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67-脉因证治 >

第4章

567-脉因证治-第4章

小说: 567-脉因证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入脾则昏睡不觉;入肾则消渴。病则 
怠惰嗜 
卧,四肢不收,精神不足,两脚痿弱,头疼恶热,躁热,大渴引饮,大汗。因动而中,白虎 
加 
入参汤主方。头疼恶寒,拘急肢节疼,大热无汗。因静而中,大顺散、白虎加苍术。有阴胜 
阳之极,甚则传肾肝为痿厥,清暑益气汤主之。 
凡中 死,切忌与冷水凉处,须沃以汤,宜黄龙丸主之。 
心虚伤暑,身热头痛,烦满而渴,五苓散主之。肺虚伤暑,身热烦闷而喘,白虎汤主之 
。脾虚伤暑,则为 疟,常山饮主之。 
x黄连香薷汤x 治暑。挟痰加半夏;虚加参、 。 
x清暑益气汤x 治暑伤金,虚甚。 
x玉龙丸x 曾用治暑。油炒半夏、姜汁丸。 
x补中益气汤x 治疰夏痰渗。 
x二苓汤x 治春夏之交,病似伤寒,自汗体重,痛难转侧,此名中湿。 
泽泻(一两) 滑石(二两) 茯苓 猪苓 白术(半两) 
暑风挟火,痰实者,可用吐法。 
x玉龙丸x 治暑泄泻,或二便秘。 
焰硝 明矾 滑石 硫黄(一两) 白面(六两) 
水丸,水下。 

卷一
十一、疟
属性:x【脉】x 疟脉自弦,弦数多热,弦迟多寒。弦小紧者,可下之;弦迟者,可温之 
;弦数者,可汗,灸之;浮大者,可吐之;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 
x【因】x 夏暑舍于营卫之间,腠理不密,遇秋之风,玄府受之。惨怆之水,寒气 
气闭而不出 
,舍于肠胃之外,与营卫并行。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并则病作,离则病止。并于阳则热, 
并于阴则寒。浅则日作,深则间日。在气则早,在血则晏。因汗郁成痰,因虚弱阴阳相乘。 
外因从六淫,有寒、湿、瘅、湿、牝。寒则先寒后热;温则先热后寒;瘅则但热不寒; 
湿则 
身骨节疼;牝则寒多不热。内因,有脏气不和,郁结痰饮所致。有肝、心、脾、肺、肾之说 
。说见后。不内外因,疫疟,一岁之内,大小相似;鬼疟梦寐不详;瘅疟乍有乍已;食疟因 
饮食得之;劳疟因劳得之;母疟有母传染者也。 
x李论x 夏伤于暑,秋为 疟。暑者,季夏湿土。湿令不行则土亏矣,所胜妄行, 
木气太 
过,少阳主也。所生者受病,则肺金不足,不胜者侮之。水胜土之分,土者坤,坤在申,申 
为相火。水入土,则水火相干,则阴阳交作,肺金不足,洒淅恶寒。土虚少阳乘之,则为寒 
热。发于秋者,湿热则卯酉之分也。 
x【证治】x 先寒而热,谓之寒疟;先热而寒,谓之温疟;治之宜乎中也。中者, 
少阳也 
。渴者,燥胜也。不渴者,湿胜也。又有得之于冬,而发于暑,邪舍于肾,足少阴也。有藏 
之于心,内热蓄于肺,手太阴也。但热而不寒,谓之瘅疟,足阳明也。在太阳经谓之风疟, 
宜汗之;在阳明经谓之热疟,宜下之;少阳经谓之风热,宜和之。此伤之浅也。在阴经则不 
分三经,谓之温疟,宜从太阴经论之。此伤之重也。 
太阳经,头痛腰痛,寒从背起,先寒后热,宜小柴胡、羌活地黄汤。 
少阳经,心体解 ,寒热不甚,恶见人,多汗出甚,小柴胡汤。 
阳明经,先寒久乃热,热大汗,喜见火乃快,宜桂枝二白虎一汤。 
少阴经,呕吐烦闷,热多寒少,欲闭户而处,病难已,小柴胡加半夏汤。 
太阴经,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喜呕乃衰,理中汤。 
厥阴经,小腹腰痛,小便不利,意恐惧,四物玄明苦楝附子汤。 
心疟,烦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热,宜桂枝黄芩汤。 
肺疟,心寒甚,热间善惊,如有见者,桂枝加芍药汤。 
肝疟,色苍苍然太息,甚伏若死,通脉四逆汤。 
脾疟,寒则腹痛,热则肠鸣,鸣已汗出,小建中汤、芍药甘草汤。 
肾疟,腰脊痛宛转便难,目 然,手足寒,桂枝加当归芍药汤。 
胃疟,将病也,善饥不能食,能食而支满腹胀,理中汤、丸主之。 
劳疟,经年不瘥,后复发作,微劳力不任,名曰劳疟。 
母疟,百药不瘥,结成 癖在腹胁,名疟母。 
治虽不同,疟得于暑,当以汗解。或汗不彻,郁而成痰,宜以养胃化痰发汗,邪气得出 
,自然和也。虚则补之,脉洪数无力者是也。 
x羌活汤x 治邪气浅在表。 
羌活 防风 甘草 恶寒有汗,加桂枝;恶风无汗,加麻黄;吐,加半夏。 
x麻黄桂枝汤x 治夜疟。此散血中风寒。 
麻黄(一两) 桂枝(二钱) 甘草(炙,三钱) 黄芩(五钱) 桃仁(三十粒,去皮尖) 邪 
气深而入血,故夜。以桃仁缓肝,散血中邪。 
x桂枝石膏汤x 治邪深间日。 
桂枝 石膏 知母 黄芩 汗出不愈,为内实外虚,寒热大作,必传入阴。太阳阳明, 
、芍;寒热传入,太阳阳明少阳合病,加柴胡、半夏、人参、甘草。 
x藜芦散x 治久疟欲吐不能吐,宜吐之。 
藜芦为末,温齑水调下半钱,以吐为度。 
x张法x 白虎加参汤、小柴胡合五苓散、神祜丸治之。 
服前三方未动,次与之承气汤治。甚者,甘露饮调之,人参柴胡饮子补之,常山饮吐之 
。 
x老疟丹x 治老疟,风暑入阴在脏,凝血气。 
川芎 桃仁 红花 当归 苍术 白术 白芷 黄柏 甘草 
上水煎,露一宿,次早服之。 
x疟母丸x 治疟母、食疟。 
鳖甲(醋炙,君) 三棱 莪术(醋炙) 香附子 阿魏(食积加醋化) 
x截疟丸x 先补药、表药,彻起阳分,方可截。 
川常山 草果 知母 槟榔 乌梅 穿山甲(炒) 甘草(炙) 
用水一大碗,煎半碗,露一宿,临发时温服之,宜吐。 
x一补一发丹x 治久疟内伤挟外邪。内发必主痰,外以汗解。 
半夏 茯苓 陈皮 柴胡 黄芩 苍术 
川常山 葛根 虚加参、术补气,甚加芩、连。有一人夏感,脉沉细,服之愈。 
x常山汤x 治妇胎疟。 
常山(二两) 黄芩(三两) 石膏(八钱,另研) 乌梅(十四个) 甘草(一两) 
煎服之。 
x不二散x 白面(二两) 砒(一钱) 
和匀,以香油一斤煎之,色黄,用草纸压之,去油为末,入江茶三两,每服一字。 
x神妙绝疟x 木通(川者) 秦艽(去芦) 穿山甲(炙) 常山(各等分) 辰砂(半钱 
,另研) 乌梅(七个) 大枣(七个) 
上以水三盏,煎至半,入酒一盏,再至半。先刮砂,枣服,次服药。 

卷一
十二、疸
属性:x【脉证】x 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皆发黄。脉沉乃阳明蓄热,喜自汗。汗 
出入水 
,热郁身肿,发热不渴,名黄汗。脉紧数,乃失饥发热,大食伤胃,食则腹满,名谷疸。数 
为热,热则大食;紧为寒,寒则腹满。脉浮紧,乃因暴热浴冷水,热伏胸中,身面目悉如金 
色,名黄胆。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者,必小便难,欲作谷疸。脉沉 
弦或紧细,因饮酒百脉热,当风入水,懊 心烦足热,名酒疸。其脉浮欲呕者,先吐之;沉 
弦者,先下之。脉浮紧,乃大热交接入水,肾气虚流入于脾,额黑,日晡热,小腹急,足下 
热,大便黑,时溏,名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脉寸口近掌无脉,口鼻冷,不治。其病身 
热,一身尽痛,发黄便涩。 
x【因】x 内热入水,湿热内郁,冲发胃气。病虽有五,皆湿热也。 
x【治】x 诸黄家,但利其小便愈。假令脉浮,以汗解之;如便通汗自,当下之愈 
。当以 
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为差,反剧者难治。治法以疏湿、利小便、清热或汗之,五苓加 
茵陈、连类。 
x茵陈栀子汤x 茵陈(一两,去茎) 大黄(半两) 山栀(十个) 
豆豉汤下 
x五苓散x 热加苦参;渴加栝蒌根;便涩加葶苈;素热加黄连。 
x茵陈蒿汤x 治黄胆,寒热不食,食则头眩,心胸不安者是。 
x滑石石膏丸x 治女劳疸。证见题下。 
滑石石膏 
研末下,粥饮,例利则止。 

卷一
十三、劳
属性:(劳极 烦热 劳瘵) 
x【脉】x 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为劳,浮大为里虚。男子脉虚弱细微者,善 
盗汗。 
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喜衄。诸芤、动、微、紧 
, 
男子失精,女子梦交。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手足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 
消。脉弦而大,大则为芤,弦则为减,女子漏下,男子失精。脉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 
。尺脉弱寸强,胃络脉伤。安卧脉盛,谓之脱血。脉举之而滑,按之而微,看在何部,以知 
其脏。尺弱滑而涩,下虚也;尺滑而涩疾,为血虚。脉数,骨肉相失,声散呕血,阳事不禁 
,昼凉夜热者死。脉轻手则滑,重按则平,看在何经而辨其腑。寸弱而微者,上虚也。 
x【因】x 喜怒不节,起居不时,有所劳伤,皆伤其气。气衰则火旺,火旺则乘其 
脾土,而胃气、元气散解,不能滋养百脉,灌注脏腑,卫护周身,百病皆作。 
x【证】x 百节烦疼,胸满气短,心烦不安,耳聩鸣,眼黑眩,寒热交作,自汗飧 
泄,四肢怠惰者。 
外有脾痹、中风、湿痹病、伤暑、骨热不同。 
x【治】x 法以甘寒泻火,甘温补中,温之、收之。 
十全散、四物汤治血虚;四君子汤治气虚,加升麻,补中益气汤。 
x牛膝丸x 治肾肝损,骨痿不能起床,筋缓不能收持。 
川萆 (炒) 杜仲(炒) 苁蓉(酒浸) 菟丝(酒浸) 牛膝(酒浸,治肾) 蒺藜(治肝, 
各等分) 桂枝(半两) 
酒煮猪腰子,丸梧桐子大。空心酒下。亦治腰痛。 
x肾气丸x 治肾脾不足,房室虚损,宜此荣养血以益肾。肾苦燥,以辛润之,致津 
液,故用川芎。酸以收之,故用五味。盖神方也。 
苍术(泔浸,一斤) 熟地(一斤) 五味(半斤) 川芎(冬一两,夏半两,秋七钱,春亦 
七钱) 
上为末,用枣肉丸,米饮下。 
x地黄煎丸x 解劳生肌活血。 
生地汁 藕汁 杏仁汁 姜汁(各五升) 薄荷汁 鹅梨汁 法酒(二升) 沙蜜(四两) 
以上慢火熬成膏,入后药。 
柴胡(三两,去芦) 秦艽(去芦) 桔梗(各二两) 熟地黄(四两) 木香 枳壳(炒) 柏 
子仁(炒) 山药 白茯苓 远志(去心) 人参 白术(各一两) 麝香(半钱,另研) 
上为末,和前药,丸如梧桐子大,甘草汤下。 
x辛苦劳x 柴胡 人参 黄 黄柏 甘草 
x牡蛎散x 治诸虚不足,津液不固,自汗出。 
牡蛎( 取粉) 麻黄根 黄 或加秦艽、柴胡、小麦同煎。 
x麦门冬汤x 治大病后虚烦,则热不解,不得卧。 
半夏 竹茹 陈皮 茯苓 麦门冬 人参 
x炙甘草汤x 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心悸,脉结代。 
x酸枣仁丸x 治虚劳,虚烦不得眠者。 
枣仁(炒,一两) 参 桂(各一钱) 茯苓(三钱) 石膏(半两) 猪苓(三钱) 
x固精丸x 治精滑。 
牡蛎砂锅 ,醋淬七次,醋糊丸,梧子大,空心盐酒送下。 
x参归散x 治骨蒸劳。 
知母(炒) 人参(炒) 秦艽(去尖芦) 北柴胡(同术炒) 鳖甲(麦汤浸七次) 前胡(各 
半两) 乌梅(三个) 地骨皮 川常山(酒浸三日) 川归(柴胡同炒) 甘草 白茯苓(各七钱 
半) 
水煎服。 
x脾虚x 本经宜四君子汤。 
肝乘之,胁痛口苦,往来寒热而呕,四肢满闷,淋溲便难,转筋腹痛。宜防风、独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