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神学大全 >

第53章

神学大全-第53章

小说: 神学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ǖ诹拢├锼担颐侵皇怯孟笳骰蚪栌鞯姆绞剑此嫡庋亩髟獾搅松苹虿簧啤5诙蛭械挠岩辏家陨钪心骋恢止餐叵滴 &杳挥斜仍谝黄鹕罡鞘粲谟岩甑氖铝恕&檎饣笆铅枵苎Ъ姚樵讦杪桌硌Е榫戆甩嗟谖逭娄崂锼倒摹?墒牵谀亲裱硇缘娜死嗟纳罾铮蘖橹茉煳锊豢赡苡惺裁垂餐叵怠N耍胛蘖橹茉煳锏藿嵊岩辏遣豢赡艿氖拢钦庵皇且恢窒笳骰蚪栌魇降乃捣ā5谌憷碛墒亲ㄊ粲诎路矫娴模灰蛭乱杂栏5墓餐叵滴。蘖橹茉煳锶次薹ǖ玫接栏!N耍颐遣豢赡苡胛蘖橹茉煳铮藿岚碌挠岩辍�
    不过,如果我们把无灵之受造物,看作我们愿意别人得到的善或利益;譬如说,我们愿意保存它们,是为了天主的光荣,以及人们的用处,那么也可以用爱德去爱无灵之受造物。天主也是以这种方式用爱德爱它们。
释疑  一、从以上的话,可知﹁质疑一﹂的解答。 
    二、痕迹的相似,并不像肖像的相似那样,赋予享受永生的能力。所以,不得把二者相提并论。
    三、信德能广及一切真的事物;爱德的友谊却只能推及至于那些本性能享受永福的东西。所以,二者不得同日而语。
第四节  人是否应该用爱德去爱他自己
    有关第四节,我们讨论如下:
质疑  人似乎不应该用爱德去爱他自己。因为:
 一、︵大︶额我略在一篇证道词中说:﹁在少于两人之间,不可能有爱德。﹂︵福音论赞,卷一第十七篇︶。所以,没有人对自己有爱德。
    二、此外,友谊由于它的本性,表示互爱与对等,如同﹁伦理学﹂卷八︵第二及七章︶所说的;而一个人不可能对自己有互爱与对等。可是,爱德是一种友谊,如同前面所讲过的︵第二十三题第一节︶。所以,一个人不可能对他自己有爱德。
    三、此外,凡是属于爱德的东西,不可能应受责罚;因为爱德﹁不作无礼的事﹂,如同格林多前书第十三章四节所说的。可是,一个人由于爱他自已而堪受责罚;因为弟茂德后书第三章一及二节说:﹁在末日,困难的时期必要来临;因为那时人祇爱自己。﹂所以,人不可以用爱德爱他自己。
反之  肋未纪第十九章十八节说:﹁应爱你的友人如你自己。﹂可是,我们用爱德去爱友人。所以,我们也应该用爱德爱自己。
正解  我解答如下:既然爱德是一种友谊,如同前面所讲过的︵第二十三题第一节︶,所以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看爱德:第一是从友谊的一般概念。这样来看,我们就必须承认,严格地来说,人对他自己本人没有友谊,但其所有却强于友谊。因为友谊表示结合,如同狄奥尼修所说的,爱是﹁一种结合的力量﹂︵神名论,第四章︶;而每一个人是与他自己成为一个单一的个体,这比与另一个人结合更强。为此,正如单一性是结合的基本;同样的,一个人爱他自已的爱,是友谊的形式和根源。我们对别人之有友谊,是因为我们对待他们,如同对待我们自己一样。因此,﹁伦理学﹂卷九︵第四及八章︶说:﹁同别人的友谊关系,起源于我们与自己的关系。﹂正如关于原理方面,没有︵推理的︶知识,但有强于知识的东西,即直观或悟性。
    第二、我们可以从爱德特有的本性方面来讨论爱德,就是首先把爱德看作人与天主的友谊,然后把它看作人与那些属于天主者的友谊,其中也包括有爱德的人自己。为此,在他用爱德去爱的那些属于天主者之间,他也用爱德去爱他自己。
释疑  一、︵大︶额我略所说的,是从友谊的一般概念方面来谈爱德。
    二、质疑二,也有同样的情形。
    三、爱自己者受到责罚,是因为他们在其所顺从的感觉的本性方面爱自己。这不是真正按照一个人理性的本性的爱自己,愿意自己能够得到那些属于理性成全的善。人只有这样︵按照理性的本性︶爱自己,才是用爱德去爱他自己。
第五节  人是否应该用爱德去爱他自己的身体 
    有关第五节,我们讨论如下:
质疑  人似乎不应该用爱德去爱他自己的身体。因为:
    一、凡是我们不愿意同它在一起生活的,我们就不爱。可是,那些有爱德的人,远避与身体生活在一起,如同罗马书第七章二十四节所说的:﹁谁能救我脱离这该死的肉身呢?﹂又如斐理伯书第一章二十三节所说的:﹁我渴望求解脱,而与基督同在一起。﹂所以,不应该用爱德去爱我们的身体。
    二、此外,爱德的友谊,是以一起享见天主这个共同关系为基础的。可是,身体无分于这样的享受。所以,不应该用爱德去爱身体。
    三、此外,既然爱德是一种友谊,所以是对那些能够还爱者的。可是,我们的身体不会用爱德来还爱我们。所以,不应该用爱德去爱它。
反之  奥斯定在﹁论基督圣道﹂卷一︵第二十三及二十六章︶里,列举了四样应该用爱德去爱的东西,其中之一就是我们自己的身体。
正解  我解答如下:可以从两方面去观察我们的身体:第一、是在它的本性方面;第二、是罪恶的腐化和罪罚方面。
    我们身体的本性,不是如同摩尼教徒所说的,由一个恶的根源所产生,而是来自天主。为此,我们可以用它来奉事天主,如同罗马书第六章十三节所说的:﹁将你们的肢体献于天主,当作正义的武器。﹂所以,我们也应该用爱天主的爱德之爱,去爱我们的身体。不过,我们不应该爱我们身体内的罪恶的玷污和罪罚的腐化;我们反而应该用爱德的热愿,希望能够把这些东西清除。
释疑  一、︵保禄︶宗徒,对于身体的本性,并不回避与他的身体来往;而且在这方面,他还不愿意失去身体,如同格林多后书第五章四节所说的:﹁我们不愿脱去衣服,而就套上另一层。﹂可是,他的确愿意远避那留在身体内的欲念的污染,以及那重压着灵魂、阻止它去享见天主的身体的腐朽。为此,他明明地说道:﹁脱离这有死的身体。﹂
    二、虽然我们的身体,不能因着认识或爱天主而享有祂,可是我们借着身体而完成的工作,能够完善地享见天主。为此,灵魂上的享乐,也给肉体洋溢一种幸福,即﹁健全而充沛的精力﹂,如同奥斯定 在﹁致狄奥斯高书﹂︵书信集第一一八篇第三章︶里所说的。所以,既然身体也以某种方式,分享着真福,我们也就可以用爱德去爱它了。
三、对别人的友谊有互爱;可是,一个人对他自己的友谊,不管是对他的灵魂也好,或是对他的身体也好,是没有互爱的。
第六节  是否应该用爱德去爱罪人
    有关第六节,我们讨论如下:
质疑  似乎不应该用爱德去爱罪人。因为:
    一、圣咏第一一八篇一一三节:﹁我恼恨不义的人。﹂可是,达味有爱德。所以,秉持爱德,应该恼恨罪人,而不应该爱罪人。
    二、此外,﹁爱是以实际行动来表现的﹂︵福音论赞,卷二第三十篇︶,如同︵大︶额我略在圣神降临节证道词中所说的。可是,义人对罪人所表现的,不是爱的行动,却似乎是仇恨的行动,如同圣咏第一○○篇八节所说的:﹁我每日清晨灭绝在国内所有的罪人。﹂在出谷纪第二十二章十八节里,天主命人说:﹁你不应让为非作歹者活着。﹂所以,罪人不应该受人用爱德去爱的。
    三、此外,我们应该愿意并希望自己的朋友得福,这是属于友谊的事。可是,圣人们因着爱德而愿意罪人遭殃,如同圣咏第九篇十八节所说的:﹁愿恶人被投在地狱里。﹂所以,罪人不应该受人用爱德去爱的。
    四、此外,喜乐相同,意愿一致,这是属于朋友的事。可是,爱德并不使人愿罪人之所愿,也不使人乐罪人之所乐,反而使人要与罪人相反。所以,罪人不应该受人用爱德去爱的。
    五、此外,﹁这是属于朋友的事,同在一起﹂。如同﹁伦理学﹂卷八︵第五章︶里所说的。可是,按照格林多后书第六章十七节所说的:﹁你们应当从他们中间出来﹂,则不应该同罪人在一起。所以,不应该用爱德去爱罪人。
反之  奥斯定在﹁论基督圣道﹂卷一︵第三十章︶里说:﹁既然说:﹃爱你的近人﹄,所以很明显的,我们应该把每一个人看作我们的近人。﹂可是,罪人并非就此不再是人;因为罪并不破坏人的本性。所以,应该用爱德去爱罪人。
正解  我解答如下:我们在罪人身上,可从两方面来观察:他的本性和他的罪过。以他受自天主的本性来看,他有享受真福的能力;而爱德就是以这真福的共同关系为基础的,如同前面所讲过的︵第三节;第二十三题第一及五节︶。所以,以罪人的本性方面来说,应该用爱德去爱他们。可是,他们的罪过反对天主,是享受真福的阻障。所以,以他们反对天主的罪过方面来说,按照路加福音第十章二十六节的话,所有的罪人,甚至于自己的父母和亲戚,都是应该憎恨的。因为,在﹁罪人﹂身上,我们应该憎恨他们是﹁罪﹂人,而爱他是能享受真福的﹁人﹂。而这就是用爱德,为了天主而真正地爱他。
释疑  一、先知之恼恨不义之人,乃因为他们不义,是恼恨他们的不义,而不义为他们来说是恶。这样的恼恨是完善的;先知自己对此也说:﹁我用完善的恼恨,恼恨了他们。﹂︵圣咏第一三八篇二十二节︶可是,恼恨一个人的恶,等于喜爱他的善。所以,这种完善的恼恨,也是属于爱德的。
    二、正如﹁哲学家﹂在﹁伦理学﹂卷九︵第三章︶里所说的,当我们的友人陷在罪恶之中时,我们不应该就此不再对他表示友善,只要对他们悔过自新还有希望;可是,我们更应帮助他们重新修德,胜于帮助他们找回钱财,如果他们有所遗失,因为德行远比钱财更与友谊相近。不过,如果他们堕落在很重大的罪恶里,而已无法救治的话,我们就不应该再向他们表示友谊的亲善。就是为了这个缘故,无论是天主的神律,或是人为的法律,都命把这样的罪人处死;因为他们加害于别人,比他们悔过自新更有可能。可是,法官在执法的时候,不是为了憎恨罪人,而是出于爱德之爱;由于这个爱,他更重视大众的利益,胜于重视个人的生命。再者,法官处的死刑,如果罪人悔过,就能补偿他的罪行,而对他有利;如果他不悔过的话,这也对他有利,因为结束他犯罪的行为,因为他不能再犯罪了。
    三、我们在圣经里读到的这种诅咒,可有三种解法:第一可以解作预言,而非愿望。所以,﹁愿恶人被投在地狱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恶人将被投在地狱里。﹂第二可以解作愿望;不过,愿望者的愿望,不是针对人的惩罚,而是针对惩罚者的公正,如同圣咏第五十七篇十一节所说的:﹁义人看见大仇已报时,必然喜乐。﹂因为,按照智慧篇第一章十三节的话,就是天主在惩罚恶人时,﹁也不乐意恶人灭亡﹂,而是因自已的公义而欢喜,如同圣咏第十篇八节所说的:﹁上主是正义的,他酷爱公正。﹂第三可以这样解释:这种愿望是针对清除罪恶,而不是针对惩罚;也就是说,务使︵﹁罪人﹂的︶﹁罪﹂消灭,而﹁人﹂生存。
    四、我们用爱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