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十七日,楚考烈王崩,李园果先入,置死士,止于棘门之内。春申君后入,止棘门。园死士夹刺春申君,斩其头,投之棘门外。于是使吏尽灭春申君之家。而李园女弟,初幸春申君有身,而入之王新生子者,遂立为楚幽王也。
【译文】
楚考烈王没有儿子,相国春申君为此甚为忧愁,寻求宜于生子的妇人进献给考烈王,虽然进献了许多妇人,却始终没能生儿子。
这时赵国李园想把自己妹妹献给考烈王,可是又听人说自己的妹妹并无生子之像,又担心将来得不到考烈王的宠信。李园就请求能当春申君的舍人,当上舍人不久,请假回家,又故意晚回。回来见到春申君,春申君问他为什么迟到。李园回答说:“齐王派人来娶我的妹妹,我和使者喝酒,结果耽误了回来的时间。”春申说:“送过聘礼了吗?”李园说:“还没有。”春申君说:“可以让我见一下令妹吗?”李园说:“可以的。”于是李园就把妹妹献给了春申君,得到春申君的宠爱。当李园知道妹妹有了身孕,就和妹妹商量了一个计谋。
李园妹妹向春申君说:“君王宠信你,就连兄弟也不过如此。现在你当楚国相国已经20多年,可是楚王还没有儿子。等到楚王死后,必然拥立兄弟为王。楚国王位更换,必然重用自己的亲人,您又怎么能长久得到宠信呢?不仅如此,您出任宰相的时间又长,难免对大王兄弟有许多失礼得罪之处。将来大王兄弟如果真能登上王位,您定会身受大祸,又怎能保全相国和江东的封地呢?现在臣妾已经知道自己怀有身孕,旁人却谁也不知道。臣妾受你的宠爱还不算久,假如能凭你的高贵身份而把臣妾献给楚王,那楚王必然会宠爱臣妾。万一臣妾能得上天保佑生个儿子,那岂不是你的儿子作了楚王,到那时楚国的所有不尽在你的掌握之中吗,这和面对着不可猜测的罪过相比,哪一个更好呢?”春申君认为这话很对,就把李园的妹妹迁到一个秘密的地方,并向楚王说进献李园妹妹。楚王把李园妹妹召来后就非常喜欢她。后来果然生了一个男陔,而且被立为太子,立李园的妹妹为皇后。考烈王也很重用李园,因而李园也就掌握了朝政。
李园既然把自己妹妹送入宫成了皇后,所生的孩子又成了太子,深恐春申君越发骄纵或者泄漏内幕,因此就在暗中养着刺客,想杀死春申君灭口,不过有很多人知道这件事。
当春申君作楚相国第二十五年时,考烈王生病了。这时朱英对春申君说:“世间有出人意外的鸿福,也有始料不及的横祸。现在您正处在出人意外的世界里,去侍奉出人意外的君主,怎能得不到出人意外的人呢?”春申君说:“什么叫出人意外的福呢?”朱英说:“您当楚国的相国已经20多年了,虽然名是楚国的相国,实际上是楚国的国王。五个儿子都当上了诸侯的辅相。现在君王病得很重,早晚是会死的,一旦大王彻底病倒了,您就得做少主的相国,太子又很弱小,你就得代少主掌管国政,就像伊尹和周公一样,等少主长大再让他亲政,要不然,您就可以南面称王,掌握楚国。这就是所谓出人意外的福。”春申君问:“那什么叫出人意外的祸呢?”
李英说:“李园不是治理国家的相国,而是君王的大舅子。他既然不是领兵大将,却在暗中豢养刺客,这事已经很久了。楚王死后,李园必定入宫,据本奏议,假传君王命令杀死阁下灭口,这就是所谓意想不到的祸。”春申君说:“什么叫意想不到的人呢?”朱英说:“阁下先任命臣为郎中卫士官,君王死后,李园一定先入宫,请让臣替您以利剑刺入他的胸膛把他杀死,这就是所谓意想不到的人。”春申君说:“先生先别提这事,李园为人诚恳老实,我又和他很要好,怎么能用这种毒辣的手段呢?”朱英一看春申君不肯听他的话,心里便害怕起来,就赶紧离开楚国。
17天后,楚考烈王驾崩,李园果然先入宫中,暗中在棘门内布置刺客。当春申君经过棘门时,李园的刺客从门两边跳出杀死他,然后将他的头割下丢到棘门外,同时又派人杀死春申君的全部家族。李园的妹妹所生的孩子,被立为幽王。
【评析】
在古代人治的社会中,如果与王室能沾上血缘关系,那么权力地位肯定会非常的显赫尊崇。尤其是那些最高权力者的母系势力,通常都能把持朝政、独揽大权。历史上的武则天、慈禧太后等之所以能独占最高权位,还不是因为她们的儿子都当了皇帝。所以吕不韦、李园之流,不惜代价,以自己的爱人或者妹妹为工具,精心谋划,极力游说,等这些女性工具当上母后之后,自己飞黄腾达的日子也就来临了。
李园比吕不韦高明一着的是他没有直接向楚考烈王进献妹妹,而是通过了春申君这个跳板使其妹成为母后。李园深知,叫昏庸无能、但却能与楚王亲近的春申君推荐妹妹比自己强有力的多。而且最后收拾掉这个人,也是最容易的。
奸臣手段,何其毒也,但最毒的莫过于这个任人唯亲的人治制度。有人治而无法治,只知私人关系而没有科学公正的选拔、任用制度,那么类似李园、吕不韦这种大奸大恶肯定会不断涌现、大行其道。
第十八篇赵策一
作为一个团体的领导,一定要明察秋毫、见微知著。对身边发生的细小变化一定要有感觉。尤其是对人的相貌、气象等的观察一定要仔细,人的表情、眼神等是人内心的反映,通过表情就可以掌握人的内心活动,以此来帮助自己的决策、掌控未来的活动。
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
【提要】
知伯即智瑶,晋国权臣。他作了韩、魏等国联合军队首领,可是由于不能明察秋毫,不能了解、驾御其他国家,所以没有作好领导。
【原文】
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围晋阳而水之,城下不没者三板。郗疵谓知伯曰:“韩、魏之君必反矣。”知伯曰:“何以知之?”郗疵曰:“以其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而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今城不没者三板,臼灶生蛙,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韩魏之君无熹志而有忧色,是非反如何也?”
明日,知伯以告韩、魏之君曰:“郗疵言君之且反也。”韩、魏之君曰:“夫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今且将拔矣。夫三家虽愚,不弃美利于前,背信盟之约,而为危难不可成之事,其势可见也。是疵为赵计矣,使君疑二主之心,而解于攻赵也。今君听谗臣之言,而离二主之交,为君惜之。”趋而出。郗疵谓知伯曰:“君又何以疵言告韩、魏之君为?”知伯曰:“子安知之?”对曰:“韩、魏之君视疵端而趋疾。”
郗疵知其言之不听,请使于齐,知伯遣之。韩、魏之君果反矣。
【译文】
知伯胁从韩、魏的军队一道进攻赵国。首先水困晋阳,离淹城只有3丈。郄疵对知伯说:“韩、魏的君主肯定会背叛我们。”知伯问:“何以见得?”郄疵说:“从他们的脸上和军事形势上判断就可以知道。韩、魏国军队尾随我们进攻赵国,可以想见如果赵国灭亡,那灾难必然会降到韩、魏头上。虽然贤君跟韩、魏相约灭赵以后就和韩、魏三分赵国领土,可是现在晋阳只差3丈就被淹没,连石臼和炉灶都生了青蛙,饿到了人马相食的地步,晋阳指日陷落,然而韩、魏君主不但不喜,反倒忧愁,这就是一种反叛的迹象!”
次日,知伯就把这话告诉韩、魏两国君主,说:“郄疵说两位君主就要背弃盟约。”韩、魏两君说:“灭赵以后我们三国可以三分赵地,而且晋阳马上就要陷落。韩、魏两君虽然愚鲁,也不至于放弃就要到来的利益,甚至背弃盟约去做那种危险的、无望之事,这是不容置疑的。这种形势发展的结局是可以预见的。可是郄疵在为赵国谋划,以便使贤君怀疑韩、魏两国,进而瓦解三国攻赵的盟约。如今贤君竟听信奸臣的谗言,而离间韩、魏两国的邦交,我们真为贤君感到惋惜。”说完就快步出去了。郄疵又来对知伯说:“贤君为什么要把臣的话告诉韩、魏王呢?”知伯说:“你怎么知道我告诉了他们了呢?”郄疵说:“因为韩、魏两王临走时,使劲用眼睛瞪我一下才快步走开。”
郄疵见知伯不采纳自己的建议,就主动请求知伯派他到齐国去,于是知伯就派他去齐国。不久韩、魏君主果然反叛。
【评析】
作为一个团体的领导,一定要明察秋毫、见微知著。对身边发生的细小变化一定要有感觉。尤其是对人的相貌、气象等的观察一定要仔细,人的表情、眼神等是人内心的反映,通过表情就可以掌握人的内心活动,以此来帮助自己的决策、掌控未来的活动。古代有识之士都有一套察言观色的技术,象曾国藩就写《冰鉴》,专门讲相面、察言观色之道。领导工作以人为本、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所以一定要了解人的思想活动、掌握人的心理变化。
晋毕阳之孙豫让
【提要】
聂政、荆轲、豫让是《战国策》上有名的豪侠之士。“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他们为了报答他人的知遇之恩,就不惜生命、刚烈永诀,为朋友赴汤蹈火、义无反顾,他们身上体现的古代英雄节义、精神价值,永远让后世感佩仰慕。将侠客与策士们同置一书,显示出他们的共同性事:他们都是政治舞台上拥有自由个性、血性勇气的独立战士。
【原文】
晋毕阳之孙豫让,始事范中行氏而不说,去而就知伯,知伯宠之。及三晋分知氏,赵襄子最怨知伯,而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仇矣。”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厕,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者,则豫让也。刃其曰:“欲为知伯报仇!”左右欲杀之。赵襄子曰:“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且知伯已死,无后,而其臣至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之。豫让又漆身为厉,灭须去眉,自刑以变其容,为乞人而往乞,其妻不识,曰:“状貌不似吾夫,其音何类吾夫之甚也。”又吞炭为哑,变其音。其友谓之曰:“子之道甚难而无功,谓子有志,则然矣,谓子知,则否。以子之才,而善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子之得近而行所欲,此甚易而功必成。”豫让乃笑而应之曰:“是为先知报后知,为故君贼新君,大乱君臣之义者无此矣。凡吾所谓为此者,以明君臣之义,非从易也。且夫委质而事人,而求弑之,是怀二心以事君也。吾所为难,亦将以愧天下后世人臣怀二心者。”
居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所当过桥下。襄子至桥而马惊。襄子曰:“此必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于是赵襄子面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知伯灭范中行氏,而子不为报仇,反委质事知伯。知伯已死,子独何为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以众人遇臣,臣故众人报之;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襄子乃喟然叹泣曰:“嗟乎,豫子!豫子之为知伯,名既成矣,寡人舍子,亦以足矣。子自为计,寡人不舍子。”使兵环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义,忠臣不爱死以成名。君前已宽舍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故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