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

第353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353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量寿经》世尊教导我们修行,首先就给我们讲善护三业,为什么?业果甚深!理深、事深、报深,如果用《法华经》十如是来说,没有一条不是甚深,深广无际,从性相、理事、因果。佛教导我们善护三业,头一条是口业,「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这一条甚深甚深!我们凡夫往往疏忽了,没有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所以日常生活谈吐之中,有意无意就会说到张家长李家短,评论人事是非,就拿这个来做话题,而不知道这在造业。所以,有意无意造作极重的罪业,自己是茫然无知,还以为今天没过失。这是什么原因?总的来说,不读经之过,如果大乘经念多了,你的警觉心自然就提高。
  我不愿意受这些不善的果报,我决定不造不善的业因,往昔生中所造的恶业,现在觉悟了,总要把它化解。化解从什么地方化解?不是从外面,从外面永远不能化解,你把方向找错了,一定要从内心上做功夫。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你记住诸佛如来这句话,你就晓得为什么佛教导我们从自心里头去化解,没有消不了的罪业,你从外面那永远没有办法化解。佛法是心法,佛学是内学,向内不可以向外。向内应该怎样把我们的无量劫来这些业习化解掉?这一品经里面会讲到,讲到那个方法真的是妙绝了。
  我在这些年常常劝人,一定要把自己对一切人、对一切事、对一切物,那个对立的念头要化解掉,从今而后不再跟人对立;他跟我对立,可以,我不跟他对立。要知道对立是双方的,两方面的,一方面不对立化解了,这一方面立不起来,这个道理不难懂。非常显然的,吵架,两个人相骂,愈骂愈起劲,如果说一个人开口骂人,对方不还口,一句话不说,这个骂人的人虽然来得很凶很狠,那个气势很快就消掉。为什么?没有反击的力量。对方静静的在听,骂个几分钟之后骂不下去了,如果旁边还有人在旁边看到,自己很难下台。到那个时候,是骂好还是不骂好?你说谁胜?谁输?不还口的那个人嬴了。
  打人也是一样,你很凶狠,拿著棍棒去打人,人家挨你一棒,挨你两棒,绝不还手,你在这个时候怎么办?是继续打下去,还是不打?这个就是化解怨结的道理,这个要向佛菩萨学习,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内心里面没有对立,没有怨恨。别人对我有误会,我对他没有误会,为什么?我对他了解,就不会产生误会。他对我有误会,情有可原,为什么?他对我不了解,了解得不够,他如果对我真的了解,绝对不会产生误会。你明白这个道理,自己处逆境、处恶缘,心安理得。所以,误会要化解,对立要化解,这是化解冲突之道。没有误会,没有对立,於一切人事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永远是清净的。清净心生智慧,贪瞋痴生烦恼,所以化解冲突的原理原则,就是把贪瞋痴转变成戒定慧。
  所以,佛教给我们头一个是口业,「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理要懂,事要真干。顺境、善缘没有贪心,决定没有贪恋,逆境、恶缘没有瞋恚,你的心是清净的,你的心是平等的。清净、平等就生智慧,智慧是觉,这是消业障,长智慧,决定不生烦恼。所以,经不可不读,不可不天天读诵,不能离开经典;离开经典,烦恼容易起现行,容易失去观照功夫。失去观照功夫,我们一般世间人常讲失去理性,理性就是观照功夫,这个很要紧。
  知道业果甚深,绝不能跟一切众生,哪怕是一只苍蝇,一只蚂蚁,它的灵性跟人没有差别,它的本性跟诸佛如来也没有差别。「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蚊虫蚂蚁都有,你怎么可以对它轻慢?你怎么可以伤害它?决定不可以有,不造罪业。罪业里头,极大的罪业是伤害众生,不但不可以伤害他的生命,现在世间人常讲荣誉是第二生命,那我们就懂得,决定不能伤害他的名誉。他做得再不好,所谓公道自在人心,何必要我说?何必要我造口业?总要记住这些教诲,这些话都是诸佛菩萨真实教诲。
  第四,「说法甚深」,这是法身菩萨的境界,我们凡夫有没有?凡夫偶尔也有,可是自己不能够觉察。甚深有两面,有正、有邪,正法与性德相应,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超凡入圣;邪法与烦恼相应,与欲爱相应,说这些法能引起众生的贪瞋痴,引起他的烦恼,引导他造罪业。他将来堕三途,受苦报,这个说法的人有责任,你把别人送到恶道,你也难逃恶道的命运,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总而言之,善根非常重要。
  我这一生遇到有些同学很发心,行布施,喜欢布施。有一个同学告诉我,他说法师,你知道我为什么会修布施?我说我不知道。他说以前年轻不懂得佛法,常常去赌博,在大的赌场,他说有一次十几分钟输了十万美金。那天晚上他一夜没睡觉,愈想愈不是味道,他说我这十万美金拿去做慈善事业多好,我为什么这么傻,跑到这里来送掉?他说他从这儿回头,以后再不上赌场,有钱不去赌博,有钱拿去布施,去做好事。我们从这个地方想,想「甚深」,这是什么?那个人阿赖耶识里头宿世有善根,所以他遭遇这样的事情他会反省、他会回头,他永远不再干这个傻事,掉过头来学佛,长斋奉佛,在佛门里面,只要有好事他都肯发心。赌场里头真的有这些人,我觉得这些人也许都是菩萨示现,他这种示现就影响那些依旧沈迷在赌场的那些人。那些人看到,他回头了,他现在学佛了,过得不错。
  所以,哪一道里面都有菩萨在里面现身教化,哪一道都有。我们在《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看到了,胜热婆罗门、甘露火王、伐苏蜜多女,他们三个人是代表贪瞋痴三毒烦恼,三毒烦恼里头有菩萨在其中。这些人一接触佛法之后,他就能听得进去,能信、能解、能愿、能行,我们知道这善根深厚,不是普通人,我们对他很尊重,不敢轻慢。乃至於像《观无量寿经》上所说的阿闍世王,你看跟提婆达多。他受提婆达多的挑唆,用现在的话来说,发动政变,夺他父亲的权,做出杀父害母,佛经上讲的五逆罪,他统统都做全了,五逆罪的果报是阿鼻地狱。可是这个人虽然是迷於一时,毕竟过去生中善根深厚,他在临命终时候忏悔,自己想想自己一生所做的,错了,真的做错了。真诚心忏悔发愿,求佛救他,佛劝他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他真的往生。
  我们以前年轻刚接触佛法,对这桩事情怀疑,他造那么重的罪业,能忏悔得了吗?真能往生,大概品位不高,总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结果在佛经里面看到,佛说他一生的因果报应,这个经叫《阿闍世王经》,佛说他往生是上品中生。我们看到这个经典都呆了,怎么想也想不通,这才知道真诚忏悔的力量不可思议。知道这一桩事情,从此以后再不敢轻视别人,这个人造罪业很重,瞧不起他,轻慢他,不敢有这个念头。为什么?不定他往生的时候真正忏悔,像阿闍世王一样,品位还在我之上,太可能了。这才知道往生有两种方式,一个是平时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一种是平时无恶不造,临终忏悔。临终忏悔往生,也有三辈九品,看你的发心,真诚、至诚,那个力量太大太大,决定后不再造,生生世世都不再造。
  说法要懂得观机,示现也要懂得观机,诸佛菩萨示现在九法界,绝对不是随自己的意思。佛菩萨没有自己的意思,总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说法亦复如是。所以菩萨示现,就像五十三参所说的一样,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有正面的,有负面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没有定法,没有一定的形象,这才叫做圆满,大圆满,这是真实智慧,真实的功德。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要知道怎样去学习,当然这些都不是我们现前境界,我们现前从基础上修学。可是这个事情不能不知道,知道了有好处,一个是晓得自己上面还有很多层次,一定要不断向上提升;第二个,了解事实真相,不敢轻慢造作恶业的众生,不敢轻慢,他这种造恶业,也许真的是菩萨示现。
  菩萨要度这些恶人,他要跟他示现同类身,譬如赌博的,赌博不是好事情,菩萨示现里头也是个赌王,常常叫你输得很惨。输得很惨什么?他回头觉悟了,这个人得度,用这种方法来度他,这都是我们无法想像到的。恶人有恶的方法度他,这一度他就变善了,所以我们只能从效果上来观察,看出菩萨的智慧,看出菩萨的善巧方便。可是这个事情我们学不得,为什么?我们没有那个智慧,我们没有这种善巧方便,只有赞叹,不能学习。看到造罪业的人不敢轻慢,这就好。
  第五,「福田甚深」,这是真的深,也是不可思议。福田一般同修容易懂,田是比喻,这个田能生智慧,能生福德,你一定要种。佛告诉我们哪里是福田?经论上常讲的三宝是福田,我们说三宝,一般人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住持三宝,这是最粗、最显的。佛宝,我们就想起佛像,要造佛像,给一切大众种善根;要印送经书,经书是法宝,帮助人开智慧;要帮助出家人建立道场,对出家人四事供养,让他们安心修道,所谓是身安道隆,物质生活有人照顾,他不操心,一心办道。我们讲三宝,通常大家都是这样的会意,许许多多人也都在这里种福田。福田是种了,好像没收成,对的,收成不在这一世,在来世。我们这一世的福报,是前生种的福田,这一世收获;这一世所做的、所种的,来世收成,因果通三世。除非是特别大的功德,不等待来世,这一生果报就现前,那是大善、大功、大德,确实能转。
  印光大师给我们提倡的这两本书,《安士全书》里面有讲,《了凡四训》后面还附了有一篇「俞净意先生遇灶神记」,那都是勇猛心、坚定心,断恶修善,做得非常积极,这一生当中就改变,果报就收获了。我们读了这些书,我们明白了,知道自己这一生当中应该怎样做法。可是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常常劝导我们,决定不要留恋人天福报,为什么?留恋人天福报,你出不了轮回。你这一生修福,来生享福,享福的时候,把修福这一桩事情忘掉了,福享尽了,堕落了。从那个时候起,就像你爬到最高峰一样,以后是一世不如一世,往下坠落,这不是究竟办法。
  应该怎么样?应该要有出离心,那就是真正的福田。决定要发个大愿,我在这一生当中超越六道轮回,不再到六道轮回里面来享福报。超越六道轮回,真正有把握、有办法做得到的,就是念佛求生净土。生到极乐世界之后,再回来教化众生,行!为什么?你不会迷失本性,你有弥陀本愿加持,又有诸菩萨拥护。你到人间来,或者是六道里头任何一道教化众生,你不会迷失方向,你不会堕落,这个多自在!多么快乐!应化在六道里面,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多自在!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能现身,取这个路才是真正的福田,真实的福田。
  我们一般人迫切想知道的,举世之人哪一个不想发财?财富是福,人人都想发财。谁不想聪明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