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颠覆性的前卫家长手册:家长的革命 >

第2章

颠覆性的前卫家长手册:家长的革命-第2章

小说: 颠覆性的前卫家长手册:家长的革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妈,我吃饱了。”

“哎呀,没吃多少,再吃点。”

“我真的吃饱了。”

“叫你吃你就吃。”妈妈说完不由分说地将牛排放到儿子碗中。这时那孩子很不高兴,嘟哝了一句:“你怎么这么磨叽。”妈妈一听,放下刀叉向我诉苦:“听听,我这孩子一点礼貌没有,当老师面说我磨叽。”我笑了笑,心想:孩子没礼貌,怨不得他。

一个正常人,他一定知道自己是不是冷,也一定知道流鼻涕了要用手纸擦干净,吃饱没吃饱他心里也有数。但就是有很多家长,老觉得孩子长不大,冷了不知道加衣裳,饿了不知道吃东西,这实在是杞人忧天。家长总是把孩子当成什么都不会的人,就连用哪卷卫生纸都要交代,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不是心理上反感家长,就是独立生活的能力不够。也难怪,现在天天说大学生就业难,如果把大学生换成“大孩子”、“小孩子”,他们什么都需要父母帮助,又怎么能自己找到工作呢?又哪里有他们能力之内的工作呢?

大学生就业难,其实也是孩子们一直没被当成成熟、独立的成年人的“后遗症”。你觉得他什么都做不成,什么都需要家长来安排,他就真的什么都等着家长发话了。

有很多年轻人,在面试的时候不知道怎样介绍自己,因为平时都是父母帮他作介绍的。面试时被问及工资待遇的时候,有的人可以喊出一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数目,也有的人把自己看得太不值钱,因为他们没有独立生活过,对金钱没有任何概念,或者从小没有金钱观,羞于和人谈论。这些都直接导致这些“大孩子”在竞争中被淘汰!

聊天是我的专长,我和上述那个妈妈交流了很多当下的社会现象,也说了一些对待孩子的方法、态度等。她觉得自己一定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儿子,而我也觉得大雨未至好回家。

到家的时候,正赶上邻居的孩子放学回家,他见到我打了声招呼,大步流星地往家里走。吕大姐正在门口焦急地说:“我们都怕你淋雨呢,没淋着?”“这多简单,我打个车不就行了……”这下我也放心地进了自家的门。

第一章 被社会拒绝的孩子:家庭教育不能作茧自缚 海归囤积留学热冷思考(1)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炙手可热的海归囤积成了无人问津的“海带(待)”,留洋再也不那么香了。高不成、低不就,让海归们“难嫁”。这个现实提醒那些盲目加入留学队伍的家庭,很可能浩浩荡荡地出去,惨兮兮地回来。

嘿,广告满天飞啊,一年一度的高考又结束了,漫山遍野的广告让空气里都充满了咸咸的海风味道,为了配合这股海风,我起劲地嗅着。

这股海风就是漂洋过海,异地留学刮来的风。

我伸手拿起一张广告,扫了一圈,不禁感慨:中国人的钱真的是越来越好赚了,只要抓住家长爱子心切的心理,就铁定稳赚,层层迷雾之下,如果没有一双火眼金睛,恐怕难辨真伪啊!

很多家长朋友们都问我,留学究竟好不好?该不该让自己的孩子留学?

建议大家不妨做一篇论文,可以考虑从以下几点出发:

1.为什么要让孩子留学?

2.洞悉留学背后(留学热兴起的原因、发展趋势、现状及分析)。

3.你的孩子适合留学吗?进行利弊分析。(可以从孩子现有的文化及语言基础、独立性、学习力、适应性等方面考虑。)

4.留学的实际意义和收获。

只要完成了这篇论文,相信大家心里就亮得跟明镜一般,不用我再多说了。

有人听了大概要挠头,我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个范本,文章中,我会清晰明确地表明我的观点,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在做完论文之后再瞄上两眼。从这篇文章中,你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论留学热需要冷思考

“2009年春节以来,我就没有休息过,每个双休日都有国外过来面试的学校,都要接待很多前来面试咨询的家长。”据某公司的一位留学部经理称,今年,从她手里出去的学生同比增长了20%。而且,以前是大学毕业生出国留学,现在一些高中毕业生也出国留学,甚至连初中生、小学生出国的都有。在该公司去年出去的300人中,出去读高中的比例占了近20%,比上年增加了5个百分点。在澳际留学南京办事处去年出去的300人中,出去读高中的也占了15%,同比增加了3个百分点。另外,不仅美国,到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留学的都有不同比例增长。行内人士甚至用“全民留学”来形容它的热度。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家长要让孩子留学呢?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研究教育经济学的叶忠博士说,不少市民出国是一种“从众行为”,由于信息不对称,他们对国外以及国外大学的情况并不了解,很多时候,他们比的不是国外的教育环境,而是和身边的人进行攀比。

还有一位家长的观点颇具有代表性,他认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孩子的成绩在国内上好大学太难,最多只能上个二本、三本这样的学校,将来毕业后找工作很困难。而同样的成绩到了加拿大或澳大利亚,就能申请到不错的大学。孩子的数学很好,如果能申请到加拿大排名前几位的哥伦比亚大学或滑铁卢大学的精算专业,将来的就业根本不用发愁了。据这位家长称,申请加拿大这两所大学的成功率都很高。

除此之外,国内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和国民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矛盾也是留学热的原因之一,而国外教育产业化也对留学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留学的确是一种投资,可以学习先进技术和知识,增长本领。但对于留学热,我们仍需仔细地分析,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留学,而且,也并不是所有的海归回国后都有很好的发展。留学热需要冷思考。

第一章 被社会拒绝的孩子:家庭教育不能作茧自缚 海归囤积留学热冷思考(2)

    曾经有一个孩子,被爸爸妈妈送到澳大利亚读一所私立高中,在那里待了一年后,就被爸爸妈妈“拎”了回来。

“我们班一共有40个同学,其中22个是中国人。在那里上学和在国内几乎一样,根本没有什么留学的感觉。”

起初,他还想好好学,可后来,在那个环境里,不知不觉就学不下去了。“班上的中国学生多,同学之间总觉得说外语别扭,反倒是一些当地的学生找我们学中文。平时,同学们经常互相请客,到处旅游,有时候还打牌赌钱。”

妈妈见孩子总是要钱,觉得纳闷,为什么开销会那么大。后来,让澳大利亚的朋友去看了一下才知道,儿子在那里根本没怎么好好学习,一年下来,不仅花了20万元,还欠了同学好多钱。

得知情况后,爸爸妈妈当机立断,把孩子给“召”了回来。

出国,对于很多孩子而言,都是第一次独立生活,这对于他们的独立性、自制力、学习力和适应能力都要求很高,而父母过于急切,于是在很多孩子尚未学好祖国的语言和基本文化的情况下就将孩子送出去留学,孩子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没有独立面对崭新的环境的能力。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又如何要求他们学习和吸收精华呢?

对于很多孩子而言,他们要接受文化的碰撞和教育方式的变化,再加上缺少来自父母和同伴的社会支持,这让他们感到孤立无援。面对国外五光十色、新奇刺激的复杂环境,他们会受到强烈的难以抵御的诱惑。另外,国内严格监管与国外宽松自由的环境形成巨大的反差,这也让相当多的留学生感到不知所措,难以适应。一些缺乏自制力的孩子很可能会信马由缰、为所欲为、放任自流,导致学业荒废,对生活和学业失去信心,甚至因前途渺茫而自暴自弃。

由于没有充分的准备,他们很容易遭受一连串的文化震撼,在内心激起难以舒解的郁闷和焦虑,这样极易导致情绪失控和人际交往上的冲突,并很容易在国外遭受学业失败,而这显然对孩子精神的成长影响尤为严重。

此外,现在海归就业已不再处于优势地位,这也应该成为家长朋友们考虑的一个重点。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势必渴求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即便是海归也要遵循市场规则。竞争难以避免,竞争中,难免有人因此成为“海带(待)”,当然不排除部分确实有能力的人因为“薪酬要求过高”而“待价而沽”。

基于现实,我们在出国前就应该算一笔详细的经济账,算账时不但要考虑出去要花多少钱、回来后是否能找到工作、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而且要把留学的机会成本算进去,因为留学需要放弃国内的教育机会或日后的工作机会,放弃其他的奋斗方式等。

家长希望孩子成才的心理可以理解,只是,当留学热浪袭来的时候,一定要具有战略性的眼光,审时度势,冷思考才能把握得更好!

第一章 被社会拒绝的孩子:家庭教育不能作茧自缚 谁都不雇只有漂亮分数的人

    分数再漂亮,能当饭吃?邓小平早就教导过我们:“不管白猫还是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从学校出来,用人单位看的只是能力。可以,就是人才;不行,就一边站着去,用不着你干吗要雇你?可怜的孩子被拒之门外,究竟是谁之过?

“我走出大门的身影一定很落寞,门里面的世界对我来说显得那么陌生,那些面孔看起来很友好,却让我充满了距离感。本以为触手可及、轻而易举的工作,却在我头上高高地悬挂了起来!走出去,人潮如水,门外的世界还是一如既往的喧闹。这些曾经深感熟悉的世界第一次让我觉得陌生,我想知道,这个世界是怎么了?不是口口声声要学习、只要学习吗?难道我的成绩不够优秀?我有那么多证书、那么多次第一名,难道都敌不过一个成绩平平的人?”

就业的滚滚浪潮中,有此感慨和疑惑的又岂止一两个人?

什么时候,分数仅仅成了参考,甚至是摆设?用人单位又为何将这些有着骄傲的漂亮分数的学生拒之门外?

曾有一家公司的经理说:“公司是讲业绩、讲效益的地方,我们录用的人才必定要能为公司创造效益。相信任何企业单位用人的核心和准则都是紧紧围绕着‘能力’二字的。分数漂亮固然让人觉得美好,但对我们而言并不重要,因为从目前来看,工作和学校的学习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实践证明,很多分数漂亮的人未必有能力,相反,那些成绩一般的人却表现出了非凡的能力。我想,不管换了谁,都知道该录用谁。所以,我们更看重一个人的能力。现在的大学生,从小到大,什么事情都是别人代劳,连倒水倒酒这样的事情都不会。在家你可以,谁也不能过问,可到了公司,见了客户,你也不会倒水,你拿什么让人家信任你,放心地把工作给你,或和你合作?”

这位经理的话极具代表性。

现在的学生的确如此,一心学习,结果最后除了考试什么都不会。找工作时,笔试成绩很出色,可到了面试这一关就摔了大跟头:说话结结巴巴,还没张嘴脸就红了,在考验团队合作环节上更是呆若木鸡、不知所措……

这样的人哪家单位敢要?

为难的孩子,委屈的孩子,孩子被拒绝,这一切谁之过?

“去去去,看书去,下次考不到100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