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宏基的世纪变革 >

第15章

宏基的世纪变革-第15章

小说: 宏基的世纪变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DM的则还没有。在台湾以外的地区也是同样的情况,台商在制造方面几乎都没有当地的竞争者,包括东南亚和大陆的当地公司纯做制造和代工的很少,马来西亚有一家金狮集团,但是不太成气候,新加坡原本也有一家,后来被美商旭电收购。    
    未来大陆有可能出现当地企业的竞争者,那时台湾就要靠设计,不能只靠制造。例如半导体产业,由于官方迟迟不开放半导体产业到大陆投资,台积电无法早一点过去布局,当地的竞争者可能有机会窜起。(注一)其实严格说来,大陆本身并没有条件和环境发展半导体的代工,之前日商NEC曾经和上海市政府合作,无锡也有很多半导体厂,都做不起来,现在半导体产业的大陆竞争者并不是大陆自己发展出来的,而是靠台湾的资金跟台湾的技术迂回转进大陆培养起来的。    
    从制造能力的角度来看,台湾早期有一群人默默努力,建立自己的产业技术,而现在的大陆并没有这样的人,无法像台商一样建立制造的国际化能力。台湾当年有一群人,像我在环宇、荣泰的时候,还有三爱电子出来的那一批人,被称为”三爱帮”的林百里(现任广达电脑董事长)、叶国一(现任英业达集团董事长)、温世仁(已故的英业达集团副董事长)、江英村(致福电子创办人)等人,那时候我们的规模根本比不上外商如台湾飞歌(Philco)、美国无线电公司,但是我们就有那种虽然小但是志气不小的心情,白手起家创业,慢慢建立自己的产业技术。    
    大陆现在没有像我们当年那样的一群人,即使有心创业,也是做大陆市场的销售,制造并不是重点。台湾市场很小,所以不得不做外销,大陆市场很大,所以大陆企业都先攻国内市场,没有办法国际化,也无法做ODM。现在联想和海尔在大陆市场稳固之后,都开始思考国际化的方向。他们想用自己的品牌进行国际化,但是竞争力尚不够,其中海尔比较有希望成功,因为海尔的产品比较没有竞争者,尤其白家电(如冰箱、冷气机、微波炉等)的市场上,奇异(GE)、惠而浦(Wirlpool),还有一些欧洲的公司竞争力都不高,所以海尔由白家电着手比较有希望。但是如果谈电视机,还有海尔现在开始跨足的电脑和手机,国际营销的问题都很大,即使不谈国际市场,在大陆跨行都不是那么简单。
第四部分 国际化开花结果第24节 台商的创业精神
    台商和亚洲其他地区的企业还有一个地方不太一样,那就是创业精神。台湾出现了宏碁等很多新一代的公司,规模都远超过老牌的家电业者。美国跟台湾一样,信息领域的新产品都是新公司在开拓;日本、韩国和欧洲则完全不同,还是原来做家电的那些老公司在做新产品,继续成长。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社会的文化,台湾和美国的创业精神比较盛。台湾纯做ODM的公司在大陆跟东南亚很少有当地企业的竞争者,都是台商跟跨国企业竞争,这代表这些地方的创业精神不足。    
    美商在台湾训练了很多本地的创业者,日商则比较少。美商到台湾设厂,利用本地的廉价劳工,成本上扬之后他们就移出去,这是比较利益的考虑。美商不会一直留在台湾跟台商抗衡,外移之后,他们在台湾打下的基础就放给本地的企业接手,因此训练了很多创业者,例如德州仪器在台湾就训练了不少创业者,宏碁也训练了很多创业者。反观日商在台湾训练出来的创业者就比较少,台商在大陆的情况跟日商比较像,台商到大陆投资之后一直没有放手,持续掌控优势,在大陆生根,使大陆厂商长期没发挥空间。    
    大陆因为国内市场太大,而且比较闭塞,所以还没有思考到国际化的问题,还需要一段时间。国内市场大就不是以制造为优势,所以目前大陆从事代工的大概只有成衣、玩具和低阶的电子产品,但是他们都是按照客户的要求来生产,自行开发的产品非常有限,因为他们并不了解国外市场的需求。现在大陆比较有国际化概念的恐怕只有温州的一批皮件商,他们派人到欧洲去住,希望了解欧洲的市场。    
    台商在大陆一直掌控ODM和代工,大陆企业一时还无法出头,但是台商毕竟不能长期如此,还是要慢慢升级。当然还有一个可能性,就是像中芯国际一样,台商在大陆生根,变成大陆的公司,不回台湾。有些机缘实在很难讲,当初如果不是台积电合并了世大集成电路公司,世大的总经理张汝京也不会到大陆筹设中芯。再往前推,也可以说没有德棋就没有中芯,因为当年德州仪器派张汝京到德棋,他有了德棋的经验之后,出去设立世大,而且世大的人才大部分是从德棋挖角。当初没有人想到日后会产生这些关联,就像当年如果没有三爱电子,就不会有”三爱帮”那一群人出来创业,各拥一片天,这些都是因缘。    
    宏碁近三十年的国际化努力,曾经走过平顺坦途,也曾跌宕起伏。国际化虽然不易,但这是台湾企业必须走的路,国际化有助于强化企业永续发展的实力,也是国力的延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