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郝万山讲伤寒论30~39 >

第24章

郝万山讲伤寒论30~39-第24章

小说: 郝万山讲伤寒论30~3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口苦。

一个口苦的病人,你怎么知道是胃热还是胆热,那你根据其它症状来看,他有胃热的其它见证,那他就是胃热;他有少阳胆热的其它见证,那他就是少阳有火。

有时候我们也根据口苦发作的时间来判断他是病在少阳还是病在阳明。比方说这个病人睡到后半夜,到黎明的时候口苦、口干特别明显,这多半是肝胆有热;如果是午休起来,口苦、口干特别明显,我们中国人有午休的习惯,这常常是胃火。中午人们一般吃得比较多,吃完了马上躺在那儿,午休起来之后嘴特别的干特别的苦,这常常是胃热。

苦为火之味,凡是脏腑有热都可以见到口苦,尽管胆火上炎口苦最多见,也最严重,但是我们在临床上没有办法区别,你说这个人口苦至多少度是胆火,口苦到多少度是胃火,我们不能这么区别,所以我们一个是结合其它症状来判断,一个是结合口苦发作的时间来判断。

因此我觉得,仲景既然把上面的证候叫做阳明病,所以咽燥、口苦是阳明经有热,腹满而喘是阳明经有热而气机不利,所以我们都把它看成是阳明经热,误汗、误用温针都是不行了,最后“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阳明热在经,里未成实,不能泻下,结果泻下以后就造成了一系列的证候的变化,第一个证候是导致邪气内陷胸膈,无形邪热蕴郁心胸,留扰胸隔,就出现了虚烦证,它的临床表现和用方是什么?

我们休息一会儿再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