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备忘录-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的缺口有多大?
铁矿石,一半是从国外进口的。我国钛白粉生产需钛铁矿180万吨/年,国内产量为钛铁矿100万吨/年,需求缺口达到80万吨。
在中国124个重要行业中,91%的行业与铜有关。到2007年,中国铜消费量已经从2007年的148万吨上升至400多万吨。中国国内企业冶炼所需的三分之二以上的铜精矿需要从国外进口。
而中国对石油的进口,2亿吨已经兵临城下:
1993年开始,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此后几年内,我国的石油进口量每年递增1000万吨左右,而且逐年加大,2003年递增量达到2000万吨。
2004年,中国原油进口达1。227亿吨,同比增长34。8%,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多数机构预测到2010年中国石油进口量会再增加1亿吨。但是,中国的石油进口量正以加速度前进。
2006年,中国原油进口量达1。452亿吨,比上一年增长14。2%;
2007年中国原油产量仅增长了1。6%,达到1。8665亿吨。石油进口1。968亿吨,直逼2亿吨。
从开始进口到进口1亿吨。中国用了11年时间;从进口1亿吨到逼近2亿吨,却只用了3年时间。
由于中国石油产量不可能大幅增长,今后新增的石油需求量几乎要全部依靠进口,在此背景下,我国石油进口量将持续攀升,2亿吨远远不是尽头。中国的石油进口步伐,正以〃超速度〃向第一大国冲刺。
因此,业内普遍认为,石油进口还会加速增长。石油进口依存度很快突破50%,已基本成为定局。
一项关于中国未来能源供需的报告曾预测,到2020年,石油消费量将达4。5亿~6。1亿吨。但是,国内可以供应的量却只有1。8亿~2亿吨,缺口达2。5亿~4。3亿吨。
同样是来自《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的预测,如果按照当前的能源开采与消耗速度,到2020年,我国45种主要矿产中,将有19种矿产出现不同程度的短缺,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为60%,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为40%左右,铜和钾的对外依存度仍则在70%左右。
尽管我国某些资源总量丰富,但现实已不给我们夜郎自大的机会。中国的资源缺口很大,这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资源软肋。
有内忧,也有外患
19世纪中叶,是英国的蒸汽钢铁时代,也是中国的内忧外患时期。
〃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仁人志士的希望。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大冶铁矿及汉阳铁厂,以此告别〃洋钉洋铁洋钢〃的屈辱时代。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早期工业化之路,但这一时期的工业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新中国成立后,效仿苏联模式,走上重工业之路。赶超英美的宏大目标,大炼钢铁式的激进运动,依然是国未强、民未富。
1978年,中国迎来现代化的春天。〃摸着石头过河〃的30年,带来GDP的傲人增长。但是,相生相克的问题也层出不穷,中国资源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我国重要的资源储量不足,而且被13亿一除,再多的资源也会见底。总量不足,人均少,就意味着保障程度低,铜、铅、锌等矿产现有储量的动态保障程度只有十几年。
目前,八家跨国矿业公司拥有全球矿业资本市场75%份额,控制着世界大部分的铁矿和铝土矿的资源。全球排名五到十位的跨国公司,在铁、铜、铝、锌占有该矿种50%以上的储量和产量。
我国即使被某些被贴上〃矿产资源丰富〃标签的特殊地带,也不是埋藏着富得流油的资源。我国的资源多有〃三多〃〃两少〃〃一难〃的特点,即贫矿多、中小型矿床多、共伴生矿床多,富矿少、大型超大型矿床少,开发利用难。而且,我国的资源浪费也比较严重。2003年,我们国家矿山企业总数有14万之多。但巴西、澳大利亚、印度三个国家铁矿石占世界产量的60%,占世界贸易量的90%。智利、秘鲁、印尼占世界铜产量52%,贸易量90%,铁、铬、铝和铜只在很少的国家生产。我们国家很多矿产资源就是来自于这几个国家。
〃东方不亮西方亮〃,既然自身资源不足岌岌可危,而世界资源〃风光正好〃,我们就只能花钱买资源。中国来到这座工业化园地,争夺资源的战场上人满为患。物以稀为贵,无论是从能源本身的不可再生性、市场规律的供需均衡,还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及错综复杂的政治纠葛,能源的价格都会以不容置疑的脚步一路攀升。
在能源的增长曲线中,最具有波及力和陡升性的是让我们大跌眼镜的油价,这是一个世界性的能源瓶颈。被称为〃工业血液〃的石油,价格已由每桶3美元一路飙升至2008年7月11日的147。27美元新高。尽管由于金融危机,石油价格有所下降,就长远来看,上涨是大势。
摩根士丹利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国际油价每上升10美元/桶,将使中国GDP下降约0。5%,亦会令CPI上升0。3%~0。4%;若成品油价格上升10%,则将令交通、建筑用原材料、矿产及建筑业的毛利率下降3%~5。4%不等。很难有人能抑制油价的攀升,在油价面前,像中国这样的石油消费国只能接受。
这正是后发国家的劣势所在,以令人瞠目的速度崛起,追赶遥遥领先的工业化国家。但工业化的环境已是冰火两重天,资源价格飙升,同样的工业化进程,中国却要比西方国家多付出近50倍的石油成本。
内部部分资源供给不足,外部资源争夺贴身肉搏,中国往往处于不平等的资源获取环境中。中国资源一样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中国资源之路该走向何方?向左走,还是向右走,这是对我们智慧的考验。每一步,我们都需小心翼翼,因为历史不会给我们太多犯错的机会。
〃买啥啥贵〃时代
中国有〃资源缺口〃之痛,目前我们开出的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止痛药就是进口资源。不过,进口并不是灵丹妙药,进口这剂止痛药也有副作用。
我们现在是〃买啥啥贵〃,买什么什么涨。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国已经打开了在全球获取资源的视野,但中国对全球资源的获取能力很弱。中国是石油、铜以及铁矿石等大宗原料的大买家,在大宗原材料的定价话语权上却处下风。
2002年…2004年,铁矿砂、锰矿砂、铜矿砂、铬矿砂、氧化铝、纸及纸板等加工程度较低的产品进口大量增加,3年中这些产品平均进口价格涨幅也从13%到99%不等,其中铁矿砂、铬矿砂、氧化铝3种商品的平均进口价格涨幅竟分别高达146%、154%和111%。
截止到2009年8月,中国的铁矿石谈判仍然没有尘埃落定,从中国钢协强势要求40%的降幅,到屡屡受挫,中国旷日持久的铁矿石谈判已不令人乐观。
在铁矿石市场上,中国是不可争议的大客户。中国连续7年成为全球最大钢铁生产国,2008…2010年中国进口矿数量将维持4亿吨以上。但既便如此,中国仍然没有定价权,而是由发达国家决定的,只能被动地接受价格。
不仅铁矿石如此,在很多能源进口上,我们都不得不按照国外的游戏规则进行交易。以燃料油为例。我国企业进口燃料油时,往往在装船当天及其前、后各两天的普氏公开市场收盘价的加权平均价格作为结算价格。而国际大油商趁虚而入,往往在我国进口燃料油装船日前、后两天在普氏公开市场上抬高现货价格。
缺乏定价权,就往往吃哑巴亏,在国外交易中会损失几千亿甚至更多。我国期货市场发育不完善、国家寡头垄断、国内初级产品一窝蜂投资等,都大大削弱了我国在资源中的议价能力。如果不增强我国在铁矿石谈判中的话语权,我们将会继续在铁矿石价格上受制于人。
但在能源和矿产资源领域,即使我们买得起,情况也不容乐观。我们购买的海外资源,经过长途跋涉才能运到中国,这对中国的运输能力又是个巨大挑战。
中国地质科学院的王安建教授曾指出,我们国家矿产品进口总量的70%的石油,50%的铁矿,20%的铜,50%到60%的氧化铝和90%的铬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望加锡海峡和南中国海输入中国。
这些世界能源运输线的咽喉要道并不太平。新加坡海峡的菲利普斯航道,是马六甲海峡的最狭窄航道,仅2。8公里宽,很容易发生撞船、搁浅、泄露等事故,时不时还有海盗出没。一旦马六甲海峡因意外而被封闭,全世界约50%的船舶只能绕道,带来巨大的运输成本。我们的能源运输就会受到影响,并影响我国经济发展。
不过,命悬一线的〃马六甲困局〃开始有所缓和。2009年5月,中俄原油管道中国境内段开始开工,6月中缅原油管道项目也敲定,中国的能源运输安全有了新的保障。
在资源运输能力上,我国也有待提高。2008年,53亿吨的物料和矿产品是从国外运输进来的。2020年我们矿产品进口总量是5亿吨,大部分都将走海运。如果按照10万吨的货轮计算,每天需要12个轮次,相当于有一条拥有700多条船的团队不停运转,而我们国家10万吨的泊位不足30个。
我们的资源缺口很大,却不能把所有填补缺口的赌注都押在进口上。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使用率、使用新能源,才会逐渐削弱进口这剂止痛药的副作用。
未来,取决于我们的选择
走出〃荷兰病〃的阴影
从经济发展史上看,资源短缺恰恰是破题的时候。日本是世界上资源最短缺的国家,也是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可见,能源短缺不是〃死刑〃,如果能够正确把握,资源的约束对于一个民族,倒不是一件坏事。
资源运动在严酷的现代经济的运行当中,没有文化的表情,只有时代竞争格局的表现。
尽管过去的100多年里,占全球大概15%人口的西方国家在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中,已经消耗的世界资源量占全球的60%左右。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我们不能也不允许再走消耗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老路。
资源缺乏是个不争的事实,经济发展又是前进的必然,有的企业被阻止在资源大门之外,有的企业则选择向资源供应地靠拢。
在河北唐山的曹妃甸,一个25万吨级的码头正在建设。远处的那片海水处将要建成两个40万吨级的码头。这就是搬迁之后的首钢。首钢的铁矿石原料供应主要就是河北唐山的迁安市。
随着技术的提升,新厂年耗水量将是现在全国钢铁工业平均消耗水平的三分之一,能耗比现在平均水平下降30%,而且排出的废弃物可以得到循环使用。未来的首钢将是一个生态型的现代化的工厂。
很多城市甚至大省的资源枯竭了。这些城市或省份因为有着天然的资源禀赋,担当着开采资源和发展重工业的重任。河北、山西、东北三省、内蒙古等,都成为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虽然是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但我们不能忘记他们的历史贡献。如今,资源价格大涨,原来远远被他们拉下的城市,因为发现新资源而赶上来。而这些过早经历繁华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还在还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的账。
国家开始实施公平经济增长、消除地区差距等宏观调控政策,促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