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南方周末2004年精粹_上 >

第7章

南方周末2004年精粹_上-第7章

小说: 南方周末2004年精粹_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改制”,又要“托古”。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25年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已经历了四分之一世纪,在我们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如前所述,应当是坚持它的原理,重在实践和发展。 




创建时间:2005…3…17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超越“极化”思维(上) 
 



  南方周末   2004…01…08 13:07:34 

  超越“极化”思维(上)

  ———关于中国外交战略的思索

  ■现在和将来的格局都可能既不是单极、两极,也不是多极,而是三者并存的新格局

  ■中国人对多极化过于乐观。事实是,多极化存在多种而不是一种趋势,利弊掺杂,对世界和平与中国而言,可能有利,但也存在不利的和不确定的因素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叶自成

  “多极化”是中国外交战略、外交思想、外交原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提出的多极化战略大体包括三部分内容:1。国际政治多极化是国际政治发展的大趋势,与经济全球化一起构成了中国对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国际形势的总的判断,是中国分析和认识国际形势及制定中国自己的对外政策和战略的基本依据;2。多极化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即中国肯定这种发展趋势,认为它不仅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而且也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要积极推动多极化趋势,这构成了中国外交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他战略有着重大的基础性意义。多极化战略指导中国外交取得了很大成就。随着形势的变化,我们今天也有必要对多极化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单极、两极、多极格局复合的国际体系

  人们总喜欢用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来描述世界格局。但这往往导致人们忽视这三种格局之间的复杂关系,把三者关系简单化。比如,有人说今天是单极化世界,多极化世界已经崩溃了;也有人说今天的格局已经是多极化格局。我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有片面性。

  实际上并不存在所谓绝对的单极化,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有人把罗马帝国说成是单极体系,但那是有条件的,它仅仅存在于西欧体系中,罗马帝国是这个体系中惟一的支配力量,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与之相提并论。但罗马帝国从来没有影响过东亚。东亚是另一个体系,在这个体系中长期起支配作用的是中国的王朝。在一些西方人眼中,中国长期是东亚的单极力量,同样因为在这个体系中,也没有什么力量可以与中国比较。但中国的单极世界,也仅仅是就东亚体系而言。所以,就西欧和东亚来说,存在两个单极世界,但从整个世界来说,有过罗马帝国与汉唐并存的两极世界,从来没有出现过什么单极世界。

  后来的英帝国时期也是一个类似的体系。就18-19世纪英帝国的综合国力而言,它可以说是单极力量;但就欧洲体系而言,英国从未统治过欧洲大陆,俄、法、德、奥都是强国,是一个多极体系,英国是多极体系中的单极;而就整个世界体系而言,在1800以前,中国的清朝在东亚也可以说是一个单极体系,它的经济实力在很长时期内远超英国。保罗·肯尼迪认为,1750年,英国的工业生产只占世界工业产量的1。9%,而此时的中国生产世界产品中的32%;1800年,英国的产量占世界的4。3%,中国占33%。一直到1860年,英国占19。9%,中国占19。7%,英国才第一次超过中国。经济史学家麦迪森认为,1820年的世界GDP总量,按1990年时的国际美元来计算,中国为1992亿美元,为世界第一,中国占当时世界GDP总量的28。7%,比印法英三国总和还多。所以,清朝与英国在一段时间内又构成了世界的两极,直到清朝1840年被英国打败,这种两极体系才结束。所以,就18-19世纪的世界体系而言,它有单极,有两极,也有多极,是一个三种格局同时并存的格局。

  冷战时期也是如此。一般来说,二战结束到1960年代,是典型的两极体系,美苏两个大国称霸世界,各自成为“东西方两个世界”的领导力量。但这种格局在1960年代中后期发生了变化,由于中苏关系破裂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发展,在两极格局中出现了中国、印度等不为美苏两国控制和影响的大国。尼克松在1967年提出世界出现了五大力量中心,就是多极格局的开始。先是出现了中国这一相对弱小但却独立的一极,构建了那个时代的“中美苏三角”。到1980年代中期,苏联经济力量被日本超过,这种力量对比的变化,一方面加强了多极化的趋势,另一方面由于美国力量的相对持续增长,美国拉开了与苏联、日本、欧洲的距离,两极格局到冷战末期已经不是相对平衡的两极,美国的力量大大超过了苏联。因此,冷战以两极格局为主,但又发展出多极化趋势,并包含了美国单极化的趋势。

  所以,从历史上看,单极、两极、多极都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的,更不是完全排他的、完全对立的。

  从过去的历史来看,认为今天的矛盾是单极与多极的矛盾、世界格局注定要演变为多极格局,并没有历史的根据。相反,很可能出现的趋势是相对的单极、两极与多极的并存,三者或其中的两者同时并存,长期和平共处,在一超多强格局长期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有时单极倾向突出,有时多极趋势明显,或者此消彼长、互有消长,或者共同消长、共同进退。

  从这种历史观念出发,认为今天已经是美国的单极化时代,或者认为今天已经是、或者今后必将是多极化时代,都是单向思维,而世界格局的现实很可能是多重结构并存,所以,人们过多地争论是单极还是多极,并没有什么实际价值,因为两者虽然有矛盾,但并不完全对立,可以共处共存。

  多极化存在多种趋势,利弊掺杂

  现在中国许多人在谈论多极化时,往往乐观地认定多极化对世界和平与稳定有利,也对中国有利。这其中包含了两个假设:第一个假设是单极、两极不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对中国也不利;第二个假设是多极化对世界和平与稳定更有利,对中国更有利。但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来看,这两个假设都有片面性。

  第一个假设,单极、两极不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对中国不利并没有完全得到历史的证明。

  就相对的单极而言,正如前面所说,存在过两种不同的相对单极体系,即罗马帝国的西欧体系和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体系。从东亚体系来看,中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体系内没有任何对手,而且更由于中国建立起了虽不平等但却相对宽容的朝贡体系,中国用大量的物质财富换取体系内国家对中国主导作用的承认,因此,中国基本维持了这个体系的稳定与和平,没有发生过类似西欧三十年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在这个单极体系中,它对中国有利,对体系内的国家也有利。

  就冷战时期的美苏两极体系而言,两极导致对霸权的争夺,但由于两个超级大国各自控制着一定的核心区域,所以竞争主要是在两个体系之外的地区展开,而在各自的核心区域内,则维护了相对的和平与稳定,而且由于核均势的存在,世界处于相对和平与稳定状态,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这种局面为许多国家带来了发展的机会,比如,日本和西欧国家,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都在这种两极格局下得到了发展。

  对中国而言,两极体系虽然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甚至是一些屈辱,如台海的分裂状态,以及美苏其他一些损害中国主权的行为。中国的国际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这是对中国不利的。但客观地说,中国也从两极相对稳定的格局中获益不少。中国通过与苏联结盟,利用苏联的援助很快建立了中国独立的经济体系和国防力量;而此后与美国关系的正常化,则使中国走上了对外开放的道路,使中国得以利用西方的外部资源迅速推进中国的经济现代化。中国正是在两极格局的相对稳定中,奠定了后来能够成为单独一极的基础,开始了中国历史性的崛起进程。

  因此,两极格局对世界而言,虽然战争和冲突不断,但没有发生大的战争,世界大体维持了半个世纪的和平与稳定;对中国而言,两极格局也是好坏参半,中国甚至可以说是得大于失,不能说两极格局对中国多么不好。

  冷战后出现一超多强的格局,美国推行的单边主义政策,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破坏了世界和平与稳定。中共十五大曾指出,霸权主义是破坏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但另一方面,冷战后的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其主要的推动力量仍是美国,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虽然不平等不公正,但也给一部分国家带来了发展的机会,尤其是东亚的许多国家;对中国而言,美国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在台湾问题、人权问题上使中国面临更大的压力,但中国也从这种格局中争得了自己应有的利益。有人认为中国是美国推动的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这种说法虽然太过夸张,但中国的确由于把握了经济全球化的机会,从而发展了自己,中国吸收了大量的外资,长期保持了较高速的经济增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在综合国力的提高上,中国都有较好的成就。

  所以,单极、两极格局对世界和平与稳定不利,对中国不利的假设,并没有足够的历史事实的支撑,与现实相比较也难以下定论。

  第二个假设,即多极一定比单极和两极更能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对中国一定更有利也存在同样问题。

  首先,从历史角度来看,多极格局有时的确能在相对长的时期内维持世界和平与稳定,但许多情况下也会激化矛盾,引发大规模战争。

  在欧洲历史上,经过18世纪前半叶的一系列战争,欧洲形成了英法奥俄普的五强格局。这是一个比较标准的多极体系,这五个国家各自独立,但又相互制约,没有一个国家能起支配性作用。它维持了不到40年的相对和平,这一平衡为拿破仑帝国打断。在一系列的战乱之后,欧洲再次恢复了以英法奥普俄五强为中心的格局,形成了维也纳体系。维也纳多极体系在均势原则基础上又增加了协调原则,大体上维持了欧洲近百年的和平。但是,五极体系后来演变成德奥意三国同盟和法俄英同盟两大对立阵营,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19年的凡尔赛体系,构建的也是一个多极体系,英、法、德、苏俄、意、日、美等强国演变成德意日集团和英法集团,最后多极的矛盾再次导致了世界大战。

  多极体系在维也纳体系时期对维护欧洲的和平与稳定起过一定的作用,但多极体系也是爆发两次大战的主要原因。因此,认为多极比单极或两极更能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不能完全得到历史的证明。

  从现实来看,今天的国际政治与过去有根本的不同,今天的多极不是当年欧洲列强的竞争性多极,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能力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