谓温病入手经、不入足经 
者,何其谬哉! 

一、医方(二十四)治温病方
7.滋阴宣解汤
属性:治温病,太阳未解,渐入阳明。其人胃阴素亏,阳明府证未实,已燥渴多饮,饮水过多,不能运化,遂成 
滑泻,而燥渴益甚。或喘,或自汗,或小便秘。温疹中多有类此证者,尤属危险之候,用此汤亦宜。 
其方即宣解汤加生山药一两,甘草改用三钱。 
此乃胃府与膀胱同热,又兼虚热之证也。滑石性近石膏,能清胃府之热,淡渗利窍,能清膀胱之热,同甘 
草生天一之水,又能清阴虚之热,一药而三善备,故以之为君。而重用山药之大滋真阴,大固元气者,以为之 
佐使。且山药生用,则汁浆稠粘,同甘草之甘缓者,能逗留滑石于胃中,使之由胃输脾,由脾达肺,水精四布。 
循三焦而下通膀胱,则烦热除,小便利,而滑泻止矣。又兼用连翘、蝉蜕之善达表者,以解未罢之太阳,使膀 
胱蓄热,不为外感所束,则热更易于消散。且蝉之性,饮而不食,有小便无大便,故其蜕,又能利小便,而止 
大便也。愚自临证以来,遇此等证,不知凡几。医者率多束手,而投以此汤,无不愈者。若用于温疹兼此证者, 
尤为妥善,以连翘、蝉蜕,实又表散 
温疹之妙药也。 
一媪,年近七旬,素患漫肿。为调治月余,肿虽就愈,而身体未复。忽于季春得温病,上焦烦热,病家自 
剖鲜地骨皮,煮汁饮之稍愈,又饮数次,遂滑泻不止,而烦热益甚。其脉浮滑而数,重诊无力。病家因病者年 
高,又素有疾病,加以上焦烦热,下焦滑泻,惴惴惟恐不愈,而愚毅然以为可治。投以滋阴宣解汤,一剂泻止, 
烦热亦觉轻。继用拙拟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煎汁一大碗,一次只温饮一大口,防其再滑泻也。尽剂而愈。 
一室女,感冒风热,遍身瘾疹,烦渴滑泻,又兼喘促。其脉浮数无力。愚踌躇再四,亦投以滋阴宣解汤, 
两剂诸病皆愈。 
x按∶x服滋阴宣解汤,皆不能出大汗,且不宜出大汗,为其阴分虚也。间有不出汗者,病亦可愈。 

一、医方(二十四)治温病方
8.滋阴清燥汤
属性:治同前证。外表已解,其人或不滑泻,或兼喘息,或兼咳嗽,频吐痰涎,确有外感实热,而脉象甚虚数者。 
若前证,服滋阴宣解汤后,犹有余热者,亦可继服此汤。 
其方即滋阴宣解汤,去连翘、蝉蜕。 
一妇人,受妊五月,偶得伤寒。三四日间,胎忽滑下。上焦燥渴,喘而且呻,痰涎壅盛,频频咳吐。延医 
服药,病未去,而转添滑泻,昼夜十余次。医者辞不治,且谓危在旦夕。其家人惶恐,迎愚诊视。其脉似洪滑, 
重诊指下豁然,两尺尤甚。本拟治以滋阴清燥汤,为小产才四五日,不敢遽用寒凉。遂先用生山药二两、酸石 
榴一个,连皮捣烂,同煎汁一大碗,分三次温饮下。滑泻见愈,他病如故。再诊其脉,洪滑之力较实,因思此 
证虽虚,确有外感实热,若不先解其实热,他病何以得愈?时届晚三点钟, 
病患自言,每日此时潮热,又言精神困倦已极,昼夜苦不得睡。遂于斯日,复投以滋阴清燥汤。方中生山药重 
用两半,煎汁一大碗,徐徐温饮下,一次只饮药一口,诚以产后,脉象又虚,不欲寒凉侵下焦也。斯夜遂得安 
睡,渴与滑泻皆愈,喘与咳亦愈其半。又将山药、滑石各减五钱,加龙骨、牡蛎各八钱,一剂而愈。 
一室女,伤寒过两旬矣,而瘦弱支离,精神昏愦,过午发热,咳而且喘,医者辞不治。诊其脉,数至七至, 
微弱欲无。因思此证,若系久病至此,不可为矣。然究系暴虚之证,生机之根柢当无损。勉强投以滋阴清燥汤, 
将滑石减半,又加玄参、熟地黄各一两,野台参五钱,煎汤一大碗,徐徐温饮下。饮完煎滓重饮,俾药力昼夜 
相继。两日之间,连服三剂,滑石渐减至二钱,其病竟愈。 
x按∶x此证始终不去滑石者,恐当伤寒之余,仍有余邪未净。又恐补药留邪,故用滑石引之下行,使有出路 
也。又凡煎药若大剂,必需多煎汤数杯,徐徐服之。救险证宜如此,而救险证之阴分亏损者,尤宜如此也。 
汲××之母,年近七旬。身体羸弱,谷食不能消化,惟饮牛乳,或间饮米汤少许,已二年卧床,不能起坐矣。 
于戊午季秋,受温病。时愚初至奉天,自锦州邀愚诊视。脉甚细数,按之微觉有力。发热咳嗽,吐痰稠粘,精 
神昏愦,气息奄奄。投以滋阴清燥汤,减滑石之半,加玄参五钱,一剂病愈强半。又煎渣取清汤一茶盅,调入 
生鸡子黄一枚,服之全愈。 
奉天一孺子年四岁,得温病,邪犹在表,医者不知为之清解,遽投以苦寒之剂,服后滑泻,四五日不止。 
上焦燥热,闭目而喘,精神昏愦。延为延医,病虽危险,其脉尚有根柢,知可挽回。俾用滋阴清燥汤原方,煎 
汁一大茶杯,为其幼小,俾徐徐温饮下,尽剂而愈。然下久亡阴,余有虚热,继用生山药、玄参各 
一两以清之,两剂热尽除。大抵医者遇此等证,清其燥热,则滑泻愈甚,补其滑泻,其燥热亦必愈甚。惟此方, 
用山药以止滑泻,而山药实能滋阴退热,滑石以清燥热,而滑石实能利水止泻,二药之功用,相得益彰。又佐 
以芍药之滋阴血、利小便,甘草之燮阴阳、和中宫,亦为清热止泻之要品。汇集成方,所以效验异常。愚用此 
方,救人多矣,即势至垂危,投之亦能奏效。 
奉天刘××,年二十五六,于季冬得伤寒,经医者误治,大便滑泻无度,而上焦烦热,精神昏愦,时作谵语, 
脉象洪数,重按无力。遂重用生山药两半、滑石一两、生杭芍六钱、甘草三钱,一剂泻止。上焦烦热不退,仍 
作谵语,爰用玄参、沙参诸凉润之药清之,仍复滑泻,再投以前方一剂泻又止,而上焦之烦热益甚,精神亦益 
昏愦,毫无知觉。此时其家人毕至,皆以为不可复治。诊其脉虽不实,仍有根柢,至数虽数,不过六至,知犹 
可治,遂慨切谓其家人曰∶“果信服余药,此病尚可为也”,其家人似领悟。为疏方,用大剂白虎加人参汤, 
更以生山药一两代粳米,大生地一两代知母,煎汤一大碗,嘱其药须热饮,一次止饮一口,限以六句钟内服完, 
尽剂而愈。 
津市钱姓小儿四岁,灼热滑泻,重用滋阴清燥汤治愈。 
x附录∶x 
奉天铁岭杨××来函∶ 
治李姓妇人膨胀证。先经他医用苍术、槟榔、浓朴、枳实、香附、紫蔻之类辛燥开破,初服觉轻,七八剂 
后病转增剧,烦渴泄泻。又更他医,投以紫朴琥珀丸,烦渴益甚,一日夜泄泻十五六次,再诊时,医者辞不治。 
又延医数人,皆诿为不治。后乃一息奄奄,舁至床上两次,待时而已。其姻家有知生者强生往视。其脉如水上 
浮麻,不分至数,按之即无,惟两尺犹似有根,言语不 
真,仿佛可辨,自言心中大渴,少饮水即疼不可忍,盖不食者已三日矣。先投以滋阴清燥汤,为脉象虚甚,且 
气息有将脱之意,又加野台参、净萸肉,一剂,诸病皆愈,可以进食。遂俾用一味薯蓣粥,送服生鸡内金细末 
及西药百布圣,取其既可作药,又可作饭也。又即前方加减,日服一剂,旬日全愈。 

一、医方(二十四)治温病方
9.滋阴固下汤
属性:治前证服药后,外感之火已消,而渴与泻仍未全愈。或因服开破之药伤其气分,致滑泻不止。其人或兼 
喘逆,或兼咳嗽,或自汗,或心中怔忡者,皆宜急服此汤。 
生山药(两半) 怀熟地(两半) 野台参(八钱) 滑石(五钱) 生杭芍(五钱) 甘草(二钱) 
酸石榴(一个,连皮捣烂) 
上药七味,用水五盅,先煎酸石榴十余沸,去滓再入诸药,煎汤两盅,分二次温饮下。若无酸石榴,可 
用牡蛎( 研)一两代之。汗多者,加山萸肉(去净核)六钱。 
寒温诸证,最忌误用破气之药。若心下或胸胁疼痛,加乳香、没药、楝子、丹参诸药,腹疼者加芍药,皆 
可止疼。若因表不解,束其郁热作疼者,解表清热,其疼自止。若误服槟榔、青皮、郁金、枳壳诸破气之品, 
损其胸中大气,则风寒乘虚内陷,变成结胸者多矣。即使传经已深,而肠胃未至大实,可降下者,则开破与寒 
凉并用,亦易使大便滑泻,致变证百出。愚屡见此等医者误人,心甚恻怛。故与服破气药而结胸者,制荡胸汤 
以救其误。服破气药而滑泻者,制此汤以救其误。究之,误之轻者可救,误之重者实难挽回于垂危之际也。 

一、医方(二十四)治温病方
10.犹龙汤
属性:治胸中素蕴实热,又受外感。内热为外感所束,不能发泄。 
时觉烦躁,或喘、或胸胁疼,其脉洪滑而长者。 
连翘(一两) 生石膏(六钱,捣细) 蝉蜕(二钱,去足土) 牛蒡子(二钱,炒捣) 
喘者,倍牛蒡子。胸中疼者加丹参、没药各三钱。胁下疼者,加柴胡、川楝子各三钱。 
此方所主之证,即《伤寒论》大青龙汤所主之证也。然大青龙汤宜于伤寒,此则宜于温病。至伤寒之病, 
其胸中烦躁过甚者,亦可用之以代大青龙,故曰犹龙也。 
一妇,年三十余。胸疼连胁,心中发热。服开胸、理气、清火之药不效。后愚诊视,其脉浮洪而长。知其 
上焦先有郁热,又为风寒所束,则风寒与郁热相搏而作疼也。治以此汤,加没药、川楝子各四钱,一剂得汗而愈。 
一叟,年过七旬。素有劳病。因冬令伤寒,劳病复发,喘而且咳,两三日间,痰涎壅盛,上焦烦热。诊其 
脉,洪长浮数。投以此汤,加玄参、潞参各四钱,一剂汗出而愈。 
门人刘××,曾治一人,年四十。外感痰喘甚剧。四五日间,脉象洪滑,舌苔白而微黄。刘××投以此汤, 
方中石膏用一两,连翘用三钱。一剂周身得汗,外感之热已退,而喘未全愈。再诊其脉,平和如常,微嫌无力。 
遂用拙拟从龙汤,去苏子,加潞参三钱,一剂全愈。愚闻之喜曰∶外感痰喘,小青龙汤所主之证也。拙拟犹龙 
汤,原以代大青龙汤,今并可代小青龙汤,此愚之不及料也。将方中药味轻重,略为加减,即能另建奇功,以 
斯知方之运用在人,慧心者自能变通也。 
x按∶x连翘原非发汗之药,即诸家本草,亦未有谓其能发汗者。惟其人蕴有内热,用至一两必然出汗,且其 
发汗之力缓而长。为其力之缓也,不至为汪洋之大汗,为其力之长也,晚睡时服之,可使通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