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95-医学实在易 >

第3章

595-医学实在易-第3章

小说: 595-医学实在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属性:肺经列缺络,偏历属大肠。胃有丰隆给,脾则公孙详。心经络通里,支正属小肠。飞扬 
膀胱络,肾络大钟彰。内关手心主,外关三焦藏。胆络光明穴,蠡沟肝莫忘。任脉屏翳会, 
督脉络长强。更有大包脾大络,胃(之大)络虚里在左旁。(诸经之络唯一,而脾胃之络各二,何也 
,盖以脏腑为脾胃之本,十二经皆以受气也。 

卷一经络易知
十二经气血流注诗(旧本)
属性: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膀申肾酉心包戌,亥三子胆丑肝通。 

卷一经络易知
十二经气血多少诗
属性:多血多气君须记,手经大肠足经胃,少血多气有六经,三焦胆肾心脾肺;多血少气分四 
经,膀胱小肠肝包系。 

卷一
四诊易知
属性:望,闻,问,切,谓之四诊,兹采各书之要言不烦者,而列于下。 

卷一四诊易知
望色说
属性:额心、鼻脾、左颊肝、右颊肺、颧肾,面上之部位可察也。肝青,肺白,心赤,脾黄, 
肾黑,面上之五色可察也。部位察其相生相克,五色察其有神无神。大抵外感不妨滞浊,久 
病忌呈鲜妍,惟黄色见于面目,既不枯槁,又不浮泽,为欲愈之候。 

卷一四诊易知
望色诗
属性:春夏秋冬长夏时,青黄赤白黑随宜,左肝右肺形呈颊,心额肾颧鼻主脾,察位须知生者 
吉,审时若遇克堪悲,更于黯泽分新旧,隐隐微黄是愈期(按∶《内经》以颧骨属肾等句,与 
此互异。此从幼科面上图说录出,虽云简便,须当以《内经》为主,高士宗部位说宜熟读之 

卷一四诊易知
辨舌说
属性:望色外又有辨舌之法,舌上无苔为在表,鲜红为火,淡白为寒(指无苔言。)若有白苔为半 
表半里,黄苔为在里,黑苔病入少阴多死。苔润有润者为寒,苔燥无液者为火。舌上无苔,如 
去油猪腰子为亡液,名镜面舌,不治。又宜与病证相参,不可执一。 

卷一四诊易知
辨舌诗
属性:舌上无苔表证轻,白苔(半表)半里古章程,热(证舌色)红寒(证舌色)淡参(看其)枯(津枯而红,热证无疑 
。否则再辨。)润(色淡而润,寒证无疑,否则再辨,)阴黑(少阴热化舌黑,宜黄连鸡子汤、大承气 
汤。少阴寒化舌黑,宜白通汤、通脉四逆汤。)阳黄(阳明证舌苔黄实者可下,虚而不实者不可下 
辨死生。全现光莹阴已脱(舌无苔,如去油猪腰,名镜面舌,不治,)微笼本色气之平(淡红中微 
笼些少白苔,为胃气无,病舌也,)前人传有三十六(《金镜·三十六舌》,)采摘多歧语弗精。 
气衰言微者为虚,气盛言厉者为实。语言首尾不相顾者为神昏,狂言怒骂者为实热,痰 
声漉漉者死。新病闻呃者为火逆,久病闻呃者为胃绝。大抵语言声音不异于平时为吉,反者 

卷一四诊易知
闻声诗
属性:言微言厉盛衰根,谵语实邪(胃有燥屎,)错语(首尾不相顾而错乱为神) ,虚呃痰鸣非吉兆 
,声音变旧恐离魂。 

卷一四诊易知
其二(僧自性着)
属性:肝怒声呼心喜笑,脾为思念发为歌,肺金忧虑形为哭,肾主呻吟恐亦多。 

卷一四诊易知
问证说
属性:问证是医家第一要事,李士材三书言之详矣,兹集隘不能多登,止取张景岳“十问”而 

卷一四诊易知
问证诗
属性:(出《景岳全书》,张心在改订) 
一问寒热二问汗(问其寒热多寡,以审阴阳,细辨真假,问其汗之有无,以辨虚寒,以别 
虚实,)三问头身四问便,(问其头痛为邪甚,不痛为正虚,暴眩为风火与痰、渐眩为上虚气陷 
。问其身之部位以审经络,亦以一身重痛为邪甚,软弱为正虚。问其小便红白多少,大便秘 
溏、清谷、清水,以别寒热虚实,)五问饮食六问胸(问饮食以察其胃气之强弱,问胸者兹胃口而言也 
。浊气上干,则胸满痛为结胸,不痛而胀连心下为痞气,七聋八渴俱当辨,(问聋者,伤寒以辨 
其在少阳与厥阴,杂病以聋为重,不聋为轻也。问渴者,以寒热虚实俱有渴。大抵以口中和 
,索水不欲饮者为寒,口中热,引饮不休者为热,大渴谵语不大便者为实,时欲饮水,饮亦 
不多,二便通利者为虚证,)九问旧病十问因,)问旧病以知其有夙疾与否,问其致病之因以为用药之 
准,)再兼服药参机变(表、里、寒、热,补泻之中自有神机变化之妙。)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 
闭崩皆可见(妇人以经为主,问其有无迟速,以探病情,兼察有孕与否。)再添短语告儿科,天 
花麻疹全占验(小儿欲作痘疹与外感同,宜辨其手中指,足胫,耳后筋色为据。 

卷一四诊易知
切脉说
属性:诊脉必以《内经》为主,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言脉,见散于各章节之中 
者,字字精切。至于《伤寒论》中平脉,辨脉二篇则又为叔和所增,亦瑕瑜参半耳。兹先以 
时行而不悖于古者,举其大要,使人乐从其易。后录《内经·脉要精微论》一节,而详注之 
,俾学人无忽于所易,无惮于所难。 

卷一四诊易知
《内经》分发脏腑
属性:左寸∶(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左关∶(外以候肝,内以候膈。)左尺∶(外以候肾,内以候 
腹。)右寸∶(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右关∶(内以候脾,外以候胃。)右尺∶(外以候肾,内以候 
腹。 

卷一四诊易知
王叔和分发脏腑
属性:左寸∶(心,小肠。)左关∶(肝,胆。)左尺∶(肾,膀胱。)右寸∶(肺,大肠。)右关∶(脾,肺。 
右尺∶(命门,三焦。 

卷一四诊易知
李濒湖分发脏腑
属性:左寸∶(心,膻中。)左关∶(肝,胆。)左尺∶(肾,膀胱,小肠。)右寸∶(肺,胸中。)右关∶(胃 
,脾。)右尺∶(肾,大肠。 

卷一四诊易知
张景岳分发脏腑
属性:左寸∶(心,膻中。)左关∶(肝,胆。)左尺∶(肾,膀胱,大肠。)右寸∶(肺,胸中。)右关∶(脾 
,胃。)右尺∶(肾,小肠。 

卷一四诊易知
寸关尺分诊三焦
属性:寸∶(宗气出于上焦,寸脉以候之。)关∶(荣气出于中焦,关脉以候之。)尺∶(卫气出于下焦 
,尺脉以候之。 
愚按∶大小二肠,《经》无明训,其实尺里以候腹,腹者大小肠与膀胱俱在其中。王叔 
和以大小二肠配于两寸,取心肺与二肠相表里之义也。李濒湖以小肠配于左尺,大肠配于右 
尺,上下分属之义也。张景岳以大肠宜配于左尺,取金水相从之义,小肠宜配于右尺,取火 
归火位之义也。俱皆近理,当以病证相参。如大肠秘结,右尺宜实,今右尺反虚,左尺反实 
,便知金水同病也。小便热淋,左尺宜数,今左尺如常,而右尺反数者,便知相火炽盛也。 
或两尺如常,而脉应两寸者,便知心移热于小肠,肺移热于大肠也。一家之说,俱不可泥如 
此。况右肾属火,即云命门亦何不可,三焦鼎峙两肾之间,以应地运之右转,即借诊于右尺 
,亦何不可乎。 

卷一四诊易知
脉法统论
属性:何谓无病之脉。一息四至是也。何谓五脏平脉?心宜洪,肺宜涩,肝宜弦,脾宜缓,肾 
宜沉。又兼一 冲和之气,为胃气是也。何谓四时平脉。春宜弦,夏宜洪,秋宜涩(又谓之“ 
毛”,)冬宜沉(又谓之“石”,)四季之末宜和缓是也。何谓男女异脉。男为阳,宜寸大于尺; 
女为阴,宜尺大于寸是也,何以知妇人有孕之脉。尺大而旺,或心脉大而旺是也(“神门”穴 
脉甚动为有子,一云∶心脉大为男,右尺大为女。)何以知妇人血崩。曰∶尺内虚、大、弦、 
数是也。何以知妇人之半产。曰∶诊得革脉是也。何以知妇人之产期。曰∶脉之离乎经常是 
也。何以知妇人之无子。曰∶尺脉微弱而涩,小腹冷,身恶寒是也。小儿之脉何别。曰∶ 
以七至为准也。 

卷一四诊易知
持脉秘旨
属性:脉之为道,最为微渺而难知也。方书论脉愈详,而指下愈乱,何苦张大其言,以人命为 
戏乎。张心在先生,余未识面,而神交久之。其着持脉大法,取八脉为纲,与旧说八脉稍异 
,皆其显然可见者为据。非若李濒湖,张石顽等,以二十八字为凭空掠影之谈。一曰浮,浮 
者轻手着于皮肤之上而即见,为表病也。一曰沉,沉者重手按于肌肉之上而始见,为里病也 
。浮沉二脉,以手之轻重得之,此其显而易见也(一呼脉来二至,一吸脉来二至,一呼一吸名 
为一息,一息脉来四至为平人无病之脉,否则病矣。)一曰迟,迟者一息脉来二、三至,或一 
息一至,为寒病也。一曰数,数者一息脉来五、六至,或一息七、八至,为热病也。迟数二 
脉,以息之至数辨之,又显而易见也。一曰细,细者脉状细小如线,主诸虚之病也。一曰大 
,大者脉状粗大如指,主诸实之病也。细大二脉,以形象之阔窄分之,又为显而易见也。一 
曰短,短者脉来短缩,上不及于寸,下不及于尺,为素禀之衰也。一曰长,长者脉来迢长, 
上至鱼泽际,下至尺泽,为素禀之盛也。长短二脉,以部位之过与不及验之,又为显而易见也 
。又有互见之辨,浮而数为表热,浮而迟为表寒,沉而数为里热,沉而迟为里寒。又于表、 
里、寒、热四者之中,审其为细,则属于虚,审其为大,则属于实。又须于表、里、寒、热 
、虚、实六者之中,审其为短,知为素禀之衰,疗病须兼培其基址,审其为长,知为素禀之 
盛,攻邪必务绝其根株。此凭脉治病之秘法也。 
客曰∶信如前法,则古人所传许多脉象,可以尽弃而不言欤。余曰∶以此八脉为纲,余 
脉即于八脉中认其兼见之象,亦易易与耳,弃之可也,不弃之亦可也。 

卷一四诊易知
新着八脉四言诗
属性:四言脉诀,始于崔紫虚真人,李濒湖改订之,李士材又改订之。近日如《冯氏锦囊》诸 
本,各有增删,然非繁而无绪,即简而不该,且囿于王叔和、高阳生、滑伯仁旧说,胪列愈 
多,而指下愈乱,皆非善本。余取显然可见之八脉为纲领,而以兼见之脉为条目,韵以四言, 
俾读者有得心应手之妙。 
浮为主表,属腑属阳,轻手一诊,形象彰彰,浮而有力,洪脉火炀(主火)。浮而无力,虚 
脉气伤(主气虚。)浮而虚甚,散脉靡常(主气血散。)浮如葱管,芤脉血殃(主失血。)浮如按鼓,革 
脉外强(外强中空,较芤更甚,主阴阳不交。)浮而柔细,濡脉湿妨(主湿。)浮兼六脉,疑似当详 
。 
沉为主里,属脏属阴,重手寻按,始了于心。沉而着骨,伏脉邪深(主问?邪。)沉而底硬(与 
革脉同,但革浮而牢沉,)牢脉寒淫(主寒实。)沉而细软,弱脉虚寻(主血虚。)沉兼三脉,须守规 
箴。 
迟为主寒,脏病亦是(仲景云∶迟为在脏。《脉经》云∶迟为寒。)三至二至,数目可揣。 
迟而不愆(稍迟而不愆四至之期,)缓脉最美(无病。)迟而不流(往来不流利,)涩脉血痞(主血少。)迟 
而偶停(无定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