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千万别成熟 >

第10章

千万别成熟-第10章

小说: 千万别成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进陈规的自缚手足,走出陈规的潇洒自由
  ———永远我行我素、不与人同的商业名人安妮塔·罗蒂克
  她很小就和男孩约会,后来又做“嬉皮士”……最后成了扬名全球的商人。她藐视一切习俗,一切规则,总是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做,就是经商也别出一格。
  引子
  悟道


人生是一场实验(1)


  人生是一场实验,完全可以做不正确的事情
  59
  韦尔奇创造了许多奇迹。在他担任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20年里,这家公司的年收益从250亿美元增加到1300亿美元,纯利润从15亿美元上升到7亿美元。它给股东的年均回报率超过23%。通用电气连续3年被美国《金融时报》排在“全球最受尊敬公司”的首位。韦尔奇本人也多次被评为“最佳首席执行官”。
  韦尔奇被称为“美国国粹”,“商业魔术师”,“全世界企业家和经理人的楷模”,“人们竞相学习的榜样”。
  1981年,他45岁,被任命为这个最早由爱迪生创建的老牌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的前任雷格·琼斯是个以稳键著称的有极大成就的企业家,在他退休的1981年,被《财富》杂志评为“最优秀的首席执行官”,通用电气也在同行们的选举中获得“经营得最好的公司”称号。
  而在韦尔奇上任伊始,他便开始了无论是谁都意想不到的革命。他说:“过去的好与坏与未来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我是一个活在明天的人,而且竭尽一切力量脱离昨天。”
  他将40多万人的公司削减到了23万人;将原来9~11个层次的管理层削减到4~6层;购进了118个新的业务和企业,出售了71项业务;提出“数一数二”战略,要求所有企业,必须达到美国数一数二的位置,否则就要被卖掉,或解体;他致力于打破官僚层次和观念,提出“无边界”理念,要求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直接面对员工,让他们提意见、建议,而且要当面答复,又监督他们落实;他确定一个经理人员分类的比例,每年必须确定出最差的10%,把他们清出原来的岗位,此项坚持多年,使相当一些人被迫离位、离职。
  “公司再造,缩减规模,优化组合”是这个公司的核心词汇。
  他不断地号召人们革命。
  他说:要“具有追求卓越的勇气……抵制官商作风,不听官僚主义者胡说八道。”
  “记住要自己做决定。如果你自信你是对的,就不要放弃,不要屈从于别人的意志。”
  “如果你觉得这个地方束缚了你,那么你就动摇它,打破它,检查整个体制,因为它可能太陈腐、太官僚了。如果还不管用的话,整个推翻它。如果通用电气公司无法满足你的需要,那你就可以大大方方地走人。”
  “我要求所有人把这个公司掀个底朝天,摇晃它,掀掉屋顶。”
  “我不在意犯错,重要的是,赢得的比输掉的多。”
  “我在担任这项工作的18年中,犯的错误大概比美国的任何人犯的都多。”
  1879年10月21日夜里,爱迪生和他的助手把一根黑色材料线装进了一个玻璃容器,抽出了容器里的空气,然后接通了电源。电灯发光了!这夜间,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被如太阳一样的电灯照亮,人们吃惊地看着这刺眼的光亮。在爱迪生工作的曼勒公园,所有的人都放下了手里的活,围在电灯的周围。时间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人们忘了吃饭,忘了睡觉。这盏灯一直亮了45个小时,人们心喜若狂。
  爱迪生说,一旦它能持续45个小时,我就能让它持续100个小时。自然,他还在找灯丝的材料,一种一种地试,不厌其烦地试。从开始试验灯丝材料,他就几乎用遍了所能想到的所有材料。这时候,他又想到了人的头发。不过,后来他还是找到了比较好的材料,即是燃烧后的纸。这一年的月21日,报纸登出了关于爱迪生发明电灯的事情。不过,很少有人相信,包括一些科学家。尽管如此,爱迪生还是宣布,在除夕之夜,在他所在的曼勒公园,他将挂出许多电灯,以欢庆新一年的到来。
  不管信还是不信,在除夕这一天,人们从四面八方走来;乘坐火车来的就有3000多人。
  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在从火车站到曼勒公园路上的树枝之间,一个个灯泡就像是一个个小太阳,把夜晚照得那么欢欣,那么漂亮。人们穿着礼服,屏住呼吸,被这人类的奇迹惊呆。
  “这是超越自然的!”
  “你见过如此辉煌的事情吗?”
  当人们“清醒”过来的时候,他们搜肠刮肚,极尽言辞来评价这一历史的伟大事件。
  第二天,电报、信件、礼物,像雪片一样,从四面八方飞向曼勒公园……
  爱迪生于1847年2月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米兰市,父亲是一个普通农民。那时,他的家境不好,6岁时就不得不到田里帮父亲干活。
  爱迪生小的时候,人们说他是“呆子”。他蹲在草棚里孵小鸡的事情,已为我们几乎每一个人所了解。还有一次,他为了知道火的用处,跑到父亲的谷仓里,点着了一堆火。那堆火很快烧了起来,他不知如何是好。而火势蔓延开来以后,几乎烧掉了整个小镇。闯下了这么大的祸,他父亲只好在小镇上当着众人的面,把他打了一顿。
  爱迪生8岁才开始上学。他功课不好,总是爱提些莫名其妙的问题。只上了三个月的学,老师就认为他不能再继续学习了。老师说:“爱迪生这孩子头脑不管用。”当他母亲得知这种说法的时候,便去找了老师,要和老师讲理。可老师还是坚持说爱迪生“一点也不认真”。母亲只好把他带在身边,自己教他。他的母亲当过老师,所以知道怎样引导自己这个求知欲极强的孩子。
  不到10岁,母亲给爱迪生买了一本书,叫《自然读本》,书上的一些小试验把他迷住了。10岁那年,爱迪生便在自己家的地下室里建了一个实验室。实验室里有200多个瓶子和试管。他把自己所有的零用钱都用来买试验用的物品了,只要有时间,就钻到自己的实验室做化学试验。
  有一次,他见母亲发面时,面里有许多气泡,就异想天开,从家里偷偷地拿了一些发酵粉,让邻居家的孩子米吉吃下去。他认为米吉吃了发酵粉,身体里会产生许多气泡,人轻了,就会飞起来。结果米吉吃了以后,不但没飞起来,还疼得在地上打滚。爱迪生的母亲看见米吉疼得这样,赶快送到医院抢救,而爱迪生却在想:“刚试验了一半,若能再坚持一下,见到结果该多好啊!”
  11岁时,他架起了自己的第一条电报线,尽管他想用搓两个小动物的皮来获得电。
  岁时,为了给家里挣一点钱,他来到了火车上,卖食品,又当报童。为了能够继续做试验,他不断地肯求列车长让他在火车上做试验。列车长终于同意了他的要求,让他在行李车的一个角落建了一个实验室。这样,他很快把报卖完,就回到他的实验室去做试验。
  


人生是一场实验(2)


  因列车到达终点站脱罗市要停一段时间,他便利用这段时间,到这个市的市立图书馆去看书。他一架一架地读,读完了第一架的书以后,再读第二架,他要把所有的书都读完。图书管理员发现他这种奇怪的读法,不禁哈哈大笑。告诉他,读书要有目标,要围绕着这个目标来读。这才使他懂得,读书是要有选择的。
  他的好景不长,在15岁的那一年,有一次,由于列车震动,他做试验用的一瓶黄磷掉在了地上。黄磷本来是保存在水里的,而这个放黄磷的瓶子给打破了。黄磷立刻燃烧起来。他用自己的衣服扑打,又呼喊着“救火”,来了许多人,终于把火扑灭了。但列车长狠狠地给了他一记耳光,并把他的试验用具、用品扔出了车外。他被撵出了列车。因为这一耳光,他的听力开始丧失。
  这一年的8月,一天,他正在铁路上走着,突然看见一列火车开了过来,在这火车前面的铁路上,正有一个小孩在玩。小孩并没发现火车。就在这孩子要被火车撞上的时候,爱迪生飞身扑了过去,抱起那小孩滚出了铁轨。
  那孩子正是这个车站站长的儿子。站长十分感谢这个只有15岁的少年,说了许多感谢的话。事后,这个站长也一直想着如何感谢孩子的救命恩人。因为这个站长原来是个电报员,而当时电报是个新东西,电报员很缺。只要会收发报,就随便到哪个城市都可以找到工作。所以站长决定,教爱迪生学收发报。
  从这时开始,爱迪生每星期跟站长学三次电报技术,然后就自己练习。因为他十分热爱这项工作,没到4个月,就能熟练地收发报了。这段时间,他一边学习电报技术,一边学习电工知识,还自己做了一个电报的电键。这时,他每天都熬到夜里点,学得十分刻苦。
  他很顺利地当上了电报员。不过这个工作很辛苦,时常上夜班,有时一天要干个小时。但是,不管多忙,他还是要抽出时间做自己的试验。为了能在夜间休息一会儿,他便发明了一种定时发出信号的机器。因为铁路上规定,夜间,电报员每隔一个小时,要向局里发一个“6”的信号,为的是不让电报员睡觉。不过,有一天,另外一个车站上的人要给他这个车站发一封电报,却怎么联络也没人接,但一个小时一次的信号却一次不少。于是,那个人便来到了爱迪生的车站。他发现,爱迪生正在睡觉,而一个特殊的机器代替了他的定时信号发送。由此他被警告。
  在这以后,他不断地被一个又一个车站开除,不断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原因都很简单,他“不务正业”。有一次,是因为他时常把电报停下来,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记着自己的东西,这时,积压下来的电报很多,被科长发现了。他被开除。还有一次,是在做试验时不小心,把盛着硫酸的瓶子碰倒在楼板上。不仅烧坏了木质地板,硫酸还顺着地板缝漏到楼下的经理室,把经理屋里的地毯给烧坏了。经理大怒,把他开除了。
  这时候,他的收发报技术已经很熟练,只要他愿意,就能在西部联盟公司的任何一个电报所里找到工作,他的月工资也由25美元上升到5美元。但是,他还是十分贫穷。因为他把几乎所有的钱都用来买试验用的东西了。只要是他在哪个小镇上住下来,他就为自己建立一个实验室。工资一发下来,他就去买试验用的东西;钱没了,再向朋友借钱。
  这样,他度过了5年的时光。这5年,他差不多走遍了美国。1867年,他回到了父母所在的休伦港。不过,他已被认为是这个家里最没出息的孩子。他没有工作,也没有钱。而此时,他的父亲已变得很穷,母亲也病了。这样,他不得不来到东海岸的波士顿,在那里又当了一名报务员。
  这一次,他干了将近一年,不过,是自己辞职的。他开始了自己的发明工作。1868年他发明了投票机。他的投票机虽然拿到国会的一个委员会上进行了表演,但人们说,这机器是好,可没什么用处。于是这第一个发明被弃之一旁。这样,他又开始了流浪。
  在纽约的股票交易所里,他因闲着没事,就对这个交易所的一架机器产生了兴趣,几天里,他都在琢磨那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