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经穴秘密解析(整理) >

第7章

经穴秘密解析(整理)-第7章

小说: 经穴秘密解析(整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穴义】胃经经气在此形成天部的气体摒障。
  【名解】屋,地面建筑也。翳,古指用羽毛做的华盖或遮蔽之物,此指穴内物质为卫外之气。屋翳名意指本穴有地部气化之气为胸部提供卫外摒障。本穴物质为库房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乃库房穴地部脾土外渗之液,在本穴处受心室外传之热而气化为气,性湿浊,所处为天之下部,如胸部的卫外摒障,故名屋翳。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性湿浊。
  【运行规律】由本穴输向胸膺各部。
  【功能作用】散化胸部之热,为胸部提供阳热之气。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
  16膺窗
  【别名】膺中。
  【穴义】胸腔内的高温之气由此外出胃经。
  【名解】膺,胸也。窗,空孔也。膺窗名意指胸腔内的高温之气由此外出胃经。本穴位处乳之上、胸之旁,地部有孔隙通道与胸腔内部相通,如胸腔与体表间气血物质交流的一个窗口,故名膺窗。膺中名意与膺窗义同,中与外相对,指胸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高温气态物。
  【运行规律】气态物由胸腔内部外出体表胃经。
  【功能作用】减卸胸腔内部高压,释放胸腔内部能量。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17乳中
  【别名】乳首,当乳。
  【穴义】五谷生化的乳汁精微输出之所。
  【名解】乳,乳房也。中,正也。首,头也。当,正对也。乳中、乳首、当乳名意皆指本穴为乳头标志,无它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气态物。
  【运行规律】气态物质由天之下部上升至天之上部后液化冷降。
  【功能作用】男子为定位标志,女子为喂乳之用。
  【治法】寒则灸之,热则凉药敷之,无针。
  【注】乳中为乳汁外出之处,乳汁为液态物,而乳头在人体坐标系中位处高位,何以人体的液态物能从高位而出?这是因为人之乳汁为精血所化,精血性热,在体内的运动变化是气化过程,气化之气由地部升至天部,此气上升天部后又冷却液化,液化之乳则在人体系统的内部高压作用下外出乳头(乳孔在张开的情况下致使内外存在压差),此即是乳汁能从属气的层次外出体表的原因。
  18乳根
  【别名】薛息。
  【穴义】胃经中的脾土物质在此屯驻。
  【名解】
  1)乳根。乳,穴所在部位也。根,本也。乳根名意指本穴为乳房发育充实的根本。本穴物质为胃经上部经脉气血下行而来,由于气血物质中的经水部分不断气化,加之膺窗穴外传体表的心部之火,因此,本穴中的气血物质实际上已无地部经水,而是火生之土。由于本穴中的脾土微粒干硬结实,对乳上部的肌肉物质(脾土)有承托作用,是乳部肌肉承固的根本,故名乳根。
  2)薛息。薛息,歇息之假用也,亦为停驻之意。薛息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在此停驻,故名。理同乳根之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脾土微粒及气化之气。
  【运行规律】脾土微粒存留穴周内外,气化之气循胃经疏散。
  【功能作用】燥化脾湿。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注】库房与乳根为调节乳肌的二个重要穴道,若单纯为胃气不足所致的乳房扁平细小或乳房下坠,取此二穴作隆胸治疗有奇效。
  19不容
  【穴义】胃经的地部经水由此通过。
  【名解】不容,胃经的气血物质本穴不为容纳也。本穴位处乳之下部,所受气血乃胃经上部区域脾土中的外渗水液,至本穴后因无外界之热使其气化转变,其运行只是单纯的循经下传,故名不容。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循胃经下传承满穴。
  【功能作用】承传胃经的地部经水。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
  20承满
  【穴义】胃经经水在此满溢。
  【名解】承,受也。满,满盛也。承满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满溢而行。本穴物质为不容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所处为腹部肉之陷,故而地部经水为屯积之状,又因本穴肉陷也浅,经水一注即满,故名承满。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循胃经下传梁门穴。
  【功能作用】存储胃经腹部的地部经水。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21梁门
  【穴义】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被约束。
  【名解】梁,屋顶之横木也。门,出入之通道也。梁门名意指胃经的气血物质被本穴约束。
  本穴物质为承满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本穴为腹部肉之隆起(脾土堆积)处,有约束经水向下流行的作用,经水的下行是满溢之状,如跨梁而过,故名梁门。(承满穴的经水是从上流下,何以梁门穴的堆积脾土能阻其下行?提问是站在地球重力场的角度看,若站在人体重力场的角度看则梁门穴的隆起部位为高地势,下行之水故而被阻。)【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循胃经下传关门穴。
  【功能作用】约束胃经的地部经水并使其维持一定的数量。
  【治法】寒则泻之或点刺出血,热则补之或水针。
  【注】承满与梁门为一组对穴,它是调节中焦水湿的要穴。
  22关门
  【别名】关明。
  【穴义】胃经中的脾土物质在此屯驻。
  【名解】
  1)关门。关,关卡也。门,出入的门户也。关门名意指胃经中的脾土物质在此屯驻。本穴物质为梁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其水为满溢之水,量小,但因其由上而下,故有脾土微粒随水而下。经水传至本穴后,由于受腹内部的外散之热及胃经区域自身之热,经水气化为枯竭之状,脾土物质随之屯驻,如被关卡一般,故名关门。
  2)关明。关,关卡也。明,明白可见也。关明名意指胃经中运化的脾土微粒明白可见。本穴物质为梁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受腹部外传之热后而不断气化,水液气化干涸后随经水冲行的脾土微粒变得清楚可见,故名关明。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脾土微粒及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脾土微粒屯留穴周内外,经水则循胃经下行。
  【功能作用】固化脾土。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湿热则泻针出气。
  23太乙
  【别名】太一。
  【穴义】胃经气血在此形成强盛风气。
  【名解】太乙。太,大也。乙,卯木也,风也。太乙名意指胃经气血在此形成强盛风气。本穴物质为关门穴传来的水湿云气,因其较为滞重,运行是从关门穴的天之上部传至本穴的天之下部。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因受腹部外传之热的作用,水湿之气膨胀扩散形成横向运行的强盛风气,故而本穴名为太乙。太一名意与太乙同,一通乙。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强劲的风气。
  【运行规律】风气循胃经向穴外传输。
  【功能作用】除湿散热。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24滑肉门
  【别名】滑肉,滑幽门。
  【穴义】脾土微粒在风气的运化下输布人体各部。
  【名解】滑肉门。滑,滑行也。肉,脾之属也,土也。门,出入的门户也。滑肉门名意指胃经中的脾土微粒在风气的运化下输布人体各部。本穴物质为太乙穴传来的强劲风气,而本穴所处的位置为脾所主的腹部,土性燥热,在风气的作用下脾土微粒吹刮四方,脾土微粒的运行如滑行之状,故名滑肉门。滑肉、滑幽门名意与滑肉门同,幽为隐秘之意,指脾土微粒的运化不易被觉察。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风气及风气中夹带的脾土微粒。
  【运行规律】脾土微粒随风气输散胸腹各部。
  【功能作用】运化脾土。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25天枢
  大肠经募穴。
  【别名】长溪,谷门,长谷,循际,谷明,补元,循元。
  【穴义】募集气血上输大肠经。
  【名解】
  1)天枢。天星名,即天枢星,为北斗星的北斗一,其左连线为北斗二天璇星,右连线为北斗四天权星。天枢之名意指本穴气血的运行有二条路径,一是穴内气血外出大肠经所在的天部层次,二是穴内气血循胃经运行。本穴气血物质来自二个方面,一是太乙、滑肉门二穴传来的风之余气,其二是由气冲穴与外陵穴间各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胃经上、下两部经脉的气血相交本穴后,因其气血饱满,除胃经外无其它出路,因此上走与胃经处于相近层次的大肠经,也就是向更高的天部输送,故名天枢。
  2)长溪、长谷。长,源源不断也。溪,水流的路径也。谷,狭谷也。长溪、长谷名意指本穴的气血强盛,向外输出源源不断。本穴物质由胃经上下二部汇聚而成,其气强盛,源源不断地输往大肠经所在的天部层次,故名。
  3)谷门、谷明。谷,胃气也。门,出入的门户也。明,可见之物也,指本穴气血强盛,外输气态物为可见之物。谷门、谷明名意指胃气由本穴源源不断地输送大肠经。理同天枢名解。
  4)循际、循元。循,循气血运行的固有道路运行也。际,际会也。元,本元也。循际、循元名意指本穴的气血强盛,循气血物质的固有通路外输大肠经。理同天枢名解。
  5)补元。补,充补也。元,本元也。补元名意指本穴的气血强盛,为人体后天之气的充补之元。人体之气分为多种,有元气、宗气、神气等等。元气为先天之气,也就是肾气,它与生俱来,不可改变。元气为人的先天之本,它随着人的生长发育而不断消耗,但元气的消耗随人体后天之气的盛衰而改变,后天之气盛则元气消耗慢,后天之气衰则元气消耗快。同理,补充了人的后天之气也就是间接地补充了人的元气,本穴输出的强盛之气即是有补充强化人体后天之气的功用,故名为补元。
  6)大肠经募穴。因本穴气血强盛,气血物质与大肠经特性相符,向外传输是输入大肠经所在的天部层次,为大肠经气血的主要来源之处,故为大肠经募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浊气,性温热。
  【运行规律】水湿浊气由本穴交于大肠经气血所处的天部层次。
  【功能作用】募集大肠经的气血物质。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26外陵
  【穴义】胃风吹扬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
  【名解】外,指本穴气血作用的部位在经脉之外。陵,陵墓也、土丘也。外陵名意指胃经的脾土微粒输送胃经之外。本穴物质为胃经上部太乙、滑肉门、天枢诸穴,胃经下部气冲等穴传来的天部风气及风气中夹带的脾土尘埃,上下风气交会后在本穴形成了一个风气场的驻点,随风气扬散的脾土微粒则随着在本穴的风停气止由天部沉降于地,在穴周外部形成了脾土堆积的土丘,故本穴名为外丘。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及地部脾土。
  【运行规律】脾土微粒随气态物冷降并由天部沉降于穴外的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