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近现代名医验案类编 >

第46章

近现代名医验案类编-第46章

小说: 近现代名医验案类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评按】癫痫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多因惊恐、清志、饮食劳倦等因素所致,《素问·大奇论》并指出此证在发病方面的遗传因素,《诸病源候论》认为:“十岁以上为癫,十岁以下为痫”。此病发作与风痰密切相关,故其治大多以豁痰宣窍、熄风定痫为主,赵氏除用豁痰法痰类药物外,配生侧柏、红花、桃仁以通经活血;胆草、钩藤,磁石、全蝎等以镇静定搐、平肝熄风。在治疗过程中所配合的成药,均注意到癫痫病因、病理中的风和痰的主要矛盾,方治颇具特色。

例二由惊恐损伤心肝,肝风内动、上扰心神而发。王氏治以搜风解痉、平肝镇惊,熄风宁神法,处方中又以蛇虫类搜风镇惊及重镇平肝诸品为主,兼以柔肝扶正,诸法并用而治重肝经,其效着而巩固。五、外科、皮肤科病类医案

(一)颈痈张××,男,49岁。门诊号:312013。初诊日期:1963年12月25日。七天前颈部生一疙瘩肿痛,诊为颈部痈。注射青霉素未效,肿势逐渐扩大,自溃出脓。患者自觉身热口苦,烦躁,不思饮食,小便黄赤,大便燥结。脉洪数有力,舌质红、苔白厚。检查:颈后右上方肿起约6x4厘米,周围组织发红,明显肿胀及压痛,疮面有多数小脓点,中心有杏核样大小疮口,有少量脓性分泌物。白细胞计数22,800/立方毫米,中性粒细胞85%,淋巴细胞15%,尿糖(…)。辨证:毒热壅盛,气血阻隔。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方药:金银藤30克蒲公英18克败酱草9克连翘12克地丁12克赤芍12克炒山甲9克炒皂刺9克黄芩9克丹皮9克白芷3克乳香6克没药6克菊花9克疮口处敷京红粉软膏,四周用化毒散软膏外贴。12月28日:服上方3剂后,肿势继续扩展至12x8厘米,脓出不畅,剧痛,夜不得寐,心烦易怒,症属毒热炽盛,脓毒已成而不得外泄,法宜排脓托毒,继服前方加栝萎30克,公英30克,并于局麻下在原疮口处行井式切开扩创深至2.5厘米,用红粉纱条引流,外敷化毒散软膏。12月29日:手术后疼痛大减,肿势渐缩小,脓液粘稠,引流尚通畅,换药时清除脓栓及腐肉。症见胃纳欠佳,口渴思饮,大便燥结,鼻衄,口唇起疱,舌苔白厚,舌质红,脉象弦数。脓毒已泄,热邪未解。继以清热解毒、托毒排脓之剂。内服12月28日方加减,换药同前。1月8日:疮面脓汁减少,肿消痛减,疮口肉芽新鲜,仍有口干思饮,胃纳欠佳,舌质红、苔微黄,脉沉缓。此为热邪伤阴之象。拟以养阴清热,佐以和胃。生地12克元参9克白芍9克金银花9克天花粉9克焦麦芽9克橘皮6克炒白术9克生甘草4.5克石斛9克1月14日:伤口愈合,自觉症状消失,1964年10月随访时未见异常。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评按】此案毒热壅盛,气血痹阻。初诊时治以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法,方用仙方活命饮加减。后因肿势扩展,脓毒不得外泄,除内服汤方外,配合切开扩创,以红粉纱条引流,继续围敷化毒散软膏而敛。见效的关键是毒热得泄,使邪有出路,未以清热养阴和胃法收功。

(二)子痈

例一张某,男,30岁。1963年7月31臼初诊。四个月前每在阴雨之时则感两侧睾丸隐痛,步履时亦牵引作肩,甚至不能下蹲,曾诊为“睾丸炎”。现阴囊粗大下垂,副睾丸肿胀,行动时少腹引痛,腰酸不耐久立,头昏,小溲色黄,溺时不畅。脉弦,舌边尖红,苔糙腻而厚。一341~辨证:肝气失疏,湿热交阻。拾法:疏肝理气,清热利湿。方药:”赤白芍各6克粉丹皮9克橹豆衣9克橘叶核各9克生枣仁15克。赤苓12克白蒺藜9克(去刺)梗通草4.5克建泽泻9克桑寄主9克忍冬藤9克块滑石9克(包煎)3剂。二诊:(略)三诊:睾肿渐软,久立则阴囊滞胀下垂,余症同前,系湿热蕴阻,前方去橹豆衣、白蒺藜,加佩兰梗。四诊:睾肿渐消,阴囊上束溺清、畅利。前方加陈皮4.5克。后又以此方去橘叶核,加制苍术、淮山药、川黄柏,连服十二剂而愈。

(《上海老中医经验选编》张赞臣医案。郑思雄等整理)

例二毛某,男。副睾丸炎由湿热所酿成。黄柏5克粉丹皮9至冬葵子9克上牛膝12克泽泻9至,大小蓟各9克荔枝核12至生侧柏叶30克(煎汤代水)另:银花12克生山栀9克代茶。二诊:睾丸炎除局部疗法外,清谅解毒、通利二便。银花12克大小蓟各9克丹皮9克蚤休5克土牛膝9至桃仁12克夏枯草9克菊花9克、‘蒲公英9克,粉草落9克车前子叶各9克甘草梢5克生熟锦纹各6克元明粉12克(分两次冲入)三诊:睾丸炎虽未消尽,但已不如前之掀红肿大。一3犯~土茯苓24克凤尾草12至)生山栀9、克马鞭草12至黄柏5至银花15至蒲公英9克小蓟9克、蚤休5克山慈菇3克(切片)“四诊:”治睾丸炎不外通利二便,消炎尚属次要1郁李仁9克(打)小蓟庞克桃仁泥儿克苦参片5克黄柏3克甘草3克“~、

(《章次公医案》

【评按】子痈相当于急住睾丸炎或副睾炎。多由湿热下注肝络、气血凝滞而致。常法以龙胆泻肝丸泻肝清热利湿为主方。例一属肝气失疏、湿热交阻,由于肝火不盛,故洽以硫肝理气、清热利湿,是为常法中之变法。例二为副睾炎,中医辨证亦属湿热壅遏所致,治以通利二便为主,清热解毒散结为辅。通利二便的目的,为使湿热毒邪从二便利泄;但患者如无大使难,则不须用通便法。细玩章氏立方’主治明确、药用精纯而效专,在主观上有欲结合西医药理的思想。。、

(三)臀痈、、尹××,男,32岁。门诊号:拢0187。初诊日期、1968克2月13日。=一、=:1=、=臀部肿痛、发热已八天。‘现病史已臀部初起一小红疙瘩,轻微痒痛,逐渐加重,伴有发冷发热,注射青霉素数日不效。来院就诊时仍发热,口干,不思饮食)大便干,小便黄赤。因局部肿痛影响走路。检查:体温38.8℃,左侧臀部红肿范围约8X5厘米,灼热明显,有压痛拒按,触之稍软,但波动不明显。左侧下肢活动受限,左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有压痛。化验检查:白细胞计数30,00/立方毫米。脉弦数,舌苔黄厚,舌质红。辨证:毒热壅滞,发为臀痈。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内托。方药:金银花15克公英15克连翘12克赤芍9克白芷9克青陈皮12克炒山甲9克炒皂刺9克外用铁箍散软膏围帖。2月15日:体温38.6℃,服药后,臀部红肿渐退,疼痛仍剧烈,尤以夜间为甚。局部波动明显,局麻下切开一小口,流出脓汁约100毫升,用红粉纱条填塞,继以解毒内托之剂。金银花15克公英30克连翘15至花粉12克地了15至当归9克败酱草15克黄芩12克青陈皮12克局部每日换红粉纱条一次。2月17日:局部周围红肿已消,疼痛已止,有时局部有痒感如虫行,疮面肉芽组织红润,有少许脓液外溢。体温恢复正常,白细胞计数13,600/立方毫米,脓汁细菌培养结果为大肠杆菌,拟以理气活血、清热解毒为法。当归12克青陈皮15克全栝蒌15克红花9克金银花15克公英15克连翘15克生甘草9克局部换药同前。上方加减3剂后,疮口日渐变浅,疮面清洁,六天后疮口愈合,痊愈出院。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评按】此案除局部痈肿外,有发冷发热及内热症候。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内托法,后配合切开排脓,局部红粉纱布填塞,其后则以解毒内托、理气活血为主。初诊时曾用铁箍散软膏围贴,有束毒追脓之功,临床用以疗痈疮、治诸般肿毒。赵氏运用多种医疗手段,在治法的配合和治疗层次的掌握方面颇有法度。

(四)疔疮

例一王某某,男,62岁。门诊号:480388,初诊日期:1972年4月3日。右手肿胀疼痛两周。患者于两周前因玻璃刺入右手中指感染,局部出现红肿疼痛,手掌麻木,发烧38℃。经注射链霉素、卡那霉素,口服土霉素及中药,发热稍退,但手掌、手背肿胀逐渐明显,手指不能弯曲,肿势逐渐向上蔓延至手腕以上,疼痛难忍,右前臂麻木,恶心,食欲不振,自感手部骨痛,每日晚仍发烧至39℃以上。检查:右侧手掌及手背部肿胀明显,皮色微红,按之较硬且痛,稍有波动感,腋淋巴结可扪及、有触痛,白细胞计数14,200/立方毫米,上午体温37。9℃,晚上最高体温39℃以上。脉滑数,舌质红、苔黄腻。辨证:毒热壅滞,经络阻隔

(托盘疔)。治法:清热解毒,除湿通络。方药:金银花30克公英30克地丁30克黄芩15克赤芍9克归尾9克姜黄9克白芷9克佩兰9克鸡血藤30克霍香9克酒军9克4月26日:按上方加减治疗,手掌及手背肿胀基本消失,体温一直正常,中指仍肿胀,右上肢发麻仍未解,舌苔黄腻,脉沉,纳差,口苦,烧心,大使干、二三日一行,尿黄。进一步分析其病情,系因湿热与毒热交炽阻隔经络,缠绵日久。拟以活血通络、清热利湿为法。一3;5一归尾12克赤芍9克桃仁9克红花9克白芷9克公英12克泽泻9克霍香9克泽兰9克、姜黄9克按上方加减继服,5月19日复查时肿胀已消,嘱加强手部功能锻炼。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例二钟××,男,18岁。下颔部生疮3天。3天前下颌部发一小疹,翌日即灼热而痛,日渐扩大,疼痛发硬,影响咀嚼,伴有恶寒发热,食欲减退。曾用西药未愈。局部5x4厘米硬肿浸润,有数个脓头已破;流脓不多。舌质红,薄黄苔,脉弦数。辨证:疔疮散毒。治法:清热解毒。方药:银花丹皮生地白芷紫花地丁栀子蒲公英连翘黄芩另服紫雪丹,每日三次,每次1。5克。外敷拨毒膏于疮顶,疮周厚围六合丹。两天后肿硬渐消,化脓溃破,继用清热解毒之剂内服,当脓排尽;乃用化腐生肌药方治之,共治二十天痊愈。附方:

(1)拔毒膏:蓖麻子肉93克上松香(研)、银朱(研)、轻粉(研)、樟脑(研)各15克,冰片(研)6克。制法略。(2)六合丹:大黄、黄柏各93克薄荷叶、乌梅肉各46克白芷18克亮煤炭55克面粉155克。制法略。

(吴介诚《疮疡经验录》)

例三汪××,男,38岁。右口角生疮5天,面部发肿加重3天入院。5天前右上口角生一小疮,用手抓破,次日面部肿痛,畏寒发热,近3天肿痛加剧,不能张口进食,四天来大便未解,小便黄短,曾外敷草药未效。体温39℃,白细胞11,200/立方毫米,血片脓培养均为“金葡”生长。胸透:右胸腔大量积液。诊为败血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因呼吸困难而作气管切开。中医以清热解毒、凉血养阴为治则。方药: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赤芍野菊花生地丹皮鲜芦根石斛花粉乳香大黄甘草另服紫雪丹,每天6次,每次1。5克。疮面用拔毒膏外敷,四周用六合丹围敷。3天后体温降至37℃东右,血培养阴转,大便仍燥结,脉数有力,精神好转。上方去野菊花、鲜芦根、花粉、乳香,加败酱草、川贝母、栝萎壳,紫雪丹改为每天服4次,每次1.5克。住院第8天,体温正常,治以清热解毒豁痰法:方药:银花连翘黄芩黄连紫花地丁栝萎壳浙贝桔梗花粉甘草局部处理同前,情况更趋好转,停服紫雪丹。住院18天患部疮口干净,停外用药。住院20天拔除气管切开插管,35天痊愈出院。

(吴介诚《疮疡经验录》)

例四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