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95-医学实在易 >

第24章

595-医学实在易-第24章

小说: 595-医学实在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戟 芫花(炒) 甘遂(各等分,研 
用大枣十枚,水二杯,煎七分,去滓,入药方寸匕约有七分服。次早当下,未下,再一 
服。服后体虚,以稀粥调养。 
x栝蒌薤白白酒汤x 治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寸沉迟,关上小紧。 
栝蒌(连皮子捣,五钱) 薤白(如干者,用三钱,生者,用六钱 
白酒三杯,煎八分服。加半夏二钱,名栝蒌薤白半夏汤,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 
x薯蓣丸x 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 
薯蓣(三十分) 茯苓 柴胡 桔梗(各五分) 白术 芍药 防风 芎 麦冬 杏仁(各六 
分) 
阿胶 人参(各七分) 干姜 甘草(各二分) 白蔹 干地黄 当归 桂枝 神曲 豆黄卷 
大枣(百枚 
上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 
魏念庭曰∶人之元气在肺,人之阳气在肾,既剥削,则难于遽复矣,全赖后天之谷气资 
益其生。是荣卫非脾胃不能通宣,而气血非饮食无由平复也。仲景故为虚劳诸不足而兼风气百疾,立此薯蓣丸之法,方 
中以薯蓣为主,专理脾胃,上 
损下损,至此可以撑持,以人参、白术、茯苓、干姜、豆黄卷、大枣、神曲、甘草助之,除 
湿益气,而中土之令得行矣,以当归、芎 、芍药、地黄、麦冬、阿胶养血滋阴,以柴胡 
、 
桂枝、防风去邪散热,以杏仁、桔梗、白蔹下气开郁。惟恐虚而有热之人,滋补之药,上拒 
不受,故为散其邪热,开其逆郁,而气血平顺,补益得纳,为至当不易之道也。 
x大黄 虫丸x 治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房室伤,饥伤、劳伤 
、经络荣卫伤,内有干血,肌肉甲错,目黯黑。缓中补虚。 
大黄(十分,蒸) 黄芩(二两) 甘草(三两) 桃仁 杏仁 虻虫(各一升) 芍药(四两) 干漆(一 
两) 干地黄(十两) 水蛭 蛴螬(各一百枚) 虫(半升) 
上十二味,末之,炼蜜丸,小豆大,酒服五丸,日三服。 
尤氏曰∶风气不去,则足以贼正气,而长生不荣,故薯蓣丸为要方,干血不去,则足以 
留新血,而渗灌不周,此丸为上剂。 
愚按∶此丸从《内经》四乌 一芦茹丸悟出,但不如四乌 一芦茹丸之平易近人也 
。x防己黄 汤x 治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 
防己 黄 (各三钱) 炙草(三钱五分) 白术(二钱) 生姜(四片) 大枣(一枚) 
水二杯,煎八分服。服后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下,温令 
微汗瘥。喘者加麻黄,胃中不和者加芍药,气上冲者加桂枝。 
x附子粳米汤x 治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 
附子(二钱,制) 半夏(四钱) 炙草(一钱) 粳米(五钱,布包) 大枣(二枚 
水三杯,煎八分温服,日夜作三服。 
x大黄附子汤x 胁下偏痛,发热脉紧弦者。 
大黄(三钱) 附子(三钱) 细辛(二钱 
水二杯,煎八分服。 
x桂枝新加汤x 治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 
桂枝 人参(各三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 生姜 芍药(各四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分温服一升,余如桂枝汤法。 
x大柴胡汤x 治太阳病未解便传入阳明,大便不通,热实心烦,或寒热往来,其脉沉实者 
,以此方下之。 
芍药 黄芩 枳实(各三钱) 柴胡(八钱) 半夏 生姜(各五钱) 大枣(四枚 
上七味,以水三杯,煮取杯半,去滓,再煎八分,温服,日三服。一方用大黄二钱,若 
不加大黄恐不为大柴胡汤也。 
x桃仁承气汤x 治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 
,当先解外,外已解,但小腹急结者乃可攻之。 
桃仁(十七个) 大黄(四钱) 甘草(二钱) 桂枝(二钱) 芒硝(二钱 
上五味,以水二杯半,煮取一杯,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至八分温服,日三服,当微 
利。 
x小承气汤x 治阳明病潮热,大便难,脉沉而滑,乃内实腹痛者。 
大黄(四钱) 浓朴(二钱,炙去皮) 枳实(三钱,炙) 
上三味,以水二杯,煎八分,温服,日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再饮之,若更衣 
者,勿服之。 
x大承气汤x 治阳明病大实大满,大便不通,腹痛大热,其脉沉实者,此方主之。 
芒硝(三合,《内台》方三两) 大黄(四两,酒洗) 枳实(五枚,炙) 浓朴(半斤,去皮,炙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枳朴,取五升,去滓纳大黄,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 
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x调胃承气汤x 治汗后,恶热谵语,心烦、中满,脉浮者主之。 
大黄(四两,去皮酒洗) 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斤 
上三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故地统于天,形以承气,故地以承天。胃、土也、坤之类也;气,阳也,干之属也。胃为十 
二经之长,化糟粕,运精微,而成传化之府,岂专以块然之形,亦惟乘此干行不息之气耳。 
汤名承气,确有此义,非取顺气之义也。”宪公此解超出前人,惜其所着者《伤寒类疏》未 
刊行世。宪公讳孝铭,古吴人也。 
x半夏泻心汤x 治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证俱在,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 
,此虽以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痞,柴胡不 
当与之,宜此方主之。 
半夏(半升,洗) 黄芩 干姜 甘草 人参(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x大黄黄连泻心汤x 治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紧者,此方主之 
。若有恶寒者,表未解也,宜先解表,然后攻痞。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温再服。 
x附子泻心汤x 治心下痞而复恶寒。 
大黄(二两) 黄芩 黄连(各一两) 附子(一枚,泡去皮,破,别煮取汁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纳附子汁,分温再服。 
x生姜泻心汤x 治伤寒解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 
者。 
生姜(四两) 半夏(半升)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甘草(三两) 大枣(十二枚) 黄 
连(一两) 
x甘草泻心汤x 治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 
痞硬而满,干噫,心烦不得安,医见人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 
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也。 
甘草(四两) 黄芩 干姜(各三两) 半夏(半升)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吴茱萸(三钱) 当归 芎 芍药 人参 桂枝 阿胶 甘草(炙) 丹皮(各二钱) 生姜(三 
钱) 半夏(二钱半) 麦冬(五钱 
上十二味,以水三杯,煎至八分,温服。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治崩中去血, 
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方中当归、芎 、芍药、阿胶,肝药也;丹皮、桂枝,心药 
也 
;吴茱萸,肝药亦胃药也;半夏,胃药亦冲药也;麦门冬、甘草,胃药也;人参补五脏,生 
姜利诸气也;病在经血,以血生于心,藏于肝也;冲为血海也,胃属阳明,厥阴冲脉丽之也 
。然 绎方意,以阳明为主,吴茱萸用至三钱,驱阳明中土之寒,即以麦门冬用至五钱,滋 
阳明中土之燥,一寒一热,不使偏隅,所以谓之温也。半夏用至二钱半,生姜用至三钱者, 
以姜能去秽,而胃气安,夏能降逆,而胃气顺也。其余皆相辅而成,其温之之用,绝无逐瘀 
之品,故过期不来者能通之,月来过多者能止之,少腹寒而不受胎者,并能治之,神妙不可 
言矣。 
x阴挺方x 秘授此方,治妇人蚂蚁疮,又名鸡冠疮,俗名下 ,古名阴挺,今人呼为吃 
血痨是也。 
飞矾(六两) 铜绿(四钱) 五味 雄黄(五钱) 桃仁(一两) 
共研末,炼蜜丸,每丸重四钱,以方内雄黄为衣。 
按∶妇人有得此症者,不肯声张,以致毒攻脏腑,经脉不调,经闭,永不生育,面黄肌 
瘦,四肢无力,腰腹疼痛,不思茶饭,咳嗽痰喘,乍寒乍热,自汗盗汗。如一月至一年之 
症,不知道者,或用刀割患处,命在旦夕。如遇此症,只用此丹一丸,重者二丸,坐入下部 
即愈。 
x驻车丸x 治大冷洞痢,肠滑,下赤白如鱼脑,日夜无度,腹痛不可忍者方。 
黄连(六两) 干姜(二两) 当归 阿胶(各三两 
上四味为末,以大酢八合烊胶和之,并手丸如大豆,候干,大人饮服三十丸,小儿以意 
量减,日三。 
按∶张路玉云∶“人身有车,皆附脊而行,以司精气神之运度。羊车属肺分,当在上, 
以职司化气生精,故位反在下,鹿车属肾分,当在下,以职司化火益气,故位反在中,牛车 
属脾分,当属中,以职司化味归神,故位反在上,此皆平人之常度也。修真家恶其顺行之性 
,起灭无常,乃修逆行之道,以为内丹之基。《千金》又以平人失其常度,而患下利崩脱, 
良由鹿车过驶,趱动羊车过动,以致精血不藏,牛车过疲,不能随鹿车之驰骤,以致水谷不 
克。故用干姜以助牛车之健运,黄连以挽鹿车之倾危,阿胶以救羊车之奔迫,当归以理血气 
之散乱,庶精、气、神各归其统,而无崩脱之虞,且冷痢得干姜可瘳,热利得黄连可瘥,冷 
热交错,得姜连可解,阿胶可滋干姜之燥,当归可和黄连之寒,不特为久痢神丹,尤为休息 
之专药。” 
x附录刀枪跌打神方 
白附子(面粉裹为衣,置火上煨熟) 天麻(酒炒) 防风 白芷 南星(酒炒) 羌活(各等分 
上六味,各等分,研细末,敷伤处。伤重者,用童便并老酒服四、五钱,伤轻者,用酒服 
二、三钱可也。 

卷八
妇人科
属性:妇人之病与男子俱同,惟经之前后,与胎产前后,当另立治法。室女闭经,久必成劳, 
以天癸正旺,不应愆期也。其症发热咳嗽,及寒热往来,恶疮渐盛。如脉洪、口渴,便秘者 
,为实热,宜以四物汤加红花、桃仁、大黄(醋炒、)乌药、茜草主之;脉虚、口淡、多寒、腰 
腹痛、大便滑者为虚寒,宜以四物汤加肉桂、人参、大黄、桃仁、干姜主之,二症脉涩,肌 
肉甲错,将成干血痨者如虻虫,水蛭攻之,但经闭即为血崩之兆,不可任意攻击,此切症类 
多忧郁思虑,七情过用所致,属虚者十之六、七。《内经》云∶“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 
隐曲,为女子不月。”宜以逍遥散解肝经之郁,而诸郁俱解以归脾汤补心脾之血,以治经血 
之源。景岳逍遥饮心、肝、脾同治,为标本两全之道,服之良久,然后通之。 
妇人经闭,照前法。师尼寡妇,寒热往来,脉上鱼际,将成痨瘵,以小柴胡汤加生地主 
之,或八味逍遥散主之。 
妇人经渐迟,是血海虚寒,宜以四物汤加桂、附、吴萸、人参、白术、炙草主之。经渐 
早是血海挟热,宜四物汤加黄连、黄芩、阿胶、地榆、甘草主之。 
愚按二症,经迟者,用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