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105-大小诸证方论 >

第2章

105-大小诸证方论-第2章

小说: 105-大小诸证方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尿血方〕
周岁小儿尿血方
属性:大甘草(一两二钱) 水(六升煎二碗) 服完即愈。 

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寒积食积方〕
治腹痛寒积食积方
属性:生姜(一两) 柿蒂(七个) 砂仁(五粒) 山楂(五钱) 干萝卜(一撮) 红糖 
(一两) 大枣( 

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附录
《石室秘录》卷五岐天师儿科治法
属性:天师曰∶儿科得其要,无难治。今传一法门,使万世小儿,尽登仁寿,法在先看气色, 
后看 
热也;红筋横、直现于山根〔者〕,皆(亦)心热也。色紫者,心热之甚,而肺亦热也。色 
青者,肝 
色黑者,风 
论横直,总 
大人看脉于寸、关、尺,小儿何独不然,但小儿不必看至数 
则热,不数则寒 
也;〔有止歇者 
自知吾诀, 
小儿症大约吐泻厥逆,风寒暑热而已,其余痘疹喑,余无他病。或心腹痛,或有痞块, 
或有 
三方通治小儿诸症。第一方∶ 
人参(三分) 白术(五分) 茯苓(一钱) 甘草(一分) 陈皮(二分) 神曲(三 
分) 半夏(一 
此六君子加减也,通治小儿脾胃弱病,神效。如伤肉食者,加山楂五粒;伤米食者,加 
麦芽 
三分 
第二方治外感也,或伤风伤寒,或咳嗽,或发热,或不发热,或头痛,或鼻塞,或痰多, 
或 
柴胡(七分) 甘草(三分) 桔梗(五分) 半夏(三分) 黄芩(三分) 白芍(二 
钱) 白术(二钱) 当归(五分) 茯苓(五分) 水煎服 
头痛〔者〕,加蔓荆子三分。心痛手不可按者,乃实火也,加栀子一钱;按之不痛者, 
乃虚 
以 
干 
喉 
第三方治虚寒之症,夜热出汗,夜啼不寐,怔忡,久嗽不已,行迟语迟,龟背狗肚,将 
成痨 
熟地(三钱) 山萸(二钱) 麦冬(二钱) 化五味(五分) 元参(二钱) 白 
术(二钱) 茯苓(一钱) 薏仁(三钱) 丹皮(一钱) 沙参(二钱) 地骨皮(二钱) 
水煎服倘兼有外感,加柴胡五分、白芍三钱、白芥子一钱,余无可加减矣。 

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
岐天师传《儿科》秘法
属性:山根之上,有青筋直现者,乃肝热也,用∶ 
柴胡(三分) 白芍(一钱) 当归(五分) 半夏(三分) 白术(五分) 茯苓 
(一钱) 山楂(三 
有青筋横直者,亦肝热也。但直者风上行,横者风下行,亦用前方,多加柴胡二分、麦 
芽一 
有红筋直现者,乃心热也,亦用前方加黄连一分,麦芽五分,去半夏加桑白皮三分、天 
花粉二分。有红筋斜现者,亦心热也,亦用前方加黄连二分。盖热极(积)于胸中也(者), 
不可用半夏, 
〔又〕 
有黄筋现于山根者,不必论横直,总是脾胃之症,或水泻,或上吐,或下泻,或腹痛, 
或不思食,余定一方,皆能服,服之无不神效。如皮黄, 
白术(五分) 茯苓(五分) 陈皮(二分) 人参(二分) 神曲(一分) 麦芽(二 
分) 甘草(一分) 水煎服加淡竹叶(七片) 
有痰加半夏一分、〔或〕白芥子二分,或天花粉二分;有热如口渴者,加麦 
芩一分;有寒者加干姜一分;吐者 
腹,是须用手按之,大叫呼者,乃食 
者,乃寒也,〔可〕加干姜二分。如 
凡小儿发热者,无论夜热、早热、晚热,用之无不神效,方用∶ 
柴胡(五分) 白芍(一钱) 当归(五分) 白术(三分) 茯苓(二分) 甘草(一 
分) 山楂(三粒) 黄芩(二分) 苏叶(一分) 麦冬(一分) 神曲(三分) 水煎 
服 
冬天加麻黄一分,夏天加石膏三分,春天加青蒿三分,秋天加桔梗三分。有食加枳壳三 
分;有痰加白芥子三分;泻者加猪苓一钱;吐者加白豆蔻一粒。小儿 
可作惊风治之。有惊〔风〕者,加人参五分,即定惊如神。有疳者 
黄芩三分可也。 
治小儿痢疾神方∶ 
当归(一钱) 黄连(二分) 白芍(一钱五分) 枳壳(五分) 槟榔(五分) 甘 
草 
红痢加黄连一倍,白痢加泽泻三分。腹痛倍加甘草,多加 
如豆汁加白术一钱;伤食加山楂、麦芽各三分;气虚加人参三 
之无不神效。 

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岐天师传《儿科》秘法
治小儿疟疾方
属性:柴胡(六分) 白术(一钱) 茯苓(一钱) 当归(一钱) 白芍(一钱五分) 枳 
壳(五分) 槟榔(五分) 浓朴(五分) 水煎,露一宿,再温与之服。 
热多者加人参、黄 各五分;寒多者加干姜三分;痰多者加白芥子一钱;夜发热者加何 
首乌 

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岐天师传《儿科》秘法
治小儿咳嗽神效方
属性:苏叶(五分) 桔梗(一钱) 甘草(一钱) 水煎热服 
有痰加白芥子(五分) 

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岐天师传《儿科》秘法
治小儿口疳流水口烂神方
属性:黄柏二钱 人参一钱 为末,敷口内,(一日三次),二日即愈。一匙一次,一日不过用 
三次 
治小儿便虫神方,诸虫皆可治 
榧子去壳五个,甘草三分,为末,米饭为丸,服完虫尽化为水矣。大人亦用去虫,盖榧 
子最 

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岐天师传《儿科》秘法
治小儿虫积方
属性:使君子十个去壳炒香,槟榔一钱,榧子十个(去壳),甘草三分,为末,米饭为丸,如 
梧桐子 

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
儿科
属性:x惊、疳、吐、泻、生下不肯食乳、脐下不干、肚脐突出x 
小儿病惊、疳、吐、泻尽之矣,然而惊、疳、吐、泻,不可不分别言之也。 
世人动曰惊风,谁知小儿惊则有之,而风则无。小儿纯阳之体,不当有风,而状若有 
风者 
故 
清 
白术(三分) 茯苓(三钱) 陈皮(一分) 栀子(三分) 白芍(一钱) 半夏 
(一 
此方健脾平肝之圣药,肝平则火散,健脾则惊上。又加去火消痰之品,自然药下咽而惊 
风定也 
胆南星 雄黄 朱砂 人参 茯苓 天竺黄 钩藤 牛黄 麝香 郁金 
甘草 为细末,煎膏为丸,如绿豆大,真金一张为衣,阴干,勿泄气, 
疳症乃脾热也,然亦因心热而脾火旺极,遂至口中流涎,若不平其心火,则脾 
火更旺,而湿热上蒸,口涎正不能遽止。 
芦荟(一钱) 黄连(三分) 薄荷(三分) 茯苓(二钱) 甘草(一分) 桑白皮 
(一 
此方心脾两清之圣药,不专清脾,引火下行,则湿自去。湿热去,则疳病自愈矣。吐症 
虽胃气之弱,亦脾气之虚。盖小儿恣意饱餐,遂至食而不化,久而停积于脾中,又久 
冲于胃中,又久之而大吐矣。故治吐必先治胃,治胃必先治脾。吾有奇方,止吐速效,方名 
定吐汤 
人参(一钱) 砂仁(一粒) 白术(五分) 茯苓(二钱) 陈皮(二分) 半夏 
(一分) 干姜(二分) 
〔水煎服〕,无不愈者。此方即六君子之变方,乃治脾胃之圣药,脾 
然下行,不至上吐。况方中加减得宜,消积有法,有不奏功如神者乎? 
泻症则专责之脾矣。论理亦用汤可以取效,然而泻有不同,有火泻,有寒泻,不可不分。 
火泻者,小儿必然身如火热,口渴舌燥,喜冷冻饮料而不喜饮热汤,若亦以前方投之,则益苦矣。 
予另有奇方,名为泻火止泻汤,方用∶ 
车前子(二钱) 茯苓(一钱) 白芍(一钱) 黄连(三分) 泽泻(五分) 猪苓 
(三 
一剂即止泻,车前、茯苓、泽泻、猪苓,皆止泻分水之圣药;白芍以平肝,使不来克脾; 
黄连清心火,不来助脾之热;用麦芽、枳壳消滞气以通水道,不必止泻,泻自止矣。 
寒泻者腹痛而喜手按摩,口不干而舌滑,喜热饮而不喜冷冻饮料,又不可用泻火之汤,五苓 
散可 
人参不 
方用∶ 
人参(一钱) 白术(二钱) 茯苓(二钱) 肉桂(二分) 甘草(一分) 干姜(二 
分) 砂仁(一粒) 神曲(五分) 水煎服 
此方参苓、白术,乃健脾补气之神品,分湿利水之圣药也。又加肉桂、干姜以祛寒,砂 
仁、 
小儿生下不肯食乳者,乃心热也。葱煎乳汁,令小儿服之亦妙,不若用黄连三分,煎汤 
一分,灌小儿数匙,即食乳矣,神效。 
小儿初生,脐汁不干,用车前子炒焦为细末,敷之即干。 
小儿肚脐突出半寸许,此气旺不收也,若不急安之,往往变为角弓反张,方用∶ 
茯苓(一钱) 车前子(一钱) 甘草(二分) 陈皮(三分) 通草(三分) 
如无通草,〔用〕灯心一团,共煎汤,灌之,一剂即安,神方也 

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岐天师传治回毒方
回毒即消丹
属性:金银花(五钱) 甘草(一钱) 人参(二钱) 元参(三钱) 
水煎服,一剂即消大半,二剂痊愈,不须三剂也。画符一道,焚在药中,煎汤神效。凡 
服药 
魔作祟 
遍,此 
银花(五钱) 甘草(一钱) 人参(二钱) 元参(一钱) 水煎服(此方《方论》 
中无)。 
此外,《儿科》中尚有“痘疮坏证已黑者,人将弃之,药下咽即活”,《方论》及《石室 
秘录》均无∶ 
人参(三钱) 陈皮(一钱) 蝉蜕(五分) 元参(二钱) 当归(二钱) 荆芥(一 
钱) 水煎服 
此乃元气虚而火不能发也,故用人参以补元气,元参去浮游之火,陈皮去痰开胃,则三 
无碍而相得益彰。荆芥以发之,又能引火归经;当归生新去旧消瘀血,蝉蜕解毒除风,世人 
何知妙法。初起时不可服,必坏症乃可服。 
岐天师又传治回毒岁久不愈方∶ 
金银花(一两) 当归(一两) 白术(一两) 黄 (二两) 薏仁(三两) 甘草 
(二 
其服药之时,更须用药洗之∶金银花一两、生甘草三钱、生葱三条,煎二碗。 
又传疹方,治夏日发疹者神效∶ 
苏叶(一钱) 麦冬(二钱) 桔梗(一钱) 甘草(一钱) 升麻(五分) 生地(二 
钱) 元参(三钱) 青蒿(三钱) 水煎服 
岐真人曰∶张真人〔方〕治四时之疹,余方治夏时热疹也,切记此二方,何患疹病之难 
治哉。 
附张真人传治四时疹方∶ 
元参(三钱) 麦冬(二钱) 苏叶(一钱) 升麻(八分) 天花粉(一钱) 金银 
花(三 
水煎热服,无不神效,惟夏天加青蒿三钱可也。小儿初数月,〔分量〕减半,一周〔岁〕 
外 
又传治水痘方,亦治热症而有水气也∶ 
柴胡(一钱) 茯苓(二钱) 桔梗(一钱) 甘草(五分) 黄芩(五分) 竹叶(十 
片) 灯心一撮 水煎服 
有痰者加天花粉三分;有食加山楂三粒、麦芽三分;有火加黄连一分;余可不必。有此 
一方 

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
痘治法
属性:天师曰∶今人看痘为难治,不知得其法则无难也。初起之时,不论身弱身强,先以补气 
补血 
助以 
回毒 
第一日方 
小儿身热,眼如醉眼者,此出痘兆也。若不是醉眼,则非出痘,不可用此方,用治外感 
方治 
黄 (三钱) 白术(一钱) 甘草(一钱) 当归(二钱) 川芎(二钱) 茯苓(三 
钱) 柴胡(一钱) 升麻(五分) 麦冬(二钱) 元参(三钱) 陈皮(五分) 荆芥 
(一钱) 金 
此方五岁以上者,俱照此分量。五岁以下者减半,周岁内者又遽减之。服此药自然神思 
清爽 
第二日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