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俞敏洪创业人生 >

第32章

俞敏洪创业人生-第32章

小说: 俞敏洪创业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有人一样明白,他不可能改变如今中国所有的青年人,他甚至不可能让绝大多数迷惘的人都能对未来寄予希望,但,他只要每天能让一个青年人对生活鼓起热情、汇聚起勇气,他的功德也应是无量的。

    何况,西西弗斯也正好是俞敏洪所欣赏并推崇的那一类“平凡”的英雄,没有突如其来的惊人之举,也没有强大本领和非凡智慧,有的只是一个确定的目标和坚韧的品质,正如诗人萨迪所说“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而用俞敏洪的话说就是“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这是一个朴素得有些简陋的真理,世界上的很多真理都有这样的面孔。人们需要去接触这简单的面孔背后的东西,那或许将是一个由无尽的规则和规律构筑的庞大体系。该如何去参悟这门人生的课?我们不得不去试图重新认识和体会俞敏洪的人生履历,重新回顾他走过的路,也许才能真正领悟他所执掌的这一门创业与做人的课,因为这将是一份实实在在且鲜活的人生教案。

    让强大的内心支撑一切

    俞敏洪的点评气势激越、直白、有力量,风格一如他的演讲。他仿佛有一种能力可以找到每一个人身上潜在的那些宝藏,再用典型的俞敏洪式的语言来表达,直截了当、不怒自威。然后,我们谁都不用怀疑,这宝藏一经发现会让此人拥有的强大力量,而这力量的可贵还在于它不依赖、不攀附任何力量,它完完全全来自于自我,来自于内心。

    纵观10场比赛里俞敏洪的点评不难发现,他十分关注一个创业者的内心素养,他评定选手创业能否成功也是多以选手的内心是否足够坚定、宽阔和真诚为重要的标准,甚至他为选手指出的那些问题,也多是直接指向个性与内心品质。

    重视,甚至是信仰内心的力量,是俞敏洪始终坚守的一个信念,也是他极宝贵的一种品质。在他的人生履历中,无论是他那传奇性的考学和创业经历,还是他戏剧性的遭遇的那些毁灭性打击,都没有能让他丧失掉内心的信念,而始终坚信自己能于这卑微的人生境遇中寻找到光明的出路。

    从出生到18岁,俞敏洪一直在一个小村庄里生活,他的家旁边有一座小山,幼年的他经常登上这座山,看长江上来来往往的船,每次一看就是很长时间。那时的他常常想,坐上这些船会到达什么地方呢?那些地方又会有怎样的风景?年少的俞敏洪尽管并不确定,但已经能强烈地感受到,远方一定有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8岁的时候,母亲决定带他到上海走一趟。坐了半天一夜的船之后,他们终于到达了上海。这次旅行中,长江的壮阔、吴淞口的苍茫、上海街道的繁华灯光都给他留下了最深刻的记忆,从此,他的心开始渴望旅行,他对自己说,长大后要走出村庄,走向更远的地方。

    但是,当时俞敏洪的家境并不好,他的学习成绩也很一般,这个从小就瘦弱多病的孩子,看起来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许多人都以为他会像小村庄的任何一个普通孩子一样,在这里娶妻生子、世代务农、平凡一生。只是俞敏洪心里却并不这么想,他一直在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这个熟悉的村庄,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

    可是,命运还是给了他太多的障碍,但也正是因为这些波折和苦难,让俞敏洪拥有了一颗渴望成功的坚强的心,要想成功只有先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够收获希望。

    1976年,俞敏洪初中毕业了,他回到了农村学习开手扶拖拉机,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但当时的政策规定每个贫下中农家庭只能有一个子女上高中,俞敏洪的姐姐已经高中毕业了,所以俞敏洪就没有机会去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了。这样的安排让俞敏洪也一度处于痛苦和挣扎中,心存不甘,枉自失落。

    转机,却在他刚刚决定认命,准备安心地去当一个农民的时候,出现了。

    1977年初,同村的一个女孩不愿上高中,俞敏洪的妈妈知道这件事以后,觉得可以想办法让俞敏洪顶替这个女孩去上高中,俞妈妈为这件事几经周折,几乎说破了嘴皮子,学校才终于同意接收俞敏洪。

    10个月以后,俞敏洪得以参加了1978年的高考。当时,他的理想是要考上家乡的江阴师范学院,因为这样他就能转成非农业户口了,从此就可以摆脱掉繁重的农务劳动了。可是,就算是这个简单的理想,也被命运之神死死地扣留了。这一年高考俞敏洪的英语只考了33分,距离当年的英语及格线还差5分,俞敏洪“农转非”的理想无法实现。

    第一次高考失利之后,俞敏洪又回到家里务农,开手扶拖拉机、插秧、割稻,就这样一直干了两三个月。突然有一天,大队中学的校长找到俞敏洪,原来英语老师怀孕回家了,英语课没有人上,校长问俞敏洪能不能去代课?但当时的俞敏洪是既没有当老师的想法,也没有当老师的勇气。最后,还是俞妈妈出于心疼,不愿意再让这个体弱多病的儿子天天下地干农活,于是拼命地鼓励着他去学校代课,就这样,年仅十六岁的俞敏洪成为了一名大队中学的英语代课老师。

    正是在代课期间,俞敏洪那颗曾经被掩埋的雄心再一次燃起了。这一次,他把全部业余时间都用在了自学上,准备再拼搏一次高考,他要通过高考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这样在全力复习了8个月之后,1979年的高考又开始了,这一年,俞敏洪的高考总分已经过了录取分数线,但英语却只考了55分,巧合的是,这一年常熟师专的英语录取分数线却已经变成了60分,俞敏洪再度落榜,他仍然没能摆脱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看着那些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同学们,俞敏洪心中不禁五味杂陈。

    造化弄人,今日的英语培训巨头,昔日竟两次因为英语不及格而名落孙山。

    第三年,县政府办了一个高考英语补习班,补习班的主讲老师曾经培养出一个后来考取了北大外语系的女学生,补习班也因此盛名在外,变得炙手可热,人越来越多了,补习班只好开始限制招生名额。这一次,又是俞妈妈,她听说了这件事,就跑到城里去了。凭着对儿子的爱和信念,她居然从教育局找到江阴一中,并且把所有的相关人士都叫到一起,然后恳求他们收下俞敏洪,给他一个机会。俞敏洪至今仍对当时的情形记忆犹新,“当我母亲从城里回来的时候,刚好是下大雷雨,从城里走到村里全都是小路。我母亲回来的时候浑身全是泥,因为她摔到沟里好几次。”

    那段补习的日子,俞敏洪每次回忆起来,都毫不讳言地说自己“笨”:

    “其实我从来没有想过要考北大,我只是想过要考大学。那么,我第一年考英语考了33分,连江阴师范学院都没有上。第二年干了半年农活之后觉得实在太苦了,就再试试高考吧,这一次英语考了55分,但结果还是没有考上一个中意的学校。第三年再考,这就跟我的个性有一点点关系了,我做一件事情,觉得如果这件事情别人都做成了,那我凭什么做不成?我这个人天生比较笨,所以一般来说,一件事我都会努力好多次,比如说我在学校背课文,我的同班同学全是当天都背完了,背完以后老师就在他的课文本上写一个‘背’字,这样就算过关了,但是我从来都没有当天就能过关的时候,一篇课文我一般都要背一个礼拜才能背出来,连老师都觉得我笨。不过这样后来发现倒有一个好处,好处是什么呢?就是别的同学当天把课文背完了,但是过几天就全忘了,我虽然用了一个礼拜才背完,却通常一个学期都忘不了,背的时间越长忘的速度越慢,我觉得挺好。高考也是一模一样的,我的同学们考一年,就考上大学了,我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还是没考上,但好就好在我没放弃,结果第三年就考进北大了。”

    三次高考的经历,最终让俞敏洪产生了一个著名的“揉面定律”:“人刚开始没有任何社会经验,也没有任何痛苦,就像一堆面粉,手一拍,它就散了。可是你给面加点水,不断揉搓它,它就有可能成为你需要的各种形状——虽然它还是面,却再不会被轻而易举地折断了,人不断地被社会各种各样的苦难所揉搓,到最后,人会变得越来越有韧性。”

    倾心投入相信未来

    苦难磨砺后的俞敏洪,不仅考上了北大,此后还一步一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如今早已春风得意的他无论是面对新东方的学生和员工,还是面对社会和媒体,谈论最多的话题却依然是——自信。

    他相信一个人的成长首先是也必须是内心的成长,他相信内心的磨难远比其他苦难要来得铭心刻骨,他也相信,内心存在的一点哪怕是微弱的希望,也将成为绝望中的一支温暖的蜡烛,他更相信,内心其实是一种属于未来的东西,内心的强大将提前预示一个坚韧的未来,而相信内心其实就是相信未来。所以,在各种演讲、访谈的场合,他会经常谈到一首诗,这首诗在他上大学的年代里曾经感动了无数的中国人,而如今俞敏洪仍会频繁地把这首诗对现在的年轻人提及,他一般会用坚定的口气吟诵:“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这其中蛰伏的潜台词再明显不过:那个年代里,人们对于未来有着如同救命稻草般的信任,他希望这种坚定的信念能帮助现在正在困惑的、忧愁的那些年轻的心灵们变得明亮和强大。

    这是一种传递温暖、启发心智的教育方式。

    不仅如此,当他拥有数百万计的学生时,他还会乐于用他儿时的一些经历让学生燃起斗志。

    俞敏洪喜欢插秧。小时候,每次插秧比赛,他都是拿第一的,“实际上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关键是在于两个差别:一个是你面对失败重新去做的能力,还有一个是你的心理承受能力”。

    还有一则是他小时候放羊的故事:有一年冬天,雪下得有一两寸厚,俞敏洪家的两只羊没有吃的了,后来只能吃稻草,但吃稻草羊长不胖,羊在圈里饿得咩咩乱叫,而家里都还指望着年底能把羊卖掉过个好年。好在江南地区的雪一般都不大,积雪下面会存有一些青草,为了让羊能吃上草,俞敏洪只能去雪地里挖青草,他拎着篮子来到原野上,用手把薄薄的雪拨拉开,看见青草露出来了,他一棵棵地往篮子里挑,积少成多,最后竟然一天挑了两大篮子青草回家,那些白的雪,青的草,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故事讲到这里的时候,俞敏洪话锋一转,对学生说:“我告诉你我背单词的诀窍,我现在的词汇量比较大,但我每天只背几十个单词,因为我老是在背,就比别人背得多,1天比别人多背10个,10天多背100个,100天多背1000个,一年以后就没有人能超过我的词汇量了。”俞敏洪用这些简单的故事向学生阐述坚持的意义,听来十分的亲切温暖。

    而俞敏洪自己,之所以能养成这种坚定的品性,却是来源于一个更为温暖的理由。

    每当他谈起自己艰辛的高考经历,都会不止一次地提起他的母亲,正是这个平凡的农村妇女,赤手空拳地为儿子争取到了一个个宝贵的机会。这是一个奇迹,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