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俞敏洪创业人生 >

第14章

俞敏洪创业人生-第14章

小说: 俞敏洪创业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余维江:如果说市场总销售量,肯定过100亿人民币。

    俞敏洪:全世界还是全中国?

    余维江:国内就有100亿人民币,也就是说,现在国内市场才开发了1%。

    俞敏洪:你得出的这个“100亿”是依据什么算出来的?

    余维江:我是根据现在所有的数码产品的市场容量折算过来的,因为移动电源这个产品,目前还没有市场调查的数据。

    俞敏洪:也就是说,这100亿其实是你猜出来的。

    余维江:不是猜出来的,是算出来的。

    俞敏洪:你刚才不是说,目前还没有市场调查的数据可以用吗?

    余维江:我依据的是目前手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这些数码产品的调查数据。

    熊晓鸽:那这又是谁算的?

    余维江:是我们参与算的。

    熊晓鸽:那就是你自己算的嘛。

    余维江:我自己算的。

    俞敏洪:再问你一个问题,你第一次创业是跟着大家一起做,做了两年多,然后你退出,你说退出的原因之一是“自我挑战大,在管理和人事方面应付不了,需要再学习”,那么,你退出的最主要原因到底是什么?

    余维江:是这样,我们第一次创业做的那个产品,当时在国内做的人很少,差不多我们就是第一家。当时我们还买了专利,之后两年时间我们做到了6000吨的产量,而其实整个行业的产量也就2万吨,我觉得我们已经上不去了,所以说我退股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市场。

    俞敏洪:那么你退股以后,现在这家公司还存在吗?

    余维江:现在还在。

    俞敏洪:那其实就意味着,这个公司是能够经营下去的,而不管它的市场有多大。

    余维江:对。

    俞敏洪:我想问,你自己总结的你退出的原因是“自我挑战大,在管理、人事方面应付不了,需要再学习”,这具体是指什么?

    余维江:具体的情况是这样的。当时这个企业在农村,所以我们聘请的人基本都是来自农村,这样的情况下,我觉得无论我怎么管理难度都很大。

    俞敏洪:这跟在不在农村是没有关系的。你退出之后,紧接着就报读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那说明你已经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这才会去想办法进修。那么,我想问你,你认为通过这第一次创业,你意识到你最大的不足是什么?第一次创业给你带来的教训是什么?

    余维江:我意识到我最大的不足是,我缺少一种驾驭企业的能力,特别是缺少对企业进行系统思考的能力。

    俞敏洪:你说的这个驾驭能力是体现在领导力上,还是判断力上?或者是体现在执行力上?

    余维江:我觉得应该是体现在驾驭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这样一个方面。

    俞敏洪:那么你现在第二次创业了,你认为你缺少驾驭能力的这个现象,或者说这种缺陷,你都已经克服了吗?

    余维江:完全克服了。

    俞敏洪:你是通过什么克服的呢?

    余维江:当时我报光华管理学院时……

    俞敏洪:但是你并没有上光华管理学院。

    余维江:是,它拒收,不收我,它告诉我你的资料不适合,条件不够。

    俞敏洪:那你既然没有能通过学习来克服这种缺陷,你又是通过做什么克服的?

    余维江:*的是我后来在一个规模比较大的企业里面得到的历练。

    俞敏洪:我恰恰就要问你这个问题。你的简历上写,你历任了这个规模比较大的企业的副总、总经理,并带领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你在第一次创业的公司的时候,还缺乏对企业的整体把控能力,然后突然进入一个大公司,居然任副总、总经理,还带领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我认为这样的能力跟你刚才的描述是不吻合的。

    余维江:我认为吻合。因为在一个大企业里面,企业的战略并不是由我来决定的。我只是一个执行者,企业战略都是由公司董事长制定。

    俞敏洪:那你担任副总、总经理,是整个公司的,还是某个部门总经理?

    余维江:是这个企业的。

    俞敏洪:也就是说,你是企业的第二把手,董事长下面就是你。我觉得作为总经理,实际上就是需要有驾驭能力的。你说你带领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你参加过路演吗?

    余维江:我参加过,只是我们的企业上市不是IPO,而是RTO,反向收购。

    俞敏洪:你买了人家的壳?

    余维江:是的,借壳上市。

    俞敏洪:一个在农村干活的人突然到了一个大公司,并当了总经理,还带领公司到纳斯达克上市了,这段经历应该非常丰富,那你为什么又要从这个大公司跑出来呢?因为我觉得,你既然带领公司上市了,这意味着你会分到不少的股权和财富,为什么现在创业又没钱了呢?

    余维江:我没有说我没钱啊。

    俞敏洪:这么说吧,你从那个公司出来,你个人实际上拿到多少资产吧。

    余维江:我在那个公司的前两年,我个人拿到了100多万美金。

    俞敏洪:你就是用这个钱来做的移动电源吗?

    余维江:对,而且其实我此前从第一家企业里退股出来的时候,也拿到了将近300万人民币。

    俞敏洪:看来你还是挺能敛钱啊。我问你最后一个问题,在你现在的公司,有没有这样一个人物,这个人物非常重要,重要到假如他走了你这个公司就没法做了?

    余维江:没有。

    俞敏洪:一个都没有吗?

    余维江:我觉得,包括我自己,离开一年都没有问题,公司由团队来做。

    俞敏洪:那就说明,你的团队很重要嘛,所以你团队里的成员如果有离开的,这还是有问题的。

    余维江:一个人离开没问题,不能整个团队全部都离开了。

    俞敏洪:我给小伙子一个建议吧,在你讲话的时候要直截了当,因为就算你绕了一个大圈,最后的问题你也还是躲不掉。

    俞敏洪点评

    我感觉,你的企业在战略方针和企业文化上有点问题:你的企业好像除了卖电源、造电源以外,并没有任何的厚度和深度,而你们对市场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和完整的了解。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始终是在做小买卖,不管你卖的产品是自己制造的,还是国外进口的,你都还是在做一个小买卖而已。

    就你的个性而言,你做事非常专注,但我觉得你固执了一些,不够灵活,语言表达极其繁琐,好像总想去说明一个问题,但实际上你本身对这个问题也并没有认识清楚,所以只能用语言来掩盖认识的不足。我觉得,知就是知,不知就是不知,比如我们问你一个数据,你也不一定就必须回答出来。所以,你的说话方式让人觉得你不够真实,甚至会怀疑你做生意的诚信,但实际上你可能根本没有诚信问题,你也只是想回答问题而已。

    最后,你的问题,其实并不是你所说的“把控全局的能力”,你是有把控全局的能力的,你后来在那个大公司的工作就已经证明了你的这种能力。你真正的问题是:把控自己的能力。你应该学习去把控你自己的表述,把控你自己,而这种能力的来源其实在你的内心。

    整个比赛过程你给我的感觉是:你的气质和表述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小商人,而不像是一个企业家,也就是说你表达的高度还不够,这其实跟你的思想、你的价值观、你的人生定位有关。所以我希望你去找找原因,才能进一步提升自己。因为,一个企业的天花板就是这个企业的老总,如果老总像个小商人,那企业永远做的是小生意。

    本书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正文 第6场 灿烂笑容加内在的刚强个性

    男人的魅力,正在于外在的灿烂笑容加内在的刚强个性。

    选手简介

    杨俊平,32岁,来自内蒙古,本科学历。一直从事美容美发培训工作,已创办了两所美容美发培训学校。2007年又创办了一家以化妆品销售为主导业务的公司,现任该公司董事长。杨俊平的创业梦想是打造中国美容美发培训行业的第一品牌。

    选手项目陈述

    我的项目是“美丽系统工程”。众所周知,美容美发将是继房地产、IT、汽车和旅游之后的第五大消费热点,而我的项目具体地讲就是,将美容美发职业教育和美容美发连锁店结合在一起。12年前我创办了一个美容美发学校,学校后来升成中专,最后升成大专。12年里学校共培养了3万多名毕业生,直接受益人群大约15万之多。去年年底,我创办了美容美发连锁公司。现在,我将美容美发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直接送到我的连锁店就业,然后,我遍布在各地的连锁店再源源不断地为我的学校招来学生,形成良性循环,这就是我的“美丽系统工程”。目前,我已经开了10家直营店,并打算在呼和浩特市再开5家。这15家店将完善我们的标准化体系,提升我们的商业模式。此后,我们计划于2008年6月由我们的核心团队将连锁店模式在上海推出,随后向全国推广。

    现场回放

    俞敏洪:这属于我的行业了。我觉得你将一个美容美发的短期培训学校发展成一个呼和浩特大学联合办学的学院,也就是形象艺术学院,是做得相当好的。不过实际上你的学校现在只有一所,但你的连锁店却准备开很多,有资格开你的连锁店的就是你的学校培养出来学生吧?

    杨俊平:其实我们的直营连锁店的模式是,学生毕业后直接去就业。

    俞敏洪:那直营连锁店肯定是由你投资了,你说你准备在两三年内开150家店。

    杨俊平:5年吧。

    俞敏洪:就算5年,也需要1000万到1500万人民币,根据我对教育培训行业的了解,你的钱肯定不够。

    杨俊平:我打算这样做:先用40万开10个标准店,再用120万开2个旗舰店,用我剩下的300万做市场费用。其实我所有的店,不管是将来要开的,还是现在已经开的店,都是这样一种运营模式:每家店只要一过盈亏的平衡点,我就把这家店的股份卖一半给店里的员工。

    俞敏洪:你的直营店也卖一半股份给员工吗?

    杨俊平:卖49%,将近一半。每个店在亏损期间我都全背着,一旦过了盈亏平衡点,开始赢利了,我就把这家店49%的股份卖给店里的主要师傅。这样一来,我本来只够开10家店的钱,却能开出17家店。

    俞敏洪:每个店你都控制51%的股份吗?

    杨俊平:对。

    俞敏洪:有没有人说要加盟?

    杨俊平:有,现在我的学生就有1万多人是开店的,他们都希望加盟我,所以我如果做加盟的话,5年前就已经是国内最大了。但是我觉得,加盟模式是我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我收三五万块加盟费没问题,但我并不能保证此后你的发展,这是其一,其二,我也不相信他们对我的忠诚度,也就是说,我没办法去很好地制约加盟者。

    俞敏洪:我能够理解,因为新东方从开始到现在都一直是百分之百拥有股份。我想问你的是,如果你把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