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现代史下卷 >

第59章

现代史下卷-第59章

小说: 现代史下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展。英国在1952年和1956年、法国在1960年和1968年分别试验成功了 

原子弹和氢弹。中国是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在邓稼先等科学家 

领导下,1964年10月16日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试验成功,1967 

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也在这里试验成功。 

     从50年代初起,苏美都加紧研制中远程和洲际导弹。1957年8月苏联 

向太平洋目标区发射了第一枚SS—6洲际弹道导弹,射程约 8 000公里;1959 

年美国的“宇宙神”洲际弹道导弹研制成功,射程超过1万公里。导弹的关 

键技术是火箭技术,火箭技术的进步为空间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将世界上第一颗重83。6公斤的人造地球 

卫星送上太空; 1958年 1月 31日美国的“探险者1号”人造卫星发射成 

功,但重量只有苏联的1/10。1960年美苏都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1961年4 

月12日苏联发射了第一颗载人飞船,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遨游108分钟、绕 

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地面。这一创举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1961年5 

月,美国总统肯尼迪为了缩短与苏联的“空间差距”,提出10年内完成阿波 

罗登月计划。 

     1964年8月19日,美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地球同步静止轨道通讯卫 

星,说明火箭—卫星技术又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之后,全球卫星通讯事业 

发展迅速,1969年7月16日,美国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 

心升空,7月21日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 

个脚印,阿姆斯特朗说:“这是人的一小步,也是人类的一大步”。他们在 

月球上逗留了21小时以上,收集了标本,拍摄了照片,装置了仪器,7月25 

 日平安返回地球。这是人类征服宇宙的又一壮举。 

     70—80年代空间技术的大发展表现在各种用途的民用、军用卫星,如气 

象卫星、通讯卫星、资源卫星、侦察卫星、导航卫星等陆续升空,这些卫星 

的发射为遥感技术提供了新的平台,使遥感技术发展到航天遥感新阶段。各 

国利用这种新技术发射各种空间探测器。1970年12月15日,苏联发射的“金 

星7号”在金星上软着陆; 1977年8月20日和9月5日,美国先后发射的 

 “旅行者”1号和2号,分别于1979年3月和7月飞过木星,1980年11月 

和1981年8月相继飞过土星,1986年和1989年又相继探测天王星和海王星, 

然后离开太阳系,直入无际的空间。1990年4月14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 

卫星,在全世界居第5位。据统计,到1982年底,全世界已发射各种航天器 

2936个,其中美国占34%,苏联占60%。 

     1971年4月19日苏联发射了第一个在宇宙中从事科研工作的空间站— 

—“礼炮1号”;23日实现了空间站与飞船的对接。1977年9月29日,美 

国的空间实验站与苏联的“礼炮6号”同时发射,1980年苏联宇航员波波夫 

和柳明在“礼炮6号”上工作了185天。1981年4月12日,美国第一架航 

天飞机“哥伦比亚号”顺利升空,这是火箭、宇宙飞船与飞机技术相结合的 

一种空间运载工具,它既能在宇宙中飞行,也能在大气层中飞行和着陆,且 

发射程序简便、实用。“哥伦比亚号”在绕地球36周后安全着陆。1986年 

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后,美苏加紧研究兼有航空、航天两种特性、 

且不需借助火箭起飞、可自由往返于大气层内外的空天飞机。这种飞机如研 

制成功将会大大促进人类空间探索事业的发展。 

     高科技群中的其他新技术 在第三次技术革命中,除上述三大技术 


… Page 183…

外,还有许多高新技术问世,主要有: 

     激光技术。激光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能的光源,亮度胜过太阳光200亿倍, 

单色性、方向性强,聚能和相干性出色,要靠激光器获得。美苏物理学家于 

50年代先后发明了激光发射器原理。1960年7月美国物理学家梅曼利用受激 

辐射放大电磁波原理制成了第一台激光器——红宝石固体激光器,并迅速应 

用于工农业生产,进行激光加工、育种、杀虫、激光医疗、激光测量、激光 

全息照像和激光通讯等,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光导纤维技术。光导纤维是能传输光线的纤维,用高纯度的石英玻璃管 

在高温下经气相沉积后拉制而成,细如发丝,从光源发出的光波输入一端后 

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传到另一端,每根光纤可传输上万路电话或几千路电 

视。1966年英籍华裔科学家高琨从理论上提出,只要清除光导纤维中的有害 

物质,并将光纤制成双层结构就可大幅度提高传光能力,并可用于激光通讯。 

1970年美国康宁玻璃公司研制出第一根光损耗为20分贝/公里的光导纤维, 

揭开了光导通讯的序幕,使通讯容量提高了10亿倍。1977年5月,美国电 

话公司在芝加哥建立了第一条光纤通信线路,80年代得到推广。与电缆通信 

比较,光纤通信具有传输信息量大、距离长、节省有色金属、体积小、重量 

轻、抗干扰和保密性强、成本低等优点。 

     海洋工程技术。人类开发海洋已有悠久的历史。但从60年代起,由于新 

技术的应用,海洋开发事业发生了战略性的转变,形成了一个包括海底石油 

和矿藏开采、海洋能源利用、海水资源提取、水产资源开发、海洋空间利用、 

海洋环境保护等内容的海洋工业体系。其中的重点油气开发在70、80年代有 

很大的发展。1961年苏联在印度洋底发现锰结核矿, 70年代掀起开发热潮; 

1967年法国在朗斯河口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大型潮汐发电站,80年代美国在夏 

威夷建成了一座10万千瓦的温差发电厂。在日本,海洋农牧化、海中城市建 

设技术都有新的进展。 

     新能源与新材料技术。能源是现代工业的血液,70年代世界能源危机 

后,有关能源开发、利用和节能技术研究有很大发展。人们进一步开发太阳 

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风能等能源,同时加强对煤炭的液化、气化 

和石油综合利用等新技术的研究。 

     所谓新材料技术是指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研制具有优异特性、特殊功能的 

新材料的技术。 

     70年代以来,每年以5%的速度增加新品种。1976年,西方各国的注册 

材料已达30万种,其中最受关注的有:耐热、耐磨、耐腐蚀的精密结构陶瓷, 

可用于切削刀具、连续铸钢新工艺;光电能转换效应好的非晶态硅,可作为 

廉价太阳能电池材料;高强度、低比重、抗疲劳的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 

如碳纤维、芳纶等,如用于火箭发动机壳体,能增加上千公里射程,用于飞 

机外衣,可减轻重量20—30%;近年来对超导材料的研究已取得相当的进 

展,由于这种材料具有零电阻和抗磁性两大特点,故为输电的理想导体,但 

超导现象只存在于极低的温度环境,1987年科学家寻找转变温度较高的超导 

材料有了突破。美国科学家获得了转变温度为98K(绝对温度温标符号,零K 

相当于摄氏零下273。15度)的超导体,中国科学家又获得100K的超导体, 

于是,国际上掀起“超导热”,各国科学家争相寻找更高转变温度的超导材 

料。 

     生物工程技术。系指利用生物体系,应用先进的生物学和工程技术,加 


… Page 184…

工 (或不加工)底物原料,以提供所需的各种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新型 

跨学科技术。形成于70年代初,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 

程(微生物工程)四个部分。基因工程(又称遗传工程)是其中的核心技术。 

1953年美国的沃森和英国的克里克建立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标志着分 

子生物学的诞生。DNA即脱氧核糖核酸,是一种起遗传作用的高分子化合物。 

它的每一片段都储存特定的遗传信息,称作基因。60年代,科学家又发现了 

构成DNA的64个遗传密码,各种生物的密码通用,只是构成数量不同。如果 

将DNA分离出来,并把它组合到另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上去,就可改变生物 

的遗传特性,获得符合人类需要的新生物品种。1973年美国分子生物学家科 

恩和博耶成功地进行了DNA重组技术的试验,他们将重组的DNA引入快速繁 

殖的大肠杆菌中,从而生产出具有某种特性的生物制品。接着,应用这种技 

术生产出胰岛素、生长激素和干扰素。这说明生物技术已发展到实际应用阶 

段。科学家们预言,21世纪将是生物世纪,生物技术有可能成为下次技术革 

命的核心技术。 



                       三、第三次技术革命的特点 



     第三次技术革命与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较,有许多特点,最突出的是: 

     技术革命群体化 这次技术革命以群体形式出现,形成一个多层次的、 

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的高技术群。前两次技术革命主要以一两种技术的突 

破为代表,它们的出现且是单一的。作为第一、二次技术革命标志的纺织机、 

蒸汽机以及发电机、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虽然也带动了其他技术的发展, 

但彼此的联系并不紧密,新技术的数量也是有限的。而第三次技术革命则不 

然,它是以核能、电子计算机、宇航三大技术开头,随后又有一批批新技术 

汇入这次革命的洪流而形成一个宏大的技术群。其数量之多,门类之广是空 

前的。在这一技术群中,信息技术是带头的核心技术,其中,除电子计算机 

之外,还包括激光技术、光纤通信、微电子技术等一切有关信息的处理、传 

输、变换、存取、设计、制造的技术,这些又是技术群中的技术群。信息技 

术的核心是信息控制,它是优化物流、节约能流、分散人流、降低财流的有 

效手段。它被应用到各个技术领域,成为主要的控制手段后,便使各种技术 

在发展中的横向关联性、综合性、交叉性极为突出,使各种技术间呈现出极 

强的群体性。 

     科技社会化和大科学时代的开始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理论与方法论的 

基础——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所揭示的正是技术系统、生命系统与社 

会系统间的共同控制规律。所以,这次技术革命与社会的结合比过去两次技 

术革命要紧密得多。美国科学学家普赖斯于1962年6月发表了著名的以《小 

科学、大科学》为题的演讲。他认为二战前的科学都属于小科学,从二战时 

期起,进入大科学时代。所谓大科学,是指以统一的方式把相关的科学事业 

组织起来加以科学管理的科学。过去的小科学是分散的、个体的、随机组合 

的研究,现在的大科学是社会化的集体活动,其研究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