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分钟企业经营战略-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扩张,不放过加入时机,经营没有丝毫风险。
大和运输的小仓元会长,SUNMARK的片山直之社长所进行的战略创意乍看去有点疯狂,实际上非常的成功。保持飞速发展的态势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总结一下本章的内容,预测出加入时机和主打商品任务终结时机是很重要的。关于这种预测的研究,在以往的经营战略中没有被提及过。因为在那些注重“学院派理论”的经营战略学派看来,它尽管有S曲线做为基础,但毕竟是直觉的产物,是不能被接受的。
古典主义经营战略论是1970年资本主义成长期的产物,那时事业的生命周期很长。也就是说那时可不像现在这样事业季节更替得如此频繁,经济整体都处于夏季。在那种经济环境下,预测的重要性并不高。
可是,现在企业如果不知道事业生命周期处于哪个季节的话,就不可能把握经营的方向。因为经济已经进入成熟期,事业生命周期也趋于短期化。现在最佳的加入时期只有短短的几个月。在这几个月里全力的拼搏,然后就要为下一次浪潮做准备了。
这就像伊索寓言里《蚂蚁和栗鼠》的故事一样。不能预测季节的经营者是栗鼠。栗鼠歌颂夏天,笑话拼命劳动的蚂蚁。
“嘿,蚂蚁,你为什么要辛苦劳动呀?夏天太热了应该玩耍。”
那些有栗鼠一样想法的经营者就在俱乐部里坐着喝酒或闲逛。
蚂蚁回答说:
“哪能这么做呢?现在是劳动的时候。冬天来了就干不了。”
到了冬天,栗鼠没有吃的,没有办法,拖着疲惫的脚步来找蚂蚁。
“我饿得要死了,请给我一点食物吧”
“不考虑冬天的事,真叫人头痛呀。我为了冬天每天都在储蓄食物。怎么能把这么宝贵的粮食给游手好闲的人吃呢?”
说着,蚂蚁把门关上了。
正如这个寓言里暗示的那样,“栗鼠”的公司乘不上下一次的成长轨道,被关在大门的外面。
第二篇 预测未来的经营者第10节 你正在乘坐的是哪一边的电梯?
美国的亿万富翁罗伯特·艾伦的畅销书《罗伯特·艾伦的实践!亿万富翁入门》(森林社出版)中,提到过“在向下的电梯上往上跑”的概念。
你是不是玩过乘下降电梯的游戏呢?就是说电梯向下,而你却往上跑。尽管你在用最快的速度跑,可是却迟迟地不能到达。跑着跑着,你开始“嗬嗬”地喘粗气。如果你稍停一下脚步呢?
对,你就会被带回最下面的一层。
艾伦先生用这个概念来说明经济现象,不过对于商品的选择可以说也同样适用。有人乘坐向上的电梯,而有人坐的却是向下的电梯。
乘坐上升电梯的人,顾客需要他的商品,会主动的找上门来。不需要做太多的努力,顾客数也会增加,而且大多数顾客会多次地购买。相反地,乘坐向下电梯的人就要绞尽脑汁推销商品。尽管拼命地努力,顾客却还是越来越少。就算偶尔卖出去一次,却永远不会有第二次。
那么,你想卖哪边的商品呢?
当然是乘坐向上的电梯,快乐地赚钱啦。可不幸地是,10个人中有9个都乘上了下降的电梯下不来,只能辛辛苦苦地推销商品了。
选错商品的人的口头语都是一致的。
“做生意太难了。”
“根本没有快快乐乐赚钱这回事。”
你一定听说过类似的话吧。
实际上,如果商品选择得当的话,就能轻松快乐地做生意。“武富士消费者基金”的武井保雄会长每年都在财富榜上名列前茅。他在杂志的访谈上这样说(《日经商务》2002年8月26日,30页)
“经营并非难事,为什么大家却没有成功呢?”
经营很简单,秘诀就是认准正处于上升电梯上的商品。
上一章中,我们讲叙了在认准商品(或者是事业)的基础上确认生命周期的重要性。在这一章,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判断的方法,让我领你到“更上一层楼”的电梯上。
确认生命周期归根到底就是确认市场的成长性。在此之后还要确认市场规模,这几乎已成定规。用数学公式来表示市场规模的话,就是平均购入金额×顾客数×购买重复次数=市场规模。
这是非常正确的论断,不过想要做出这道算式的话,就必须进行企业咨询,就算不进行咨询,也必须进行市场调查。对于忙碌的普通规模的公司来说,这些都没办法实现。
那些具有野兽般直觉的经营者会怎么办呢?他们会进一步的提出三个问题。
1。有多少顾客正在等待此商品呢?
2。你向顾客传达商品的内涵了吗?
3。商品找到入口后,有广阔的天地吗?
让我来一一说明。
有多少顾客正在等待此商品呢?
把握市场规模是目的,可是如果从统计数字来判断市场规模的话,就会陷入误区。
比如在过去,看护市场被预测将大有发展,于是大企业纷纷加入“银发”市场。可现在大多数企业赤字累累,取得显著收益的公司几乎看不到。
用一句话来总结:本应成为服务对象的顾客并不期待这种看护服务。
定性调查中的市场规模的确很大,可是对广告有反应的顾客却不多。本来“银发族”就比较保守,对广告的反应很迟钝。而且,原来想要吸引富裕阶层,可惜的是这一阶层的老人都很健康,对看护没有迫切的要求。所以,虽然有潜在需要,却很难成为真正的商机。
由上述例子可知,要把握市场规模,单单进行定性调查是不够的。在推出商品之前,一定要看清到底有没有人在期待你的新提案。这就要靠需求与欲求分析法。
首先来说明一下需求与欲求的区别。需求就是必要性。如果站在顾客的立场,觉得“非这样做不可”,那么就认为存在“需求”了。与之相对应,欲求就是欲望。欲求就是顾客感觉“要是能做某某事情的话,该多好呀”。
拿验车这种商品来说吧,车检是法律规定的义务,所以一定要掏钱的。“不接受验车不行”,所以必要性就很高。可顾客又觉得“一点也不想去车检”,所以车检是一种没有欲求的商品,顾客不愿意车检,能拖就拖。
与之不同的是奔驰汽车。大家都想开奔驰,所以它是一种欲求很高的商品。可是,至于“非要开奔驰不可”,就不一定了。也就是说这种商品的必要性并不高,而大家的欲求却很高。
无论是“需求”还是“欲求”,只要有一方的指数比较高,商品就很好卖。不过如果同时考虑了两方面的因素,那就更锦上添花了。
比如说,车检的必要性很高,那就要考虑如何在提高欲求上下功夫了。以“在你享受美味午餐时,车检就已完成”为魅力点,将附近餐厅的招待卷免费送给车检的人,这样一来就可消除人们迟迟不想车检的拖延心理。
而奔驰汽车呢,由于欲求很高,只要提高必要性就行。于是我们可以强调它有极好的安全性,在作为二手车卖出时具有很强的保值性等等理由。
有多少顾客正在等待此商品呢?
如果你对许多商品都有兴趣,正在为选哪种而困惑,迟迟下不了决心的话,通过对需求和欲求进行分析,你就可以事先预知哪种商品将会畅销。
比如说,有两种商品路线:
l 计算机初学者的自学教材
计算机中级者的自学教材
让我们试着将这两种商品在需求/欲求分析图上进行一下定位。
计算机初学者自学教材的必要性高。因为不可能老是问同事一些菜鸟水平的问题,那样太麻烦别人了。所以,;一定要自己学会计算机;。另一方面,尽管会有诸如;能不能学会;的不安,可;想要学计算机;的欲求也是显而易见的。
而对于计算机中级者来说,自学教材就没有那么高的必要性。当然更高水平的知识是一定要学的,不过可以向人请教了,再说靠在线帮助也能解决不少问题。所以虽然中级水平的知识也很需要,但是和初学者比起来,欲求就没有那么强烈。
以上的内容在分析图上的定位见图3-3。
很明显,初学者的自学教材的定位在右上方,可以预测它会更畅销一点。
第二篇 预测未来的经营者第11节 靠自己能行吗
另外,如果将读者心中;靠自己能行吗;的不安打消,提高他们的欲求值,那就有可能把初学者自学教材的定位再向右上方推移。
如果在给自学教材起名时,用;傻瓜轻松学电脑;或是;一点通;之类的名字就会比较容易流行。事实上像;傻瓜学电脑;之类的电脑书一直都很受欢迎。
实际做个实验,结果会如何?
针对中级者的自学教材的邮寄广告,结果都很悲惨。而且在计算机培训班中,因为初学者越来越少,就想把目标投向中级者,结果发现吸引中级学员非常困难。计算机培训班只能还以初学者为目标客户群,所以现在就有一种倾向,把;银发族;作为中心客户。
如上所述,只要从;需求;和;欲求;的角度稍微用心思考一下,就能事先选对商品。这可不是用销售商品的视角来观察的,而是用有没有购买动机这一顾客的视角来反复审视商品的。
在我们选择经营商品时,面对着众多的选择,我们最关心的是:商品的需求值和欲求值是否都处于很高的水平。还有,当某一方偏低时,我们能不能通过努力将之提高。
即使是需求和欲求都很低的商品,也有可能将它系统地提升。关于这种提升方法将在星型战略构筑法的第六章中探讨。不过就算利用这种方法,需求和欲求都处于低谷的商品还是很难激起顾客的反应。想用这种商品吸引到顾客,就像非要叫一个熟睡的孩子起床一样,会非常浪费成本的。
如果经营者非常执着,非要销售这种商品不可呢?
首先,销售一些需求和欲求值都很高的商品以获取顾客。然后再向顾客推荐、销售那些鸡肋商品。因为顾客对公司完全信任,所以就会顺利地买下来。像这样决定所售商品的优先顺序是非常聪明的战略。
你向顾客传达商品的内涵了吗?
在刚才的需求/欲求分析法中,既便是两者都很高的商品,也不能保证一定就能卖得出去。如果没有传达出商品的内涵,顾客就不会有购买的动机,对商品也就无动于衷了。也许你会想:“有这种事?这也太傻了吧 。”可是导致商品滞销的头号原因就是“商品不被理解”。
我一年要从委托人那里接受1000件以上的咨询。每次,我只要看一看传单、DM或是广告,当场就能提出改善措施来提高顾客的反应度。许多人都惊叹说:“你真是天才呀”,可这真的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