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绛雪园古方选注 >

第7章

-绛雪园古方选注-第7章

小说: -绛雪园古方选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服。喘者加麻黄半两,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 
分。 



中卷内科

防己茯苓汤

属性:防己三两 黄 三两 桂枝三两 茯苓六两 甘草二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汉防己,太阳经入里之药,泄腠理,疗风水,通治风湿、皮水二证。《金匮》汗出恶风 
者, 
盖 
阳 
方 
其 
应桴,并识之。 



中卷内科

百合知母汤

属性:百合七枚(擘) 知母三两(切)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 
泉水 



中卷内科

滑石代赭汤

属性:百合七枚(擘) 滑石三两(碎,绵裹) 代赭石如弹丸大一枚(碎,绵裹)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 
泉水 



中卷内科

百合鸡子汤

属性:百合七枚(擘) 鸡子黄一枚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纳鸡 
子黄 



中卷内科

百合地黄汤

属性:百合七枚(擘) 生地黄汁一升 
上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纳生地 
汁煎 
通章言百合病,百脉一宗,不但主于营卫,而手足六经悉能致其病,汗吐下皆非所宜。 
本文 
各经 
六 
若仅属厥阴、阳明二经为病,期以二十日愈。读第四章未经汗吐下者,治以百合地黄汤,中 
病勿更服。大便如漆,热邪已泄,再服恐变症也。论症以溺时头痛为辨,盖百脉之所重在少 
阴太阳,以太阳统六经之气,其经上循巅顶,下通水道,气化不行,乃下溺而上头痛,少阴 
为生水之源,开阖涩乃溺而淅然。若误汗伤太阳者,溺时头痛,以知母救肺之阴,使膀胱水 
藏知有母气,救肺即所以救膀胱,是阳病救阴之法也。误下伤少阴者,溺时淅然,以滑石上 
通 
泄 
阴 
引伸诸方,总不外乎补阴补阳之理,举此可以类推,学人宜自得之。 



中卷内科

升麻鳖甲汤

属性:升麻二两 当归二两 蜀椒(炒去汗)一两 甘草二两 鳖甲手指大一片(炙) 雄黄 
半两 
(研) 
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金匮》原文,阴毒去蜀 
椒、 
升麻入阳明、太阴二经,升清逐秽,辟百邪,解百毒,统治温厉阴阳二病。如阳毒为病, 
面 
走 
烈 
《 



中卷内科

白虎加桂枝汤

属性: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炙) 石膏一斤 粳米二合 桂枝三两 
上锉,每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汗出愈。 
《内经》论疟,以先热后寒,邪藏于骨髓者,为温、瘅二疟。仲景以但热不寒,邪藏于 
心者 
经》 
膏知 
疟虽 
清降, 



中卷内科

蜀漆散

属性:蜀漆(洗去腥) 云母(烧二日夜) 龙骨等分 
上三味,杵为散,未发前以浆水服半钱。温疟加蜀漆半分,临发时服一钱匕。(按∶浆 
水乃 
《金匮》云牡疟,《外台》曰牝疟,皆言心经之疟也。心为阴中之阳,邪气结伏于心下, 
心 
而 
故 
镇 



中卷内科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

属性:柴胡八两 人参三两 黄芩三两 甘草三两 栝蒌根四两 生姜二两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二服。 
正疟,寒热相间,邪发于少阳,与伤寒邪发于少阳者稍异。《内经》言∶夏伤于大暑, 
秋伤 
久伏 
深且 
故 
乎 



中卷内科

柴胡桂姜汤

属性: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皮) 干姜二两 黄芩三两 栝蒌根四两 牡蛎三两(熬) 甘 
草 
二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 
复 
夏月,暑邪先伤在内之伏阴,至秋复感凉风,更伤卫阳,其疟寒多微有热,显然阴阳无 
争, 
柴胡 
即用 
药独 



中卷内科

达原饮

属性:常山一钱 槟榔二钱 草果一钱 浓朴一钱 黄芩一钱五分 知母二钱 石菖蒲七分 
青皮 
上水二钟,煎八分,露一宿,发后温服。 
疟发间日者,《内经》言∶邪气内薄五脏,横连募原(全元起本“募”作“膜”),其道 
远, 
《圣 
表, 
《 
胃 
浓朴温除肠胃之浊邪,黄芩、知母清理肠胃之热邪,复以菖蒲透膜,青皮达下,甘草和中, 
而疟自解。 



中卷内科

侯氏黑散

属性:菊花四十分 白术十分 细辛三分 茯苓三分 左牡蛎三分 桔梗八分 防风十分 人 
参三 
上十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初服二十日,用温酒调服。禁一切鱼、肉、 
大蒜 
程云来云∶《金匮》候氏黑散,系宋人较正附入唐人之方,因逸之,其辨论颇详。而喻 
嘉言 
冷服 
诚 
药多炒黑,不从气而从味,取其苦涩以走于空窍耳。再读方下云,初服二十日,用温酒调, 
是不欲其遽填也;后服六十日,并禁热食,则一任填空窍矣。夫填窍本之《内经》久塞其空 
,是谓良工之语,煞有来历,余故选之。 



中卷内科

射干麻黄汤

属性:射干三两 麻黄四两 紫菀三两 款冬花三两 北细辛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 
生姜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射干汤,以苦辛温入肺者,为复方。喉中水鸡声者,痰气出入而 咯也。由肺中冷,阳 
气不 
之品 
泻之 
肺经 
致, 



中卷内科

浓朴麻黄汤

属性:浓朴五两 麻黄四两 石膏(如鸡子大) 杏仁半升 半夏半升 干姜二两 细辛二两 
小麦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纳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浓朴麻黄汤,大、小青龙之变方也;咳而上气作声,脉浮者,是属外邪鼓动下焦之水气上逆 
,与桂枝、芍药、甘草和营卫无涉,故加浓朴以降胃气上逆,小麦以降心气来乘,麻杏石膏 
仍从肺经泄热存阴,细辛、半夏深入阴分,祛散水寒,干姜、五味摄太阳而监制其逆,一举 
而泄热下气、散邪固本之功皆备,则肺经清肃之令自行,何患咳逆上气作声有不宁谧者耶? 



中卷内科

麦门冬汤

属性: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三两 甘草二两 粳米三合 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麦门冬汤,从胃生津救燥,治虚火上气之方。《金匮》云∶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 
下气 
故 
病 
冷 
于 
枣 
上 
火 



中卷内科

葶苈大枣泻肺汤

属性:葶苈(熬令黄色,捣,丸如弹子大) 大枣十二枚 
上先以水三升,煮枣取二升,去枣,纳葶苈,煮取一升,顿服。 
葶苈泄水下行,与甘相反,妙在大枣甘而泄中气,故用其甘以载引葶苈上行,泻肺用其 
泄, 
舟楫 



中卷内科

《千金》苇茎汤

属性:苇茎二斤 薏苡仁半斤 桃仁五十枚 瓜瓣半斤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苇茎得五升,去滓纳诸药,煮取二升,服一升。再服当吐如脓。 
苇,芦之大者;茎,干也。是方也,推作者之意,病在膈上,越之使吐也。盖肺痈由于 
气血混一,营卫不分,以二味凉其气,二味行其血,厘清营卫之气,因势涌越,诚为先着。 
其瓜瓣当用丝瓜者良。时珍曰∶丝瓜经络贯串,房隔联属,能通人脉络脏腑,消肿化痰,治 
诸血病,与桃仁有相须之理。薏仁下气,苇茎上升,一升一降,激而行其气血,则肉之未败 
者,不致成脓,痈之已溃者,能令吐出矣。今时用嫩苇根,性寒涤热,冬瓜瓣性急趋下,合 
之二仁,变成润下之方,借以治肺痈,其义颇善。 



中卷内科

贲豚汤

属性:甘草二两 芎 二两 当归二两 半夏四两 黄芩二两 生葛五两 芍药二两 生姜四 
两 
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贲,与“愤”同,俗读奔;豚,尾后窍;又,小豕也。病从腹中气攻于上,一如江豕以 
臀愤 
退 
芎 
欲 
欲 



中卷内科

栝蒌薤白白酒汤

属性:栝蒌实一枚(捣) 薤白半斤 白酒七升 
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中卷内科

栝蒌薤白半夏汤

属性:栝蒌实一枚(捣) 薤白三两 半夏半斤 白酒一斗 
上四味,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中卷内科

枳实薤白桂枝汤

属性:枳实四枚 浓朴四两 薤白半斤 桂枝一两 栝蒌实一枚(捣)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浓朴取二升,去滓,纳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胸痹三方,皆用栝蒌实、薤白,按其治法却微分三焦。《内经》言∶淫气喘息,痹聚在 
肺。 
喘息 
之气 
和胃 
无足 
较 



中卷内科

附子粳米汤

属性:附子一枚(炮) 半夏半斤 甘草一两 大枣十枚 粳米半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附子粳米汤,温胃通阳于肾之剂。本论云∶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是 
邪高 
也。治 
可温经 
也。 



中卷内科

当归生姜羊肉汤

属性:当归三两 生姜五两 羊肉一斤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寒多者,加生姜成一斤;痛多而 
呕者 
寒疝为沉寒在下,由阴虚得之,阴虚则不得用辛热燥烈之药重劫其阴。故仲景另立一法, 
以 
入 
气 



中卷内科

甘遂半夏汤

属性:甘遂大者三枚 半夏十二枚(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 芍药五枚 甘草如指大一 
枚 
(一本作无) 
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煎取八合,顿服之。 
甘遂反甘草。反者,此欲下而彼欲上也。乃以白芍约之,白蜜润之,则虽反而甘遂仍得 
下渗。《灵枢》有言∶约方约囊是也。甘遂、半夏逐留饮弥漫于肠胃之间,虽利而续坚满, 
苟非以甘草、白蜜与甘遂大相反者激而行之,焉能去其留着之根。相反为方,全赖芍药酸可 
胜甘, 



中卷内科

小半夏汤

属性: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中卷内科

小半夏加茯苓汤

属性: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茯苓三两(一法四两)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中卷内科

《外台》茯苓饮

属性:茯苓 人参 白术各三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