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67-脉因证治 >

第5章

567-脉因证治-第5章

小说: 567-脉因证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半) 
水煎服。 
x脾虚x 本经宜四君子汤。 
肝乘之,胁痛口苦,往来寒热而呕,四肢满闷,淋溲便难,转筋腹痛。宜防风、独活、 
川芎、桂、芍药、白术、茯苓、猪苓、泽泻、黄柏、细辛、滑石。 
心乘之,宜连、芩、柏、白芍、地黄、石膏、知母。 
肺受病,痰嗽短气,懒言嗜卧,洒淅寒热,宜补中益气汤。作涎清涕,肩胛腰脊痛,冷 
泄,宜干姜、术、附、乌、苍术、桂、茯。 
x劳极x 
劳者,神不宁也。 
肝劳实热,关格牢涩,闭寒不通,毛悴色夭。肝劳虚寒,口苦,关节疼痛,筋挛缩,烦 
闷。 
心劳实热,口舌生疮,大便闭塞,心满痛,小腹热。心劳虚寒,惊悸恍惚多忘,梦寐惊 
魇,神志不定。 
脾劳实热,四肢不和,五脏乘戾,胀满肩息,气急不安。脾劳虚寒,气胀咽满,食不下 
通,噫宿食臭。 
肺劳实热,气喘鼻胀,面目苦肿。肺劳虚寒,心腹冷气,气逆游气,胸胁气满,从胁达 
背痛,呕逆虚乏。 
肾劳实热,小腹胀满,小便赤黄,末有余沥数少,茎中痛,阴囊生疮。肾劳虚寒,恐虑 
失志,伤精嘘吸短气,遗泄白浊,小便赤黄,阴下湿痒,腰脊如折。颜色枯悴。 
尽力谋虑则肝劳;曲运神机则心劳;意外致思则脾劳;预事而忧则肺劳;矜持志节则肾 
劳。 
极者,穷极无所养也。 
筋实,咳而两胁下痛,不可转动,脚下满不得远行,脚心痛不可忍,手足爪甲青黑,四 
肢筋 
急,烦满。筋虚,好悲思,支嘘吸,脚手俱挛,伸动缩急,腹内转痛,十指甲疼,转筋。甚 
则舌卷卵缩,唇青,面色苍白,不得饮食。 
脉实,气衰血焦,发落,好怒,唇舌赭。甚则言语不快,色不泽,饮食不为肌肤。脉虚 
,虚则咳,咳则心痛,喉仲介介如梗,甚则咽垂。 
肉实,肌脾淫淫如鼠走,津液开,腠理脱,汗大泄。或不仁,四肢急痛。或腹缓弱,唇 
口坏 
,皮肤变色。肉虚,体重怠惰,四肢不欲举,关节痛疼,不嗜饮食,饮食则咳,咳则胁下痛 
阴引背及肩不可转动。 
气实,喘息冲胸,常欲自恚,心腹满痛,内外有热,烦呕不安。甚则呕血,气短乏不欲 
食,口燥咽干。气虚,皮毛焦,津液不通,力乏腹胀。甚则喘息,气短息塞,昼差夜甚。 
精实,目视不明,齿焦发落,形衰,通身虚热。甚则胸中痹 痛,烦闷泄精。精虚, 
羸,惊悸,梦泄遗沥,小便白浊。甚则茎弱核彻,小腹里急。 
骨实,热,耳鸣,面色焦枯,隐曲膀胱不通,牙脑苦痛,手足酸疼,大小便 
闭。骨虚,面肿垢黑,脊痛不能久立,气衰发落齿槁,腰背相引痛。甚则喜唾不了。 
x烦热x 
内热曰烦,外热曰热。身不觉热,头目昏痛,口干咽燥不渴,清清不寐,皆虚烦也。平 
人自汗,小便频并,遗泄白浊,皆忧烦过度,大病虚后烦闷,谓之心虚烦闷。 
x《古今录验》五蒸汤x 治五蒸病。 
甘草(一两,炙) 人参 知母 黄芩(各二两) 茯苓 熟地 葛根(各三两) 竹叶(二 
把) 石膏(五两,碎) 梗米(二合) 
上 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分为三服。亦可以煎小麦水乃煎药。忌海藻、菘菜、 
芜荑、大醋。 
x实热x 黄芩 黄柏 黄连(气也) 大黄(血也) 
x虚热x 乌梅 秦艽 柴胡(气也) 青蒿 蛤蚧 鳖甲 小麦 丹皮(血也) 
x肺x(鼻干) 乌梅 天冬 麦冬 紫菀 
皮(舌白,唾血) 桑白皮 石膏 
肤(昏昧嗜唾) 牡丹皮 
气(遍身虚热,喘促鼻干) 人参 黄芩 栀子 
大肠(鼻右孔干痛) 大黄 芒硝 
脉(唾白浪语,脉络溢,脉缓急不调) 生地黄 当归 
x心x(舌干) 生地 黄连 
血(发焦) 地黄 当归 桂心 童便 
小肠(下唇焦) 赤茯苓 木通 生地 
x脾x(唇焦) 芍药 木瓜 苦参 
肉(食无味而呕,烦躁甚不安) 白芍药 
胃(舌下痛) 石膏 粳米 大黄 芒硝 葛根 
x肝x(眼黑) 川芎 当归 前胡 
筋(甲焦) 川芎 当归 
胆(眼白失色) 柴胡 栝蒌 
三焦(乍寒乍热) 石膏 竹叶 
x肾x(两耳焦) 生地 石膏 知母 寒水石 
脑(头眩,闷热) 地黄 防风 羌活 
髓(髓沸骨中,骨热) 天冬 当归 地黄 
骨(齿黑,腰痛足逆) 鳖甲 地骨皮 牡丹皮归 生地黄 
肉(肢细肤肿,腑脏俱热) 石膏 黄柏 
胞(小便赤黄) 泽泻 茯苓 滑石 生地 沉香 
膀胱(左耳焦) 苓 滑石 泽泻 
外有胸中烦热,肝中寒烦闷、肝中风酒疸、中暑中风湿、心痹、脾痹、肝虚寒、精实、 
五心烦热、小肠热、心虚热。足下热,酒疸、女劳疸。日晡热如疸。 
x劳瘵x 
脉虚。 
x【因】x 痰与血病。 
x【证】x 其病俗名传尸。虽多种不同,其病与前人相似。大略令人寒热盗汗,梦 
与鬼交 
,遗泄白浊,发干而耸;或腹中有块,或脑后两边有小核数个,或聚或散,沉沉默默,咳嗽 
痰涎;或咯脓血,如肺痿、肺痈状;或腹下利,羸瘦困乏,不自胜持。虽不同证,其根多有 
虫啮心肺一也。 
x【治】x 青蒿(一斗半) 童便(三斗) 
文武火熬至七分,去蒿。再熬至一升,入猪胆汁七个、辰砂、槟榔末。再熬数沸,以甘 
草末收之。 
x四物汤x 治虚劳痰,竹沥、姜汁、便。或加参、术。 
x三拗汤x 治传尸劳瘵,寒热交攻,久嗽咯血羸瘦,先服此方,后服莲心散,万无 
一失。 
麻黄 生甘草 杏仁(不去皮尖、炙) 
姜枣煎服,痰清则止。 
x莲心散x 当归 黄 甘草(炙) 鳖甲(醋炙) 前胡 柴胡 独活 羌活 防风 
防己 茯苓 半夏 黄芩陈皮 官桂 阿胶 赤芍 麻黄(去节) 杏仁 莲心(去心) 天南星 
川芎 芫花(醋炒黑) 枳壳(炒) 
除芫花,每服二钱半,水二盏半,姜三片,枣一枚,入芫花一抄,煎至八分服。须吐有 
异物,渐减芫花及甘草,杀虫少之。 
x调鼎方x 治传尸劳,神效。 
混沌皮(一具,醋浸一宿,焙干) 炙鳖甲 桔梗 芍药 胡黄连 制大黄 甘草 
豉心 
苦参 贝母 秋石(另研) 草龙胆 知母 黄柏(蜜炙) 芒硝 犀角(一钱) 蓬术(一个) 
上炼蜜为丸。温酒下二十丸,肠热食前,膈热食后,一月平安。 
x白蜡丸x 治瘵。 

卷二
十四、热
属性:x【脉】x 浮大而虚为虚,脉细而实为实。脉沉细或数者,皆死。病热有火者,心 
脉洪是也;无火者死,细沉是也。脉弱四肢厥,不欲见人,食不入,利下不止,死。 
x【因】x 因心火为之。心者,君火也。火旺则金烁水亏,惟火独存。 
x【证治】x 暴热,病在心肺;积热,病在肾肝。 
虚热,如不能食而热,自汗气短,属脾虚,治宜甘寒温而行之。实热,如能食口干,舌 
燥便 
难者,属胃实,治宜辛苦大寒下之。火热而郁,乃心火下陷脾土,抑而不伸,五心热,宜汗 
之、发之。心神烦乱,血中伏火,病蒸蒸然不安,宜镇阴火,朱砂安神丸主之。蒸劳热,乃 
五脏齐损,病久憔悴,盗汗下血,宜养血益阴。阴虚而热者,用四物加柏。 
x治法x 小热之气,凉以和之;大热之气,寒以取之;甚热之气,汗而发之。不尽 
,则逆治之。 
x又治法x 养血益阴,其热自治。《经》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轻者可降,重 
者从其性而伸之。 
李论∶外有元气虚而热,有五脏而热,有内中外而热。轻手扪之则热。重之则不热,在 
皮 
毛血脉也。轻按之不热,重至筋骨,热蒸手足甚,筋骨热也。不轻不重而热,在肌肉也。 
凡三法,以三黄丸通治之。 
肺热者,轻按之瞥瞥见于皮毛,日西甚。其证喘咳,洒淅寒热。轻者泻白散,重者凉膈 
、白虎、地骨皮散。 
心热者,微按之热见于血脉,日中甚。其证烦心、心痛,掌中热而 ,以黄连泻心汤、 
导赤散、朱砂安神丸。 
肝热,肉下骨上热,寅卯间甚。脉弦,四肢满闷,便难,转筋多怒惊,四肢困热,筋痿 
不起床,泻青丸、柴胡饮。 
脾热,轻重之中见于肌肉,夜甚,怠惰嗜卧,无气以动。泻黄散、调胃承气治实热,补 
中益气汤治虚热。 
肾热,按至骨,蒸手如火,困热不任起床,宜滋肾丸、六味地黄丸。 
平旦潮热,热在行阳之分,肺气主之,白虎加芩。日晡潮热,热在行阴之分,肾气主之 
,地骨皮、牡丹皮、知母、柏。 
x木香金铃子散x 治暴热心肺,上喘不已。 
大黄(五钱) 金铃子(三钱) 木香(三钱) 轻粉 朴硝 
上为末,柳白皮汤下三钱,以利为度。止喘亦止。 
x大黄散x 治上焦烦,不得卧睡。 
大黄 栀子 郁金(各五钱) 甘草(二钱半) 
煎服,微利则止。 
x黄牛散x 治相火之气游走脏腑,大便闭。 
大黄(一两) 牵牛头末(半两) 
酒下三钱,以利为度。此不时热,温热也。 
x金花丸x 柏 连 芩 栀 大黄(便实则加) 
煎、丸任用。或腹满吐呕,欲作利,加半夏、苓、朴、生姜;如白脓下利后重,加大黄 
。 
x凉膈散x 退六经热。 
连翘 山栀 大黄 薄荷 甘草(一两半) 黄芩(半两) 朴硝(二钱半) 
如咽噫不利,肿痛,并涎嗽,加桔梗一两、荆芥半两。咳而呕,加半夏三钱,姜煎。鼻 
衄、 
呕血,加白芍、地黄。如淋闭,加滑石四两、茯苓一两;或闷而不通,腹下状如覆碗,痛闷 
难忍。乃肠胃干涸,膻中气不下。先用木香三钱、沉香三钱,酒下,或八正散。甚则宜上涌 
。 
x当归承气汤x 治阳狂奔走,骂詈不避亲疏。此阳有余阴不足也。 
当归 大黄 芒硝(各一两) 甘草(半两) 
每二两,姜、枣煎。 
x牛黄膏x 治热入血室,发狂不认人。 
牛黄(二钱半) 朱砂(一两) 郁金 甘草(各半两) 脑子(一钱) 丹皮(三钱) 
上炼蜜丸,皂子大,水下。 
x三黄丸x 治实热能食者。能食,为实热也。 
x白虎汤x 治表热恶寒而渴者。 
x柴胡饮子x 治两胁下肌热,脉浮弦者。 
x四顺饮子x 治一身尽热,日晡肌热,皆血热也。 
x桃仁承气x 治血热,夜发热者。 
潮热者,黄芩、生甘草,辰戍时,加羌活;午间,黄连;未时,石膏;申时,柴胡;酉 
时,升麻;夜间,当归根。如有寒者,黄 、参、术。 
两手大热为骨厥,如在火中,可灸涌泉五壮,立愈。 
地黄丸 治久新憔悴,寝汗发热,肠 下血,骨蒸,痿弱无力,五脏齐损,不能运动, 
烦渴,皮肤索泽。食后更宜当归饮子。 
熟地(八两) 山茱萸 山药(各四两) 丹皮 茯苓 泽泻(各三两) 
上炼蜜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酒下。 
x当归饮子x 柴胡 人参 黄芩 甘草(各一两) 大黄 当归 白芍(各三两) 滑 
石(三两) 姜煎服。 
如痰实咳嗽,加半夏;五谷不化完出,淋闷惊悸,上下血,宜金花丸。 
x朱砂安神丸x 治心神烦乱怔忡,兀兀欲吐,胸中气乱而热,似懊 状,皆是膈上 
血中伏火。 
朱砂(一钱,研) 黄连(一钱半,酒制) 炙甘草(五分) 生地(五钱) 当归(半钱) 
饼丸,津下。如心痞,食入反出,加煨大黄,除地黄。 
x补血汤x 治肌热燥热,目赤面黄红,烦渴引饮,日夜不息,脉浮大而虚,重按之 
全无,为血虚发热。证似白虎,唯脉不长并实耳。 
黄 (一两) 当归(二钱,酒制) 
热服。 
x火剂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