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世界商战权谋 >

第16章

世界商战权谋-第16章

小说: 世界商战权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部酱油市场,杨天恩奇迹般地富了起来。
然而,杨氏兄弟并不以此为满足。他们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悟出一个道
理:做生意最重要的是要出奇制胜,先人一步,才能在竞争中成功。当新加
坡的一些酱园主还在作复业的努力之时,杨天恩兄弟已开始向马来西亚市场
进军了。除了生产酱油,他们还生产酱菜。从1953 年开始,杨氏兄弟又出奇
招,向生产机械化进军,添置了许多机器,并开始生产豆奶、菊花饮品、罐
头食品等,向多元化经营发展。
“杨协成”占据了新加坡市场,稳稳地扎下深根后,立即向国际市场进
军。为能稳执酱油业牛耳,杨天恩把一家要出让的广东人经营的酱油厂买了
下来,纳入“杨协成”的旗下。接着,向东南亚一带开设分行。到1962 年,
他们开辟了香港市场,在香港挂起了“杨协成”的招牌。60 年代中期,“杨
协成”在英国发展,不久又在美国、加拿大开设分行,还在其他一些地区开
设工厂和经销处。于是,“杨协成”遂成了一个闻名遐尔的跨国公司,杨天
恩也从一个小酱园主成为跨国饮料食品大王。
杨天恩兄弟的创业史,可以说是一部沧桑史。然而,他们创业心坚,经
营有方,深谋远虑,出奇制胜,终于闯出了辉煌局面。这在华裔生意行业中,
也算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南朝鲜的领带大王
(Tie King of ROK)
南朝鲜的领带大王金斗植,也是个因“识在人前,走在人前”而取得成
功的典型。70 年代,南朝鲜的领带大部分是合成纤维的,丝绸领带还不到5
%,百货店、西服店和洋货店都把丝绸领带当成高档商品,一般人是不轻易
买的。这时在阿斯公司当小职员的金斗植,看见外国人戴的丝绸领带既华丽
又能显出风度,便向老板提出生产高级丝绸领带的建议。建议被拒绝后,他
提出了辞呈,并于1976 年10 月25 日,在一间不到10 平方米的地下室内开
了零售领带小店。他生产的丝绸领带很畅销,生产越做越大。在经营上,他
采取多品种、小批量和商标多样化的战略,使他开办的克里福德公司不仅在
国内销售额领先,且打入了国际市场。这家公司每年出口和内销的总销售额
超过120 亿元,居同行业榜首。
“慧眼”成阔佬
(Get rich out of ingenius perception)
那些善于运用智慧,动脑动口同时又动手的人,以及那些不畏艰难,愈
挫愈奋,始终不改初衷的人,才有资格,有可能获得幸运之神的褒扬、眷顾
和赏赐。
尚学禄是留日的南朝鲜人,有过人的机敏和善于筹划的能力。一天,他
接到从联邦德国寄来的产品目录,其中有价格为二千万日元一台的新型羊毛
纺织机器。对于日本的羊毛纺织行业他是了然于胸的,其情状要比欧美落后
许多;对于新机械他更是颇有研究的内行。他立即开展调查,详细了解日本
羊毛纺织行业同类机器的运作情况。从中,他掌握了第一手的材料:若采用
联邦德国的新型机械,不仅生产效率可以成倍增加,而且可将生产成本降低
三分之二。
他认为这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成竹在胸之后,他没有急于向日本
方面推销这种高效的新机械,而是带着产品目录和经营纺织厂的构想拜访了
日本的著名富翁林伯态先生。这位林老先生祖籍也是南朝鲜人,他对纺织业
一无所知,但是个慧眼识人的伯乐。当他听了尚学禄的一席构想和说明之后,
大表赞许,欣然允诺开一家纺织工厂,出巨资从联邦德国购买四部机器,在
名古屋开办了羊毛纺织公司,尚学禄出任公司总经理。他一下子成为大企业
的经营者了。
迷宫生财
(Make fortune in the maze)
新西兰的史丘瓦特·兰兹波罗擅长制造迷宫,他的杰作已被世界不少国
家和地方所引入。
迷宫能给人带来什么?仅举一例即可援为佐证。
1986 年4 月,第三所兰兹波罗迷宫在日本岛根县匹见叮建成,其新奇、
有趣吸引了不少游客,每年到这里来的约有六、七万人。商店、旅馆、饮食
店也随之开张,一改此地原先凄凉冷落之景况。要知道匹见町是个往常只有
二千人的偏僻小镇。原来这里,姑娘远嫁,小伙外流,人心不安稳,是个暮
气沉沉的小地方。而迷宫的诞生,为匹见町带来了活力,连外流的人员也开
始回归。
迷宫,顾名恩义就是身入其境,煞费苦心,磕磕碰碰,难以通达之类的
场所。然而这其中别有情趣。一般的迷宫,在人口处均设有打卡钟,为游客
记下进入迷宫的时间,内设若干检查站,标以迷宫的英文:M、A、E 为站名,
游人每到一站,便在门票上盖得一章,继续前去。在迷宫中游戏的时间因人
而异,最长的有六个小时还多,而最短的仅二十分钟。身入其中,弯弯转转,
需要辨认和分析判断,也就常常会有人走错了重来,碰了壁回头。当然也有
人会走不出迷宫或因惶恐而一时无法自持,那也没有关系,只须举起迷宫内
置放的白旗摇晃,便有服务员前来“救驾”。倘若情急,也可从太平门逃逸
或从墙下留有的四十厘米空档处窜出。
前来探幽扶微的有独自行动的,也有夫归携子女的或情侣同游的,年龄
从四岁到百岁都有,可谓人不分男女老幼,皆“一见倾心”。遇到不能同时
走出迷宫的,便可以在出口处的娱乐场所玩耍以等候,或在专设的烧烤区享
受野外生活,饮食的情趣。
日本现有的迷宫中,有巨型立体迷宫,有冰上迷宫(到此的游人要穿上
溜冰鞋),也有用木料等建造,伺养着山羊、鸡之类,蕴有自然风味的乡间
式迷宫。迷宫的门票一般起点为五百日元,由于游客众多,所以收入也可观;
而且还配以附带的一些服务吃喝,出售商品等,也为迷宫的主人开辟了财源。
生意兴隆的租“赋”公司
(Prosperous”thief〃 renting pany)
加拿大多伦多的一家大型百货商店内,人头济济,一片繁忙。忽然在男
装部出现了顾客围观的场面,只见商店的两名警卫用力揪住了一个据说是窃
贼的男子,那个男子一面竭力争辩,否认行窃,一面踉踉跄跄地被推往商店
办公室,四周的顾客看得面面相觑,目瞪口呆。
原来,这是在演假戏。可是谁又愿做这么个在大众面前丢人现丑的“窃
贼”呢?!说来,你也许不信,他是百货商店花钱从一个名叫“租‘贼’公
司”的地方请来的雇员,为着生计或赚钱来干此营生。
三十岁的寇亨是这家“租‘贼,公司”的主持人,他是一个观察力很强、
精明能干的人。在事业初具规模之后,他曾经很自得地提起当初办公司的立
意:商店的生意好,顾客熙熙攘攘,其中难免会混入梁上君子以及顺手牵羊
之辈,而且有防不胜防之虞。而对付此类“仁兄”的最好办法莫过当场抓获
让其丢脸出丑。这样,对那些心怀不轨的人也是一个教训,可以起到杀鸡儆
猴,防止效尤的作用。
根据这个思路,我决心自己开个“租‘贼,公司”,他还说:这并没有
什么了不起,但却很有效。
真是这样,寇亨的新行当刚一亮相,生意便接踵而来。那些苦于惯窃作
祟的大型百货公司,商场情愿以每次一百美元的代价前来租“贼”,带回去
频频演出“擒贼记”,以震慑真正的窃贼。实践证实这种办法是行之有效的。
于是寇亨这家公司业务骤增,忙不迭添人租屋,扩大营业。那些职业演员、
戏剧系的学生都很乐意应聘前来进入“角色”呢!
有人称赞寇亨的小点子管用,至少是一箭三雕,一石三鸟:自家发财;
商家满意;还创造了就业机会。难怪乎寇亨会颇感自得了!
加拿大最大观赏鱼批发商
(Biggest display…fishes wholesale dealer in Canada)
加拿大华人企业家黄侠,从事观赏鱼的养殖和批发事业已25 个春秋,其
间经历过不少辛酸和欢乐、挫折和失败,但他始终不懈。时至今日,他的公
司已成为加拿大营业额最大的热带观赏鱼批发公司。
他曾讲过他的奋斗史:
“大学毕业后,我在一家水族馆工作。由于从小就爱养鱼,所以工作期
间不断研究养鱼新技术,诸如鱼的培养及繁殖方法以及鱼病的防治等等。往
往达到入迷忘我的程度,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工作。”
“初创业时,碰到的困难不少。由于缺之某方面的养殖技术及运鱼入境
知识,蚀了大本,穷得连房屋也抵押给银行。但是在困难面前,我没有放弃
鱼类养殖和批发业,咬紧牙关顶过来了。现在,我的公司不但可以赚钱,而
且从批发量和销售网来看,都是全加拿大最大的热带双赏鱼批发公司。”
黄侠为什么能经受住打击和挫折而不气馁退缩,并将公司的业务推向前
进呢?这是因为他能从打击挫折中吸取教训,并以勤奋的工作解决经营中存
在的问题,同时还得到妻子的全力支持和鼓励。
马来西亚糖王郭鹤年
(Guo Helian the Malaysian Sugar industry king)
马来西亚有个华人叫郭鹤年,在他38 岁时便赢得了糖王称号。郭氏现
在64 岁,他的事业正如日中天,成为马来西亚数一数二的大富豪。
郭鹤年的集团控制了马来西亚八成以上的糖业市场。据估计在世界糖业
市场的交易中他占了一成的买卖。
尽管郭鹤年声名大振,但他一直很少出头露面,也从不炫耀自己的财富。
郭鹤年与许多大企业家一样,都是以苦干知名的。由于父亲从商,在耳儒目
染之下,郭鹤年的心底里,很早就印上了商业道德与信用的概念。即使是现
在,郭鹤年也在家里与办公室中挂满一幅幅书法,以勉入励己。郭鹤年的一
名属下对他评价说:“他是一位真正的绅士,他有令人心悦诚服的魅力,而
且和蔼可亲。”认识他的人,无论是朋友还是敌人,都称他为正人君子。
对于如何物色管理人才,郭鹤年有他的一套“秘方”。他说:“人才应
该从自己的‘后院’物色,只有在集体精神建立起来之后,才能推荐或引进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才。”
菲利浦公司创始人
(Founder if Philips pany)
荷兰有壳牌石油公司、尤尼利佛公司、菲利浦公司三家超级大企业。菲
利浦是100%由荷兰资本所构成。连荷兰女王的丈夫贝伦哈特公爵也说:“我
是菲利浦家族的好朋友。”
尽管菲利浦家族及其企业名声已响遍世界,但当初不过是一家制造灯泡
的小工厂而已。这家小厂是19 世纪末由菲利浦家族的赫拉德与安顿两兄弟雇
用20 名工人创立的,刚开始制造的灯泡几乎卖不出去。于是弟弟安顿动了脑
筋,往俄国推展业务。到本世纪初成为股份公司时,已经发展为规模相当可
观的电灯泡工厂。也就是说,荷兰的小市场从一开始就使菲利浦公司具有向
海外市场挑战的国际性厂家的性质。有一则故事可以反映安顿的性格:1921
年,因为不景气,菲利浦公司的股票暴跌,有一位买了该公司股票的股东为
此指责菲利浦公司。安顿听到消息后,马上写信给那位股东:“听说阁下因
购买鄙公司的股票而蒙受重大损失,非常抱歉。我愿意以阁下购买时的原价
全部收购,请把股票寄给本人。”
魏书骐的成功秘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