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088-绛雪园古方选注 >

第7章

088-绛雪园古方选注-第7章

小说: 088-绛雪园古方选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疟自解。 

中卷内科
侯氏黑散
属性:菊花四十分 白术十分 细辛三分 茯苓三分 左牡蛎三分 桔梗八分 防风十分 人 
参三 
上十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初服二十日,用温酒调服。禁一切鱼、肉、 
大蒜 
程云来云∶《金匮》候氏黑散,系宋人较正附入唐人之方,因逸之,其辨论颇详。而喻 
嘉言 
冷服 
诚 
药多炒黑,不从气而从味,取其苦涩以走于空窍耳。再读方下云,初服二十日,用温酒调, 
是不欲其遽填也;后服六十日,并禁热食,则一任填空窍矣。夫填窍本之《内经》久塞其空 
,是谓良工之语,煞有来历,余故选之。 

中卷内科
射干麻黄汤
属性:射干三两 麻黄四两 紫菀三两 款冬花三两 北细辛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 
生姜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射干汤,以苦辛温入肺者,为复方。喉中水鸡声者,痰气出入而 咯也。由肺中冷,阳 
气不 
之品 
泻之 
肺经 
致, 

中卷内科
浓朴麻黄汤
属性:浓朴五两 麻黄四两 石膏(如鸡子大) 杏仁半升 半夏半升 干姜二两 细辛二两 
小麦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纳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浓朴麻黄汤,大、小青龙之变方也;咳而上气作声,脉浮者,是属外邪鼓动下焦之水气上逆 
,与桂枝、芍药、甘草和营卫无涉,故加浓朴以降胃气上逆,小麦以降心气来乘,麻杏石膏 
仍从肺经泄热存阴,细辛、半夏深入阴分,祛散水寒,干姜、五味摄太阳而监制其逆,一举 
而泄热下气、散邪固本之功皆备,则肺经清肃之令自行,何患咳逆上气作声有不宁谧者耶? 

中卷内科
麦门冬汤
属性: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三两 甘草二两 粳米三合 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麦门冬汤,从胃生津救燥,治虚火上气之方。《金匮》云∶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 
下气 
故 
病 
冷 
于 
枣 
上 
火 

中卷内科
葶苈大枣泻肺汤
属性:葶苈(熬令黄色,捣,丸如弹子大) 大枣十二枚 
上先以水三升,煮枣取二升,去枣,纳葶苈,煮取一升,顿服。 
葶苈泄水下行,与甘相反,妙在大枣甘而泄中气,故用其甘以载引葶苈上行,泻肺用其 
泄, 
舟楫 

中卷内科
《千金》苇茎汤
属性:苇茎二斤 薏苡仁半斤 桃仁五十枚 瓜瓣半斤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苇茎得五升,去滓纳诸药,煮取二升,服一升。再服当吐如脓。 
苇,芦之大者;茎,干也。是方也,推作者之意,病在膈上,越之使吐也。盖肺痈由于 
气血混一,营卫不分,以二味凉其气,二味行其血,厘清营卫之气,因势涌越,诚为先着。 
其瓜瓣当用丝瓜者良。时珍曰∶丝瓜经络贯串,房隔联属,能通人脉络脏腑,消肿化痰,治 
诸血病,与桃仁有相须之理。薏仁下气,苇茎上升,一升一降,激而行其气血,则肉之未败 
者,不致成脓,痈之已溃者,能令吐出矣。今时用嫩苇根,性寒涤热,冬瓜瓣性急趋下,合 
之二仁,变成润下之方,借以治肺痈,其义颇善。 

中卷内科
贲豚汤
属性:甘草二两 芎 二两 当归二两 半夏四两 黄芩二两 生葛五两 芍药二两 生姜四 
两 
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贲,与“愤”同,俗读奔;豚,尾后窍;又,小豕也。病从腹中气攻于上,一如江豕以 
臀愤 
退 
芎 
欲 
欲 

中卷内科
栝蒌薤白白酒汤
属性:栝蒌实一枚(捣) 薤白半斤 白酒七升 
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中卷内科
栝蒌薤白半夏汤
属性:栝蒌实一枚(捣) 薤白三两 半夏半斤 白酒一斗 
上四味,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中卷内科
枳实薤白桂枝汤
属性:枳实四枚 浓朴四两 薤白半斤 桂枝一两 栝蒌实一枚(捣)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浓朴取二升,去滓,纳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胸痹三方,皆用栝蒌实、薤白,按其治法却微分三焦。《内经》言∶淫气喘息,痹聚在 
肺。 
喘息 
之气 
和胃 
无足 
较 

中卷内科
附子粳米汤
属性:附子一枚(炮) 半夏半斤 甘草一两 大枣十枚 粳米半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附子粳米汤,温胃通阳于肾之剂。本论云∶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是 
邪高 
也。治 
可温经 
也。 

中卷内科
当归生姜羊肉汤
属性:当归三两 生姜五两 羊肉一斤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寒多者,加生姜成一斤;痛多而 
呕者 
寒疝为沉寒在下,由阴虚得之,阴虚则不得用辛热燥烈之药重劫其阴。故仲景另立一法, 
以 
入 
气 

中卷内科
甘遂半夏汤
属性:甘遂大者三枚 半夏十二枚(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 芍药五枚 甘草如指大一 
枚 
(一本作无) 
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煎取八合,顿服之。 
甘遂反甘草。反者,此欲下而彼欲上也。乃以白芍约之,白蜜润之,则虽反而甘遂仍得 
下渗。《灵枢》有言∶约方约囊是也。甘遂、半夏逐留饮弥漫于肠胃之间,虽利而续坚满, 
苟非以甘草、白蜜与甘遂大相反者激而行之,焉能去其留着之根。相反为方,全赖芍药酸可 
胜甘, 

中卷内科
小半夏汤
属性: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中卷内科
小半夏加茯苓汤
属性: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茯苓三两(一法四两)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中卷内科
《外台》茯苓饮
属性:茯苓 人参 白术各三两 枳实二两 橘皮二两半 生姜四两 
上六味,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进之。 
三者皆小制之方,从脾胃二经分痰饮立治法。盖胃之支脉有饮,则胃逆为呕而不渴,主 
之以 
漫于 
若 
《外台》茯苓饮,取四君子有调元赞化之功,加枳实陈皮下气消痰,专治脾经,功兼及胃。 
后一方是痰饮兼治之法也。举此三者,治痰饮可以类推。 

中卷内科
大半夏汤
属性:半夏二升(洗完用) 人参三两 白蜜一升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药,取二升半,温服一升,余分再服。 
大半夏汤,通补胃腑之药,以人参、白蜜之甘,浓于半夏之辛,则能兼补脾脏,故名其 
方曰 
者, 
参扶 
胃气 

中卷内科
橘皮汤
属性:橘皮四两 生姜半斤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下咽即愈。 

中卷内科
橘皮竹茹汤
属性:橘皮二斤 竹茹二升 大枣三十枚 生姜半斤 甘草五两 人参一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橘皮汤治呕哕,橘皮竹茹汤治哕逆。呕者,张口有物有声;哕者,撮口有声无物。若呕 
哕四 
止。 
中虚 
谓病 

中卷内科
黄土汤
属性:甘草 白术 附子(炮) 干地黄 阿胶 黄芩各三两 灶中黄土半斤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 

中卷内科
赤小豆当归散
属性:赤小豆三升(浸令芽出,曝干) 当归十两 
上二味,杵为散,浆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金匮》云∶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明指脾络受伤,血渗肠 
间, 
血, 
以灶 
脾以 

中卷内科
蜘蛛散
属性:蜘蛛十四枚 桂半两 
上二味,为散,取八分一匕,饮和服,日再服。蜜丸亦可。 
蜘蛛性阴而厉,隐见莫测,可定幽暗之风,其功在壳,能泄下焦结气。肉桂芳香入肝, 
专散 
滑为 
。 
年 

中卷内科
生脉散
属性:人参五钱 麦门冬三钱 五味子三钱 
上水二钟,煎八分,随时服。 
凡曰散者,留药于胃,徐行其性也;脉者,主于心,而发原于肺;然脉中之气,所赖以 
生者 
味收 
露降 

中卷内科
玉屏风散
属性:黄 一两(炙) 防风一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钟,煎八分,随时服亦可。 
黄 畏防风。畏者,受彼之制也。然其气皆柔,皆主乎表,故虽畏而仍可相使。不过黄 
性 
曰玉 

中卷内科
泻白散
属性:桑白皮一钱 地骨皮一钱 甘草五分 白粳米百粒 
上为末,开水调服,水一钟,煎八分,温服亦可。 
肺气本辛,以辛泻之,遂其欲也。遂其欲当谓之补,而仍云泻者,有平肺之功焉。桑皮、 
甘 
气 
逆 
气 
粳 

中卷内科
益黄散
属性:人参一钱 黄 二钱 炙甘草五分 陈皮一钱(去白) 黄连少许 芍药七分 生甘草 
五 
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杯,煎五分,食远服。 
土色黄,脾胃应之,不直补土,而从土中泻火、清金、制木,以远客邪,故曰益黄。此 
东垣 
令肝 
中泻 
言∶热淫于内,以酸收之。芍药酸寒,能泻肝而收肺阴,黄连甘草入心而泻脾热,金旺火衰 
,而肝风自熄,脾胃受益矣。东垣以之治小儿慢脾风,真神品也。 

中卷内科
导赤散
属性:生地 甘草梢 淡竹叶 木通 各等分 
上水二钟,煎八分,温服。 
导,引也。小肠一名赤肠,为形脏四器之一,禀气于三焦,故小肠失化,上为口糜,下 
为淋 
品, 
令气 

中卷内科
浆水散
属性:桂枝五钱 干姜五钱 熟附子五钱 炙甘草五钱 良姜一钱 半夏二钱 
上为细末,每服三五钱,先用土浆二盏,煎一盏,和渣服,甚者三四服,微者三服。 
土浆水,功专去暑湿,解渴热,故以名方。夏月暴泻亡阳,汗多腹冷,气少脉微,君以 
桂枝 
附, 
元神 

中卷内科
温胆汤
属性:茯苓七钱 半夏一两 广皮一两五钱 甘草四钱(炙) 竹茹一两 枳实一两 
每服四五钱,加生姜七片,大枣一枚,水一钟五分,煎七分,食远温服。 
温胆汤,膈腑求治之方也。热入足少阳之本,胆气横逆,移于胃而为呕,苦不眠,乃治 
手少 
和中 
从出 

中卷内科
酸枣仁汤
属性:酸枣仁二升(炒黑,勿研) 甘草一两 知母二两 茯苓二两 川芎二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先煮酸枣仁得六升,后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虚烦、胃不和、胆液不足,三者之不寐,是皆虚阳溷扰中宫,心火炎而神不定也,故用 
补母 
苓泄 
而寐矣 

中卷内科
温脾汤
属性:干姜二两 肉桂心二两 熟附子二两 炙甘草二两 枳实二两 浓朴二两 大黄四钱 
上 咀,用一两,水二碗,煎六分,顿服。 
脾寒泄泻腹痛者,许叔微制温脾汤,仿仲景温下之法,以下肠胃之冷积。夫脾既寒矣, 
肠既 
通用 
芍药 
大黄 

中卷内科
凉膈散
属性:薄荷五钱 连翘五钱 芒硝二钱五分 甘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