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成熟-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吧,这就是创造了SONY帝国的盛田昭夫,一个童心不泯的让人喜欢的家伙。
像盛田昭夫这样的人不多,从小到大到老,好奇心和兴趣一直诱惑着他。到老了,还像孩子一样享受新奇,这让我们这些旁观者也怡然心动。有人说,人到老了还有孩子一样的童心,就说明他活得很成功。是的,不只成功,更有轻松,这是目前我们大多数成功者无法做到的。盛田昭夫就凭着这颗童心,一步步往前走,终于和井深大一起创造了庞大的SONY帝国。正像他自己所说:“对什么事都感兴趣啊,简直是好奇成癖了。”正是这兴趣、这好奇心,他才有创造的动力,生活的热情,才有源源不断的成功。
其实,兴趣正是长处。在自己所长处发掘潜力、发挥优势哪有不成功的道理?而失去兴趣呢?至少是干什么都找不到长处,都没热情,那么,前途也就不难想象。
现在的问题是,社会的习惯势力太大,从孩子的时候起,几乎人人都在奔成绩,学习成了一切,所以,好奇心大多被扼杀了。上学的时候就知道学习,工作的时候就知道工作,兴趣和创造也就无从谈起。如果盛田昭夫也像他的大多数同学那样,为了成绩而放弃兴趣,他和SONY也不会出现在世上。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大多数人都走了一条错误的路。
引子
悟道
☆人的兴趣在哪儿,长处就在哪儿。顺着兴趣走,便有了爱好、优势和成就。
☆人总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而对世界永远抱着好奇心和热情的人,他就永远年轻。成熟的果子往下落,幼稚的树芽往上长。
最无能的也能获得极大成功(1)
人的潜力无穷,最无能的也能获得极大成功
———恐惧得几近崩溃的媒体老板士毅·纽豪斯
他不被父亲欣赏,他的努力与父亲的期望总有着不可缩短的距离。当压力到达极限的时候,他就会想到自杀。这样的人,却成为当今美国权利最大的平民之一、财产总值多达0亿美元。
英格丽·褒曼从19岁开始演艺生涯,一生中出演了50部电影,获得过3次奥斯卡金像奖。她是那个时代表演艺术的标志性人物。下面是她的两段自述:
“对比起来,在我的戏剧表演和我的平常行为之间距离是那么大,实在令人难以相信。我是自有人类以来最怕羞的一个人。我每次进入室内总要碰撞什么家具,我的脸也会红得发紫。在学校里,很多问题的答案我都知道,可是我不敢回答。因为只要我一站起来,我的脸就红得发紫而变得口吃起来。这就使图奥叔叔和我的堂兄弟们认为我想做演员的想法是愚蠢的。”
“我一直到18岁生日之后,才出去赴一次真正的约会。在30年代早期的瑞典,多数青年姑娘到了14岁、15岁和16岁就出去跳舞,携手散步,一天24小时疯狂地谈恋爱。我在15岁时也有过几次迷恋别人的事情。后来我发现一个令人难受的事实,我不为男孩所欢迎。对他们来说我身材太高了。或者说我太腼腆,我太严肃,我爱脸红,而且我不善于谈话,我是一个可怕的失败者。我只有一桩可做的事,就是装作不欢喜男孩子。我说:‘我憎恶男人。’”
前苏联的戏剧家、戏剧理论家,著名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他一生导演或指导过戏剧、歌剧0多部,还在其中担当过多种角色。他也有一段对自己的记述:
“我粗笨到了异乎寻常的程度。任何时候,只要我走进一个小房间,房间的主人就会赶紧把房内任何可以毁损的东西移开,因为我必然会损毁些物件的。有一次在一个舞会上,我把那栽在木桶里的一棵棕榈树弄倒了。另一次在跳舞的时候,我颠蹶了,可抓住一架钢琴,又连人带琴滚到地板上。事后才发现那琴的一条腿是坏了的。我还损毁过另一架钢琴,不过那是后来的事。
“这一切使我的粗笨驰名了。我甚至不敢提议,说我做一个演员,因为那样只会引起我的朋友们的讥笑。”
美国人士毅·纽豪斯有一个强悍的父亲———萨姆·纽豪斯。
萨姆是8个孩子中的老大,由于家境贫困,萨姆13岁就成为一家之主。小小年纪,他就很有商业头脑地拯救了一家濒临绝境的报纸。然后他不断扩大他的新闻王国版图,一直爬到报业大王的地位。
有了这样的父亲,应该是很让人羡慕的事情,但士毅却不这样认为。在士毅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开始按照自己的意愿对他进行教育、培养和训练。别的孩子还在呀呀学语蹒跚学步,士毅就来到父亲的办公室。办公室里放什么文件,日常办公需要什么文具,怎样在文件上签名,签署票据又要注意什么……父亲一一地耐心指教给儿子。
小他2岁的弟弟唐纳德似乎是经营管理的天才,他毫不费力地学会了父亲传授给他的所有业务知识,能很好地演示出一般的业务程序。但士毅却显得呆头呆脑,不得要领。于是父亲就罚他十遍百遍地重复那些他根本不知所以的东西。好不容易记住了,但只要父亲所提的问题稍微有所变通,士毅就哑口无言,而唐纳德就替哥哥答出来。时间久了,父亲对士毅大失所望,但是他没有放弃,他又想出了更为生动的教育方式。
他对孩子说:“谁能回答我的这些问题就有更多的可能成为家产的继承人。”然而,士毅还是呆若木鸡地站在弟弟的身后。
父亲开始怀疑士毅根本不懂得继承人的含义。一次,在餐桌上,父亲又提出了问题,还是唐纳德首先有了答案。父亲就把妻子已经分给大家的菜肴又重新收回,先让唐纳德吃了个够,然后再由自己和妻子吃,最后把剩下的给士毅吃。士毅觉得受到了侮辱,他不肯用餐。父亲严肃地对士毅说:“如果唐纳德继承了家产,你连这都吃不着。”
这种生动的教育,让士毅懂得了生活的严酷,本来就忧郁的士毅更加沉默了。恐惧焦虑让他食不能安,夜不能寝。好不容易睡着了,缺衣少食的噩梦又开始纠缠他。他不甘心落到那样悲惨的境地。于是他和弟弟竞争的念头越来越强烈,开始发疯一样地用功,努力掌握父亲教给的业务。慈祥的母亲对总是落后的士毅很有些偏爱,她有时偷偷地从父亲那里偷些题目以帮助士毅应考。士毅的败局终于有所改观,这在很大程度上挽救了士毅的自尊心。
在巨大压力下,士毅的性格变得极度内向、羞涩,很少和别人有深入地交流。
父亲把士毅和唐纳德送进最好的私立中学,这所中学注重开发学生的视野和思路,把社会与公众的热点问题引入课堂。士毅对外面的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但是父亲控制着士毅,把他的兴趣限制在新闻界的范围。此外,父亲还给他和弟弟制定了一个类似于基层主管训练计划的课程表,安排他们自己去华府,参观国会山庄,进见达官显要。假期则在父亲的各个报馆学习,到各个部门工作。
士毅很累,他感觉自己像是在爬一架永远没有尽头的天梯,他永远不可能达到父亲的期望。父亲要的是一个坚决、干练、聪明、杰出的儿子,而他显然不是,他太平凡了。士毅既厌倦又畏惧:做继承人这样难!如果我驾驭不了这个王国,一家人怎么办?身材瘦小、不讨人喜欢的士毅沉默、烦恼,甚至绝望。
一天,士毅惟一的朋友阿拉德·洛文斯坦接到士毅的电话,士毅哭泣着说他实在承受不住了,他要以自杀的方式求得解脱。洛文斯坦赶过去阻止了他。这个想自杀的念头一直跟随他到大学二年级。
父亲小时候生活贫困,只念了8年书,没有上大学成了父亲永远的遗憾。为了让儿子进入大学,父亲给纽约雪城大学捐款几百万美元。然而他的两个儿子都没有读到大学毕业。
士毅进入大学,获得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次自由。他不记得到大学里应该做什么,而是不顾一切地放纵自己尽情享受,跳舞、喝酒、旅行,对同学说粗话。
最无能的也能获得极大成功(2)
他的人缘很差,成绩也很差。到大三的时候,士毅根本就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也许是作为没有游戏、没有玩乐的童年的补偿,士毅迷恋上了小男孩才玩的游戏,鸟虫、机械模型都是他喜欢的东西。最后,他不得不退学了。
唐纳德也在大三那年退学。他解释说:“我们都是静不下来的人,都急于做事。社会的工作吸引我们离开大学。”
士毅接着就有了一次不成功的婚姻。父亲为此更加失望,有时他会借故羞辱士毅。报馆的人都把士毅看成是有钱老板的无能儿子。而士毅似乎已经放弃了对自己的挽救,继续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第二次婚姻是士毅生活的转折,他从中获得了安定踏实的感觉,也就不再自暴自弃了。他找到了自己在父亲的报业王国中的位置,开始经营他在康德·纳斯特的杂志世界,他要证明自己给父亲看。
父亲在84岁时去世。士毅悲痛之余,也获得了彻底的自由。
他继承了父亲的产业,并开始用自己的理念和方式经营纽豪斯王国。很快,他的才华显示了出来,他比他父亲在时多赚了几十个亿。
他强调赚钱第一,创造了一个二分的做法:华美亮丽的杂志和精粹的出版公司为高收入阶层服务,而垄断市场的报业则以大众为对象。可以说,是士毅独特的新闻理念和经营手法使纽豪斯家族的事业走向更高的顶巅。
士毅曾经是个怀疑自己能力、缺乏自信的人,但是,此时的他已经成为一个干练又求新求变的人。他的变化之大让人吃惊,只是,也给他带来了冷酷无情的坏名声。
1962年,《时尚》杂志在和《哈泼斯万象》的发行战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士毅花大价钱把《哈泼斯万象》的时装版主编、年近70的维瑞兰挖了过来,并给她以《时尚》杂志总编辑的职务。维瑞兰以富有想象力和大胆开放的方式,捕捉时代脉搏与精髓,让杰奎琳·肯尼迪、滚石乐队,和所有的20世纪60年代的亮丽人物都成为《时尚》的灵魂人物。
到20世纪70年代初,不景气袭击了美国,越战也久打无果,美国人已经无心于奢华的享受了。这导致《时尚》读者群的丧失。而巴黎女装界推出的迷你裙遭到美国妇女的抵制,《时尚》许多重要的广告客户———迷你裙的生产商和销售商都迁怒于《时尚》杂志的误导。《时尚》发行量明显下降,广告客户严重流失。
士毅决定让维瑞兰退休。维瑞兰得知这个消息,惊讶的目光久久地凝视着士毅,以至于士毅夜里做了噩梦。
和维瑞兰一起下台的还有凯丝。凯丝在1926年就进了《时尚》工作,是社交版主编。没有人告诉凯丝她已经被解聘了,直到一天早上凯丝上班时发现搬运工人在她的办公室里。他们告诉她说,他们是被雇来把她的桌子搬走的。没有多少积蓄、年近80的凯丝茫然地回到了家,终日呆坐不语。后来有一天,人们在她公寓楼前发现了她的尸体,凯丝是从10层的公寓窗口坠地身亡的。
接替维瑞兰的是她的助理米拉贝拉。米拉贝拉一直是士毅市场调查理论的坚定支持者,在这个问题上她和维瑞兰意见相左。士毅非常注重市场调查,了解读者对每一期杂志封面的反应,以及他们对每一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