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道教史 作者:许地山 >

第18章

道教史 作者:许地山-第18章

小说: 道教史 作者:许地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海经》所记底神仙都是住山岳底。到齐威、直以后才有海上神山底说法。海上神山
不能求得,乃渐次发展为住天上底说法。可以说自汉代以后才有升仙底故事。
    《列子》所记底神仙故事,可以看出秦汉人先从神人住处再发展到不死国底追求。
神人住处,只是理想国,不必是真境,如化人宫、华前国、终北国、列姑射山是。神仙
住处,是不死国人以为实有其地,可以求到底。
    一、《化人之宫这记载在惆穆王》第一段。
    周穆王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入水火,贯金石,及山川,移城邑,乘虚不坠,触
实不核,千变万化,不可穷极,既已变物之形,又且易人之虑。穆王敬之若神,事之若
君,推路寝以居之,引三牲以进之,选大乐以娱之。化人以为王之富室卑陋而不可处;
王之后撰腥线而不可飨;王之嫔御膻恶而不可亲。穆王乃为之改筑,土木之功,储圣之
色,无遗巧焉。五府为虚,而台始成,其高于恻,临终南之上,号日中天之台。简郑卫
之处于,娥描靡曼者,施劳泽,正峨眉,投弃马,衣阿锡,曳齐纨,粉白黛黑,佩玉环,
杂益若,以满之;奏《承云》、《六莹》、《九韶人《晨露》以乐之。月月献玉衣,旦
旦荐玉食,化人犹不舍然,不得已而临之。居士几何,谒王同游。正执化人之祛,腾而
上者中天乃止暨及化人之官。化人之官,构以金银,络以珠玉,出云雨之上而不知下之
据,望之若屯云焉。耳目所视听,鼻口所纳尝,皆非人间之有。王实以为清都、紫微、
钧天、广乐,帝之所居。王储而视之,其宫树若累块积苏焉。王自以后数十年不思其国
也。化入复谒王同游,所及之处,仰不见日月,俯不见河海。光影所照,王目眩不能得
税。音响所未,王耳乱不能得听。百骸六脏,修而不凝,意迷精丧,请化人求还。化人
移之,王若殒虚焉。既辑,所坐犹向者之处;侍御犹向者之八;视其前,则酒未清,肴

未瞩。王问所从来。左右自:“王默在耳。’油此,穆王自失者三月,而复更问化人。
化人口:“号与王神游也,形奚动哉?且囊之所居,莫异王之宫?囊之所游,奚异王之
圃?王问恒疑,暂亡变化之极,疾徐之间,可尽模哉?”这是精神游于天上底仙乡底例。
实际地说,不过是方士底幻术,因与道家远游底思想相合,故作者采为穆王周游底引子。
这故事恐怕是经过魏晋间底创作。文体也不很早,绝不像出于秦汉人底手。
    二、华前国华普国底放事性质也与化人宫相似,记黄帝做梦游到那里。作者藉神仙
家说来描写道家底理想国。在《老子》底小国寡民主义和赃子·山木》底建德之国底理
想上,华管国加上神仙的气味。《黄帝篇》说黄帝底梦游说:
    华管氏之国在拿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能及,
神游而已。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
无天殇。不知亲已,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都无所爱
憎,都无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热,研挞无伤痛,指搞无痕痒,乘空如履实,寝虚
若处床。云雾不核其视,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顾其步,神行而且。黄
帝既寐,怕然自得,召天老力牧,太山稽告之日:“朕闹居三月,斋心服形,思有以养
身治物之道,弗获其术,疲而睡,所梦若此。今知至道不可以情求矣。肤知之矣,肤得
之矣,而不能以告若矣!”
    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臀氏之国,而帝登假,百姓号之,二百余年不辍。
    黄帝升天之说始于汉代,大概是在道家推尊他为教祖以后。在战国时代想必有许多
假托黄帝底书,故在《列子》里常见“黄帝之书日”底弓向。汉初黄老道确立,对于黄
帝底神话也随着创造出来。华前国可以看为汉代道家底理想。
    三、终北国《场问篇》说禹曾到此国,周穆王也到过。这国底情形是:
    滨北海之北,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其国名日终北,不知际畔之所齐限。无风雨露
露,不生鸟兽虫鱼草木之类。四方悉平,周以乔涉。当国之中有山。山名壶领,状若额
甄,顶有口,状若员环,名日滋穴,有水涌出,名日神演,臭过兰椒,味过酷酸。一源
分为四,评注于山下,经营一国,土不悉遍。土气和,亡札厉。人性婉而从物,不觉不
争,悉而弱骨。不骄不忌,长幼侪居,不君不臣。男女杂游,不媒不聘。缘水而居,不
耕不稼。土气温适,不织不衣。百年而死,不天不病。其民事阜,亡数有喜乐,亡衰老
哀苦。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饥俄则饮神演,力志和平,过则醉,经旬
乃醒。休浴神演,肤色脂泽,香气经旬乃歇。
    终北底人民所过底是极自然的生活,但到时候也会死。神演不是不死药,只是~种
生命酒。这国人没有衰老哀苦,只有生死,还保存着纯粹的道家理想。
    四、列姑射山从《庄子·逍遥游》里“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一句看来,姑射山
在很早的时候已被看为神人居住底处所。他海经》记姑射已有海陆二处。《东山经》记
姑射、北姑射、南姑射三山;《海内北经》记列姑射及姑射国。郝缆行《山海经笺流汹
《庄子》所云藐姑射之山在汾水之阳,而列姑射则在海河洲中。这可以看为从山岳说移
到海岛说底例。《黄帝篇》说:
    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山上有神人焉,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心如渊泉,形如处女。
不偎不爱,仙圣为之臣。
    不畏不怒,愿感为之使。不施不惠,而物自足。不聚不敛,而已无想。阴阳常调,
日月常明,四时常若,风雨常均,字有常时,年谷常丰,而土无札伤,人无天恶,物无
疵病,鬼无灵响焉。
    这也是从道家思想创造出来底。总以上诸处底情况说来,那里底土地是很丰裕,气
候是极其和适。饮食男女之事未尝没有,不过顺自然的要求而行便了。那里底人物个个
像处子一样,没有衰老疾病愁苦底事,随意所适,上天入地都很自在。没有社会国家,
没有上下尊卑,人人都不受任何拘束和裁制。活到天年完尽底时候也就物化了。严格说
来,这还木是他乡,因为仙乡必有不死药,只有生而无死。神仙信仰发展后,方士才认
定在地上确有仙人住处,不像从前的空想了。这实在的仙乡不在天上而在离人间遥远的
地方,最著的是昆仑山与勃海中底三神山。此中,昆仑底故事恐怕是仙乡最古的传说。
    一、昆仑山《周穆王》说穆王听化人底话,一意求仙,‘不恤国事,不乐臣妾,肆
意远游。命驾八骏之乘,右眼翩紧而左绿耳,右驻赤攀而左白梁。主车则造父为御,离
商为右。次车之乘,右眼渠黄而左逾轮,左驻盗细而右山子。柏夭主车,参百为御,奔
戎为右。驰驱千里,至于巨冕之国。巨龙氏乃献白鸽之血以饮王,具牛马之握以洗王之
足及二乘之人。已饮而行,遂宿于昆仑之阿,赤水之阳,别回升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
宫而封之以治后世。遂宾于西王母,筋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王谣,王和之,其辞哀焉。
乃观日之所入,一日行万里。王乃叹曰:放乎!予一人不盈于德而谐于乐,后世其追数
吾过乎?”
    这记载与《穆天子传》差不多。穆王驾八骏周游天下底传说,也见于《楚辞·天问》
“穆王巧梅,夫何为周流?环理天下,夫何索求?”可见这传说在骚人时代已从北方传
到南方。西王母所住底地方本与昆仑无涉,《庄子·大宗师》记在昆仑底神名堪坏,而
西王母所住底是少广。少广,注说“司马云穴名,崔云山名,或西方空界之名”。《山
海经·西山经》说西王母所住底是玉山,玉山在昆仑之西,亦名群玉山。《海内北经》
“西王母梯凡而戴胜权。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淮南子·地
形训》“西王母在流沙之濒”,是指西王母石室所在,也与昆仑无关。西王母底原始形
状也不是神仙,只是一种山怪。《山海经·西山经》说它底形状如人,豹尾、虎齿、善

啸、蓬发、戴胜,居河水之涯,司天灾及五残。其次,有以西王母为西方底国名底,例
如《尔雅·释地》说:“孤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西荒。”以西王母为女仙,
大概是道教成立以后,魏晋时代底说法。《洞冥记》及《汉武内传》都是魏晋间底作品,
故所记西王母与汉武帝底关系都是很晚的话。在魏晋间更以东五公与西王母对待,以他
们为男女仙底领袖,如《神异经》及《拾遗记》所记都是当时底道土所造出底。
    关于昆仑山,记得最详的或者是《淮南·地形训》,及《山海经·西山经》及《海
内西经》。《地形训》说:“掘昆仑山虚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其高万一千里,百十四
步二尺六寸。上有木禾,其修五寻:珠树、玉树、徒树、不死树,在其西;沙棠、琅歼,
在其东;绔树在其南;碧树、瑶树,在其北。旁有四百四十门,门间四里,里间九纯,
纯文五尺。旁有九井,玉横维其西北之隅。北门开以内不周之风。倾宫、旋室、县圃、
凉风、樊桐,在昆仑门阀之中,是其疏圃。疏圃之地,浸之黄水。黄水三周复其原,是
谓丹水,饮之不死。河水出昆仑东北瞰,贯勃海人禹所导积石山。赤水出其东南椰,西
南注南海丹泽之东。赤水之东,弱水出自穷石至于合黎,余吸入于流沙;绝流抄,南至
于海。洋水出其西北瞰,入于南海羽民之南。凡四水者,帝之神泉,以和百药,以润万
物。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县圃,登之乃
灵,能使风雨臧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
    《他海经》所记底与上头所引差不多,不必尽录。此地说掘昆仑虚以下,地中有增
城九重,再高起来。对于九重城底高,《楚辞·天问》还未说明,也许是后来底想象。
山上有木禾,围着种种宝树,还有四百四十道门。木禾旁边有九口井,西北角悬着受不
死药底玉横。玉横或是玉液。这里可注意底,是不是古代传说里,人死后所到底九泉便
是这九口井或井外底九条泉水?九泉是否生命泉也有研究底价值。九泉在什么地方,历
来没人说过,但知其中或者有一条名为黄泉。依《庄子·秋水》“彼方跳黄泉而登大皇’
底意义看来,黄泉是一个登天底阶级。前面说掘昆仑虚以下,得着这样的高丘,上头有
九口井,还有黄水、丹水。《左传》隐公元年颖考叔教郑庄公掘地为黄泉以会母,也暗
示这泉是在地中。或是从地中底水源流出,而诸水底总源是黄泉也不可知。《海内西经》
未记黄水,只出赤水、河水、洋水、黑水、弱水、青水底名;《西山经》以四水注入四
水,说河水注于无达,赤水注于江天,洋水注于丑涂,黑水注于大枉。如将《西山经》
底八水加入总源黄水,那便成为九泉了。黄水三周复其原为丹水,是黄水与丹水无别,
具要掘地然后能见,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