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中国思想通史 第一卷 >

第75章

中国思想通史 第一卷-第75章

小说: 中国思想通史 第一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层的食客,。。在上层的卵翼之下提出他的一些诡辞来,。。是应该认为
反动言论的掩饰的。。。事实上他自己也时而透露着自己的立场,例如他说
‘异则君臣争而两明’,‘两明而道丧’,。。在他的政治主张上分明表示
着臣不能与君相争,争则天下丧乱。这把先秦的初期学者的革命意义完全否
认了。”(名辩思潮的批判,见十批判书,人民出版社版,页二七九——二
八○)
据此可知,此派以逻辑中的范畴“疆畴”于君臣,其绝对的分离观点, 
即是通过君臣阶级差别的道德的折射而反映出的意识;其绝对的静止观点, 
即是通过反对进取而主张保守复古的政治实践的折射而反映出的意识;其以
概念离事物而独有、共相离别相而自存的观点,即是氏族贵族世界观的抽象
的代数符号。黑格尔说:“逻辑是反映于思维中的时代。”其实我们应进一
步说:逻辑是通过了逻辑学者的实践态度及现实主张或政治见解,而折射出
来的思维中的时代。因为,意识形态不是直接反映时代的经济,而是通过道
德和政治等折射而反映那个时代的社会经济关系的。

第十四章 后期墨家的墨学发展及其唯物主义思想
第一节 墨家学派的分裂和墨经的成书年代
在第七章里,我们曾说,墨子死后,他的弟子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注重
名辩的研究,是为墨辩;另一派注重游侠的社会运动,是为墨侠。现在,应
将此事加以考辨,以便利于我们从事后期墨家思想的研究。
孔、墨同为古代显学,但到了秦、汉之际墨学就衰微了。例如司马迁能
够对孔子弟子特为列传,而于墨子弟子则叹他们“湮没无闻”,没有为他们
传纪,只在游侠列传里暗示出墨侠的发展,在晏婴列传里暗示出墨学的一些
宗旨。在先秦典籍里,片断地讲墨子弟子活动的,当推韩非子显学篇与庄子
天下篇,兹分别摘录如下: 
“世之显学,儒、墨也。。。墨之所至,墨翟也。。。自墨子之死也, 
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 
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孔、墨不可复生,将谁使定
后世之学乎?”(显学篇)“相里勤之弟子五(伍)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
获、己齿、邓陵子之属,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以坚白同异之辩
相訾,以觭偶不仵之辞相应,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 
至今不决。”(天下篇) 
这里就上引资料加以分析: 
第一,以“儒分为八”的儒家八派例之,则“墨离为三”的墨家三派, 
即使不一定同时,也颇有可能是三个陆续成立而取舍相反的派别。郭沫若在
十批判书名辩思潮的批判中说: 
“相里勤不用说就是相里氏,五侯大概就是柏夫(按“相夫氏”元和姓
纂作“伯夫氏”,并引韩子说:“伯夫氏墨家流也”,孙诒让说:“唐本相
或作伯,或当作柏,与相形近”,郭考或依此)。这两派属于北方。邓陵与
苦获、己齿属于南方,与前两派相合仍是三派。派别之分不知始于何时,但
彼此之间有斗争,是不容忽视的。”(十批判书页二八○) 
据我们研究,天下篇与显学篇所讲的,或为时代相接的两件事。此两事
虽同样讲述墨家后学的派别分裂,但显学篇所讲的是离为相里、相夫与邓陵
三派,文字语句甚明,而天下篇所讲的则似此一分裂的继续,在继续分裂的
阶段上,对立的派别似也未必仍为三派。例如,“五侯之徒”,既已明言为
“相里勤之弟子”,即不必为相(柏)夫氏其人(郭考将上下断读,分为北
方的两派)。可能是以五侯为代表,而与“南方之墨者苦获、己齿、邓陵子
之属”相对立,似已演变成为南北两派。且其时已有墨经可诵(墨经晚成详
见下文),其“相谓别墨”的争论,到了天下篇作者时代,仍在“至今不决” 
的阶段,则上距墨子之死为时颇久,疑为墨家分裂的晚期情形。
第二,庄、韩二书所指出的后期墨家派别,都是墨辩一派的支派,至于
墨侠一派的人物,似均未言及。但墨子徒属众多,墨学兼涵“辩”“侠”, 
似不得以古人未言,即断为无有。兹分别说明如下: 
关于墨子弟子部分,例如: 
(1)公输篇记墨子说楚王说:“臣之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
(2)吕氏春秋当染篇说:孔、墨“从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 
又说:“孔、墨之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众矣,不可胜数”。

(3)淮南子、泰族训说:“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关于墨学的武侠传
统(名辩部分另述)例如: 
(1)备城门篇记禽滑厘问“大攻小,强执弱,吾欲守小国,为之奈何?” 
墨子遂语以守城之具六十六事(李筌太白阴经守城具篇作五十六事)。
(2)吕氏春秋尊师篇说:“高何县子硕(吕览“硕”作“石”),齐国
之暴者也,指于乡曲,学于子墨子,。。为天下名士显人”。
(3)太平御览(四三七、四九六卷)引“胡非子修墨以教,有屈将子好
勇,胡非子曰:‘吾闻勇有五等,而以曹刿匹夫徒步之士,布衣柔履之人, 
一怒而劫万乘之师,存千乘之国,为君子之勇’”。
(4)吕氏春秋上德篇记:“墨者巨子孟胜为阳城君守城,孟胜死,弟子
死之者百八十;三人以致令于田襄子,欲反死孟胜于荆,田襄子止之,。。 
不听;遂反死之”。
(5)同篇记:“孟胜弟子徐弱与孟胜同死楚阳城君之难。” 
(6)同书去私篇记:“腹■为墨者钜子,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 
‘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腹■对曰:‘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
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不可不行墨子之法。’ 
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吕不韦曰:‘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
子可谓公矣!’” 
据此可知,墨子弟子本来很多,其活动范围也不为不广。墨子施教,似
略仿孔门的分科制度。耕柱篇记墨子答复县子硕“为义孰为大务”问时,曾
说:“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此所谓“谈辩”、
“说书”、“从事”,是否即为“墨离为三”的先天胎盘,不敢妄断;但“谈
辩”近乎“名辩”,“从事”有类“武侠”。武侠所谓墨者之法,似成为秦
末农民战争的口号,后为刘邦所窃,可知侠有主义。
第三,显学篇与天下篇皆就墨辩一派立论,原文所言甚明;惟墨辩派的
人物当不止于此。大体论之,墨辩派或起于惠、庄以及孟子、儿说诡辩盛行
之际,墨子后学,师承墨子“辩”的精神,发展并修正其固有遗义,并出而
与之进行名辩思想的斗争;约至荀、韩之际,始告终结。郭沫若曾说: 
“墨家染上了辩者的色彩,似乎在孟子当时便已经开始,孟子说:‘距
杨、墨,放淫辞’。庄子外篇也爱把杨、墨之辩相提并论:‘骈于辩者,累
丸结绳窜勾,游心于坚白同异之间,而敝跬誉无用之言非乎,而杨、墨是也。’ 
(骈拇篇)‘钳杨、墨之口。。。知诈渐毒、颉滑坚白、解垢同异之辩多, 
则俗惑于辩矣。’(胠箧篇)”(十批判书页二八一) 
此外,在荀、韩书里,很多对墨辩的批评,可见其在先秦时代确是最活
动的思想家。此派墨辩,与墨侠之间有无斗争,“辩”“侠”是否为各派所
同具的精神与方法,则文献有缺,无从判断;然由所谓“取舍相反”,所谓
“倍谲不同”等原始按语推之,墨子后学的发展,或于“辩”“侠”之际有
所偏重,因而皆自谓真墨,相谓别墨,这也是合理的。
第四,关于墨学的传承,古无成书。近世孙诒让始就墨子本书及先秦诸
子的记载,网罗掇拾,写成墨学传授考(见墨子后语卷上),计得墨子弟子
十五人(附存三人)、再传弟子三人、三传弟子一人、治墨术而不详其传授
系次者十三人、杂家四人,共三十九人。另外也有人另为考据的,更得墨子
弟子九人、附存一人,共十人。兹制墨学派别源流表如下:

上表符号,表示传授无确据而颇有可能的。人名有□符号的,表示
其人为墨辩或富于辩者色彩的,今存墨经(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
大取、小取)六篇,疑为此辈墨者所陆续写定,就中年辈最晚的,为介于荀、
韩之间的田鸠。马驌梁玉绳及孙诒让考定“田鸠”与“田俅子”为一人;果
尔,则墨经纵非由田鸠所最后写定,也必系写定于田鸠的时代。人名有■符
号的,表示其人染有辩者的倾向,虽不一定即为墨经编者,但或有助于墨家
名辩思想的发展。表中人名与人名之间,只有传授辈次而无传授符号处,是
依生年先后推定,并非表示其间的师承关系。
总之,墨家徒属众多而可考者少,其派系的分合起讫及传授的源流,尤
不易辨。因此,上表不仅残缺,而所据的资料也间有未可尽信处,然掇拾遗
文,网罗坠绪,也不过欲存梗概,借利于研究而已。孙诒让说: 
“墨学之昌,几埒洙、泗,斯亦盛矣。。。犷秦隐儒,墨学亦微;至西
汉儒复兴,而墨竟绝;墨子既蒙世大垢,而徒属名籍亦莫能纪述。。。彼勤
生薄死以赴天下之急,而姓名澌灭与草木同尽者,殆不知凡几;呜呼悕已!” 
(墨学传授考)在解明了后期墨家的派别及其活动时代以后,我们要进而研
究他们的著作。墨侠一派,有无著作,不得而知;但墨辩一派的著作,如前
所述的六篇,则灼然可指。
现在,我们研究墨经的成书年代问题。
首先,应该证明墨经不是墨子自著的书,而是墨家后学的著作,其书写
定的年代是相当晚的。
晋时鲁胜所作的墨辩注,今已亡佚,据他的保存于晋书隐逸传里的原叙
说:
“墨子著书,作辩经以立名本。惠施、公孙龙祖述其学,以正刑(形) 
名显于世。。。自邓析至秦时名家者,世有篇籍,率颇难知,后学莫复传习, 
于今五百馀岁,遂亡绝。墨辩有上、下经,经各有说,凡四篇,与其书众篇
连第,故独存。” 
可见鲁胜显然认为(一)经上、经下及经说上、经说下四篇为墨子自著; 
因而(二)惠施、公孙龙的“名辩”是祖述“墨辩”的。后来治“墨学”的
人不少继持这种见解。到了孙诒让著墨子间诂说,“据庄子所言,则似战国
之时,墨家别传之学,不尽墨子本指。毕(沅)谓翟所自著,考之未审”, 
才怀疑到这四篇不是墨子自己的著作。关于墨经(连同大取、小取二篇)的
作者问题,近人见解,不甚相同。现在还有人费力考证墨经出于墨子。依我
们看来,孙诒让的见解是可取的,而方授楚的考定(六篇都是墨家后学所著), 
当取意于此。但关于写定年代问题,我们认为方氏推定“此六篇殆楚威王以
后至荀子以前,始先后写成”,其下限还须推迟些。兹分别说明如下:一、
墨子年代略后于孔子。一般承认当时(春秋末叶)尚无个人著书的风气。论
语一书,是孔子再传弟子所记述的。所谓老子,郭沫若曾证明成于战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