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6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够利益万代,你说这个权多大。印祖这些话我们要很冷静细心去思惟,才能够接受,才能够认同,正确的,一点没错。
我们今天无论是在家出家,学儒、学道都不能成就,原因哪里?没有从小学起,也就是我们没有根,我们没有本。要以周文王,胎教是根,幼儿这是本,中国谚语常讲三岁看八十,七岁看终生。这就是什么?从根本上来观察。你这根本好,你将来是一帆风顺;根本出了问题,将来纵然有成就,还是有限,不能够达到登峰造极。我们在小时候,这根本教育沾了一点边缘,但是现在想想,这一生有这么一点小成就,非常感激;如果不沾这一点边缘,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沾一点边而已。我以后,像我弟弟,相差六岁,他就不行,他连边都没沾上。那我们跟上一代比,我们不如上一代,上一代真的是有根有本。我们跟李老师不能比,跟方东美先生不能比,跟章嘉大师不能比,为什么?他们的根本比我厚。
所以教育从哪里?教育从婴孩,这中国谚语也有两句话说「教儿婴孩,教妇初来」。教媳妇,娶太太教媳妇,媳妇进门的时候就开始教,初来,刚刚来就要严格教导。教儿婴孩,这一出生就要注意,现在有几个人懂?现在有几个人存心是纯净善良,起心动念与道义相应?太少太少了,不能说没有,太少了。所以今天社会这动乱、混乱,这个混乱的局面无法控制,混乱还在扩张、还在深化,这问题严重,有几个人警觉到?非常非常严重。
现在的灾难频率,这大家都晓得的,一年比一年增加,灾害一次比一次严重,这是果报。多少人在这个果报现前的时候,已经是麻木不仁,好像这些果报与我都不相干,这是天然灾害,自然灾害。不知道是一切众生起心动念的感召,你怎么能说它是自然的。日本的琵琶湖一个小湾,这里面水很脏很臭,江本博士邀了五、六十个人,请了一位法师到湖边上对湖水祈祷。他的法事只做一个小时,三天之后,这个角落的水清净了,可以看到底,水也没有波浪,他拿照片给我看。五、六十个人意志集中在那里祈祷,水就起了感应。
曾经有人问我,这个人是天主教徒,我在新加坡的时候,问我一个问题:明明是一九九九年跟二千年是世界末日,怎么会没事?好像预言不灵了?来问我这个问题。我说没错,预言确实是很灵,预言只说一个常数,常数里头有变数,我说你要了解这个道理。变数在哪里?因为全世界人都知道,这世界末日到了,全世界的,那个不是宗教徒我们就不说他,大概是宗教徒,是信仰宗教的人,这个时候统统都祈祷,自动的祈祷,你说这个力量多大。这比江本胜博士琵琶湖里头邀的五、六十人祈祷的力量大得太多太多了。所以这个末日推迟了,延后了,不是没有,你没有能把它化解。你这一念善心一念感应,念念善心就念念感应,很可惜,就这个善念祈祷的时候不能保持。九九年过去了,二千年过去了,没事,预言不准。错了,不是预言不准,是我们善意的那个力量,重要!
真正的宗教徒每天都在祈祷。现在我们特别要为全世界化解冲突祈祷,为世界的安定和平祈祷,我每天都在做,很认真的在做,一个人力量很薄弱。我相信这个世界上一定也有很多人像我一样都在做。有一些人笑我们迷信,他笑我迷信,我还是要在做。实在讲,他对这事实真相不了解,说实在的话,他没有资格讲话。他居然开口说我们是迷信,那说随他说,现在是言论自由、出版自由,谁都不能干涉谁。我们觉得我们应该要做的,无论什么样的障碍,无论别人怎么样的批评,甚至於毁谤都置之不理,认真的去做。一切众生的福祉,包括他也在内,我们确实是爱心,确实是善意。
这就是讲到勇猛精进,佛陀教我们从净业三福、从十善业做起,要勇猛精进把它落实,这样子我们修学就有基础;加上勇猛精进,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尤其是净宗法门无比殊胜,我深深相信,一丝毫疑惑都没有,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无量寿经》,诸佛欢喜,龙天善神拥护。我们每天读诵这部经,依教奉行,这部经依教奉行从哪里起?还是从十善业,大家不能忘记。经上明明教导我们「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从这里下手,这是十善业。
所以我们从净业三福、从六和敬、从十善业为人演说,化解冲突,一定要听佛的教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对於作恶的人不讨厌他,不要去恨他,别人对我不善,原谅他,不要放在心上。不念旧恶,不憎恶人,要从这里做起,这才叫做积德。往往我们看到这种人,心里都讨厌,都恨他。你讨厌、恨他,这是我们自己的过失,我们自己错了。断恶修善,改过自新,从这个地方改起。这个世间众业所感,这不是我们一个人的,大众的共业,共业不好,我个人修得很好,果报也不一样。众生的共业还是要继续搞六道轮回,我们跟他有不共业,我们认真努力修善,这非常非常可贵,凭这个善业念佛求生净土,哪有不生的道理。
古时候念佛往生净土那个功行不希奇,为什么?那时候环境好,没有这么多的障碍,没有这么多不善的影响,没有这么多的诱惑。我们今天在这个世界里头还能保持清净心,还能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不容易。所以能够放下万缘,放下杀盗淫,放下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放下贪瞋痴,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哪一尊佛不赞叹?哪个菩萨不欢喜?一定是说你太难得了!在这种恶劣的环境里头,你还能保持著纯净纯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一定要自己勉励自己,顺境善缘不起贪痴,逆境恶缘不生瞋恚,这才是真正的勇猛常精进。
记住佛经末后一句话,「信受奉行」,对於圣贤的教诲深信不疑,那是真理,那是永恒不变的。凡是真正有志,你佛经可以不读,因为你并不想超越六道,四书一定要读。五经可以不读,四书不能不读,分量也不多,《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确确实实如其所说,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论、方法、道理、效果统统在其中。这里头说得很好,「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当你智慧没开的时候,你要依靠父母、老师,那就是教育。所以我套了这句话说,「自天下以至於身家,壹是以教育为本」。诸位想想,我这说法对不对?个人的成就要学、要受教育,家庭的和睦要靠教育,公司行号的兴旺要靠教育,国家的强盛要靠教育,世界和平还是要靠教育。离开教学办不到,不要说世界和平,我们自己这个身体保持著健康强壮都做不到,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我读这首偈感触很深,所以在清凉大师注解之后,我又跟大家说了这么多。无非是希望同修们觉悟,认真学习,这一生不要空过。这一生如果我们没有儒佛的薰陶,就像佛经里所说的,失人身容易,得人身很难。「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好不容易,真的是无量劫来遇到这么个机会,得人身又闻到圣教。你说这个机会,真是彭际清居士所讲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我们遇到了,遇到不能空过,遇到好好的抓住,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要想决定成就,决定没有过失,决定不造恶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与圣教相应。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菩萨问明品」,正教甚深,勤首菩萨偈颂第三首看起:
【譬如微少火。樵湿速令灭。於佛教法中。懈怠者亦然。】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这是别释后面八首偈的第一首「火微樵湿喻」,我们看大师的注解,「喻善根生,及三障重,暂闻教,才少修行,而业惑内侵,令所闻速失,所行速废,故成懈怠,难出离也」。菩萨后面这八首偈给我们说明修行这一生不能成就的原因。经文虽然不多,可是把所有不能成就因素归纳这八大类,非常值得我们警惕,我们在现前有没有犯这样的过失?
他这八首统统是用譬喻来说的。偈的文字容易懂,『譬如微少火』,就是小火,火不大,小火,小火要燃烧这一块木头,『樵』就是木头。这个樵很湿,火代表修行,修行的功夫很弱,烦恼习气很重。所以这火接触这根很湿的木头,那火很快就灭了。这种现象会发生在什么时候?发生在对於事实无知。童子无知常常发生这个现象,他点一枝洋火,火柴,现在用火柴比较少,现在多半用打火机。我们小时候用火柴,拿一根火柴去烧树枝,这树枝是湿的,烧不燃,火柴就灭了。这个现象我们小时候见到很多,没有知识,到以后稍稍大了一点,我们就晓得,不会再做这个错误事情。应当怎么样?应当找树叶,树叶很容易点燃,然后再把柴火架在树叶上,干的放下面,湿的放上面,它就很容易烧起来。慢慢对於事实真相了解,这了解大概总是十岁左右,八、九岁十岁的时候知道应该怎样来生火。小时候不知道,五、六岁以下不知道。
这个比喻,菩萨将它比喻佛法当中修行,『懈怠者亦然』,也像这样子,为什么会懈怠?我们看看清凉大师的注解。他的注解是「喻善根生」,那个微火就是善根,微小的火有善根,善根生,不是没有善根,善根生起来了。这善根生起来,可是他三障重,三障是惑、业、苦。惑业苦三障,惑是迷惑,无明烦恼,对於世法佛法都不了解,这是迷惑,迷惑的人肯定是随顺自己烦恼习气。烦恼习气是什么?我们常常讲的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我这个讲法大家好懂。在佛法里面十恶业,烦恼习气,杀盗邪淫。随顺杀生,杀生好像看得是理所当然,应该的,蚊子叮上自己,一巴掌一定把它打死。你看平常这小动物,蟑螂、苍蝇、老鼠,这是一般家庭常常看到的,哪个不杀?这是什么?这是杀生的烦恼习气。现在这个习气可麻烦了,没人教!
从前有教育的时候,「父子有亲」,人生在这个世间他有情有爱,爱是天性、是本性,父子有亲。古圣先贤的教育原点就是这个字,父子有亲,那一种亲爱在什么时候看到?婴孩时候看到。小孩还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你去观察他,他爱不爱他的父母?父母爱不爱他?没有条件的,那是天性。教育是什么?如何把这个天性永远保持而不变,这要靠教育。然后再把这个亲爱发扬光大,他也懂得爱父母,父母懂得爱儿女,发展如何能够懂得去爱长辈,爱他的祖父母,爱他的外祖父母,爱他的叔叔伯伯,爱他的长辈,爱他的兄弟,爱他的家族;再扩展爱社会,爱朋友,爱国家,爱人类,爱众生,这是教育。就是把这个原点扩大而已,这是性德,伦理道德的大根大本就在此地。
道就是自然的、无条件的,不是哪个人创造的,不是哪个人发明,也不是什么法律制定的,这是天性,这叫道,随顺道就叫做德,在佛法称为善根。善根确实人人都有,婴孩的时候你看得最明显、最显著,慢慢长大了没人教,没人教怎么?随顺烦恼习气,这个爱心渐渐渐渐淡化,学会了自私自利,学会了损人利己,这麻烦大!三障重,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