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打穷忙:给穷忙族的第一张大字报-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现在了解的自己,并不是我的存在的最终形式。我们必须以某种方式不断地结束已经实现的自我,然后去发现新的自我。
约瑟夫坎贝尔
为何得不到提升
富兰克林说过一句名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这句话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但是珍惜时间是不是就意味着成功呢?
某公司来了一位扎实能干的年轻人,不久就被提升为部门经理。
这让同在该部门工作的安德烈很生气,因为他在这家公司里忙碌了15年,但是一直没有被提升。他越想越来气,跑到董事长办公室,抱怨说:“我在这儿工作兢兢业业,已经有15年的经验,可是您却把刚来了一年的新手提升成经理。我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董事长耐心地听他说完:“安德烈,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
他的眼里露出期望的光,董事长接着说:“但是有一点你弄错了:你并没有15年的工作经验,你只有一年的经验,而把它兢兢业业地用了15年。”
在这个问题上,很多“穷忙族”和安德烈一样,都是从方法上珍惜时间的高手,但从战略高度来看,却是管理时间的失败者。
他们十分懂得珍惜时间,一分钟当成两分钟用,一小时当成两小时用,一天当成两天用,总是把一切事列入自己的计划,干这干那,整天忙忙碌碌,从来没有轻松愉快的时刻,也从来没有女友一起度过的清静夜晚。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天到晚无休无止的工作。
美国诗人魁士特曾经这样描述这种忙碌的生活:
再见先生,请原谅,
我没有时间,
我必须结束谈话。
我本来乐意帮助你,
但我没有时间;
我本来应该接受邀请,
但我没有时间;
我无法思考,我无法阅读,
因为我没有时间;
我想向上帝祈祷,
但是我没有时间。
或许,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了很多的事,但最终所取得的成就却微乎其微,或者说并没有得到期望的回报,甚至也并没有得到比别人更多的收益。问题出在哪里呢?
究其原因,并不是没有珍惜时间,真正的原因在于珍惜时间本身并不足以使人成功和快乐。
“头悬梁,锥刺股”的苏秦,以及富兰克林的成功,并不仅仅是因珍惜时间而获得的。或者说,珍惜时间并不足以达到那样的成功高度。
很多人稍微用心一下,就能够轻而易举地找到许多节约时间的办法,但这是一种不正确的片面做法。
珍惜时间,实际上可以称为绝对时间的利用,前提是假设单位时间的利用率是一个基本不变的量,强调分分秒秒的加紧利用,不能浪费。在一件工作上花费的时间越多,间隔越长,那么获得的效益就越多。
这种利用方式要求增加和延长工作时间,来提高产出。中国古人多主张这种利用时间的方式,如头悬梁锥刺股、映雪囊萤这些故事,无不反映了“只要工夫深,铁棒磨成针”的观念。
但是同样一天工作8个小时,可是第一个人完成的工作却是第二个人的两倍,又是为什么呢?答案在于时间利用的效率。
效率是时间管理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指对于给定的输入,如果你能获得更多的输出,你就提高了效率。类似的,对于较少的输入,你能够获得同样的输出,你同样也提高了效率。因为我们在工作中的输入资源如资金、人员、设备等都是稀缺的,而这所有的稀缺都可以表现为时间的稀缺,因此提高时间的运用效率,也就是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从这个角度为来说,效率就是要使资源成本最小化,可以称为相对时间的利用。它强调利用各种方法开发单位时间中的利用率,主张工作学习的时间尽量不延长,着眼于提高时间利用的效益。比如按质用时、交叉轮、时间隔离和集中使用等等方法。
提高效率,比单纯地珍惜时间又前进了一大步,成为工业时代人们的选择趋势。它使人能够突破时间这个限制因素,而适应发展的社会需要。
珍惜时间和提高效率都可以使时间增值,使我们获得更多可支配的自由时间。例如你完成某件工作,每次需要10小时的时间,花5小时学会一种新方法以后,每次完成相同的工作只需要7小时时间,那么,学习新方法的那5个小时使你的时间得到了增值。
另一种形式是使每单位的时间能提供更多回报。例如当每小时只能赚10元钱的时候,每个月要赚1000元的话,每天必须工作5小时。每小时能赚100元时,每天只需工作半小时就能维持每月1000元的收入,从而获得更多自由时间。
事实上,无论在这个世界上的任何行业和职业,也无论在哪里生活,从事什么样的活动,所有快乐的成功者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他们知道时间管理就是人生管理。在成千上万成功者的传记当中,我们无法找到一个条理不分明,做事无效率的主人公。
无论是珍惜时间还是提高效率,都是把日常生活中相对比较短的时间段,如一天、一周、一个月或者几年来作为管理对象,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在单位时间里的效率,创造更多的效益。从一个时期来看,因珍惜时间和提高效率所带来的时间增值,能使我们有更多自由时间,享受更加丰富的生活。也正因如此,有人甚至提出了“效率第一”的口号。
效率第一的误区
有个人背着一个沉重的包袱赶路,累得满头大汗,筋疲力尽。他忽然发现路旁有一尊佛像,便想去拜拜佛,顺便歇歇脚。来到佛像前,他把包裹放在身旁,跪在佛像前,双手合十,两眼微闭,一边拜佛,一边十分虔诚地为自己祈祷。
他的祈祷和别人不一样,只听他轻轻地说:“佛爷呀,保佑我的包裹轻一点儿吧!保佑我的包裹再轻一点儿吧!”不料,就在他闭目祈祷时,有个小偷乘机偷走了他的包裹。
那人祈祷完毕后,睁眼一看,发现自己的包裹不见了,忙又跪倒,举起双手,合十过顶,喃喃地祈祷说:“佛呀,这样做可不妥当呀!”
为什么不妥当呢?是让包裹轻一点儿的愿望没有实现吗?
不是。他的愿望已经实现了,而且比他所祈求的更为彻底。
有一句名言说,真理再向前迈出一步就是谬误。事实上这是一句误尽苍生的话,使真理变成谬误的不是迈出的这一步,而是这个“真理”从一开始就是虚假的所谓“阶段性”的“真理”。
比直到变成谬误才发现真理是假的更令人沮丧的事情,莫过于拼尽全力高效率地工作之后,却发现自己是在南辕北辙,与原来的目标背道而驰。这是那个祈祷者的不幸,也是所有“穷忙族”都曾经遇到过的不幸。
效率可以提高我们的产出,使我们的收入有所提升,但是“效率第一”这个口号是大错特错了,无法让我们避免生命中的沮丧和后悔。
因为节约时间和效率都属于方法的范畴,并不是完整的科学。一味讲求方法,会迷失一种比方法更为关键的东西,那就是战略。
很多人都知道,能否在自己的事业生涯中取得成功,秘诀就在于搞好时间管理,他们懂得许多节省时间和提高效率的方法,能够高效地完成事情。
从人的一生的角度来看,在生活和工作中不能只追求效率,更要注意效果。效率只是在一定目标和方向上的过程表现,而效果才是决定方向和目标这一类的根本问题。“穷忙族”要想成功地进入“富闲”状态,必须学会从一生的战略角度来进行管理,这才是最高境界的工作。
著名的时间管理大师肖恩柯维说,各行各业的人医生、院士、演员、政治家、职业企业家、运动员和管子工都是常常为得到更高的收入、更多的承认或者某种程度的专业能力而奋斗,陷入了事务性的圈子,为生活忙忙碌碌,在成功的阶梯上日益奋力地攀登,可到头来却发现梯子靠错了墙。
这是许多“穷忙族”最容易出现的错误,他们往往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了无用的事情上。我们奋力争取的名望、成就、金钱或者其他一些什么东西可能甚至不是梯子该靠的墙的一部分,结果我们每走一步就向错误的地方接近一步。
从珍惜时间到提高效率,是在时间的认识和运用上的一次层次提升,但仍然停留在方法的层次,而没有跨越到应有的战略高度追求效果。
每天我们一睁开眼睛,就会有无数的工作等待着我们去处理,而且有许多问题看起来还显得非常紧急,比如响个不停的电话,下一个小时的某个会议,给某个重要人物的回信等等。在多数人眼里,这种忙忙碌碌的情景是天经地义的,而且也没有任何其他方法可以代替。
但是实际上,每个人一天所做的事情中,至少有80%是并不重要的。换句话说,可能我们每天80%的时间和精力是在正确做事,却不是在做正确的事。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在《有效的主管》一书中简明扼要地指出:“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而效果则是‘做正确的事’。”只有当我们实现了预定目标时,才可以说是有效果的,它涉及的是活动的结果,首先要求我们做正确的事情,而不是正确地做事情。总结这个世界上所有能够让人成功和快乐的方法,其实可以概括为杜拉克在上面所说的:“做正确的事”。
很多人在高效率地做无益于自己未来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但实际上却是在南辕北辙。要避免这种情况,还必须使活动的每一步都指向预定的目标,即追求活动的效果。
效率和效果是互相联系的,注重效率可以让我们更快地朝目标迈进;而注重效果则可以确保我们的工作,是在坚实地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
一方面,如果我们不考虑时间和资金成本的话,我们必然能把更多的事情完成得更完美,实现更精确和更吸引人的成果,甚至可能提升到完美的程度。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顾效率的话,可以很容易达到有效果。
但为什么没有人会这样做呢?按道理来说这样完成的工作也是有效果的,但效率太低,也就是说,工作是做了,但时间和其他成本太高了。因此,我们不仅要使活动达到目标,而且要做得尽可能有效率。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的工作有可能是有效率的但却是无效果的吗?完全可能,正如开头那位南辕北辙的人一样,那种一心要把错事干好的人就是如此!
有一位德国将军曾对军官作了如下分类:“我把军官分为四类:聪明的、愚蠢的、勤快的和懒惰的。每个军官至少具有上述两种品质。那些聪明而又勤快的人适宜担任高级参谋,而那些又蠢又懒的人可以被支配使用。聪明而又懒惰的人适合担任最高指挥,他具有对付各种情况的制裁和胆略。至于愚蠢而又勤劳者,那就危险了,应立即予以开除。”
所谓应该被开除的愚蠢而又勤劳者,实际上就是那些干事非常有效率,但是效果却往往与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