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中国寓言故事+作者:冯雪峰 >

第33章

中国寓言故事+作者:冯雪峰-第33章

小说: 中国寓言故事+作者:冯雪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空一切。当商丘开这个又黑又瘦、衣冠不整的穷老头走来时,他们都投以 
轻蔑的目光。商丘开没见过大世面,说了声来找子华就往里走。没想到被门 

客拽住、又推又撞、肆意侮辱。但他毫无怒容,门客只好带他去找子华。说 

明来意后,商丘开被暂时收留下来。可是门客们仍然使着各种花样戏弄他, 

直到招式用尽,兴味索然。 

有一次,商丘开随众人登上一个高台。不知是谁喊道:“如果有人能安 
然跳下去,赏他100斤黄金。”商丘开信以为真,抢先跳了下去。他身轻如 

燕,翩然着地,没伤着一点身体。门客们知道这是偶然,并不惊奇。事过不 

久,有人指着小河深处说:“这水底有珍珠,谁拾到了归谁。”商丘开又当是 

真。他潜入水底果然拾到了珍珠。此后,门客们再也不敢小看他;子华也给 

了他同别的门客一样游乐、吃酒肉和穿绸缎的资格。 

有一天,范家起了火。子华说:“谁能抢救出锦缎,我将依数重赏。”商 

丘开毫无难色,在火中钻出钻进,安然无恙。范家的门客看傻了眼,连声谢 

罪说:“您原来是个神人。就当我们是一群瞎子、聋子和蠢人,宽恕我们的 
过去吧!”商丘开说:“我不是神人。过去我听说你们本领大,要富贵必须按 

你们的要求说一不二地去做。现在才知道我是在你们的蒙骗下莽撞干成了那 

些冒险事。回想起来,真有点后怕。” 

从此以后,范家门客再不敢侵犯他人,见了乞丐、巫医也作揖拱手,害 

怕真会遇到神人。 
这则寓言通过对商丘开在范子华家经历的描述,揭露了以子华和门客为 

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奢华、蛮横、虚伪和无能;反映了商丘开虽然贫穷卑 

贱却有着诚实和耐劳的品质。 

两小儿辩日 

大教育家孔子在周游列国时,有次往东方的一个地方去,半路上看见有 

两个10岁左右的小孩在路边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于是就让马车停下来, 

到跟前去问他们:“小朋友,你们在争辩什么呢?” 

其中一个小孩先说道:“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近一些,中午 
时离我们远些。”另一个小孩的看法正好相反,他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 

时远些,中午时才近些。”先说的那个小孩反驳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 

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那么大了。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东 

西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自然也有很好的理由,他说:“太阳刚 

升起来时凉飕飕的,到了中午,却像是火球一样使人热烘烘的。这不正是远 
的物体感到凉,而近的物体使人觉得热的道理吗?” 

两个小孩不约而同地请博学多识的孔子来做“裁判”,判定谁是谁非。 

可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把能言善辩的孔老先生也难住了,因为当时自然科 

学还不发达,很难说明两小孩所执理由的片面性,也就不能判断他们的谁是 

谁非了。孔子只好哑口无言。两个小孩失口笑了起来,说:“谁说你知识渊 
博,无所不知呢?你也有不懂的地方啊!”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生有限,知识无涯。从不同的角度会得出 

不同的看法,而要克服片面性就必须深化认识,进行辩证思维。 

兰子献技 

古代,人们将那些身怀绝技云游四方的人叫“兰子”。宋国有一个走江 

湖卖艺的兰子,凭着他所怀有的绝技求见宋王宋元君,以期得到宋元君的重 

用。宋元君接见了他,并让他当众表演技艺。 

只见这个兰子用两根比身体长一倍的木棍绑在小腿上,边走边跑,同时 

手里还耍弄着 7把宝剑。他一边用右手接连地向空中抛出宝剑,一边用左 

手准确无误地去接不断下落的剑。7把明晃晃的宝剑在他手上从左到右有条 

不紊地轮番而过,而空中则总有5把宝剑像一个轮回的光圈那样飘然飞舞。 
宋元君看了这令人眼花缭乱的绝技,非常吃惊,他连声喝彩道:“妙!妙!” 

旁边围观的人也无不拍手叫绝。宋元君十分开心,马上叫人赏赐给这个卖艺 

人金银玉帛。 

不久,又有一个会耍“燕戏”的兰子,听说了宋元君赏赐耍剑艺人金银 

的事,便前去求见宋元君。这一回,宋元君却不但毫无兴趣,而且大怒说: 
 “先前那个有绝技的人来求见我,正好碰上我心情好,虽然他的技艺毫无用 

处,但是我仍然赏了他金银玉帛。今天这个兰子一定是听说了那件事才来求 

我看他表演的。这不明明是为贪财而献技、希望向我讨赏的吗?这种人实在 

可气!” 

于是宋元君命人把那个会“燕戏”的兰子抓了起来。宋元君本来打算杀 
了那个人,后来又觉得他并无什么大的罪过,只把他关了一个月就放了。 

一个只凭自己的喜怒来决定人的价值的昏君,在处理国家大事上必定是 

没有原则的。如果凭一件偶然的事情,就以为他“识才”,那也是愚蠢的。 

飞必冲天鸣必惊人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在历史上曾为楚国的发展建立过显赫的功业。 

可是在他登基的头3年内,却毫无建树,不理朝政,昼夜游戏,猜谜作乐, 

不听臣子的意见,并扬言:有敢进谏的,处以死刑。宫廷上下都十分着急, 

国家有这么个愚顽的国君怎么得了! 
看到这种状况,有个叫成公贾的人决定冒死进宫规劝楚庄王。楚庄王对 

成公贾说:“你知道,我是不准谁提意见的,你现在为什么不怕死来提意见 

呢?” 

成公贾说:“我来,不是给你提意见的,我只是想来跟大王一起凑趣解 

闷,猜猜谜语玩。” 
楚庄王说:“既然这样,那你说个谜我猜。” 

成公贾说:“好哇。”于是他给楚庄王说了一个谜语:“有一只大鸟,停 

留在南方的一座山上,整三年了,它不动、不飞、也不叫。大工您说,这是 

只什么鸟呢?” 

楚庄王稍作思考,便胸有成竹地说:“这只大鸟停在南方的大山上,整 
整3年没有动,目的是在坚定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它3年不飞,是在积蓄 

力量使自己羽翼丰满;它3年不叫,是在静观势态、体察民情,酝酿声威。 

这只鸟尽管三年来一直没飞,可是一旦展翅腾飞必将冲天直上;尽管它三年 

来一直不叫,可是一旦鸣叫起来,必定会声振四方,惊世骇俗。成公贾先生, 

你放心吧,你的用意,我已经猜中了。” 

成公贾惊喜地点点头,欣然离去。 

第二天,楚庄王上朝处理国事。他根据三年来的明察暗访、调查研究和 

对大臣们政绩的考察情况,提拔了5位忠诚能干的大臣,罢免了10个奸狡 
无能的大臣。楚庄王的决定和处事的魄力,使文武百官大为佩服,因此大家 

都十分高兴。楚国的老百姓也都奔走相告,庆幸有了一位贤君。 

有大智慧的人并不急着表现自己,他们往往先蓄足了底蕴,成竹在胸, 

一旦时机成熟,便会一鸣惊人。 

善解疙瘩 

鲁国有一个乡下人,送给宋元君两个用绳子结成的疙瘩,并说希望能有 

解开疙瘩的人。 

于是,宋元君向全国下令说:“凡是聪明的人、有技巧的人,都来解这 
两个疙瘩。” 

宋元君的命令引来了国内的能工巧匠和许多脑瓜子灵活的人。他们纷纷 

进宫解这两个疙瘩,可是却没有一个人能够解开。他们只好摇摇头,无可奈 

何地离去。 

有一个叫倪说的人,不但学识丰富、智慧非凡,就连他的弟子,也很了 
不起。他的一个弟子对老师说:“让我前去一试,行吗?” 

倪说信任地点点头,示意他去。 

这个弟子拜见宋元君,宋元君叫左右拿出绳疙瘩让他解。只见他将两个 

疙瘩打量一番,拿起其中一个,双手飞快地翻动,终于将疙瘩解开了。周围 

观看的人发出一片叫好声,宋元君也十分欣赏他的能干聪明。 
第二个疙瘩还摆在案上没动静。宋元君示意倪说的这个弟子继续解第二 

个疙瘩。可是这个弟子十分肯定地说:“不是我不能解开这个疙瘩,而是这 

疙瘩本来就是一个解不开的死结。” 

宋元君将信将疑,于是派人找来了那个鲁国人,把倪说弟子的答案说给 

他听。那个鲁国人听了,十分惊讶地说:“妙呀!的确是这样的,摆在案上 
的这个疙瘩是个没解的疙瘩。这是我亲手编制出来的,它没法解开,这一点, 

只有我知道,而倪说的弟子没有亲眼见我编制这个疙瘩,却能看出它是一个 

无法解开的死结,说明他的智慧是远远超过我的。” 

天下人只知道就疙瘩解疙瘩,而不去用脑筋推敲疙瘩形成的原因,所以 

往往会碰到死结,解来解去,连一个疙瘩也解不开。这则寓言提醒我们,要 
像倪说的弟子那样用分析的眼光,区别对待不同性质的事物,这样才能绕过 

障碍,抓住关键,克服困难,顺利地解开自己工作中一个又一个的“疙瘩”; 

同时也要注意从实际出发,避免死钻牛角尖。 

                                  第三节 

轮扁削车轮 

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位擅长做车轮的能工巧匠,他的名字叫轮扁。 

一天,齐桓公在殿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砍削车轮。齐桓公读书读到妙 

处,不禁摇头晃脑、口中念念有词,很是得意。轮扁见桓公这样爱书,心里 

觉得纳闷。他放下手中的锥子、凿子,走到堂上问齐桓公说:“请问,大王 

您所看的书,上面写的都是些什么呀?”齐桓公回答说:“书上写的是圣人 
讲的道理。”轮扁说:“请问大王,这些圣人还活着吗?”齐桓公说:“他们 

都死了。”于是轮扁说:“那么,大王您所读的书,不过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罢 

了。” 

齐桓公很是扫兴。他对轮扁说:“我在这里读书,你一个做车轮的工匠, 

凭什么瞎议论呢?你说圣人书上留下的是糟粕,如果你能谈出个道理来,我 
还可以饶了你,如果你说不出道理来,我非杀你不可!” 

轮扁不紧不慢地回答齐桓公说:“我是从自己的职业和经验体会来看待 

这件事的。就说我砍削车轮这件事吧,速度慢了,车轮就削得光滑但不坚固; 

动作快了,车轮就削得粗糙而不合规格。只有不快不慢,才能得心应手,制 

作出质量最好的车轮。由此看来,削车轮也有它的规律。可是,我只能从心 
里去体会而得到,却难以用言语很清楚明白他讲授给我儿子听,因此我儿子 

便不能从我这里学到砍削车轮的真正技巧,所以我已经70岁了,还得凭自 

己心里的感觉去动手砍削车轮。由此可见,古代圣人心中许多只可意会、不 

可言传的知识精华已经随着他们死去了,那么大王您今天所能读到的,当然 

只能是一些古人留下的肤浅粗略的东西了。” 
这则寓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