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用书公共基础知-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具有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人口的数量、质量、增长率等因素从不同的方面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人口因素对社会的发展是起有利的促进作用,还是起不利的延缓作用,主要看其与物质生产发展状况的关系如何。如果人口数量和发展速度与社会物质生产状况相适应,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反之,如果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发展速度过快或过慢,与社会物质生产状况不相适应,就会延缓或阻碍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人口的素质高低,对社会发展也会产生重大作用。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口素质对社会发展的加速或延缓的作用更为明显。
3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它并不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它不是引起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相反,人口因素本身却要受社会条件,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制约,人的生产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只有通过社会物质生产才能得到满足。
四、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生产方式首先包括人们使用什么样的生产工具去改造自然,以便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即生产力。而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发生一定的关系,即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统一,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1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生产劳动是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的先决条件,生产劳动使古猿变成了人,人们又在生产过程的相互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人类社会。同时,生产劳动不仅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还是人和动物的最本质的区别。正是在劳动中,促进了人类思维的发展,最终诞生了人类文明。
2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吃、喝、住、穿的问题,为此,必须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然后才有可能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生产一旦停止,人类本身就会灭亡。
3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
人们在生产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同时,产生出生产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决定着社会关系的性质并决定了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和基本面貌。
4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革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更替和变革
在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力不断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关系的变革,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则必然引起社会的变革,形成了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再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其根本的动因在于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的变革。随着生产方式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也必将为社会主义所代替。
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社会发展史首先是生产发展史,是生产力和人们的生产关系的发展史。它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只有坚持这一根本观点,才能坚持用社会存在来说明社会意识,才能找到人们思想、政治活动的物质动因,才能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五、社会意识的含义及构成
社会意识是和社会存在相对应的哲学范畴。社会意识是人们的社会精神生活过程,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包括了人的一切意识要素、观念形态以及人类社会的全部精神现象及其过程。
社会意识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有其复杂的结构。社会意识的构成,可以从多方面进行不同的划分。
1从社会意识的主体构成划分
从意识主体的角度看,社会意识可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1)个人意识是个人独特的社会经历与社会地位的反映,是个人实践的产物,对个人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有直接影响。
(2)群体意识是一定的人群结成的社会共同体,如社团、政党、阶级、民族以至整个社会的共同意识。各种不同群体的意识是各个群体共同的社会经历和社会地位的反映,是群体实践的产物,对群体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产生直接影响。
2从社会意识的层次划分
从社会意识层次的角度看,社会意识可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1)社会心理。低层次的社会心理通过直接与日常社会生活相联系的感情、情绪、风俗、习惯、成见和各种自发的倾向、意识、信仰等表现出来,是一种不系统、不定型的处于自发状态的社会意识。社会心理还可分为个人心理和群体心理。阶级心理是阶级社会中一种主要的群体心理,民族心理也是人类社会十分重要的群体心理。
(2)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形式是一种系统化的、抽象化的,具有相对稳定形式的、自觉的社会意识,包括政治和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科学等不同形式。社会意识形式与社会心理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形式的基础,社会意识形式是社会心理的集中和概括,对社会心理起着指导和影响的作用。社会意识形式又可分为两类,一类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以及绝大部分社会科学,统称为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它们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另一类主要是各种自然科学以及一部分社会科学,如语言学、逻辑学等,它们本身没有阶级性,可以为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的阶级服务。
六、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
由于不同的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侧面、程度以及方式不同,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具有不同的社会作用。
1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不是有史以来就有的,它是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所谓政治思想是人们关于社会政治制度、政治生活、国家、阶级或社会集团及其相互关系问题的观点、理论的总和。所谓法律思想是关于法的关系、规范和设施的观点、理论的总和。
政治和法律是社会经济基础最直接、最集中的表现,因此,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也是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式,处于社会意识形式的核心地位。
政治和法律思想直接为经济基础和阶级利益服务,它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因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占支配地位的政治和法律思想,只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2道德
所谓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包括伦理思想和在伦理思想指导下人的行为所体现的情感、风格、情操等等。道德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道德与法律一样都是对人的行为起规范作用的社会意识。但是,道德又不同于法律。道德的执行依赖的是一种社会舆论、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起作用的精神力量。而法律的执行依靠的是国家这个暴力机器的强制执行。在一个社会中,道德和法律相互补充,共同规范人们的行为。
3艺术
所谓艺术,是指通过塑造具体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主要包括语言艺术、造型艺术(绘画、建筑等)、表演艺术(音乐、舞蹈等)、综合艺术(戏剧、电影等)。
艺术是最早出现的社会意识形式之一。其产生和社会生产的发展分不开。艺术也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在阶级社会中,艺术是一定阶级和一定社会势力思想、意愿和情感的反映。
4宗教
宗教是支配人们的那些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颠倒的反映,是由对超自然实体即神灵的信仰和崇拜来支配人们命运的一种意识形式。承认超自然力量的存在,信仰和崇拜神灵,是一切宗教的基本特征。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历史现象,就其精神实质来说,是一种颠倒和歪曲的世界观。在阶级社会中,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是一种精神毒药。
5科学
科学是人们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它以概念、公式、定义、定律等形式反映客观对象的本质和规律。人们据此指导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对科学可进行各种分类,但归纳起来可以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自然科学是研究关于自然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在阶级社会里,自然科学不具有阶级性。社会科学是人们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在阶级社会,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是因为,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自觉活动表现出来的,它所发生的作用与阶级利益有着直接的联系。
6哲学
哲学是最抽象、最理论化的社会意识形式。其他社会意识形式为哲学提供素材,哲学随着这些意识形式的发展而发展,反过来,它又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给其他社会意识形式以指导。
在阶级社会里,无论哲学家是否承认,哲学都具有阶级性。
第二节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大纲要求
1理解社会基本矛盾的含义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掌握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理解并掌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一规律的内容及其要求。
3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原则,掌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这一规律的内容及其要求。
4能够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要点速记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社会基本矛盾的含义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每一种社会形态始终,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及其运动制约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发展,决定着社会的进程、性质和面貌。
2社会基本矛盾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动态的结合,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社会的这两对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更根本,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
社会主义革命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为了消灭贫穷。所以,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经济建设。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和社会主要矛盾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