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84-医学衷中参西录 >

第21章

584-医学衷中参西录-第21章

小说: 584-医学衷中参西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归身(三钱) 柿霜饼(五钱,服药后含化徐徐咽之) 
人之一身,自飞门以至魄门,一气主之,亦一气悬之。故人之中气充盛,则其贲门(胃之上口)宽展,自 
能容受水谷,下通幽门(胃之下口)以及小肠、大肠,出为二便,病何由而作?若中气衰惫,不能撑悬于内, 
则贲门缩小,以及幽门、小肠、大肠皆为之紧缩。观膈证之病剧者,大便如羊矢,固因液短,实亦肠细也。况 
中气不旺,胃气不能息息下降,而冲气转因胃气不降,而乘虚上干,致痰涎亦随逆气上并,以壅塞贲门。夫此 
时贲门已缩如藕孔,又加逆气痰涎以壅塞其间,又焉能受饮食以下达乎?故治此证者,当以大补中气为主,方 
中之人参是也。以降逆安冲为佐,以清痰理气为使,方中之赭石、半夏、柿霜是也。又虑人参性热、半夏性燥, 
故又加知母、天冬、当归、柿霜、以清热润燥、生津生血也。用苁蓉者,以其能补肾,即能敛冲,冲气不上冲, 
则胃气易于下降。且患此证者,多有便难之虞,苁蓉与当归、赭石并用,其润便通结之功,又甚效也。若服数 
剂无大效,当系贲门有瘀血,宜加三棱、桃仁各二钱。 
仲景《伤寒论》有旋复代赭石汤,原治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周扬俊、喻嘉 
言皆谓治膈证甚效。拙拟此方,重用赭石,不用旋复花者,因旋复花《神农本草经》原言味咸,今坊间所鬻旋 
复花,苦而不咸,用之似无效验。惟邑武帝台为汉武帝筑台望海之处,地多咸卤,周遭所产旋复花,大于坊间 
鬻者几一倍。其味咸而兼辛,以治膈食甚效。 
或问∶《神农本草经》旋复花,未言苦亦未言辛。药坊之苦者,既与《神农本草经》之气味不合,岂武帝 
台之辛者,独与《神农本草经》之气味合乎?答曰∶古人立言尚简,多有互文以见义者。《神农本草经》为有 
文本后第一书,其简之又简可知。故读《神农本草经》之法,其主治未全者,当于气味中求之;其气味未全 
者,即可于主治中求之。旋复花《神农本草经》载其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 
三复《神农本草经》主治之文,则复花当为平肝降气之要药,应借辛味,以镇肝木,其味宜咸而兼辛明矣。至 
于苦味,性多令人涌吐,是以旋复花不宜兼此味也。其味不至甚苦,亦可斟酌加入也。 
一叟,年六十余得膈证,向愚求方。自言犹能细嚼焦脆之物,用汤水徐徐送下,然一口咽之不顺,即呕吐 
不能再食,且呕吐之时,带出痰涎若干。诊其脉关后微弱,关前又似滑实,知其上焦痰涎壅滞也。用此汤加邑 
武帝台所产旋复花二钱,连服四剂而愈。 
一人,年四十六,素耽叶子戏,至废寝食。初觉有气上冲咽喉,浸至妨碍饮食,时或呕吐不能下行。其脉 
弦长而硬,左右皆 
然。知系冲气挟胃气上冲。治以此汤,加武帝台旋复花二钱、生芡实四钱,降其冲逆之气而收敛之,连服十剂而愈。 
族家姑,年五旬有六,初觉饮食有碍,后浸增重,惟进薄粥,其脉弦细无力。盖生平勤俭持家,自奉甚薄, 
劳心劳力又甚过。其脉之细也,因饮食菲薄而气血衰,其脉之弦也,因劳心过度而痰饮盛也。姑上有两姊,皆 
以此疾逝世,气同者其病亦同,惴惴自恐不愈。愚毅然以为可治,投以此汤,加白术二钱、龙眼肉三钱,连服 
十余剂全愈。 
堂侄女,年四十八岁,素羸弱多病。因自理家务,劳心过度,恒彻夜不寐。于癸卯夏日得膈证。时愚远出, 
遂延他医调治,屡次无效。及愚旋里,病势已剧。其脉略似滑实,重按无力。治以此汤,加龙眼肉五钱,两剂 
见轻,又服十余剂全愈。 
奉天北镇县萧叟,年六十七岁,得膈证延医治不愈。迁延五六月,病浸加剧,饮水亦间有难下之时。来院 
求为延医。其脉弦长有力,右部尤甚。知其冲气上冲过甚,迫其胃气不下降也。询其大便,干燥不易下,多日 
不行,又须以药通之。投以参赭培气汤,赭石改用一两。数剂后,饮食见顺,脉亦稍和,觉胃口仍有痰涎杜塞。 
为加清半夏三钱,连服十剂,饮食大顺,脉亦复常,大便亦较易。遂减赭石之半,又服数剂,大便一日两次。 
遂去赭石、柿霜饼、当归、知母,加于术三钱,数剂后自言,觉胃中消化力稍弱,此时痰涎已清,又觉胃口似 
有疙瘩,稍碍饮食之路。遂将于术改用六钱,又加生鸡内金(捣细)二钱,佐于术以健运脾胃,即借以消胃口 
之障碍,连服十余剂全愈。 
友人吴××治姜姓叟,年六十余,得膈食证。屡次延医调治,服药半载,病转增进。吴××投以参赭培气汤, 
为其脉甚弦硬,知其冲气上冲,又兼血液枯少也,遂加生芡实以收敛冲气,龙眼肉以滋润血液,一剂能进饮食, 
又连服七八剂,饮食遂能如常。 
x附录∶x 
奉天义县马××来函∶ 
去岁(乙丑)舍侄××患膈食,延医延医,年余无效。及病至垂危,诸医束手无策,有旧戚赠一良方,言 
系《衷中参西录》所载之方,名参赭培气汤,服之立见功效。连服十剂,其病全愈。 
奉天法库县万××来函∶ 
邱××之女,年十五,天癸已至,因受惊而经闭。两阅月,发现心热、心跳、膨胀等证,经医治疗未效, 
更添翻胃吐食、便燥、自汗等证。又经两月,更医十数,病益剧。适友人介绍为之诊视,脉浮数而濡,尺弱于 
寸,面色枯槁,肢体消瘦,不能起床;盖两月间食入即吐,或俟半日许亦必吐出,不受水谷之养,并灼热耗阴, 
无怪其支离若是也。思之再四,此必因受惊气乱而血亦乱,遂至遏其生机,且又在童年,血分未充,即不能应 
月而潮,久之不下行,必上逆,气机亦即上逆,况冲为血海,隶属阳明,阳明有升无降,冲血即随之上逆,瘀 
而不行,以至作灼作胀。其心跳者,为上冲之气血所扰也。其出汗吐食者,为上冲之气血所迫也。其津液因汗 
吐过多而消耗,所以大便干燥也。势非降逆、滋阴,镇心、解瘀之药并用不可。查参赭镇气汤及参赭培气汤二 
方,实为治斯证之津梁,爰即二方加减,赭石两半,当归、净萸肉、龙骨、牡蛎各五钱,白芍、肉苁蓉、党参、 
天冬、生鸡内金各三钱,磨取铁锈之水煎服。一剂病似觉甚,病家哗然,以为药不对证,欲另延医。惟介绍人 
主持甚力,勉又邀生再诊,此中喧变生固未之知也。既诊脉如故,决无病进之象。后闻有如此情形,生亦莫解。 
因反复思之,恍悟∶此必胃虚已极,兼胃气上逆过甚,遽投以如此重剂,其胃虚不能运化,气逆更多冲激,想 
有一番瞑眩,故病似加重也。于斯将原方减半,煎汤一盅,又分 
两次温服下,并送服柿霜三钱。其第一次服,仍吐药一半,二次即不吐,服完此剂后,略进薄粥,亦未吐,病 
家始欢然相信。又连服三剂,汗与吐均止,心跳膨胀亦大见轻。惟灼热犹不甚减,遂去净萸肉、龙骨、牡蛎, 
加生地、玄参各四钱,服五剂后,灼热亦愈强半。如此加减服之,一月后遂能起床矣。嘱其仍守服原方,至诸 
病全愈后可停药勿服,月事至期亦当自至也。 

一、医方(十五)治呕吐方
1.镇逆汤
属性:治呕吐,因胃气上逆,胆火上冲者。 
生赭石(六钱,细轧) 青黛(二钱) 清半夏(三钱) 生杭芍(四钱) 龙胆草(三钱) 吴茱萸(一钱) 
生姜(二钱) 野台参(二钱) 

一、医方(十五)治呕吐方
2.薯蓣半夏粥
属性:治胃气上逆,冲气上冲,以致呕吐不止,闻药气则呕吐益甚,诸药皆不能下咽者。 
生山药(一两,轧细) 清半夏(一两) 
上二味,先将半夏用微温之水淘洗数次,不使分毫有矾味。用煮菜小锅(勿用药瓶)煎取清汤约两杯半, 
去渣调入山药细末,再煎两三沸,其粥即成,和白沙糖食之。若上焦有热者,以柿霜代沙糖,凉者用粥送服干 
姜细末半钱许。 
吐后口舌干燥,思饮水者热也。吐后口舌湿润,不思饮水者凉也。若呕吐既久,伤其津液,虽有凉者亦可 
作渴,又当细审其脉,滑疾为热,弦迟为凉。滑而无力,为上盛下虚,上则热而下或凉。弦而有力,为冲胃气 
逆,脉似热却非真热。又当问其所饮食 
者,消化与否,所呕吐者,改味与否,细心询问体验,自能辨其凉热虚实不误也。 
从来呕吐之证,多因胃气冲气,并而上逆。半夏为降胃安冲之主药,故《金匮》治呕吐,有大小半夏汤。 
特是呕者,最忌矾味,而今之坊间鬻者,虽清半夏亦有矾,故必将矾味洗净,而后以治呕吐,不至同于抱薪救 
火也。其多用至一两者,诚以半夏味本辛辣,因坊间治法太过,辣味全消,又经数次淘洗,其力愈减,必额外 
多用之,始能成降逆止呕之功也。而必与山药作粥者,凡呕吐之人,饮汤则易吐,食粥则借其稠粘留滞之力, 
可以略存胃腑,以待药力之施行。且山药,在上大能补肺生津,则多用半夏,不虑其燥,在下大能补肾敛冲, 
则冲气得养,自安其位。且与半夏皆无药味,故用于呕吐甚剧,不能服药者尤宜也。 
有因“胆倒”而呕吐不止者,《续名医类案》载∶许宣治一儿十岁,从戏台倒跌而下,呕吐苦水,绿如菜 
汁。许曰∶此“胆倒”也,胆汁倾尽则死矣。方用温胆汤,加枣仁、代赭石,正其胆腑。可名正胆汤,一服吐 
止。x按∶x此证甚奇异,附载于此,以备参考。 

一、医方(十六)治霍乱方
1.急救回生丹
属性:治霍乱吐泻转筋,诸般痧证暴病,头目眩晕,咽喉肿疼,赤痢腹疼,急性淋证。 
朱砂(顶高者一钱五分) 冰片(三分) 薄荷冰(二分) 粉甘草(一钱细末) 
上药四味共研细,分作三次服,开水送下,约半点钟服一次。若吐剧者,宜于甫吐后急服之。若于将吐时 
服之,恐药未暇 
展布即吐出。服后温复得汗即愈。服一次即得汗者,后二次仍宜服之。若服完一剂未全愈者,可接续再服一剂。 
若其吐泻已久,气息奄奄有将脱之势,但服此药恐不能挽回,宜接服后急救回阳汤。 
朱砂能解心中窜入之毒,且又重坠,善止呕吐,俾服药后不致吐出。此方中冰片,宜用樟脑炼成者。因樟 
脑之性,原善振兴心脏,通活周身血脉,尤善消除毒菌。特其味稍劣,炼之为冰片,味较清馥,且经炼,而其 
力又易上升至脑,以清脑中之毒也。薄荷冰善解虎列拉之毒,西人屡发明之。且其味辛烈香窜,无窍不通,无 
微不至,周身之毒皆能扫除。矧与冰片,又同具发表之性,服之能作汗解,使内蕴之邪由汗透出。且与冰片皆 
性热用凉,无论症之因凉因热,投之咸宜也。粉甘草最善解毒,又能调和中宫,以止吐泻。且又能调和冰片、 
薄荷冰之气味,使人服之不致过于苛辣也。 
霍乱之证,西人所谓虎列拉也。因空气中有时含有此毒,而地面积秽之处,又酿有毒瓦斯与之混合(观此证 
起点多在大埠不洁之处可知),随呼吸之气入肺,由肺传心胞(即心肺相连之脂膜),由心胞传三焦(上焦心 
下膈膜,中焦包脾连胃脂膜,下焦络肠包肾脂膜),为手厥阴、少阳脏腑之相传。然其毒入三焦,其人中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