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全三国文 >

第78章

全三国文-第78章

小说: 全三国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之君,必有忠贤之臣。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亲也,不介而自
亲。唱之而必和,谋之而必从;道合玄同,曲折合符;得失不能疑其志,谗构不
能离其交;然后得成功也。其所以得然者,岂徒人事哉?授之者天也,告之者神
也,成之者运也!
    夫黄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鸣而圣人出,群龙见而圣人用。故伊尹,有莘氏之
媵臣也,而阿衡于商;太公,渭滨之贱老也,而尚父于周。百里奚在虞而虞亡,
在秦而秦霸,非不才于虞而才于秦也。张良受黄石之符,诵三略之说,以游于群
雄,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
也,非张良之拙说于陈项,而巧言于沛公也。然则张良之言一也,不识其所以合
离。合离之由,神明之道也。故彼四贤者,名载于图,事应乎天人,其可格之
贤愚哉?孔子曰:“清明在躬,气志如神;嗜欲将至,有开必先;天降时雨,山
川出云。”《诗》云:“惟岳降神,生甫及申;惟申及甫,惟周之翰。”运命之
谓也。岂惟兴主,乱亡者亦如之焉。幽王之惑褒女也,ビ始于夏庭;曹伯阳之获
公孙强也,征发于社宫;叔孙豹之昵竖牛也,祸成于庚宗。吉凶成败,各以数至,
咸皆不求而自合,不介而自亲矣。
    昔者圣人受命河洛曰:“以文命者,七九而衰;以武兴者,六八而谋。”及
成王定鼎于郏辱阝,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故自幽、厉之间,周道大
坏。二霸之后,礼乐陵迟。文薄之弊,渐于灵景。辩诈之伪,成于七国。酷烈之
极,积于亡秦。文章之贵,弃于汉祖。虽仲尼至圣,颜冉大贤,揖让于规矩之内,
りり于洙泗之上,不能遏其端。孟轲、孙卿,体二希圣,从容正道,不能维其末,
天下卒至于溺而不可援。
    夫以仲尼之才也,而器不周于鲁卫;以仲尼之辩也。而言不行于定哀;以仲
尼之谦也,而见忌于子西;以仲尼之仁也,而取雠于桓,以仲尼之智也,而屈
厄于陈蔡;以仲尼之行也,而招毁于叔孙。夫道足以济天下,而不得贵于人;言
足以经万世,而不见信于时;行足以应神明,而不能弥纶于俗;应聘七十国,而
不一获其主。驱骤于蛮夏之域,屈辱于公卿之门,其不遇也如此!及其孙子思,
希圣备体,而未之至,封已养高,势动人主。其所游历,诸侯莫不结驷而造门;
虽造门,犹有不得宾者焉。其徒子夏,升堂而未入于室者也。退老于家,魏文侯
师之,西河之人,肃然归德,比之于夫子,而莫敢间其言。故曰:“治乱,运也;
穷达,命也;贵贱,时也。”而后之君子,区区于一主,叹息于一朝。屈原以之
沈湘,贾谊以之发愤,不亦过乎?
    然则圣人所以为圣者,盖在乎乐天知命矣,故遇之而不怨,居之而不疑也。
其身可抑,而道不可屈;其位可排,而名不可夺。譬如水也,通之斯为川焉,塞
之斯为渊焉;升之于云则雨施,沉之于地则土润;体清以洗物,不乱于浊;受浊
以济物,不伤于清。是以圣人处穷达如一也。夫忠直之迕于主,独立之负于俗,
理势然也。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前监不远,覆车继轨。然而志士仁人,犹蹈之而弗悔,操之而弗失,何哉?将以
遂志而成名也。求遂其志而冒风波于险途,求成其名而历谤议于当时,彼所以处
之,盖有算矣。子夏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故道之将行也。命之将贵也。
则伊尹、吕尚之兴于商、周,百里、子房之用于秦汉,不求而自得,不徼而自遇
矣。道之将废也,命之将贱也。岂独君子耻之而弗为乎?盖亦知为之而弗得矣。
凡希世苟合之士,遽、戚施之人,俯仰尊贵之颜,逶势利之间,意无是非,
赞之如流;言无可否,应之如响;以窥看为精神,以向背为变通;势之所集,从
之如归市;势之所去,弃之如脱遗。其言曰:“名与身孰亲也?得与失孰贤也?
荣与辱孰珍也?”故遂洁其衣服,矜其车徒,冒其货贿,淫其声色,脉脉然自以
为得矣。盖见龙逢、比干之亡其身,而不惟飞廉、恶来之灭其族也;盖知伍子胥
之属镂于吴,而不戒费无忌之诛夷于楚也;盖讥汲黯之白首于王爵,而不惩张汤
牛车之祸也;盖笑萧望之跋踬于前,而不惧石显之绞缢于後也。故夫达者之算也。
亦各有尽矣。曰:凡人之所以奔竞于富贵,何为者哉?
    若夫立德必须贵乎?而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必须势乎,则
王莽、董贤之为三公,不如杨雄、仲舒之阒其门也;必须富乎,则齐景之千驷,
不如颜回、原宪之约其身也。其为实乎?则执杓而饮河者,不过满腹,弃室而洒
雨者,不过濡身。过此以往,弗能受也;其为名乎?则善恶书于史册,毁誉流于
千载,赏罚悬于天道,吉凶灼乎鬼神,固可畏也。将以娱耳目乐心意乎?譬命驾
而游五都之市,则天下之货毕陈矣;褰裳而涉汶阳之丘,则天下之稼如云矣;椎
纟介而守敖庚海陵之仓,则山坻之积在前矣;披衽而登锺山蓝田之上,则夜光
之珍可观矣。夫如是也,为物甚众,为己甚寡,不爱其身,而啬其神,风惊尘
起,散而不止,六疾待其前,五刑随其後,利害生其左,攻夺出其右,而自以为
见身名之亲疏,分荣辱之客主哉!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正人曰义。故古之
王者,盖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也;古之仕者,盖以官行其义,不以利
冒其官也。古之君子,盖耻得之而弗能治也。不耻能治而弗得也。原乎天人之性,
核乎邪正之分,权乎祸福之门,终乎荣辱之算,其昭然矣。故君子舍彼取此,若
夫出处不违其时,默语不失其人。天动星回,而长极犹居其所;玑旋轮转,而衡
轴犹执其中。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贻厥孙谋,以燕翼子者,昔吾先友尝从事于
斯矣。(《文选》,《艺文类聚》二十一)
    (案《世说新语·德行篇》注有李康《家戒》。《御览》四百三十引王隐
《晋书》,亦载李康《家戒》。“康”乃“秉”字之误。《魏志·李通传》注引
王隐《晋书》是“秉”字,秉乃通之孙;《晋书·李重传》,重父景即秉也。今
定从《魏志》注,以《家戒》编入晋文。)
    ☆董寻
    寻,河东人。明帝时为司徒军议掾。
    ○上书谏明帝
    臣闻古之直士,尽言于国,不避死亡。故周昌比高祖于桀纣,刘辅譬赵后于
人婢,天生忠直,虽白刃沸汤,往而不顾者,诚为时主爱惜天下也。建安以来,
野战死亡,或门殚户尽,虽有存者,遗孤老弱,若今宫室狭小,当广大之,犹宜
随时,不妨农务,况乃作无益之物,黄龙、凤皇,九龙、承露盘,土山、渊池,
此皆圣明之所不兴也。其功参倍于殿舍。三公九卿,侍中尚书,天下至德,皆知
非道而不敢言者,以陛下春秋方刚,心畏雷霆。今陛下既尊群臣,显以冠冕,被
以文绣,载以华舆,所以异于小人;而使穿方举土,面目垢黑,沾体涂足,衣冠
了鸟,毁国之光,以崇无益,甚非谓也。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无忠无礼,国何以立?故有君不君,臣不臣,上下不通,心怀郁结,使阴阳不和,
灾害屡降,凶恶之徒,因间而起,谁当为陛下尽言事者乎?又谁当干万乘以死为
戏乎?臣知言出必死,而臣自比于牛之一毛,生既无益,死亦何损?秉笔流涕,
心与世辞。臣有八子,臣死之后,累陛下矣!(《魏志·明帝纪》注,《御览》
四百五十三并引《魏略》)
    ☆鱼豢
    豢为郎中,有《典略》八十九卷。
    ○以武帝配天议
    昔后稷以功配天,汉出自尧,不以尧配天,明不绍也。且舜已越数代,武皇
肇创洪业,宜以配天,以先后配地。(《通典》四十二,又四十五)
    ○典略儒宗传序
    (《魏略》以董遇、贾洪、邯郸淳、薛夏、隗禧、苏林、乐详七人为《儒宗
传》。)
    从初平之元,至建安之末,天下分崩,人怀苟且,纲纪既衰,儒道尤甚。至
黄初元年之后,新主乃复始扫除太学之灰炭,补旧石碑之缺坏,备博士之员录,
依汉甲乙以考课。申告州郡,有欲学者,皆遣诣太学。太学始开,有子弟数百人。
至太和青龙中,中外多事,人怀避就,虽性非解学,多求诣太学。太学诸生有千
数,而诸博士率皆粗疏,无以教弟子,弟子本亦避役,竟无能习学,冬来春去,
岁岁如是。又虽有精者,而台阁举格太高,加不念统其大义,而问字指墨法点注
之间,百人同试,度者未十。是以志学之士,遂复陵迟,而末求浮虚者,各竞逐
也。正始中,有诏议圜丘,普延学士。是时郎官及司徒领吏二万馀人,虽复分布,
见在京师者尚且万人,而应书与议者略无几人。又是时朝堂公卿以下四百余人,
其能操笔者未有十人,多皆相从饱食而退。嗟夫!学业沈陨,乃至于此。是以私
心常区区贵乎数公者,各处荒乱之际,而能守志弥敦者也。(《魏志·王肃传》
注)
    ○儒宗传论
    学之资于人也。其犹蓝之染于素乎!故虽仲尼,犹曰“吾非生而知之者”,
况凡品哉!且世人所以不贵学者,必见夫有“诵诗三百而不能专对于四方”故也,
余以为是则下科耳,不当顾中庸以上,材质适等,而加之以文乎!今此数贤者,
略余之所识也。检其事能,诚不多也。但以守学不辍,乃上为帝皇所嘉,下为国
家名儒,非繇学乎,繇是观之,学其胡可以已哉!(《魏志·王肃传》注)
    ○武诸王传论
    谚言“贫不学俭,卑不学恭”,非人性分也,势使然耳。此实然之势,信不
虚矣。假令太祖防遏植等,在于畴昔,此贤之心,何缘有窥望乎?彰之挟恨,尚
无所至。至于植者,乃令杨修以倚注遇害,丁仪以希意族灭,哀夫!余每览植之
华采,思若有神。以此推之,太祖之动心,亦良有以也!(《魏志·任城陈萧王
传评》注)
    ○王繁阮陈路传论
    寻省往者,鲁连、邹阳之徒,援譬引类,以解缔结,诚彼时文辨之隽也。今
览王、繁、阮、陈、路诸人前后文旨,亦何昔不若哉?其所以不论者,时世异耳。
余又窃怪其不甚见用,以问大鸿胪卿韦仲将。仲将云:“仲宣伤于肥戆,休伯都
无格检,元瑜病于体弱,孔璋实自粗疏,文尉性颇忿鸷。”如是彼为,非徒以脂
烛自煎麋也。其不高蹈,盖有由矣。然君子不责备于一人,譬之朱漆,虽无桢干,
其为光泽亦壮观也。(《魏志·王粲传》注)
    ○佞幸秦朗、孔桂传论
    为上者不虚授,处下者不虚受,然后外无《伐檀》之叹,内无“尸素”之刺,
雍熙之美著,太平之律显矣。而佞幸之徒,但姑息人主,至乃无德而荣,无功而
禄,如是焉得不使中正日,倾邪滋多乎?以武皇帝之慎赏,明皇帝之持法,而
犹有若此等人,而况下斯者乎?(《魏志·明帝纪》注)
    ○许攸、娄圭传论
    古人有言曰:“得鸟者,罗之一目也;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