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爱的觉醒 >

第26章

爱的觉醒-第26章

小说: 爱的觉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不认识毫无掌控性的生活是什么情况。我们只懂得掌控。只要一有比较之心,掌控的欲望就生起了。我拿自己与你相比,我发现我很想跟你一样,因为你比较有智慧,比较聪明,比较有灵性。我很想跟你一样,因此我费力地想达到你的状态。但如果心理上没有任何比较的活动,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这时我就只是我罢了。这时心中不再有想要变得“更好”的念头。较量的活动如果停止,又会发生什么事呢?是不是因为我把自己和你比较了一番,才会认为你是聪明的而我是愚笨的,但是让我变得愚笨的,不就是“愚笨”这个形容词吗? 

    你去美术馆看画展时,自然会做比较,看看哪一幅画得比较好。我们所受的传统训练就是如此。在学校里,我们总要求自己必须赢过别人。整个考试制度就是在比较和费力地学习。我们现在要探讨的是,你一旦理解了度量的活动,并且认清了它的虚妄性,你自然会看见当下的真相,这时你的心里只剩下了“真相”。你一旦拥有了能量,自然会看见“真相”。以往你的能量一直消耗在比较之中,现在你终于拥有了观察当下“真相”的精力。如此一来,真相才能产生立即的转化。 

    因此思想早已把自己分裂成掌控者与被掌控的对象。然而存在的只有思想的活动,并没有掌控者与被掌控的对象之分。思想即是落入时间的度量活动。它能不能毫不费力地自然止息下来?如果我费尽心力把它控制下来,它还是会不停地活动。把思想者和思想一分为二的,正是我的一种自欺倾向。因此存在的只有思维活动,而思想者原本就是思想本身。如果思想者不存在,思想也就不见了。因此,这个落入时间的思维活动能不能停止?换句话说,时间感能不能静止下来? 

    时间即是过往的一切,未来则是不存在的。所谓的未来,也只是过去与现在相遇,然后稍加变更再延续下去。这整个时间的活动——也是一种经验的活动或已知的活动——必须静止下来。除非你能从这个活动之中解脱出来,否则你是无法观察到崭新之物的。这个活动必须停止,但是你又不能运用意志力来控制住它。你也无法透过欲求来止息它,因为结果还是落在妄念、意象和感官的范畴之内。那么思维活动要如何自在、轻松而又愉悦地静止下来呢? 

 

点亮自性之光:光明自性的照彻
他人无法带给你光明(三)

    你有没有放下过某样能带给你高度享受的事物——在当下立即放下?你有没有做过这件事?我指的不是那些会带给你痛苦的事,因为那些事正是你巴不得立刻放下的。我指的是能够带给你巨大快感的事。你有没有试着去做过?毫不费力地立刻放下。过往的一切就是我的历史背景。我们一向是活在过往的记忆里——某人曾伤害过我,某人曾告诉过我某些事——我们的整个人生都花在回忆过往了。当下所发生的事变成了我们日后的记忆,而记忆又变成了过往的历史。因此我们一向是活在过去的记忆里,而这个属于过去的记忆活动能不能停止呢? 

    过去的记忆在当下修正一下便延续到未来,这便是时间的活动。记忆的活动会不断地和当下相遇,然后又延续到未来。“当下”是如如不动的,然而你不“认识”当下是什么,你只认识思想的活动。你知道吗,那个如如不动的东西就是当下。“当下”意味着记忆的活动不介入眼前所发生的事。这就是当下。过往的记忆一触及到如如不动的当下,便自然止息了下来。或者,过往的记忆活动跟如如不动的当下相遇的那一刻,便彻底止息了下来。这一点必须不断地加以观察和深思。请深入地探索一下。 

    接下来要讨论的是有关心智的问题,它不只是脑子或物质,还包括了感官以及由思想组合成的东西。此即意识,在意识之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无意识需求。这整个意识的活动能不能被完整地看见?不是片断片断地看见,因为这样的检视方式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必须一眼就看透意识的完整内容,它才会止息下来,然后才能看到其他的东西。因此,整个意识的活动能不能被完整地看见?如果你真的做到的话,它就会止息下来。当你在看眼前的一张地图时,如果心中抱持着想要去某个地方的欲望,你就会有特定的目标。但是看见整张地图时,却是没有任何特定目标的。道理就是这么简单。不要把它复杂化,道理一向是很简单的。同样地,看见整个意识活动的内容,这个状态也是没有特定目标的,这意味着心中没有任何动机。如果你是在完整地观察某个东西,譬如你自己或是你的意识,那时你的心中是没有任何动机或目标的。 

    因此,若想完整地看见你的意识内容,心中就不能有任何动机或目标。一个已经被训练成永远带着目的在做事的人,还有可能完整地看见意识的内容吗?我们早已被训练成凡事都怀着某种动机。我们所有的宗教派别或其他人都说你必须抱持动机而行事。然而你一有了动机——不外乎苦乐或赏罚——就会因为有某个特定目标而无法看到全貌。如果了解了这一点,并且真的做到了,你就不再抱持任何动机了。你不会再质疑:“我如何才能去除掉我的动机?”而只是在没有特定目标的情况之下看见某个东西的全貌,亦即那个会制造出目标的中心点已经不见了。那个中心点便是动机。如果动机不见了,中心点就消失了,于是目标也跟着消失了。这一切都是冥想所要下的工夫。 

    接下来呢? 

    这时心已经准备好如如不动地进行观察。你理解了吗?因为你已经全盘看透了权威的真相,于是便开始彻底独立地点燃自性之光。这么一来冲突就不见了;心或脑也不再存档。这时心中连一丝一毫的活动都没有了。因此它是完全空寂的,不是强制之下所造成的空,不是培养出来的空,也不是止念之后的空,因为这些都是没什么意义的事。我所说的空寂乃是日常生活里的自然产物。而日常生活是美好的。美本是如如不动的一部分。 

    美到底是什么?它是一种言语的描述吗?还是你所见到的高、矮、阴影及比例,或者是米开朗琪罗的画作和雕像?美到底是什么?它是外在的东西吗?还是眼识里所产生的感觉?或者它既不在内,也不在外?美丽的东西,美观的建筑物,宏伟的教堂,或是一幅美好的画作,好像都在外面。还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已经被训练成以比例来辨别美丑、深浅和风格的高低,所以美是存在于眼识之内的?也许它根本与眼睛或外在的事物无关。 

    你的自我感一旦消失,美就出现了。当你在看的时候,你的自我一直在论断,一直对自己说:“这个东西的比例太棒了。”“它实在是太伟大、太静谧、太奥妙了。”其实你的自我感一消失,美就会出现。我们总想透过表达来满足自己,然而美一旦出现,你就不再想表达什么了。也许当你的焦虑、痛苦或哀伤全都消失时,美就出现了。 

    因此,心目前是寂静的,如如不动的。当内心所有的活动静止时,会出现什么东西呢? 

    慈悲是一种行动吗?如果你替别人做了一些事,或是到印度的乡间去帮助穷苦的人,你会觉得自己很慈悲。然而这些都只是不同形式的温情或感情罢了。我们要探索的是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心中的活动如果完全止息下来,那时会发生什么事?是慈悲吗?还是更超越的一种东西?换句话说,我们的生活之中到底有没有一个彻底原创而又神圣的东西?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神圣的东西。我们以为教堂里、寺庙里、清真寺里的神像是圣洁的,然而这些都只是由思想制造出来的东西罢了。思想是一种物质活动。当心中的思想彻底静止之后,那个从未被人类或思维活动染指的东西会不会出现?这也许就是最原创,因此也是最神圣的东西了。 

    这才是真正的冥想。一开始上路你必须一无所知。请仔细地听我说,如果你抱着知识上路,一定会疑惑重重。假设你能一无所知地开始冥想,你就会见到绝对真理,也就是一种无所疑惑的确知。我不知道你听懂了没有。一开始我们所谈的是我们必须深入地探查自己,而我们的自我就是已知的经验,因此我们必须空掉这些经验。从空寂之中自然会生起所有的活动。 

    那个最神圣的东西一旦出现,亦即处在真正的冥想状态里,人生的意义就截然不同了。它再也不会是肤浅的。你如果拥有了这个最神圣的东西,别的事便无关紧要了。 

 

 

点亮自性之光:光明自性的照彻
思想的局限(一)

    无论去到世界哪一个角落,你都会看到人心努力创造出来的圣事圣物,从最粗糙到最精致的形式都有。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在不断地探索什么才是神圣不朽的东西。为了追寻到它,全世界的僧侣都告诉你必须要信仰所谓的“上帝”。但是,在任何一种宗教或信仰的指令之下,你还有可能自由地探索它是否存在吗?或者,那只是一个充满着恐惧的心所虚构出来的幻象,因为这个只能看到无常变易的心,总想追寻某个永恒不变、超越时间的东西?我们必须对这个东西感兴趣,不论我们信或不信都一样,因为除非你发现它,认识了它,否则人生永远是肤浅的。你也许很有道德操守——这里指的是不带有任何强制,也不是在社会文化干预之下所产生的道德——生活也相当和谐、清明、平衡,里面没有任何矛盾,没有任何恐惧。但是你如果无法找到那个人类一直在追寻的东西,那么不论有多么高的道德,不论做了多少的社会公益活动或善行,你的人生还是肤浅的。若想得到真正的美德,你就必须活在深奥的宇宙秩序中。 

    如果你对生命够认真,对整个存在现象真的关怀,你就必须去探索,到底有没有一个无法名状、超越时间、非思想能够捏造的东西,而这个东西并不是人心因渴望超越经验所制造出来的幻觉。你必须对它有认识,因为它会为你的人生带来不可思议的深度——不只是意义非凡,还蕴含着惊人的美——其中没有任何冲突,只有圆满、完整和彻底丰足。如果心想要认识这个东西,它就必须放下所有人为的圣事,譬如宗教仪式、信仰、教条等等的制约。 

    我希望我们真的是在交流,而且我希望你已经把上述一切都放下了,不只是口头上,而是打从心底深处放下了这一切,这样你才有能力自主,不再倚赖任何事物。质疑是一件好事,不过它必须受到一些牵制。有节制的质疑本是一种探索的精神,但是对所有的事都质疑,却是毫无意义的事。假如你已经理智地检视过人类因企图追求不朽所发展的宗教结构,并认清了其中隐含的真相,那么你就有能力学习了。 

    思想永远也无法发现那个境界,因为思想不只是时间和度量的活动,同时也是过往的历史,不论是显意识或无意识皆然。假如思想说它想去追寻某个真实不虚的东西,那么它很可能投射出一个自以为真实的东西,因而制造出了幻觉。思想如果循着某种方法去发现真理,它自然会去依循圣人、宗教信仰和教条。不同的宗师们都会告诉你要控制念头,要依照他们所指示的模式来强压住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