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完美大学必修课 >

第36章

完美大学必修课-第36章

小说: 完美大学必修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我在布拉格的一家书店里,偶然抬头看见一幅世界地图时,我突然弄明白了一个一直我就不太清楚的问题:为什么中国被称为东方?甚至是“远东”?我们明明不是在美国的西方吗?在那幅地图上,我清楚地看到: 地图的中央是欧洲与欧洲下面的非洲,隔着大西洋在地图左边的是北美洲与南美洲,在地图的右边,广阔的欧亚大陆一直延伸下去,穿过荒凉的西伯利亚、蒙古沙漠与青藏高原,中国,北京,远远地处在地图的边缘。

  这就是一种Perspective上的差距,我们已经太习惯于看着中国在世界中心的地图,而当我们突然发现欧洲人的Perspective 把中国放到了世界的边缘时,我们真的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其实,无论是以欧洲为中心,还是以中国为中心,都不是正确的。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必须要具备Global Perspective,特别是当我们已经知道,我们的未来,将与来自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的竞争者联系在一起的时候。

 
 
(二)跳出大学框子看世界(5) 
张锐/任羽中  
 

  Identity: 中国人的Identity 就是中国人。当我在与来自世界各国的年轻人交流时,我突然意识到我多么为自己的这个身份自豪。中国人的Identity 代表着古老的文化,代表着飞速的发展,代表着不可忽视的力量,代表着在国外学校里成绩最好的学生。同时我也深深地体会到,对于来自不同文化和种族的西方的年轻人,他们同样也为自己的特殊的Identity感到自豪,尽管他们可能是住在德国的波兰人,住在意大利的爱尔兰人,但是他们从来都不试着去刻意的模糊或是改变自己文化身份,在他们看来,放弃自己原有的Identity,本身是  
一件极不值得尊重的事情。

  Thinking and Practice: 在我们的教育里,学习现成的知识在很长的一个时间里被放在比思考更重要的位置上,但实际上知识比较容易掌握,而创造知识却太难了。在我们训练的时候,就是不断地被要求进行创造性、批判性的思考。而且有了新的想法,就应该去实践,去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获得经验。

  中国的青年是中国的未来,世界的青年是世界的未来。当人类社会和历史在不断的总结中逐渐意识到青年对于未来的决定性作用时,这就意味着我们有了更大的舞台和更大的责任。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世界上都有一些大学生在他们自己搭建的舞台上表演,而作为中国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去参与、去贡献、去塑造中国的形象。请你留心各种信息,有很多好机会在等着你找上门去。

 
(三)一个人住一段时间 
张锐/任羽中  
 

  大三是四年中功课最紧张的一年,大三第一个学期就有很多同学考试前在自习室里通宵达旦地复习。无论你是要准备出国,还是要准备考研、保研,大三都是必须认认真真刻苦准备的一年。就在这一年里,我决定做一件大学里应该做的事情——搬出学校去,一个人住一段时间。

  决定搬出去住,并不是因为在宿舍住得不开心。恰恰相反,我一直以我大学的宿舍为骄  
傲和自豪,宿舍里一共六个男孩,六种性格,但是却都互相欣赏、互相佩服,相处得十分融洽。我们宿舍的气氛之好,以至于每天熄了灯之后总有许多别的屋的同学钻到我们屋来参加卧谈会。

  宿舍气氛这么好也有它的弊端,中国的大学大都有11点后熄灯断电的制度,而11点对于很多美国大学的学生而言才是刚刚开始读书学习的时间。而熄灯后的时间,有的人习惯于点着应急灯在床上学习,对于我们屋这种总是“卧谈”气氛浓厚的宿舍,想在屋里挑灯夜读,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晚上的时间,我开始考虑搬出去住一段时间。

  事实证明,搬出去住的确和在宿舍住有许多不同的感觉,我的生活的节奏和精神面貌都有了很大的不同: 原先住在校园里,和宿舍的同学在生活节奏、活动内容上都不停地产生着互动,有时候不由自主地就改变了自己的习惯。出去住后,突然多了大段大段没人打扰的时间,可以更有效率地安排学习计划。同时,一个人住,在精神上更加独立,有不受打扰的时间和空间来思考问题,尽管有时候有些寂寞,但是,我觉得当一个人出国读书或者是开始独立生活的时候,一个人居住也许是一段不可避免的经历,提早尝试一下,对比一下大学宿舍这种半独立的生活状态,并不是一件坏事。

  但是,由于住在校园外面会涉及到安全、经济、交通、信息沟通等一系列的问题,我只建议大三大四高年级的学生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尝试一下。而我自己,在外面过完了学业紧张的那个学期后,也无比怀念宿舍里海阔天空神聊的精彩的夜晚时光,同时也在宿舍哥们警告我再不回来就把我的床铺改造成“植物角”的威胁下,搬回了学校。

 
 
(四)跨文化沟通(1) 
张锐/任羽中  
 

  这一年的暑假中,北大又派送了10名学生代表参加由韩国汉城大学组织的东亚四国“国际营”(International Camp)活动,我和其他来自中国、韩国、日本和越南的国立最高学府的大学生一起,在韩国参加了各种文化交流活动。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人们发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没有因为语言障碍的消失、通讯手段的先进、大量信息的共享,以及主流强势文化的盛行而越来越小。恰恰相反,不同文化  
背景的差异构成了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必须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不同的文化在相遇时,能否互相尊重、有效的沟通和理解,成为了跨文化合作成败的关键。诚如美国学者亨廷顿所言,文化之间的冲突,将成为全球化世纪中人类面对的最大的挑战。

  年轻人是下个世纪历史舞台上的主角,也是全球化最具有创造力的推动力量,同时也是最愿意和最容易去接受新的文化的人群。因此,大学生之间的国际文化交流,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我们这次的“国际营”活动,就是韩国政府赞助,韩国最好的国立大学汉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出面组织的,宗旨是要加强东亚四国的青年人的文化交流和互相理解。

  “

  A)自古强者出忧患

  韩国是一个忧患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很强的民族。越深入接触韩国民族和社会,我最初对韩国发展的不以为然就越减少一分。直至最后,我被韩国这个民族的许多精神所折服,以邻为镜,我在韩国这短短的一个月内,遇到了许多令我深受感动和启发的小事情。

  在我们“国际营”的第一堂课上,韩国的教授打开了一幅韩国国内习惯使用的世界地图,当然,每个国家都会把自己国家在地图中放到比较中央的位置,这幅韩国地图也不例外。

  教授问我们:你们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四个国家是哪四个?我们众口纷纭,但很快达成共识: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

  教授指着地图: “请看,在韩国的周围,就是这四个强国。”

  而后教授开始讲述朝鲜半岛上的历史发展与国际政治风云变化。的确,对于韩国这样一个处在特殊地理位置的国家,在历史上曾经屈服于每一个强大的邻居。因此,韩国人的忧患意识特别强烈,他们明白,只要自己稍微一落后,就可能陷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

  从这个背景出发,你可以明白许多韩国特有的现象。比方说韩国政府扶持了几家大型的财阀。他们几乎垄断了韩国经济命脉的60%~70%。这些财阀由于自身庞大臃肿和与政府密切的关系,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遭受了国外金融界和企业界广泛的批评。但在韩国,这些大企业依然能够得到民众很高的支持率,因为韩国人认为,这些政府扶持的大企业才真正是保护韩国经济的本土力量。这种方式尽管可能不是最有效率的经济组织,但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却是非常必要的。否则韩国的市场上可能根本就看不到韩国企业生产的产品了。

 
(四)跨文化沟通(2) 
张锐/任羽中  
 

  根据韩国法律,韩国的所有成年男子都必须服两年零两个月的兵役。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很大的牺牲。但是,我所接触过的韩国大学生,没有一个表示过想逃脱这个义务。他们更多地把服兵役当作一种军事教育,时刻准备着,当有一天大敌当前的时候,每个韩国的男人都懂得如何打仗。这与我接触的台湾年轻人对于服兵役的态度非恨即躲相比较,对比鲜明。

 
  “

  B)泡菜的真味

  初到韩国,觉得一切都与中国十分相似,但是最不相似也最不能习惯的就是韩国的饮食。

  记得刚到汉大的第一天,我们与韩国的学生一起去汉大的学生食堂吃饭。每人手中发了一张一样的饭票,进去食堂一看,居然如此之大的食堂仅供应一种饭菜,一碗米饭、一盘泡菜、一碗汤和另外一份分量也不多的主菜,仿佛是鸡蛋炒虾米之类的。韩国人在用餐时喜欢喝冰水,所以食堂中还放置了巨大的饮水机。

  这初到韩国的第一顿饭我根本没有吃饱,冰冷辛辣的泡菜和冰冷辛辣的泡菜汤实在不对我的胃口,分量不大的主菜也三口两口被我吃完。我们这些中国学生不仅在一起惊诧为什么韩国大学食堂的伙食如此之差——一份菜里连肉都没有几块,然后不禁开始怀念北大食堂里那些琳琅满目的美味佳肴。

  而后的日子里吃饭成为了我们的一个心病,食堂里的菜除了主菜每天在变外,泡菜是永远不变的。食堂里是永远只供应一到两个菜的。我们这些来自中国的学生吃得叫苦连天,而韩国的学生却对食堂的饭菜毫无怨言。

  我有一天问一个汉大的韩国学生: “你觉得你们食堂的伙食怎么样?”

  答曰:“还不错。我们食堂的泡菜很好吃。”

  我愕然,韩国人在吃饭上似乎言必称泡菜,记起我前几天和韩国教授出去吃韩国的大餐“韩定食”时,本以为可以大快朵颐一次,谁知到拿上来的主要还是各种各样的泡菜。究竟泡菜除了像韩国人自己认为的营养丰富、美味可口外,到底有什么魔力能够在韩国的饮食文化中占据这么不可动摇的地位。特别是在韩国的各种文化都在历史上受到中华文化的强烈影响而显出多种相似性的情况下,以泡菜为代表的饮食文化可谓是独树一帜。

  通过与研究韩国史的韩国教授交流和我自己阅读书籍后,这个问题渐渐在我的心中解开了谜底。从韩国的地理环境上看,整个朝鲜半岛多山脉,少平原,自古以来在农业上讲究利用土地、精耕细作,但面对韩国人口的食物要求仍然压力不小。尤其到了冬天,纬度高的韩国由于天气寒冷,几乎没有什么蔬菜可吃,于是腌制的泡菜成为了韩国人家家必备的食物。泡菜的原料为白菜或者萝卜,以及辣椒、盐等其他佐料,制作简易、成本低廉,成为了韩国普通家庭必不可少的食物。在韩国处于日本殖民地时代的晚期及韩国重新建国后的初期,韩国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韩国政府曾经在全国大力推广泡菜,编制手册介绍吃泡菜的好处、腌制泡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