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妇科-沉氏女科辑要 >

第2章

妇科-沉氏女科辑要-第2章

小说: 妇科-沉氏女科辑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附录滋水清肝饮方(高鼓峰) 治阴虚肝气郁窒,胃脘痛,胁痛,脉虚弦或细软,舌苔光滑鲜红者。 
方即六味地黄汤加归身、白芍、柴胡、山栀、大枣。 
附录薛一瓢滋营养液膏方 
女贞子 旱莲草 霜桑叶 黑芝麻 黄甘菊 枸杞子 当归身 白芍药 熟地黄 黑大豆 南烛叶 
白茯神 葳蕤 橘红 沙苑蒺藜 炙甘草 
天泉水熬浓汁,入黑驴皮胶,白蜜炼收。 
附录薛一瓢心脾双补丸方 
西洋参(蒸透) 白术(蒸熟) 茯神 甘草 生地黄 丹参 枣仁 远志肉 北五味 麦门冬 玄参 
柏子仁 黄连 香附(制) 川贝母 桔梗 龙眼肉 
附录陆九芝坎离丸方论 
九芝封翁世补斋文曰∶坎离丸者,山右阎诚斋观察取作种子第一方,最易最简,最为无弊。方乃红枣、 
黑豆等分。红枣色赤入心,取其肉浓者,蒸熟去皮核;黑豆色黑入肾,即大黑豆,非马料豆,用桑椹汁浸透, 
亦于饭锅内蒸之,蒸熟再浸再蒸。二味合捣令如泥,糊为丸,或印成饼。随宜服食,亦能乌须发,壮筋骨,以 
此种玉,其胎自固,而子亦多寿。壬午夏,曾以此方贡于徐侍郎颂阁,入之便贱验方中。世之专事补阳而用 
硫、附辈者,慎不可从。如果阳道不起,不能坚久,精薄无子,还是鹿茸,尚为血肉有情之品。然亦须同二 
冬、二地及黄柏一味,大补其阴,则男妇皆可服,此亦诚斋之说也。 
寇宗 曰∶童年情窦早开,积想在心,月水先闭。盖忧愁思虑则伤心,心伤则血耗竭,故经水闭也;火 
既受病,不能荣养其子,故不嗜食;脾既虚则金气亏,故发嗽;嗽既作则水气竭,故四肢干;木气不充,故 
多怒,发鬓焦,筋痿。五脏以次传遍,故猝不死而终死也,比于诸劳,最为难治。 
沈尧封曰∶此条亦从《金匮》虚字内分出,实有是证。但此所愿不得,相火必炽,非补水无以制之。六 
味地黄汤,补阴泻阳,固是妙法。然脾虚食减,倘嫌地黄腻膈,炒松可也,不然以女贞易之,顾名思义,并 
泻相火。 
王孟英按∶此证最难治。六味碍脾,归脾助火,惟薛一瓢滋营养液膏加小麦、大枣、远志,庶几合法。一 
瓢又有心脾双补丸,亦可酌用。 
楼全善曰∶经闭有污血凝滞胞门一证。罗谦甫血极膏,一味大黄为末,醋熬成膏,服之利一二行,经 
血自下,是妇科仙药。 
沈尧封曰∶《金匮》论经闭,有冷无热,非阙文也。盖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岂反有凝泣不来之理? 
洁古、东垣,降心火、泻三焦之说,不可尽信,即骨蒸内热,亦属阴亏,非同实火之可寒而愈。 
王孟英按∶王子亨《全生指速方》地黄煎,以生地汁八两,熬耗一半,内大黄末一两同熬,候可丸,丸 
如梧子大。熟水下五粒,未效加至十粒。治女子气竭伤肝,月事不来,病名血枯。盖瘀血不去,则新血枯也。 
即《内经》乌 芦茹丸、仲景大黄 虫丸之义。后人但知彼血枯为血虚,而不知血得热则瘀,反用温补,岂 
能愈此血枯之病?尧封亦为此论,毋乃欠考。 
朱丹溪曰∶肥人痰塞胞门,宜浓朴二陈汤。 

卷上
第六节·淋漓不断
属性:(一名经漏) 
陈良甫曰∶或因气虚不能摄血;或因经行而合阴阳,外邪客于胞内。 
王孟英按∶亦有因血热而不循其常度者。 

卷上
第七节·月事异常
属性:经云,七七而天癸竭。有年过五旬,经行不止者∶许叔微主血有余,不可止,宜当归散;《产宝》主劳 
伤过度、喜怒不时;李时珍作败血论。三说不同,当参脉证。 
李时珍曰∶月事一月一行,其常也。或先或后,或通或塞,其病也。有行期只吐血、衄血,或眼、耳出 
血,是谓倒经;有三月一行,是谓居经;有一年一行,是谓避年;有一生不行而受胎者,是谓暗经;有受胎 
后,月月行经而产子者,是谓胎盛,俗名胎垢;有受胎数月,血忽大下而胎不陨者,是谓漏胎。此虽以气 
血有余不足言,而亦异常矣。 
王孟英按∶有未及二七之年而经水已行者;有年逾花甲而月事不绝者;有无病而偶停数月者;有壮年 
而月信即断者;有带下过甚而经不行者;有数月而一行者;有产后自乳而仍按月行经者;有一产而停经一二 
年者。秉赋不齐,不可以常理概也。 

卷上
第八节·血崩
属性:(血大至曰崩,此是急病) 
《素问》云∶阴虚阳搏谓之崩。 
许叔微曰∶经云,天暑地热,经水沸溢。又曰,阴 
虚者尺脉虚浮,阳搏者寸脉弦急,是阴血不足,阳邪有余,故为失血内崩。宜奇效四物汤,或四物汤加黄连。 
x奇效四物汤x 
当归(酒洗) 川芎 白芍(炒) 熟地黄 阿胶 艾叶 黄芩(炒,各一钱) 
叔微又曰∶女人因气不先理,然后血脉不顺,生崩带等证。香附是妇人仙药,醋炒为末,久服为佳,每服 
二钱,清米饮调下。徐朝奉内人遍药不效,服此获安。 
徐蔼辉曰∶叔微“理气”二字,专主怒气、郁气伤肝,故用香附调气以和肝,慎不可用破气药。 
薛立斋曰∶肝经风热,或怒动肝火,俱宜加味逍遥散。 
x加味逍遥散x 
当归 白芍 柴胡 甘草 茯苓 白术 丹皮 黑山栀 加薄荷、姜、枣煎。 
李太素曰∶崩宜理气、降火、升提。 
《金匮》云∶寸口脉微而缓,微者卫气疏,疏则其肤空;缓者胃弱不实,则谷消而水化。谷入于胃,脉 
道乃行;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营盛则其肤必疏,三焦绝经,名曰血崩。 
赵养葵曰∶气为阳主升,血为阴主降。阳有余则升者胜,血出上窍;阳不足则降者胜,血出下窍。气 
虚者面色必白,尺脉虚大。 
东垣曰∶下血证,须用四君子补气药收功。 
东垣又曰∶人伤饮食,医多妄下。清气下陷,浊气不降,乃生 胀,所以胃脘之阳不能升举,其气陷 
下致崩,宜补中汤。 
丹溪云∶有涎郁胸中,清气不升,故经脉壅遏而降下。非开涎不足以行气;非气升则血不能归隧道。其 
证或腹满如孕;或脐腹疗痛;或血结成片;或血出则快,止则闷;或脐上动。治宜开结痰、行滞气、消污血。 
沈尧封曰∶冲为血海,并阳明之经而行,故东垣、丹溪皆主胃脘之阳不升。顾其病源各异,李曰妄下,朱 
曰痰郁,有腹满如孕,血出反快,止反闷等证可认。妄下则无有也,非问不得。 
戴元礼曰∶血大至曰崩,或清或浊,或纯下紫血,势不可止。有崩甚腹痛,人多疑恶血未尽,又见血色 
紫黑,愈信为恶血,不敢止截。凡血之为患,欲出未出之际,停在腹中,即成紫血。以紫血为不可留,又 
安知紫血之不为虚寒乎?瘀而腹痛,血行则痛止;崩而腹痛,血止则痛止。芎归汤加姜、附,止其血而痛自止。 
薛立斋曰∶有妇患崩,过服寒药,脾胃久虚,中病未已,寒病复起,烦渴引饮,粒米不进,昏愦时作, 
脉洪大,按之微弱。此无根之火,内虚寒而外假热也。十全大补加附子,崩减,日服八味丸而愈。又有久患 
崩,服四物汤凉血剂;或作或止,有主降火;加腹痛,手足厥冷,此脾胃虚寒所致,先用附子理中汤,次用 
济生归脾、补中益气二汤,崩顿止。若泥痛无补法,误矣。 
沈尧封曰∶崩证热多寒少。若血大至色赤者,是热非寒;倘色紫黑者,出络而凝,其中有阳虚一证。经 
云,阳气者,卫外而为固也。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脉外之阳虚,失于卫护,则脉中之营血漏泄。既出络脉, 
凝而不流,渐渐变紫变黑。然必须少腹恶寒,方可投温。 
x崩证极验方x 
地榆 生牡蛎(各二钱) 生地(四钱) 生白芍(三钱) 黄芩 丹皮(各一钱半) 川连(五分) 
甘草(八分炒) 莲须 黑栀(各一钱) 水煎服。 
沈尧封曰∶一妇日服人参、阿胶,血不止,投此即效。因伊芳带多,偶以苦参易芩,血复至,用芩即止; 
去连,血又至,加连即止。 
尧封又曰∶一妇患崩月余,余诊时,大崩发晕几脱。是方加人参一钱,服之即完,十剂而安。 
尧封又曰∶一妇患此,年逾五旬,投人参、阿胶不效。一日用黄连五分,甚不相安。一医云∶是气病。 
用酒炒香附、归、芍、丹皮、黄芩、牡蛎、枣仁、黑荆芥各二钱,郁金一钱五分,橘皮一钱,上沉香磨冲 
三分,柴胡五分,棕榈炭八分,煎服,一剂崩止。除柴胡、荆芥、棕炭,数剂食进。复加白术为散,服之 
作胀,减去即安。 
尧封又曰∶一崩证,少腹恶寒,用附桂八味丸,收全效。 
王孟英按∶经漏崩淋,并由精窍出,惟溺血从溺窍而下。妇女虽自知,然赧于细述。医者不知分辨,往往 
误治。更有因病汛愆,而冲脉之血改从大肠而下者,人亦但知为便血也,临证均须细审。 

卷上
第九节·带下
属性:(与男子遗浊同治) 
《素问》云∶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 
又云∶脾传之肾,名曰疝瘕。小腹冤结而痛,出白,名曰蛊。 
又云∶少腹冤热,溲出白液。 
又云∶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发为白淫。 
沈尧封曰∶带下有主风冷入于脬络者,巢元方、孙思邈、严用和、杨仁斋、楼全善诸人是也;有主湿 
热者,刘河间、张洁古、张戴人、罗周彦诸人是也;有主脾虚气虚者,赵养葵、薛立斋诸人是也;有主湿痰 
者,丹溪是也∶有主脾肾虚者,张景岳、薛新甫是也;又有主木郁地中者,方约之、缪仲淳是也。其所 
下之物,严主血不化赤而成;张主血积日久而成;刘主热极则津液溢出。其治法有用大辛热者,有用大苦 
寒者,有用大攻伐者,有用大填补者。虽立论制方,各有意义。然其所下之物,究竟不知为何物,惟丹溪云∶ 
妇人带下,与男子梦遗同。显然指着女精言,千古疑窦,一言道破。但精滑一证,所因不同,惜其所制 
之方,囿于痰火二字中耳!由是言之∶白带即同白浊,赤带即同赤浊,此皆滑腻如精者。至若状如米泔,或 
臭水不粘者,此乃脾家之物,气虚下陷使然。高年亦有患此,非精气之病,不可混治。 
尧封又曰∶戴元礼论赤浊云∶精者,血之所化。有浊去太多,精化不及,赤未变白,故成赤浊,此虚之 
甚也。何以知之?有人天癸未至,强力好色,所泄半精半血,若溺不赤,无他热证,纵见赤浊,不可以赤为 
热,只宜以治白浊法治之。观此则以赤带为热者谬矣。 
王孟英按∶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故扁鹊自称带下医,即今所谓女科是矣。《金 
匮》亦以三十六病隶之带下。但过多即为病,湿热下注者为实;精液不守者为虚。苟体强气旺之人,虽 
多亦不为害,惟干燥则病甚。盖营津枯涸,即是虚劳。凡汛愆而带盛者,内热逼液而不及化赤也;并带而枯燥 
全无者,则为干血劳之候矣。汇而观之∶精也、液也、痰也、湿也、血也,皆可由任脉下行而为带;然有虚 
寒,有虚热、有实热三者之分。治遗精亦然。而虚寒较少,故天士治带,必以黄柏为佐也。 
x妙香散x 治脉小食少,或大便不实者。 
龙骨 益智仁 人参(各一两) 白茯苓 远志(去骨) 茯神(去木,各五钱) 朱砂(二钱五分) 
炙甘草(钱半) 为末,每服酌用数钱。 
x地黄饮子去桂附x 肾阴不足,肝阳内风鼓动而滑精,其脉弦大者宜之。叶天士云∶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