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张聿青医案 >

第28章

张聿青医案-第28章

小说: 张聿青医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左) 久咳痰多,数日来中脘结聚有形,食入痞阻,痰喘气逆。脉象沉弦,舌苔淡白。此带病感寒。寒湿 
痰交阻肺胃。大节在迩,有喘脱之虞。用金匮桂枝加浓朴杏子汤。 
川桂枝(五分) 川朴(一钱) 海蛤壳(一两) 炒苏子(三钱) 橘红(一钱) 白芥子(三分) 
砂仁(四粒) 磨沉香(四分) 白茯苓(四钱) 枳壳(四分) 杏仁泥(三钱) 杭白芍(一钱炙草二分炒入) 
薛(左) 迭经温化痰饮,咳逆已止,然脉象尚带沉弦。脾为生痰之源,以阳为运。再补其气而助其鼓舞运旋。 
制半夏(一钱五分) 川桂枝(四分) 茯苓(四钱) 野于术(一钱五分) 人参须(六分) 泽泻(一钱五 
分) 猪苓(二钱) 淡干姜(炒黄四分) 广橘红(一钱) 炙黑草(三分) 
某 痰饮而致咯血,中州痞满不舒,噫出腐气。脉象沉弦。此脾土为湿痰困乏,不能统血。恐损而难复。 
川雅连 茯苓 橘皮 焦白术 广郁金 制半夏 炮姜 枳实 炒竹茹 沉香曲 
某 痰饮已久,向则每发必喘,兹则不时呕吐,吐后神始清爽。脉象沉弦。此饮邪泛逆,驾熟走轻,势难 
杜截,惟有相机行事而已。 
制半夏(一钱五分) 茯苓(三钱) 旋复花(一钱五分) 控涎丹(八分) 白芥子(三分研) 橘皮(一钱) 
老生姜(一钱五分) 野于术 煨牡蛎 赤石脂(上三味为末蜜丸服三钱) 
陆(左) 痰饮化燥,经治渐愈。而屡饮蔗汁甘寒,胃阳阻遏,以致痰湿阻肺气,逆而痰不易出,湿痰蒙蔽, 
气火郁而不宣,自觉胸腹之间,炽热难受。是谁之过,试细思之。 
冬瓜子 杏仁泥 栝蒌霜 蜜炙橘红 黑山栀 炒竹茹 生薏仁 海蛤粉 炒黄川贝 枇杷叶 
某 六腑以通为用,胃有湿痰,则阳气痞塞。辛温以开其痰之结,如鼓应桴,再从前法进治。 
人参须(七分) 浓杜仲(三钱) 茯苓(三钱) 野于术(一钱) 制香附(二钱) 川断肉(三钱) 
广皮(一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砂仁(七分后入) 上徭桂(二分研末饭为丸) 
胡(左) 脉缓有力,颇得充和,惟右关部稍见滑象,是得天独浓,痰湿亦属有余。大便常带溏行,是中气 
足以鼓舞,不能僭踞,与火衰脾泄迥殊。至于阳道不与,花甲之年,已不为病,而况古稀者乎。津液二字, 
俗每并称,殊不知浊中之清者,上升而为津,清中之浊者,下行而为液。寐醒辄觉口渴,然并不引饮,片 
刻即回,若以清津有亏,何以不饮而渴自解,亦何以除寐醒之余,并无燥渴之见象。盖湿随气化,卧则 
气闭而湿聚,阻遏清气,不能上升,虽有清津,无从供给,醒则气行湿散,浊者不阻,清者自得上行矣。宜 
补气运湿,以杜其湿盛生痰。痰热生风之渐,然古稀之年,阴分亦不能不预为之地。仿古匮药法上下 
分治。即请指正。 
龟板胶(一两蛤粉拌炒松) 大生地(三两姜汁拌炒松) 鹿角胶(一两牡蛎粉炒) 炒杞子(一两) 炒白芍 
(七钱) 真阿胶(一两蛤粉拌炒松) 
上药研极细蜜水泛作小丸,如痧药大候干,用 
制半夏(三两) 野山别直参(三两) 枳实(一两五钱) 炒于术(一两五钱) 云茯苓(三两) 
广皮(一两五钱) 泽泻(一两五钱) 猪苓(一两五钱) 
共研为细末,蜜水将小丸洒湿,照泛丸法,以后项药渐渐包上,如梧子大为度,每日服二三钱,清晨开水送下。 
王(左) 经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津,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 
并行。此于后天生化之机,宛然如绘者也。脉象濡细,而右部软滑。其平时伏有痰饮,发必致喘,投金匮 
苓桂术甘汤,屡如鼓桴,是内饮治脾之主方,自必投之辄效。特辛温之品,久恐伤阴,则必有和平中正 
之方,为先事预防之计。窃维精神气血,所以奉生,其次则津与液焉。何为津,浊中之清而上升者也,何 
为液,清中之浊而下降者也。然津不自生,得气化而口鼻濡润,液不自降,得气化而水道宣通,气化者, 
足太阴脾气、手太阴肺气也。体丰则中虚,中虚则气弱,气弱则脾土少鼓旋之力,肺金乏清肃之权,于 
是而向之流布为津为液者,遂凝滞而酿湿为痰,隐匿于中,乘机而发。虽喘咳不过偶作,未必为目前 
之累,实足为后日之忧也。调理之策,维有补脾降胃,鼓动气机,使气得流化,则不治痰而痰默消,不理 
湿而湿胥化,经旨之上输于脾而归于肺者,即此意也。兹从外台茯苓汤六君资生等参合丸剂,当否政之。 
野山别直参(另研一两五钱) 白蔻仁(另研八钱) 盐水炒枣仁(一两五钱) 制半夏(三两) 盐水 
炙大有黄 (二两) 木猪苓(一两五钱) 盐水炒菟丝子(二两) 远志肉(六钱生甘草三钱煎汁收入) 
炒范志曲(二两) 枳实(一两五钱) 广藿香(二两) 甜杏仁霜(二两) 杜仲(三两) 泽泻(一两五钱) 
广皮(一两五钱) 广木香(七钱) 浙茯苓(三两) 土炒野于术(二两) 
上药如法研为细末,用生姜五钱,焦谷芽四两,煎浓汤泛丸,如小梧桐子大,上午半饥时用橘红汤过下,每服二钱。 

卷七
痰湿痰气
属性:左 湿盛多痰之体,感冒风邪,袭于肺胃,以致由咳而引动伏饮,咳日以剧,右胁肋作痛,浊痰弥漫,神 
机不运,神识迷糊。叠化浊痰,神情转慧。至于痰湿之变态,如阻塞营卫而为寒为热,郁蒸中气而苔起 
灰霉,困乏脾阳、脾土不能运旋鼓舞而大便燥结,清中之浊不降、浊中之清不升而转干燥,传变种种。 
虽肌表之风,化疹外达,而湿痰究仍内困。所以病退之后,而疲惫自若,渐至气阻湿坠,少腹之满,顿从 
上僭,不特入腹过脐,而且上及胸脘,食入攻撑。右寸细涩,关部弦滑,尺部沉弱,左部俱见小弱。都由脾 
为湿困,阳气不能营运,土滞而木不扶疏,遂令湿之流于下者,随左升之气而逆从上行,肠胃流行之 
机,悉为之阻,为撑为胀之所由来也。下病过中,图治非易。拟条达肝木,泄府浊而运脾阳,冀得小溲渐 
畅,湿流气宣,方是好音耳。 
淡吴萸(三分蜜水浸后取出候干盐水炒) 霞天曲(二钱炒) 麸炒枳壳(一钱) 广陈皮(一钱蜜水浸 
后陈壁土炒) 川楝子(一钱五分) 连皮茯苓(五钱) 盐水炒香附(一钱五分) 木猪苓(二钱) 泽泻( 
一钱五分) 不落水鸡内金(一个炙研调服) 小温中丸(三钱开水先调服) 
沈(左) 向有痰饮,兹于春夏之交,神情委顿,形体恶寒,胃呆少纳。右脉濡滑,舌苔滑润。此由湿痰蕴阻, 
脾阳不能鼓舞,所以阳气敷布不周。以六君加味。 
小兼条参(另煎冲八分) 上广皮(一钱) 茯苓(三钱) 淡干姜(四分) 炒于术(一钱五分) 制 
半夏(一钱五分) 
炙草(三分) 焦麦芽(一钱) 
二诊 中虚湿痰内阻,缠绵日久,胃气既虚,胃阴亦损。脾为阴土,胃为阳土,阴土固非阳不运,阳土则 
非阴不和。今不纳不饥,恶心欲吐,痰粘而稠。脉细弦,右部较大于左,左部略觉细软,且有数意,舌少苔, 
中心光红。良由病久胃气不复,胃阴连类而虚,遂致阳明不和,失于通降。拟甘凉益胃法。 
西洋参(一钱五分元米炒) 甜杏仁(三钱) 茯神(三钱) 半夏曲(盐水炒二钱) 金石斛(三钱) 生 
扁豆衣(三钱) 盐水炒竹茹(一钱) 活水芦根(七钱) 
师云、若浅视之,似人参益智半夏泻心橘皮竹茹之证,今舌见光红脉见弦数,胃阴之虚显然,故宜甘凉养胃 
矣。(正蒙志) 
徐(右) 阴分不足于下,虚火浮越于上,单声呛咳,痰带青绿。宜育阴以制伏阳气,阳气平则眩晕自定也。 
细生地(四钱) 粉丹皮(二钱) 川贝母(二钱) 黑豆衣(三钱) 白蒺藜(三钱) 淡天冬(三钱) 
海蛤粉(三钱) 池菊花(一钱五分) 陈关蛰(六钱) 
左 相火行令之时,虚火时降时升,升则炼液成痰,熏蒸肺胃,咽痛时作,痰多牵腻。深入重地,恐难图 
治。勉拟化痰以衰其熏蒸之势。 
北沙参(四钱) 海蛤粉(三钱) 生牡蛎(五钱) 茯苓(三钱) 陈关蛰(一两) 川石斛(四钱) 
川贝母(三钱) 天花粉(二钱) 竹沥(一两) 大荸荠(四枚) 
吕(左) 癖染紫霞,日久伤气,气弱不能输运,聚饮生痰,上阻肺降,咳嗽痰多盈碗。脉象沉弦。虽属饮象, 
每先干咳,然后痰多。肺金渐燥,将成痰火之症。 
川贝母(三钱) 桔梗(二钱) 苏子(三钱) 竹沥半夏(一钱五分) 枳壳(七分) 肥玉竹(三钱) 
茯苓(三钱) 白蜜(一钱五分) 橘红(一钱) 老姜(一钱五分后二味少冲水炒干入煎) 
二诊 用石顽老人法,咳嗽痰多,尚复如是,寅卯为甚,甚则心烦汗出。脉象甚弦,而带微数。阴精不足 
于下,痰气凭凌于上,冲阳挟痰上升,所以寅卯为甚。然腻药难投,宜上下分治。 
玉竹(三钱) 车前子(一钱五分) 冬瓜子(三钱) 炒苏子(一钱五分) 贝母(一钱) 怀牛膝(盐水炒 
三钱) 白茯苓(三钱) 海蛤粉(三钱) 济生肾气丸(三钱淡盐汤送下) 
三诊 补水中之阴,助水中之火,利水中之滞,寅卯咳嗽已减,痰亦渐少。再上下分治。 
制半夏(一钱五分) 炒苏子(一钱) 怀牛膝(三钱酒炒) 车前子(盐水炒二钱) 薄橘红(一钱) 白茯 
苓(三钱) 紫蛤壳(五钱) 炒香甜杏仁(三钱) 济生肾气丸(三钱淡盐汤送下) 
四诊 痰嗽渐轻,的属肾虚不能仰吸肺气下行。介宾先生谓熟地为化痰之圣药,其说虽偏,不为无意也。 
炒萸肉(二钱) 白茯苓(三钱) 车前子(盐水炒三钱) 炒香甜杏仁(三钱) 淮山药(三钱) 
紫蛤壳(五钱) 怀牛膝(盐水炒三钱) 七味都气丸(三钱) 济生肾气丸(二钱二丸和合分二次服) 
陈(右) 一阳将复,阳气上升,木来克土。便痢之后,气分不和,有时 杂神糊,痰多稠腻。肝木之余威未 
平,痰气之迷蒙不化。拟平肝化痰。 
金铃子(一钱五分切) 广皮(一钱) 炒竹茹(一钱) 海蛤粉(三钱包) 制香附(二钱研) 云茯苓 
(三钱) 陈胆星(五分) 竹沥半夏(一钱五分) 淡吴萸(二分) 川雅连(五分二味同炒) 
二诊 肝热上腾,时仍 杂。清旷之地,为痰热弥漫,所以甚觉迷沉。再泄热化痰。 
青盐半夏(一钱五分) 广橘红(一钱) 黑山栀(三钱) 炒竹茹(一钱) 炒栝蒌皮(三钱) 粉丹皮(二钱 
)白茯苓(三钱) 淮小麦(三钱) 炒香甜杏仁(三钱) 冬桑叶(一钱) 川雅连(四分) 谷芽(二钱) 
某 痰气交阻阳明,纳食中脘痞胀,每至病发,诸气闭郁,上不得吐,下不得便。脉象弦滑。口燥烦渴,火 
从气化,气由痰阻。宜化痰开郁。 
豆豉(三钱) 广郁金(一钱五分) 杏仁泥(三钱) 枳实(一钱) 黑山栀(二钱) 茯苓(四钱) 
盐水炒竹茹(一钱) 白金丸(五分) 蒌皮(四钱) 枇杷叶(四片) 
病发时用当归龙荟丸一钱,礞石滚痰丸二钱,开水送下。 
某 肝肾空虚,不能藏纳,阴精未复,中气复虚,以致旋运无权。湿痰难运,阻于肺下,气逆短促。痰阻于 
上,湿趋于下,两胫为之肿胀。频进补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