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儿科醒 >

第3章

儿科醒-第3章

小说: 儿科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得误执热论。再如阳虚发躁。内实真寒。而外似热症者。如目赤作渴。身热恶衣。扬手掷足 
。欲投于水。但诊其脉。洪数无伦。重按无力。是为假热。宜急投参附之剂。引火归元。若 
误进清凉。入口必死。症之疑似。有如此者。医者可不慎欤。此外。如胎毒火丹。口疮重 
舌。衄血便血。以及疳热等症。虽亦云属热。然皆各有虚实之不同。是亦不可不明察之也。 



热论第六

附方

属性:泻心散 治心经实热。 
黄连 
上为末。每服五分。临卧温水调下。 
秘旨安神丸 治心血虚而睡中惊悸。或受惊吓而作。 
人参 半夏(制) 酸枣仁(炒) 茯神(各一钱) 当归(酒洗) 
橘红 赤芍药(炒各七分) 五味子(杵五粒) 甘草(炙三分) 
上为末。姜汁糊丸。芡实大。每服一丸。生姜汤下。 
柴胡清肝散 治肝胆三焦风热怒火。或乍寒乍热。往来寒热发热。或头发疮毒等症。 
柴胡(一钱半) 黄芩(炒一钱) 人参(一钱) 川芎(一钱) 
山栀(炒一钱半) 连翘(五分) 甘草(五分) 桔梗(八分) 
上水煎服。 
地黄丸 治肾肝血虚。燥热作渴。小便淋秘。痰气上壅。或风客淫气。患瘰 结核。或 
四肢发搐。眼目 动。或咳嗽吐血。头目眩晕。或咽喉燥痛。口舌疮裂。或自汗 
盗汗。便血诸血。或禀赋不足。肢体瘦弱。解颅失音。或畏明下窜。五迟五软。肾疳肝疳。 
或早近女色。精血亏耗。五脏齐损。凡属肾肝诸虚不足之症。宜用此以滋化源。其功不可尽 
述。 
熟地黄(八钱杵膏) 山茱萸肉 干山药(各四钱) 泽泻 牡丹皮 白茯苓(各三钱) 
上为末。入地黄膏。量加米糊丸。桐子大。每服数钱。量儿大小。温水空心化下。行迟 
鹤膝。加鹿茸牛膝五加皮。 
参苏饮 治感冒发热头痛。伤风咳嗽。伤寒呕吐。胸膈不快。痰饮凝结。 
紫苏 前胡 陈皮 制半夏 干葛 茯苓 枳壳(炒) 桔梗 人参(各三分) 甘草(一分) 
上为末。每用一二钱。姜枣水煎服。 
泻白散 
地骨皮 桑白皮(炒各一两) 甘草(炙一钱) 
上为末。每服一二钱。入粳米百粒。水煎。 
黄芩清肺饮 治肺热。小便不利。宜用此清之。 
栀子 黄芩(减半) 
上为末。每服一二钱。水煎。如不利。加盐豉二十粒。 
五味异功散 治脾胃虚寒。饮食少思。呕吐。或久患咳嗽。虚浮气逆。腹满等症。 
人参 白术(炒) 茯苓(各等分) 甘草(炙) 陈皮(减半) 
上加姜枣。水煎服。 
泻黄散 治脾热吐舌。 
藿香叶 甘草(各七分半) 山栀(一钱) 石膏(五分) 防风(二钱) 
上用蜜酒微炒为末。每服一二钱。水煎。 
五苓散 治暑热烦躁。霍乱泄泻。小便不利而渴。淋涩作痛。下部湿热。 
白术 猪苓 茯苓(各七分半) 肉桂(五分) 泽泻(一钱二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二钱。水煎。 
人参安胃散 治脾胃虚弱。伤热乳食呕吐。泻痢。 
人参(一钱) 黄 (二钱) 生甘草 炙甘草(各五分) 
白芍药(酒炒七分) 白茯苓(四分) 陈皮(三分) 黄连(炒二分) 
上每服二三钱。水煎。 
四苓散(即前五苓散去肉桂) 
白术散 治脾胃气虚。作渴饮汤。或因吐泻。津液亏损。烦渴引饮。或脾胃虚弱。腹胀 
泻渴。弄舌流涎。手足指冷。宜服之。和胃气。生津液。 
人参 白术(炒) 藿香叶 木香 甘草 白茯苓(各一两) 干葛(二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煎。 
四君子汤 治脾胃虚弱。饮食少思。或大便不实。体瘦面黄。或胸膈虚痞。吞酸痰嗽。 
人参 白术(炒) 茯苓(各二钱) 甘草(炙一钱) 
上加姜枣水煎服。或加粳米百粒。 
惺惺散(方见表论) 





虚论第七

属性:小儿虚症。无论病之新久。邪之有无。但见面色青白。恍惚神疲。口鼻虚冷。嘘气怫郁 
。肢 
睛。屈体而卧。手足指冷。声音短怯。脉象缓弱虚细。是皆属虚之症。急宜温补脾胃为要。 
仍须分别以治之。如气虚者。四君子汤。血虚者。四物汤。气血俱虚者。八珍汤。气虚自汗 
者。四君子汤。血虚发躁者。当归补血汤。表虚者。宜固其气。里虚者。宜实其中。阳虚恶 
寒者。宜温分肉。阴虚发热者。宜滋肾肝。脾肺气虚者。四君子汤。五味异功散。补中益气 
汤。肝肾血虚者。六味丸。加味四物汤。汗后阴虚。阳无所附而热者。四物加参 。汗后阳 
虚。阴无所附而热者。四君加芎归。久事表散。而身热不退者。阳气虚也。补中益气汤。过 
用攻下。而滑泄不禁者。脾肾虚也。六神散。胃关煎。又虚必生寒。宜详寒论。至于虚热。 
亦详见热论。此外虚症尚多。详见各条。宜并玩之。 



虚论第七

附方

属性:四物汤 治血虚营弱。一切血病。当以此为主。 
熟地黄 当归(各三钱) 川芎(一钱) 白芍药(二钱) 
水二钟。煎服。 
八珍汤 治气血两虚。调和阴阳。 
人参 白术 茯苓(等分) 炙甘草(减半) 熟地 当归(等分) 白芍(减半) 川芎(倍减) 
水煎。或加姜枣粳米同煎。 
当归补血汤 治血气损伤。或因误攻致虚。肌热口渴。目赤面红。脉大而虚。重按全无 
。及病因饥饱劳役者。 
黄 (炙一两) 当归(三钱) 
水一钟半。煎八分服。 
补中益气汤 治劳倦伤脾。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外感不解。体倦食少。寒热疟痢。气 
虚不能摄血等症。 
人参 黄 (炙) 白术(炒) 甘草(炙各一钱五分) 当归(一钱) 陈皮(五分) 升麻 柴胡(各三分) 
上加姜枣。水煎。空心午前服。 
加味四物汤(即前四物汤。加山栀柴胡丹皮。) 
六神散 治面青啼哭。口出气冷。或泄泻不乳。腹痛曲腰。四肢厥冷。 
人参 白术(炒) 山药(炒各五钱) 白茯苓 白扁豆(炒各一两) 甘草(炙二钱) 
上为末。每服二三钱。姜枣水煎。 
四君子汤(方见热论) 
五味异功散(方见热论) 
六味丸(方见热论) 
胃关煎(方见寒论) 





实论第八

属性:小儿属实之症。惟表里食积。三者而已。盖表邪实者。必头项体痛。腰痛背强。壮热无 
汗。脉象浮紧有力。宜从表散。如在冬月。宜羌活冲和汤主之。若在春夏秋三时。则宜易简参 
苏饮。或惺惺散之类主之。若兼倦怠昏睡。则属正不胜邪。宜四柴胡饮。或五柴胡饮之类主之 
。里邪实者。必舌胎黄浓。口燥唇疮。作渴喜饮。大小便秘。腹痛拒按。声音洪壮。伸体而 
卧。睡不露睛。手足指热。脉象沉数有力。宜从攻下。如调胃承气汤。或四顺清凉饮之类主 
之。若汗后身热不退。脉象弦洪数实。大便坚秘者。柴胡饮子。夫所谓实者 
。邪气实耳。非元气有余之谓也。医者临症之际。果属实邪。于应表应下之药。皆当作小剂 
。少少与之。要在中病即止。不可过剂。务宜顾定元气。斯无孟浪偾事之非。至于饮食停积 
。必寸口脉浮大。按之反涩。腹皮热。大便 臭。然必由脾虚不运而致。于消导药中。慎毋 
损及中气。宜多温中健脾之品。俾得自强不息之妙。如消乳丸。香橘饼。理中汤之类主之。 
若伤食甚而或兼浓味积热者。宜大安丸。少少与之。俟食积稍消。仍当以五味异功散调补之 
。此外如目直大叫。项急烦闷。肝之实也。泻青丸。抑肝散主之。若筋急血燥。抽搐劲强。 
斜视目瞪。则属肝之虚矣。地黄丸主之。叫哭发热。饮水而搐。心之实也。导赤散。泻心汤 
主之。若惊惕不安。则属心之虚矣。秘旨安神丸主之。困睡身热。饮水。脾之 
实也。泻黄散主之。若呕吐泄泻。不食痞满。倦卧。牙紧流涎。手足牵动。则属脾之虚矣。 
益黄 
散。或六君子加炮姜木香主之。闷乱喘促。饮水。肺之实也。泻白散主之。若气促多汗。则 
属肺之虚矣。四君子汤。或五味异功散主之。肾无实。惟痘疮黑陷。为邪气实而肾则虚也。 
地黄丸主之。若二便不禁。津液枯槁。声喑目戴。肢体厥逆。肾虚极也。补中益气汤。兼六 
味地黄丸主之。大抵小儿实症无多。若禀赋素虚。或病患已久。或过服克伐之剂。皆当作虚 
症施治。不得概以为实也。慎之慎之。 



实论第八

附方

属性:羌活冲和汤 治四时不正之气。感冒风寒。憎寒壮热。头痛身痛。口渴。人人相似者。 
此方主 
寒发热。宜此方治之。以代麻黄汤用。太阳经之神药也。 
羌活 防风 苍术 白芷 川芎 
生地 黄芩 甘草 细辛(减半) 
上加姜枣。水煎。热服取汗。 
四柴胡饮 治元气不足。或忍饥劳倦。而外感风寒。或六脉紧数微细。正不胜邪等症。 
必须 
慎之慎之。 
柴胡(一二三钱) 甘草(炙一钱) 生姜(三五七片) 当归(二三钱泻者少用) 
用之) 
水二钟。煎七八分。温服。如胸膈滞闷。加陈皮一钱。 
五柴胡饮 脾土为五脏之本。凡中气不足。而外邪有不散者。非此不可。此与四柴胡饮 
相表里 
。但四柴胡饮止调气分。此则兼培血气。以逐寒邪。尤切于时用者也。凡伤寒疟疾痘疮。皆 
所宜用。 
柴胡(一二三钱) 当归(二三钱) 熟地(三五钱) 白术(二三钱) 
白芍(炒用一钱五分) 甘草(炙三钱) 陈皮(酌用或不必用) 
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热服。寒胜无火者。减芍药。加生姜三五七片。或炮干姜一二 
钱。 
或再加桂枝一二钱。则更妙。脾滞者。减白术。气虚者。加人参随宜。腰痛者。加杜仲。头 
痛者。加川芎。劳倦伤脾阳虚者。加升麻一钱。 
柴胡饮子 解肌热蒸热积热。或汗后余热。脉洪实弦数。大便坚实者。 
柴胡 人参(各五分) 黄芩 白芍(各七分) 
当归(一钱) 甘草(四分) 大黄(八分) 
上每服一二钱。水煎。按此方用药颇善。但大便如常者。勿得轻用大黄。消乳丸 治呕 
吐。消乳食。脉沉者。伤食不化也。 
香附(炒) 砂仁 陈皮 神曲(炒) 
甘草(炙) 麦芽(炒等分) 
上为末。米糊丸。黍米大。每服二十丸。姜汤下。 
香橘饼 治伤冷积泻。 
木香 青皮(各一钱) 陈皮(二钱半) 浓朴 
神曲(炒) 麦芽(炒各半两) 
上为末。蜜和为饼。每服一枚。米饮调下。病久及元气虚者勿用。 
大安丸 治饮食酒积停滞。胸膈痞满腹胀。 
神曲(炒) 陈皮 半夏(制) 茯苓(各一两) 
山楂肉(蒸晒三两) 连翘 萝卜子(炒各五钱) 白术(二两) 
上为末。粥丸绿豆大。量大小。每服一二十粒。米饮下。(一方尚有炒麦芽一两。黄 
五钱。) 
泻青丸 治肝胆火。并小儿急惊发搐。眼赤睛疼。 
龙胆草 当归 川芎 防风 
羌活 山栀 大黄(等分) 
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量大小。每服十丸。 
抑肝散 治肝经虚热发搐。或发热切牙。或惊悸寒热。或木乘土而呕吐痰涎。腹胀少食 
。睡不安。 
软柴胡 甘草(各五分) 川芎(八分) 当归 
白术(炒) 茯苓 钓藤钩(各一钱) 
上水煎。子母同服。以蜜丸。名抑青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