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近现代名医验案类编 >

第34章

近现代名医验案类编-第34章

小说: 近现代名医验案类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海老中医经验选编》唐吉父医案,曹玲仙整理)

【评按】

例一为月经不调,兼见头昏心悸,大便艰结,由阴虚血少不能养肝,肝火上升所致;谢氏治重调和肝胃,见效后以调摄冲任、柔肝养血为洽。全案在选药和治疗层次方面均颇可取。特别是在调和肝胃中选用柠檬以下气和胃,是为药疗、食疗相结合的治法。

例二倒经

(或称“逆经”),系冲脉之气上扰,血随气上所致。洽以降逆安冲,使经循正道,这与通常所见肝经郁火或阴虚肺燥而致的逆经治法有所不同。

例三为经前期紧张症,由于患者每于经前一周先有头晕痛,咽肿痛,继则体温升高,患者烦躁甚,并见神昏、便秘等症,又以精神症状较为突出。辨证为阴虚、心肝火炽。痰热蒙蔽清窍。由于经净即退,则与外感之邪逆传心包不同。投增液承气汤加减以养阴清热,清化痰火,清上导下,是为釜底抽薪法。前后三诊,治则大致未变,复诊时加用礞石滚痰丸,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疗效,是为唐氏在立方遣药方面心思活泼之处。

(六)带下

例一余××,女,32岁,搬运工人。初诊日期:1975年5月21日。患者服长效避孕药已一年,近月来白带增多为水样。胃纳差,口淡,睡眠欠佳,尿量减少,大便两天一次,面部色素沉着明显,舌淡白,唇色亦淡,脉沉滑略弦。辨证,脾肾虚损带下。治法:健脾固肾,收敛止带。方药:菟丝子25克白术15克炙甘草10克白芍10克海螵蛸15克白芷10克岗稔根3Q克4剂。5月28日二诊:服药后带下较前大减,胃纳增进,面部色素沉着亦减轻,睡眠仍欠佳,尿正常,舌淡红,苔薄微黄,脉细滑。药已见效,按法照上方加首乌20克,续服6剂后,自带已净。

(《罗元恺医著选》)

例二王,女,37岁。带下青色,腥臭稠粘,头胀目眩,口苦胁痛,脉来弦数,舌质红,苔黄腻。症属肝经湿火下注,拟泻厥阴之火,化膀胱之湿。龙胆草6克黑栀9克炒白芍9克生甘草3克黄芩4。5克青陈皮各3克茯苓12克绵茵陈15克柴胡4。5克川萆薢9克炙白鸡冠花12克三诊:带下不多,胁痛间或有之,脉弦,苔薄黄。再拟疏肝和营,兼清余热。炒柴胡4石克、丹皮4。5克黑山栀9克当归9克制苍木4.5克茯苓12克炒白芍6克甘草2.4克薄荷纯梗4.5克郁金6克炙白鸡冠花12克

(《叶熙春医案》)

例三吴××,35岁,职工。素嗜辛辣,房室不节,以致形肉日消,迩日易怒,咽痒干咳,入夜少睡,多梦纷纭,心悸惊惕,赤白带下,头晕腰瘦,便艰,溲赤,舌质红、苔白糙,切脉二尺沉细,寸关弦数。女贞子、旱莲草、麦冬、远志、金樱子各9克阿胶、茯神、生地、杞子各12克,黄连1。8克、莲肉15克鸡子黄1枚5剂。嘱忌辛辣,禁房事。复诊:带净,寐安,唯腰膂仍感酸楚,上方去黄连,加川断9克,继投六剂,所患诸恙尽廖。

(陈予舟等整理)周兰若先生治疗带下经验介绍,江苏中医8:31,1965)

例四张x。肝燥血虚,气机失调。干呕暖气,且少腹作痛:赤白带下,食入乏味。舌白胖。以和中调气治之。焦白术9克旋复花4.5克生白芍9克偎木香2.4克云苓15克当归身6克生石决明18克代储石12克绿梅花3克厚杜仲12克竹茹4.5克(沉香0.9克拌炒)橘叶4.5克陈皮4.5克佛手4.5克

(王震诒述:王芹生先生妇科经验简介,《上海中医药杂志》8:21,1963)

例五胡某,38岁,已婚。初诊

(6月23日):曾生三胎,小产两次。1963年2月间第二次小产后,发热四月余未退,经医院注射抗菌素治疗无效。刻下胸闷潮热,腰酸肢楚,精力疲乏,带下似脓,有秽味,并时带红。经检查为盆腔炎。据述此次小产后即行避孕,月经三个月未来,小腹隐痛,阴道流出脓汁带有臭味,小白中亦混有血丝,口干潮热。脉细数,舌苔薄黄。辨证:湿热内蕴,阴虚火旺。治法:养阴清热。方药:鲜生地30克红藤15克川柏9克知母9克甘草梢4.5克淮山药9克丹皮9克茯苓9克山萸肉9克椿根皮12克复诊:上方加减,自9月底至10月15日,服用半月后,潮热消失,秽带减少,尿血亦止,腹部已感轻快,惟尚感精神疲惫,大便燥结不畅,治拟健脾固肾,兼清余邪。黄芪9克白术6克陈皮6克生地12克菟丝饼9克山萸肉9克苁蓉9克黄柏9克茯苓9克白槿花9克甘草梢4.5克

(《上海老中医经验选编》朱小南医案)

【评按】带下有二义,一是泛指妇科病;一是指阴道经常流出较多粘腻液体的病证,即王太仆所谓“女子阴中绵绵下也”。这里所指的是后者,根据其不同的颜色,有白带、黄带、赤带等多种名目,病因以脾虚、肝郁、肾虚、湿热最为多见。

例一由脾肾虚所致,白带增多如水样,胃纳差,唇舌淡。用健脾固肾、收敛止带法,其中重用岗稔根,能加强收敛止带作用,为罗氏的经验用药。

例二为湿热带下,初以龙胆泻肝汤加减以泻火化湿,次以丹栀逍遥散加减以疏肝和营,兼清余热。方中有白鸡冠花,《孙天仁集效方》谓其善治白带,也是叶氏的经验用药。

例三赤带,《妇科玉尺》云:“赤带多因心火时炽不已,久而阴血渐虚,中气渐损而下赤矣”。此案兼有房室不节,肾阴不足,故治以滋阴凉血、清心安神为大法。治法的当,立方照顾亦较全面。

例五赤白带下,由肝燥血虚,气机失调所致。治以和中调气为主,气血兼顾。其方既治带下,又疗干呕、暖气、少腹作胀诸证。标本同治,方亦灵动。

例六带下似脓,小腹隐痛,腰酸肢楚,口干潮热,症属湿热内蕴,阴虚火旺

(西医诊为盆腔炎),治以清热养阴为主,后治以健脾固肾、清理余邪等法,对盆腔炎之属湿热型者,朱氏治法可供借鉴。

(七)恶阻

例一郭××,女,成人,已婚。病历号38817

(301医院)。初诊日期:1959年6月18日。现妊娠一个半月,停经30天即有泛恶呕吐,近四天加重,不能进饮食,呕吐黄水。头晕,大便干燥,舌苔薄腻,根微黄垢,脉软滑微数。辨证:肝胃气逆,痰浊不降。治法:和肝胃,降痰浊。方药:北秫米12克清半夏9克2剂。6月20日二诊:入院后,服药仍吐,心中烦热,口干且苦,但喜热饮,胃脘作痛,少腹胀坠,舌苔淡黄腻,根微垢,脉左细弦数,右滑数,病因痰湿中阻,胃浊不克下降,治以益气温中,化痰降浊。党参3克干姜3克清半夏3克三味研未,早晚各服1。5克,月艮前再加生姜汁四滴,调和徐服。、服上药后,呕吐止,诸恙渐安,以后未再服药。

(《钱伯煊妇科医案》)

例二姜××,女,31岁。门诊简易病历。初诊日期:1974年8月21日患者闭经50天,近日来恶心、呕吐、厌食,胸闷腹胀,妊娠试验阳性,血压100/60毫米汞柱

(过去有血压偏低史)。舌质尖红,周边有齿痕。脉沉细弦。辨证:妊娠恶阻

(脾胃虚弱,冲气上逆)。洽法:健脾和胃,降逆止呕。方药:霍香9克苏梗6克陈皮6克砂仁4.5克半夏6克白术9克木香3克生姜汁20滴上方服3剂后,恶心呕吐已止,食纳增加,基本痊愈。

(《刘奉五妇科经验》

【评按】恶阻为妊娠期常见病,其所以发生呕恶、眩晕、恶闻食气者,由于胃失和降,冲脉之气上逆所致。

例一属肝胃气逆,痰浊不降。钱氏宗《内经》治法;以半夏秫米汤和肝胃、降痰浊。鉴于患者苔淡黄腻,痰浊中阻,阳气失宣,后用《金匮要略》之干姜人参半夏丸

(人参以党参代,丸剂改为散剂)以益气温中、化痰降浊而效。细绎全案,辨证精而用药简当。例二以中虚胃失和降为主要矛盾,故治宜健脾和胃,降逆止呕,由于原案掌握了此病的主要病机,其论病用药,颇堪效法。

(八)妊娠感冒王××,女,30岁。妊娠五月,营气不足,津液不充,胃肠虚燥,大使秘结。又复感外邪,以致发热微寒,腹胀痞满,咳嗽口干,脉左寸浮弦兼数,左关小数,舌尖赤,苔黄厚腻。外则风寒为患,内则热郁津亏。方药:葛根12克麻绒3克杏仁9克(捣)桂枝9克炒柴胡9克杭芍9克炒黄芩6克法半夏9克黄连3克(酒炒)郁李仁15克(捣)生姜2片炒谷芽9克神曲9克(烧)甘草3克火麻仁15克(捣)大枣3个1剂寒热全解,便通里和。《李继昌医案》

【评按】此案外有风寒见证,内现热郁津亏,当治以疏解合和中润便法。疏方兼顾中气,有利于妊娠期增强抗御外邪的能力。

(九)胎漏、胎动不安、滑胎

例一孙××,女,31岁,已婚。病历号129830。初诊(1976年2月18日):结婚四年不孕。功能性子宫出血十年余,经治疗后,现已孕二月余,怀孕四十天时,曾见红七天,目前腹痛腰酸,胸闷心慌,带多色黄,有时泛恶,寐差便艰,舌苔白腻、尖有瘀点,脉象沉细。辨证:肝气逆,脾气弱,心肾又虚。治法:调肝脾,益心肾。方药:党参12克白术9克茯苓12克山药12克麦冬9克橘红6克苏梗6克川断12克桑寄生15克大枣4枚6剂。2月26日二诊:服上药六剂,诸恙均见减轻,劳则午后少腹隐痛,腰酸,胃纳正常,空腹仍欲泛恶,舌苔白腻、尖有瘀点,脉左软微数,右细软微数,病由脾胃不健,肝肾又虚,治以健脾胃,补肝肾。方药:党参12克白术9克茯苓12克山药12克玉竹12克橘皮6克木香6克川断12克桑寄生15克狗脊12克6剂。3月11日三诊:妊娠三月,服上药后,少腹痛止,有时腰酸,咽干,鼻干如塞,胃纳二便如常,舌苔薄白腻,尖有瘀点,脉左软滑,病由肺气弱,肾阴虚,治以补气养阴,以固胎元。方药:党参12克白术9克山药12克麦冬9克橘皮6克川断12克桑寄主15克玉竹12克6剂。

(《钱伯煊妇科医案》)

例二林调,女,20岁,已婚。妊娠已五个月,近二月来阴道又流血。色红质稠,心烦齿衄,口干腥臭,尿少而黄,舌质红,舌质薄黄,脉弦滑数。服西药,血未已。辨证:肝火内炽,热扰冲任。治法:清肝泻火安胎。方药:龙胆草9克枯黄芩9克生栀子6克软毛柴3克杭白芍9克生地黄15克大乌豆24克白苧根15克车前草15克干地榆15克服2剂。次诊:药后阴中流血已止,口干齿衄亦愈,继以清热凉血安胎之剂续进,以资巩固。枯黄芩9克杭白芍6克生甘草3克大乌豆30克生地黄15克川续断9克白苧根15克服3剂。

(《孙浩铭妇科临床经验》)

例三黄某,32岁。初诊日期:1978年10月8日。患者停经两个多月,月经过期20多天时,曾做小便青蛙试验为阳性。现阴道有少量流血已5天,色鲜红,腹隐痛及下坠感,腰微酸。一年前曾自然流产二次,也是早孕2个多月,未有小孩。患者形体稍瘦,常有头晕腰酸,本次孕后有轻度妊娠反应,且感疲倦,近日没有注意适当休息,数日前出现阴道流血。舌色梢淡,但尖边较红,脉细滑、略弦。辨证:胎动不安(肾阴不足兼有肝经虚热)。治法:滋肾健脾,益气安胎,佐以养肝清热止血。方药:菟丝子25克川断15克桑寄生15克阿胶12克

(烊化)旱莲草15克女贞子15克白芍10克生甘草5克荆芥炭6克4剂。每日1剂,留渣再煎,并嘱卧床休息。服药3剂后,阴道流血和腹痛已逐渐停止,但仍有腰酸和大便干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