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491-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

第4章

491-增订叶评伤暑全书-第4章

小说: 491-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微丝血管,(经谓孙络者是也。)与阳明之悍气(人之饮食,五味杂投,奚能无毒?西医谓之炭气者是也。)相合, 
散布通体皮腠之间,充肤热肉,淡渗毫毛,此即浊者归卫也。脉管之赤血,既入微丝血管,合阳明悍气,则其色渐 
变渐紫,(西医因其有毒,谓之炭气。)散布遍体,渐并渐粗,入回血管(经谓络脉者是也。)之尾,血入回血 
管,内而脏腑,外而经脉,并脉管交相逆顺而行,外行经脉者,有阴阳之别,一支浮于肌腠之上,一支沉于分肉之间 
,即阳络行于皮表,阴络行于皮里,而皆与脉管偕行,经言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者是也。回血管内外行遍入总回 
管,至心右房,递入于肺,呼出悍气,吸入生气,其血复化为赤,入心左房,经言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者,此之谓也 
。痧胀为寒暑错杂之毒邪,由皮毛而入者,与阳明悍气合,阻遏缠布周身孙络中之血气,由口鼻吸受者,阻遏络脉 
中之血气,暑毒郁遏悍气,愈遏其毒愈烈,故一发燎原,苟不急治,则毒由回血管入心,入心则死矣。急治之法,药饵 
功缓,故宜刮宜刺,急泄其毒邪,不令入心,徐图解救,否则不明致痧之原,妄使汤药,几同操刃。 

卷上
时疫(见朱丹溪)
属性:春应暖反寒,夏应热反凉,秋应凉反热,冬应寒反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 
为 
时行温疫病也。治法用人参败毒散、九味羌活汤、夏加滑石、石膏,冬加麻黄、桂枝,春秋止根据原方,或藿香正气散、 
五 
积散、防风通圣散亦可,甚者黄连解毒汤、竹叶石膏汤。 
霖按∶疫者犹徭役之谓,大则一郡一城,小则一村一镇,比户传染,多见于大凶之后,盖旱潦兵火之余,烈日郁蒸, 
尸骸之气,与亢胜之气混合,化为 厉之毒,散漫于天地之间,沿门阖境,最易沾染,若不传染,便非温疫,乃四时常 
气 
之温热证耳。越人所谓异乎寒热之温病,其脉行在诸经,不知何经之动也,各随其经之所在而取之。缘古无瘟字,温即 
瘟 
疫之谓也,夫温疫为天地 厉之气,不可以常理测,即不可以常法治。方书温瘟不分,治法多误,良可慨矣。先哲治疫, 
有上焦如雾,升逐解毒,中焦如沤,疏逐解毒,下焦如渎,决逐解毒之论,深得治疫要领。故吴又可《温疫论》, 
治热湿相搏之疫,首用达原饮,继则三消承气以决逐之。陈锡三二分晰义。杨栗山《寒温条辨》中,亦以升降散升决并 
用 
为首方,若余师 
愚疫疹一得之清温败毒饮,乃专治热淫所胜之温疫,故一意清热,而不兼驱湿也。更有烂喉丹沙,传变甚速,亦不 
外乎疏达清散,清化下夺,救液诸法,陈耕道《疫沙草论》之最详。近又出热疫白喉一证,其治法载诸张绍修《白 
喉捷要》,此两证亦互相传染,皆温疫之流亚也。庞安常《伤寒总病论》所载,青筋牵、赤脉KT 、黄肉随、白气 
狸、黑骨温诸疫,是本于《素问》遗编之五行五疫也,近人约为六证所谓大头瘟、蛤蟆瘟、瓜瓤瘟、疙瘩瘟、软脚 
瘟、绞肠瘟是也。斯皆疫之兼于温者,其病层出不穷,其方亦难备载,岂人参败毒、九味羌活两方加减,便可概治, 
非常理所能测之温疫哉! 

卷上
寒疫
属性:一夏月亦有病凉者,偶遇暴风怒雨,不及加衣,或夜失覆,或路行冒犯,皆能为凉证,此非其时而有其气,谓之 
寒疫。治法与暑症异,亦以九味羌活汤、败毒散、以辛散和解为主,不可专用汗药。此论乃李东垣先生发自十书 
中,从来医书罕及,然仅百之一耳,以一律百,以或然为固然,左矣。 
霖按∶寒疫多病于金水不敛之年,人气应之,以其毛窍开而寒气闭之也。疫乃天地不正淫 厉气,颇难骤逐,非 
风寒之邪,一汗可解。治法宜苏桂杏草等温散,更察其兼湿兼风,消息治之。东坡在黄州,以圣散子治疫甚效,亦 
寒疫挟湿之方也。后永嘉宣和间服此方殒命者,不知凡几,盖以寒疫之方,误施于温疫者也。 

卷上
脉理
属性:《脉诀举要》曰∶暑伤于气,所以脉虚弦细芤迟,体状无余。 
刘覆真曰∶暑脉虚而微弱,按之无力,又脉来隐伏弦细芤迟,皆暑脉也。脉虚身热,得之伤暑中 ,脉虚而微者是 
也。寒病传经,故脉日变,温热不传经,故脉不变。寒病浮洪有力者易治,芤细无力者难治,无脉者不治。若 
温热则不然,温有一二部无脉者,暑热有三四部无脉者,被火所逼勒而藏伏耳,非绝无也,于病无妨,攻之亦易。医人 
一诊,惊走不知,照经用辛寒药,火散而脉起,脉起而病愈,徒骇何益乎?要在辨之详耳,盖温热病,有中一二 
经,始终止在此一二经,更不传递别经者,其一二经或洪数,则别经弱且伏,根据经络调之,则洪者平,伏者起,乃愈征 
也。昔在万历丁未三月间,予寓京师,备员太仓库差,忽一日吏部同乡刘蒲亭驰报曰,病剧求救。予就其寓, 
吏部同僚诸公环守之,已备后事,谵语抹衣不寐者七八日已。御医院吴思泉,名医也,偕医数人治之。予诊脉止关脉洪 
大, 
其余皆伏,乃书方竹叶石膏汤。诸公皆惊曰∶吴等已煎附子理中汤,何冰炭如是?予诘之。曰∶吴云阳证阴脉,故用附 
子。予曰∶两关洪大,此阳脉也。其余经为火所伏,非阴脉也。吴厉声相争,予亦动色自任,诸公从之。一剂,晡时即 
止 
谵语抹衣,就寐片时,予视其脉,已洪者平而伏者起。诸公相视曰∶此真张仲景也。又用辛凉药调理痊愈。脉症有相合 
者 
易知,有相左者难知,脉明而后可以辨证,证真而后可以施药,要在虚心细察,不可执己见而以百药尝试,令 
命在反掌间也,慎之慎之! 
霖按∶温暑之脉多有伏者,然总不全伏,若诊一二部未伏之脉必洪数,虽不洪数,细按之定必有力,初病尤当于血 
气 
中以辨寒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此论血气阴阳 
之升降,以藏气言,肝木左升,肺金右降,以脉体言,左属血,右属气。凡诊感证之脉,伤寒多盛于左部,寒伤形,伤 
其有形 
之营血也。温暑多盛于右部,热伤气,伤其无形之卫气也。此水火之征兆,血气之左右,不可不察。若湿甚 
热微者,又不可泥此。 
又按∶夫血气阴阳,错宗互用,其理渊微,言之不尽。自东垣《辨感论》,强分左为人迎, 
右为气口,以人迎脉大于气口属外感,气口脉大于人迎属内伤。然此所云外感者,指外感风寒而言。云内伤者,指 
内伤饮食而言。盖寒伤形血,故脉盛左部,食伤胃府,故脉盛右关。后世医家,误会其意,竟谓凡病外感,皆当左 
盛,凡病内伤,皆当右盛,血气不分,阴阳莫辨,虽有王安道论之于前,吴又可论之于后,奈积习难反,寒热倒施, 
能不遗人夭扎。鲜矣!若夫伤寒传入阳明,右关脉实大者,燥矢填于胃府,宜议下,温暑陷入阴经,左关尺数大者, 
肝肾之伏热,与外热相搏,多不治。活法在人,不可拘执,左大风寒,右大温暑也。然而初病风寒,浮紧必盛于左部 
,初病温暑,洪数必盛于右部,此又不可不察也。 

卷上
五运六气
属性:运气症治者,所以参天地阴阳之理,明五行衰旺之机,考气候之寒温,察民病之凶吉,推加临补泻之法,施寒热温 
凉之剂。古人云∶治时病不知运气,如涉海问津, 哉言也。今遵先贤图诀,撮其要领,使人一览而知其悉也 
矣。 

卷上五运六气
五运配十干之年
属性:甲己得合为土运。乙庚得合为金运。丁壬得合为木运。丙辛得合为水运。戊癸得合为火运。 

卷上五运六气
六气为司天之岁
属性:子午少阴君火。丑未太阴湿上。寅申少阳相火。卯酉阳明燥金。辰戍太阳寒水。巳亥厥阴风木。 

卷上五运六气
南政北政
属性:甲己土运为南政,盖土居中央,君尊南面,行余四运,以臣事之,面北而受令,所以有别也。 

卷上五运六气
十二支年分运气
属性:子午年少阴君火司天,岁气热化之候。 
司天者,天之气候也。 
君火者,手少阴心经也。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君火乃主宰阳气之本,余象生土,乃发生万物之源。 
阳明燥金在泉。 
在泉者,地之气候也。 
初之气,厥阴风木用事,子上父下,益辛泻苦。自年前十二月大寒节起,至二月惊蛰终止。 
x天时x 寒风切冽,霜雪水冰,蛰虫伏藏。 
x民病x 关节禁固,腰腿疼,中外疮疡。 
二之气,少阴君火用事,火盛金衰,补肺泻心。自二月春分节起,至四月立夏终止。 
x天时x 风雨,时寒雨,生羽虫。 
x民病x 淋气郁于上而热,令人目赤。 
三之气,少阳相火用事,君相二火,泻苦益辛。自四月小满节起,至六月小暑终止。 
x天时x 大火行,热气生,羽虫不鸣,燕百舌杜宇之类。 
x民病x 厥热心痛,寒更作咳喘目赤。 
四之气,太阴湿土用事,子母相顺,泻肺补肾。自六月大暑节起,至八月白露终止。 
x天时x 大雨时行,寒热互作。 
x民病x 黄瘟衄血,咽干呕吐痰饮。 
五之气,阳明燥金用事,心盛肺衰,火怕水复。自八月秋分节起,至十月立冬终止。 
x天时x 温气乃至,初冬尤暖,万物向荣。 
x民病x 寒热伏邪,于春为疟。 
六之气,太阳寒水用事,火衰心病,泻咸益苦。自十月小雪节起,至十二月小寒终止。 
x天时x 暴寒劲切,火邪恣毒,寒气暴止。 
x民病x 生肿,咳嗽,甚则血溢,下连小腹而作寒中。 
丑未年太阴湿土司天,岁气湿化之候。 
太阴湿土者,足太阴脾经也。脾属中央戊己土,每季寄王一十八日,合为七十二日,以 
应一岁,六六三百六十日之成数也。 
太阳寒水在泉。 
初之气,厥阴风木用事,主旺客衰,泻酸补甘。自年前十二月大寒节起,至二月惊蛰终止。 
x天时x 大风发荣,雨生毛虫。 
x民病x 血溢,经络拘强,关节不利,身重筋痛。 
二之气,少阴君火用事,以下生上,泻甘补咸。自二月春分节起,至四月立夏终止。 
x天时x 大火至,疫疠,君命宜行,湿蒸相搏,豪雨时降。 
x民病x 瘟疫盛行,远近咸若。 
三之气,少阳相火用事,土旺克水,补肾泻脾。自四月小满节起,至六月小暑终止。 
x天时x 雷雨电雹,地气腾,湿气。 
x民病x 身重跗肿,胸腹满,感冒湿气。 
四之气,太阴湿土用事,甘旺咸衰,补肾益膀胱。自六月大暑节起,至八月白露终止。 
x天时x 炎热沸腾,地气升,湿化不流。 
x民病x 腠理热,血暴溢,寒疟,心腹胀,浮肿。 
五之气,阳明燥金用事,土能生金,益肝泻脾。自八月秋分节起,至十月立冬终止。 
x天时x 大凉,雾露降。 
x民病x 脾胃寒,疟痢甚行。 
六之气,太阳寒水用事,以上克下,泻脾补肾。自十月小雪节起,至十二月小寒终止。 
x天时x 大寒凝冽。 
x民病x 关节禁固,腰腿拘痛。 
寅申年少阳相火司天,岁气火化之候。 
少阳相火者,三焦浮流之火,火邪则炎上,上克肺金,金受克,肾水失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