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69-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

第2章

569-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第2章

小说: 569-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神保丸。但神保虽能通利。亦入大肠而复有功。若膈于上而不能下。转服转秘。须用来复丹 
研末。汤调吞下养正丹百粒。庶可引前药到下。吐泻兼作。心腹缠扰未安者。藿香正气散加 
官桂木香各半钱。不愈则投四顺汤。 
吐利不止。元气耗散。病势危笃。或水粒不入。或口渴喜冷。或恶寒战掉。手足冷逆。 
或发 
热烦躁。欲去衣被。此盖内虚阴盛。却不可以其喜冷欲去衣被为热。宜理中汤。甚则附子理 
中汤。不效。则四逆汤并宜放十分冷服。 
欲吐不吐。欲泻不泻。心腹缠扰。痛不可忍。上下不通。言语不定。如见鬼神。俗谓之 
干霍 
乱。先以浓盐汤顿服。次调苏合香丸吞下来复丹。仍进藿香正气散加木香枳壳各半钱。近世 
俗医谓之卷肠沙多信之。殊不知即是霍乱。侥幸而愈者。一通之功耳。 
霍乱转筋。理中汤加冻胶锉炒一钱。仍令其系缚腿胫。若筋入腹。及通身转筋者不可治 
筋转者。以造曲蓼汁暖热浸。或用浓盐汤浸。 
霍乱已透。而余吐余泻未止。腹有余痛。宜一味报秋豆叶煎服。干者尤佳。 
霍乱之后。阳气已脱。若遗尿而不知。或气少而不语。或膏汗如珠。或大躁欲入水。或 
四肢 
不收。皆不可治。霍乱并诸吐泻后。胸膈高起痞塞欲绝。理中汤加枳实半钱。茯苓半钱。名 
枳实理中汤。吐泻已愈。而力怯精神未复者十补饮。 
夏天感暑。吐泻如霍乱者。六和汤香薷汤。皆是要药。大吐泻复厥逆躁扰。审之因暑得 
之。 
止宜香薷饮。人于夏月多食瓜果。及饮冷乘风。以致食留不化。因食成痞。膈绝上下。遂成 
霍乱。六和汤倍藿香煎熟调苏合香丸。 

卷之一·诸中门

属性:厥者、逆也。手足逆冷也。其证不一。散之方书者甚多。今始撮其大概。寒热厥逆。见 
诸伤门风寒证。 
尸厥。即飞尸、卒厥、本门中恶证。 
蛔厥。见呕吐门吐蛔证。 
痰厥。饮厥。见呕吐门各证。 
气厥。即中气。见本门中气证。 

卷之二·诸伤门
伤风寒
属性:(附感冒 凡看病不令染用雄黄末涂鼻孔及须知避忌行从客位边入男子病秽气 
出于口。女子病秽气出于阴坐立对语间宜识得向背)。 
伤风。伤寒。俗呼为伤寒。传经分三阳三阴。三阳。是太阳、阳明、少阳经也。三阴。 
太阴、少阴、厥阴经也。经之阴阳以脏腑言。腑为阳膀胱胃胆是也。脏为阴脾肾肝是也。病之阴 
阳。乃是外邪之阴阳。阴气阳气是也。阴阳二气。皆能犯脏腑。故阳气犯太阳。则为伤风。 
恶风而有汗阴气犯太阳。则为伤寒。恶寒而无汗在太阳未得解。转入阳明、少阳二经。则纯 
乎阳。不如太阳易其治。若阳气未能罢。以次传入阴经。则为阴中之阳。盖缘阳经之阳气。 
来入阴经。虽有自利、欲寝、唇青、手足厥冷、舌卷。囊缩等证。不可妄投热药宜泻其阳之 
在阴经也。 
若阳病下之太过。阳气已脱。遂变为阴。所谓害热未已。寒病复起。或初得病。便是阴 
此是阴中之阴。盖缘阴气攻阴经。阴自得传。非自传诸阳经来只当以温药回其阳。故阳入阴 
者。变阳以救阴。阴入阳者。用阳以救阳。二者不可不辨。 
伤风伤寒。初得病时。俱见发热头疼体痛。属太阳经。但伤风恶风有汗伤寒恶寒无汗。并宜 
和解散。芎芷香苏散。或养胃汤加草芎各半钱。热服温覆。若的是伤风。有前自汗恶风等证 
可用桂枝汤。令其热服温覆。喘加杏仁一钱。咳加五味子一钱。渴加参半钱。外热未止者 
败毒散。热而有汗者。败毒散加桂枝半钱。或阳旦汤。呕者不宜用桂枝汤。合于本方加半 
夏一钱添姜煎。此非合病之呕。系伤寒杂病。即非正伤寒。故可用也。风寒二证。理当发汗 
而其人虚不可汗者。宜桂枝汤加黄 半钱。若的是伤寒。有前恶寒无汗等证。可用五积散 
热服。浓被覆之取汗。喘嗽者。杏子汤加麻黄半钱。欲汗而不得汗者。再进。已汗而身热不 
退者。参苏饮。或败毒散加桂枝半钱。呕者。养胃汤。此非治合病之呕。若风寒俱伤。或恶 
风而无汗。或恶寒而无汗。疑似之间。只宜五积散半帖和败毒散半帖。名交加散。喘嗽 
者。小青龙汤。有初得病太阳证具但寒而未即为热。至一二日后方热。此伤于寒。若伤风即 
有热矣。但寒未有热者。五积散发汗。有已服解表药。不恶风。不恶寒。诸表证已罢于里又 
未躁未渴小便亦未赤大便如常。独身热未除者。宜香苏饮败毒散。小柴胡汤加桂枝半钱有 
已服解表药。证已罢又无里证。其人体痛不减者。恐是发汗多。荣卫不和所致。宜小建中汤 
用半浓半薄之桂。 
若风寒二证。传经后、身热烦渴。小便赤。大便不通。言语不得。睡不宁。鼻干头目疼。日 
晡增剧。不恶寒。反恶热。舌上白胎。中有断文。或黑胎方为极热。甚则昏不知人。此属阳 
明经。宜大柴胡汤。小承气汤下之。若具诸证。而大便自调者。宜白虎汤少加小柴胡汤。 
若胸胁俱痛头疼。耳聋。口苦。或渴或呕。大小便或利或不利。往来寒热如疟。此属少 
阳证 
宜小柴胡汤嗽加北五味子半钱。渴甚加栝蒌根半钱。不渴而外有热者。加桂枝半钱。自汗而 
尚恶风者。以小柴胡汤半帖。加桂枝汤半帖。 
如妇人病中。经水适来。或经水失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寒热往来如疟。昼 
则明了。夜则谵语。宜小柴胡汤。或加生地黄半钱。 
若胸膈不快。手足自温。或自利而渴。或腹满时痛。此属太阴经或自利不渴。宜理中汤 
重 
则加附子四逆汤。此阴中之阴也。腹满而痛。当得通壅。宜桂枝汤加芍药。即是小建中汤。 
但易浓桂为桂枝耳。不愈。小柴胡汤。去黄芩加芍药一钱。或枳芍各半钱。腹痛甚、大便不 
利者。桂枝汤加大黄一钱临熟入。或大柴胡汤。以诸实各痛当下。此阴中之阳也。 
若兀兀欲吐。心烦喜寐。或自利口燥而渴。或口中和而背恶寒。此属少阴经但少阴用药 
有阴 
阳之分。自利而渴者宜猪苓汤。盖阳热传入肾。少阴经肾系舌本。故自利口燥而渴。以猪苓 
汤利肾中之热。不愈。则当自大便去之。古法合用大承气汤若难用大承气汤。则用小承气汤 
或且进白头翁汤。上项诸药。为阴中极阳者也。 
泄利下重。其人四逆。先以水盏半。葱白二根。煎一盏去葱。煎四逆散至七分。咳加北 
五味子、干姜各半钱。悸加桂枝一钱。小便不利加茯苓一钱。腹痛加熟附半钱。 
若审是下利清谷。手足四逆。其人面带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四逆汤倍干姜。面赤 
者。加葱一根。腹痛加芍药一钱半。呕加生姜。咽病加桔梗一钱。 
若口中和而背恶寒。宜正方四逆汤不必加减。四逆散四逆汤。俱治少阴下利。四肢逆冷 
泄 
利下重者。与下利清谷者。一凉一温。又自有阴有阳之别。(四逆散是治四逆阳证。四逆汤 
是治四逆阴证。) 
若初得病。便见少阴证。其人发热恶寒。身疼头不痛者。宜麻黄细辛附子汤微汗之。或 
五积 
散加熟附半钱。或五积散加以顺元散。若烦闷厥逆。或舌卷囊缩。或下利清谷。里寒外热。 
此属厥阴经下利清谷者。阴中之阴。宜进通脉四逆汤。或当归四逆汤。加生姜茱萸。舌卷囊 
缩。不特阴中之阴 
有之。阳明之热。陷入厥阴亦有之。盖阳明主宗筋。宗筋为热毒风所致。故弗荣而急引舌与 
卵风以舌卷囊缩。当泻阳以救阴宜大承气汤。阳传太阴而利故用小建中汤。及小柴胡汤去黄 
芩 
加芍药。此一药治太阴泄利。肠鸣而痛。已利而痛为虚。虚则肠鸣。盖为传阴之阳气渐微。 
不敢过用冷剂。但以芍药通壅耳。 
南阳谓伤寒手足必微冷。若手足自温者。系太阴也。说欠分晓。若阳明手足安得微冷。 
少阳 
厥阴而大冷。安得言微冷。但当言三阴经。少阴厥阴手足厥冷。惟有太阴手足自温耳。 
凡渴。问其所饮。欲冷欲热。欲多欲少。若饮多而欲冷者阳渴也。更须审其有何证在经 
也。 
其太阳证小便不利而渴者。五苓散。其阳明证。大便不利而渴者。宜于前本经求之。已利犹 
渴。宜白虎汤。其少阳证。寒热往来而渴者。小柴胡汤去半夏。加括蒌根如其数。阴亦有自 
利而渴。各已见本经。但阴有渴。古人多有冷剂。以其皆挟阳气耳。经虽阴而病则阳也。然 
亦有下利清谷不系热利。纯是阴证。而反见渴者。此是阴在下隔阳于上。兼因泄泻。津液既 
去。枯燥而渴。其人虽引饮。所饮自少而常喜温。不可投冷剂。宜理中汤。或四逆汤加人参 
一钱。渴甚连理汤。 
有阳证不渴。阴证反渴者。阳明不甚渴。太阴乃大渴。不可不知。治渴一也。有坚肾水 
而 
渴止者。有利小便而渴愈者。坚肾水则用天花粉之属。利小便则用茯苓猪苓之类。盖太阴以 
利小便为先。阳明以利小便为戒少阳以胆经。半表半里未可下之。其人或大渴不止当以小柴 
胡汤加天花粉之属。坚其肾水。肾水既坚。自还渗入大肠。大便微通。热去而渴解。若病在 
太阳。太阳在膀胱肾经非利小便。则热无从去。渴何由愈。外有非阳一证。烦躁发渴。此乃 
阴盛隔阳。不当顺其渴。惟当治其阴。 
烦躁、阴阳经皆有之。阳明经胃有热屎故烦。此当下之。太阳经已得汗而烦者、五苓散 
少 
阳亦或有烦。宜小柴胡汤。阴烦少阴为多。由阳气传入阴经。阴得阳而烦。自利而渴。烦不 
眠者、辰砂五苓散。若非是阳气传阴。阴气犯阴经。吐利手足厥冷而烦。经云。阳虚阴乘之 
故烦。又云。阴盛发躁。欲坐井中。吴茱萸汤。甚者四逆汤加葱白二根。 
外有虚烦一证。乃是病愈后。阴阳未复。时发烦热。竹叶石膏汤。痰多睡不宁者。温胆 
汤。 
呕者。橘皮汤。详见寒热门。潮热虚烦证。若误用药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 
自利须辨阴阳。三阳自利。各已本经见之。太经与阳明合病。下利头痛腰疼肌热目疼鼻 
干。 
宜葛根汤。阳明与少阳合病。下利身热胸胁痞满而呕或往来寒热目疼鼻干。宜大柴胡汤。大 
抵阳热之利。与阴热之利。与阴寒之利。自不同。阳利粪色必焦黄热臭。出作声。脐下必热 
得凉药则止。得热药愈增。阴利必洞下清谷。粪色或白或淡黄。脐下多寒。宜温中止泻之 
剂 
此之谓阴利阳利。指阴阳二气而言。非曰阴阳二经也。缘阴中亦自有阳利。不可因下利便 
以为阴也。 
外有太阳证。医反下之。遂下利清谷。身体又自疼痛者。急用四逆汤救其里。后得大便 
已调。身上疼痛。却用桂枝汤解其表。(先救里后解表。恐洞下阳脱变生不测。) 
又有内不太满。犹生寒热。未可下而便下之。内虚热入。挟热自利。脐下必热。大便赤 
黄色。及下肠间津汁垢腻。名曰利肠。宜白头翁汤。黄芩汤。 
要知均自为利。身不热手足自温者。太阴身体四逆者。少阴厥阴其余身热下利。皆属阳 
经。 
然阴利有反发热。或初病无热。利后却热。或初得病即身热。继而自利。此阴利。非阳传阴 
经之利。详见后段发热证。 
又有大便秘五六日。以药利之。利遂不止。用极热剂方瘥。阳有利。阳有秘。当更以他 
证别之。 
外热内烦。下利上渴。或痞或痛或呕。常法多用黄芩汤。半夏泻心汤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