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313-白喉全生集 >

第2章

313-白喉全生集-第2章

小说: 313-白喉全生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喉热证渐重治法
属性:白见于关内外。色必干焦。或黄而凸。浓而多。牙关紧闭。满喉红肿。疼痛异常。痰涎壅甚。饮食难咽。 
语言不爽。舌苔深黄甚或焦黑芒刺。口渴口臭。便闭溺涩。目赤心烦。身轻恶热。即其候也。此热邪已 
入里。治宜达原饮。普济消毒饮。清咽利膈汤。加减主之。 
x达原饮x 
槟榔(二钱) 草果(二钱,煨) 连翘(二钱) 僵虫(二钱,姜汁炒) 
浓朴(一钱) 知母(一钱) 蝉蜕(七只,去头、翅、足) 
栝蒌壳(一钱五分) 黄芩(一钱五分) 人中黄(一钱五分) 水竹茹(一钱五分) 银花(三钱) 水煎服。 
x普济消毒散x 
元参(三钱) 桔梗(三钱) 连翘(三钱) 鼠粘(三钱) 
薄荷(一钱五分) 陈皮(一钱五分) 黄芩(一钱五分) 马勃(三分,布包煎) 
黄连(六分) 僵虫(二钱) 板蓝根(一钱,或青黛代) 水煎服。 
x清咽利膈汤x 
芒硝(三钱) 银花(三钱) 鼠粘(三钱) 大黄(六钱,酒炒) 
黄连(八分) 枳实(一钱五分) 连翘(一钱五分) 栀子(一钱五分) 
薄荷(一钱五分) 僵虫(二钱,姜汁炒) 人中黄(二钱) 浓朴(一钱) 生石膏(三钱) 水煎服。 


白喉寒证尚轻治法
属性:初起白见于关内或关外。色必明润而平。满喉淡红。微肿略痛。头痛恶寒发热。饮食如常。舌苔白。二 
便和。即其候也。此寒邪尚在表。治宜柴胡饮。参艾饮。荆防败毒散加减主之。 
x柴胡饮x 
柴胡(二钱,去芦) 羌活(二钱) 法夏(二钱,姜汁炒抖) 僵虫(二钱,姜汁炒) 
桔梗(一钱五分) 银花(一钱五分) 蝉蜕(七只,去头、翅、足) 
浓朴(五分,姜汁炒) 陈皮(一钱) 粉草(一钱) 生姜(三片) 水煎服。 
x参艾饮x 
条参(四钱) 前胡(二钱) 法夏(二钱,姜汁炒抖) 僵虫(二钱,姜汁炒) 
桔梗(三钱) 银花(三钱) 陈皮(一钱) 枳壳(一钱) 粉草(一钱) 艾叶(三皮) 水煎服。 
x荆防败毒散x 
防风(三钱,去芦) 柴胡(二钱,去芦) 僵虫(二钱,姜汁炒) 法夏(二钱,姜汁炒抖) 
桔梗(二钱) 前胡(二钱) 独活(二钱) 荆芥(一钱五分) 羌活(一钱五分) 银花(一钱 
五分) 枳壳(一钱) 粉草(一钱) 生姜(三片) 水煎服。 


白喉寒证渐重治法
属性:白见于关内。成点成块。或满喉俱白。色如凝膏。喉内淡红微肿。时痛时止。头项强痛。身重。恶寒发热。咳嗽结 
胸。声低痰壅。舌苔必白而浓。不思饮食。目眩。倦卧。或手足冷。逆欲吐。腹痛。即其候也。此寒邪已入里。治宜五 
积散。参桂饮。温胃汤。加减主之。 
x五积散x 
苍术(二钱) 白芷(二钱) 法夏(二钱,姜汁炒抖) 桔梗(二钱) 
川芎(二钱) 银花(一钱五分) 僵虫(一钱五分,姜汁炒) 
浓朴(一钱,姜汁炒) 枳壳(一钱) 粉草(一钱) 煨姜(三片) 水煎服。 
x参桂饮x 
条参(五钱) 银花(二钱) 法夏(二钱,姜汁炒抖) 僵虫(二钱,姜汁炒) 
肉桂(五分,去皮) 陈皮(一钱) 砂仁(一钱,姜汁炒) 粉草(一钱) 生姜(三片) 水煎服。 
x温胃汤x 
条参(五钱) 银花(三钱) 法夏(三钱,姜汁炒抖) 僵虫(三钱,姜汁炒) 
炮姜(一钱五分,炒) 白芍(一钱五分) 本制附片(三钱) 陈皮(一钱) 粉草(一钱) 水煎服。 


白喉虚热证治法
属性:白见于关内外。色稍不润。喉内红肿。下午痛甚口干不渴。舌苔虽黄而滑。小 
便略赤而长。饮食稍碍。心烦不眠。此虚阳上浮。不可认作实热攻下。治宜甘桔汤。四物汤。甘露饮。加减主之。 
x甘桔汤x 
甘草(三钱) 桔梗(四钱) 银花(一钱五分) 麦冬(二钱,去心) 
僵虫(二钱,姜汁炒) 鼠粘(二钱) 冬桑叶(三皮) 水煎服。 
x四物汤x 
生地黄(三钱) 僵虫(二钱,姜汁炒) 川芎(二钱) 白芍(一钱五分) 
银花(一钱五分) 当归(一钱) 粉草(一钱) 青果(一粒) 水煎服。 
x甘露饮x 
生地黄(四钱) 熟地(三钱) 麦冬(三钱,去心) 僵虫(二钱,姜汁炒) 
银花(一钱五分) 天冬(一钱五分) 石斛(一钱) 枳壳(一钱) 粉草(一钱) 水煎服。 


白喉虚寒证治法
属性:白见于关内。色明润成块。甚或凹下。不红不肿。不甚疼痛。饮食稍碍。舌苔 
滑白。二便如常。或自溏泻。间或寒热往来。两颧作红。嘴唇燥裂。此上假热下真寒证也。宜治理中汤。 
镇阴煎。附桂理阴煎。加减主之。 
x理中汤x 
党参(五钱) 淮药(四钱,炒) 僵虫(二钱,姜汁炒) 炮姜(二钱) 银花(二钱) 炙草(一钱) 水 
煎服 
x镇阴煎x 
熟地黄(四钱) 泽泄(五钱) 淮牛膝(五分,盐水炒) 本制附片(三钱) 
僵虫(二钱) 银花(一钱五分) 肉桂(四分,去粗皮蒸兑) 炙草(一钱) 煨姜(一片) 水煎服。 
x附桂理阴煎x 
熟地(四钱) 僵虫(二钱) 本制附片(三钱) 炮姜(一钱五分,炒) 
银花(一钱五分) 当归(一钱) 炙草(一钱) 肉桂(八分,去粗皮蒸兑) 水煎服。 


白喉寒热错杂证治法
属性:寒热二证既明。复有一种寒热错杂证。宜细详之。初起畏寒微热。疲倦。咳嗽。迨至数日。热愈大。夜间尤甚。喉 
内渐起白点。日见长大。虽通身大热如火。足趾必冷如冰。或腹痛自利。阴寒犯足太阴牌也。或心胸吵乱作呕者。 
混杂之邪。扰于脾胃欲成霍乱也。或鼻出浊涕。且见血丝者。风热熏蒸鼻窍也。或齿牙红肿出血。火毒炽于胃腑也。 
此证之迥乎不同也。察其脉两寸浮洪而数。阳邪见阳脉也。两尺沉细无神。阴邪见阴脉也。此脉之显然有别也。脉证既 
殊。治疗各异。若专作热证。而用大苦大寒。必至呕吐泻痢。而脾胃败绝。专作寒证而用麻黄炮姜桂附。则上焦之已伤 
者再伤。定然吐血衄血。此皆难以救药也。惟疏风清燥以宣于上。调中利湿以和其中。温暖散邪以逐于下。乃克有济。 
治宜辛夷散。苏子降气汤。藿香正气散。加减主之。 
x辛夷散x 
辛夷(二粒) 桔梗(三钱) 防风(三钱,去芦) 茯苓(三钱) 
僵虫(三钱) 前胡(一钱五分) 法夏(二钱,姜汁炒抖) 蝉蜕(九只,去头、翅、足) 
白芷(二钱) 川芎(二钱) 黄栗芽(八分,草药店有卖) 薄荷(五分) 陈茶(五钱) 苍耳(四分) 木 
通(一钱) 陈皮(一钱) 粉草(一钱) 生姜(一片) 水煎服。 
此方辛夷一派。皆驱风开窍以宣发于上。合二陈生姜除痰去湿。以调和脾胃于中。陈茶能清头面之热。木 
通能平心肺之火。以降于下。黄栗芽尤解燥热之瘴气。无论喉之已痛未痛。但见脉证相似即投此方。未痛者全 
愈。已痛者减半。如头面浮肿去白芷加白附。胸结痰鸣气促。去白芷加旋复花。小便赤涩。加茵陈、瞿麦、扁 
蓄。鼻孔出血或吐血。加丝茅根、藕节、侧柏叶炭。 
x苏子降气汤x 
当归(二钱) 前胡(二钱) 法夏(二钱,姜汁炒) 茯苓(三钱) 僵虫(三钱) 陈皮(一钱) 
水竹茹(一钱) 浓朴(一钱,姜汁炒) 苏子(一钱) 粉草(一钱) 蝉蜕(九只,去头、翅、足) 肉桂 
(五分,去皮蒸兑) 生姜(三片) 水煎服。 
投前方。脉必见下虚上实。再用此方。连进二三服。取归桂以温养下元。苏子降逆气以化痰。如颈项喉内肿痛 
未除。肺气不降。加葶苈子、旋复花、栝蒌、杏仁之类。 
x藿香正气散x 
党参(五钱) 苡仁(四钱,炒) 陈米(一小杯,炒) 茯苓(三钱) 
扁豆(三钱) 藿梗(二钱) 法夏(二钱,姜汁炒抖) 前胡(二钱) 苏子(一钱) 陈皮(一 
钱) 浓朴(一钱,姜汁炒) 腹毛(一钱) 粉草(一钱) 生姜(三片) 水煎服。 
投前二方。病势虽退。必饮食减少。腹中胀滞微痛。或余热不退。或大便溏泻。小便赤短。此脾胃困乏。 
余邪滞涩。斯时再逐其邪。正气益虚。欲补其正。邪气未净。宜此方以和解。既和之后。审察脉证偏盛之处。以调 
其气血。使精气神三者充。自然困倦起病根除矣。 


续方
属性:一 邪热既盛。而真阳复虚之候。欲下之而恐亡阳。欲不下而邪热复炽。法宜附子泻心汤。寒热并用。斯为有制之 
兵。 
x附子泻心汤x 
大黄(四钱,酒炒) 黄连(六分) 本制附片(三钱) 僵虫(二钱,姜汁炒) 
桔梗(二钱) 银花(二钱) 黄芩(一钱五分) 生姜(三片) 水煎服。 


白喉误治坏证治法
属性:一 热证尚轻。误服大黄黄连而病愈加者。宜转服人参败毒散加升麻。(恐邪陷下而不得出。或因药伤胃。 
则必用术附。)寒证尚轻误服姜附而见燥证者。用黄土汤、豆粉散解之。再察何证。斟酌用方。若系虚寒。 
误服芒硝大黄者。其证与实热相似。舌或黄而黑。唇或红而干。但润而不燥。非附桂理阴煎镇阴煎不治。 
x人参败毒散x 见上。 
x黄土汤x 取三尺深黄土泉水煎服。 
x豆粉散x 绿豆一杯。研末泡服。 
附桂理阴煎 镇阴煎(俱见上) 


白喉愈后补虚治法
属性:白喉为肺之本色。肺主表。病起先由肺入。治之者既服表药以宣发之。复吹片麝以窜散之。而肺气愈伤。故 
病后补虚之法。不可不讲也。且肺止太阴一经也。如热证由阳明胃火盛者。治必泻以苦寒。而不免伤夫阳。 
寒证由少阴命火衰者。 
治必扶以辛燥。而不免伤夫阴。各经之为病皆然。当视其所伤。从而补之。但人之体气各殊。有偏于阳而阴不足 
者。宜补阴以兼清。而辛躁之类不可用。有偏于阴而阳不足者。宜补阳以兼温。而清润之品非所宜。又 
有阴阳俱不足者宜平补之。而辛燥清润不可偏。故用药既察其病源。又审其本体。方不犯虚虚之戒。迨至病者邪气既 
去。元气又复。而医始可告无罪焉。胪列诸方于下。 
x加减四阴煎x(热证) 
条参(五钱) 淮药(六钱,炒) 僵虫(二钱,姜汁炒) 云神(三钱) 生地黄(三钱 
)白芍(一钱五分) 麦冬(一钱五分,去心) 银花(一钱) 陈皮(一钱) 粉草(一钱) 水煎服。 
x加减固金汤x 
条参(六钱) 淮药(八钱,炒) 麦冬(一钱五分,去心) 茯苓(三钱) 
百合(三钱) 苡仁(四钱,炒) 浙贝(二钱,去心。姜汁炒) 粉草(一钱) 红枣(三粒) 水煎服。 
x六味地黄汤x 
熟地(五钱) 淮药(八钱,炒) 僵虫(一钱五分,姜汁炒) 云苓(三钱) 丹皮(一钱,去骨) 泽泄 
(一钱,盐水炒) 麦冬(一钱,去心) 炙草(一钱) 泡圆(三粒) 水煎服。 
x归芍六君汤x(寒证) 
党参(五钱) 白术(三钱) 白芍(三钱) 云神(三钱) 法夏(二钱) 当归(一钱五分) 僵虫(一 
钱五分,姜汁炒) 陈皮(一钱) 银花(一钱) 炙草(一钱) 煨姜(三片) 水煎服。 
x加减益气汤x 
黄 (三钱) 白术(三钱) 僵虫(一钱五分,姜汁炒) 
银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